临床诊疗指南[1]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5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鼻疔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指导意见。
本指南适用于鼻疔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耳鼻咽喉科、治未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1-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鼻疔Bi ding ,nasal furuncle. etc鼻疔(Bi ding)是指发生在鼻尖、鼻翼、鼻前庭等部位,以局部红肿疼痛、呈粟粒状突起、或有脓点为特征的鼻部疾病。
若因邪毒雍盛,正气虚弱,以致邪毒内陷,可转为疔疮走黄之重症而危及生命。
西医学的“鼻疖”属于本范畴。
3 诊断3.1病史[1,3]多有挖鼻、拔鼻毛等鼻部损伤史,部分病人可有消渴病史。
3.2临床症状[1,3]以鼻部疼痛为主,成脓时有跳痛。
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周身不适症状。
若疔疮走黄可出现头痛如劈、憎寒壮热,或神昏谵语、烦躁呕恶等。
3.3局部检查[1,3]鼻前庭、鼻尖或鼻翼处可见丘状隆起,周围红肿发硬,触之疼痛,疖肿成熟后,顶有黄白色脓点。
若疔疮走黄则见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等。
3.4 实验室检查[2]血象:感染严重者,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5 需与鼻疔鉴别的病种[1-3]鼻疳4 辨证[1-3]4.1邪毒外袭,火毒上攻证外鼻部局限性红肿疼痛,继而丘状隆起,状如粟粒,根脚坚硬,焮热疼痛。
疖肿成熟后,疮顶现黄白色脓点,顶高根软。
可伴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4.2火毒炽盛,内陷营血证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头痛如劈。
可伴有高热、烦躁、呕恶、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烦渴引饮、大便燥结等症。
舌质红绛,苔厚黄燥,脉洪数。
5 治疗5.1治疗原则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消肿为原则。
5.2分证论治5.2.1邪毒外袭,火毒上攻证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方: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推荐级别:E)[4-9]热毒明显,可配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子宫腺肌症临床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子宫腺肌症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中医妇科、生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中,伴随周围基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既往曾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少数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局限性生长呈结节或团块,称为子宫腺肌瘤。
属于中医的“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癥瘕”、“不孕”等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1]3.1.1病史有月经量多、进行性加剧的痛经病史;不孕病史;或有多次妊娠、反复宫腔操作、分娩时子宫壁创伤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史。
3.1.2症状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正中。
常伴有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
3.1.3体征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而有压痛,经期子宫增大、压痛明显,经净后子宫可缩小。
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子宫活动度欠佳;合并子宫肌瘤时,则依肌瘤的大小、数目、部位而异,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3.1.4辅助检查3.1.4.1血液检查[2](证据分级:IV/推荐级别:E)血清CA125值>35U/ml可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症。
3.1.4.2影像学检查[3-7](证据分级:III/推荐级别:D)盆腔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及鉴别,显示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后壁更明显,子宫内膜线前移。
病变部位为等回声或回声增强,其间可见点状低回声,病灶与周围无明显界限。
经阴道B超检查较腹部B超检查更有优势;必要时行MRI检查。
3.2鉴别诊断3.2.1子宫肌瘤[8,9](证据分级:IV/推荐级别:E)两者均可表现为月经量多及经期延长,子宫增大或有不规则突出,但子宫肌瘤多无痛经及进行性加剧的腹痛史,浆膜下子宫肌瘤可扪及肌瘤质硬、活动,表面光滑。
B超检查子宫肌瘤结节为边界清晰的局限性低回声区。
·标准与规范·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04.004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蒋朱明);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詹思延);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学术编辑中心(贾晓巍);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方海);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教材编辑部(左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通信作者:蒋朱明,Email:jiangzm@imicams.ac.cn制订/修订枟临床诊疗指南枠的基本方法及程序蒋朱明 詹思延 贾晓巍 方海 左力 高润霖 我国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从2003年30%上升到2014年的95%以上;2012年单个住院患者的医保偿付比例也上升至47%[1]。
普遍存在的忽视医疗成本和医疗结局的诊疗行为,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医患矛盾加剧等新的问题。
临床诊疗指南(简称指南)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比较合理、安全、规范、节约的医疗服务指导原则。
2000年后,国内有临床医生将国外临床诊疗指南翻译后引入国内使用;同时,也有国内学术团体制订相关临床学科的指南[2]。
由于国内专家对临床诊疗指南制订方法和原则不熟悉,造成指南质量普遍偏低。
有学者研究2006—2010年的327个临床诊疗指南,发现我国临床诊疗指南制订普遍存在方法学不规范、过程不透明、程序不合规及利益冲突不声明等硬伤[3-4]。
因此,指南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作用受到一定负面的影响。
2008及2013年,有报道提出制订高质量的临床诊疗指南需要有枟制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南枠[5-6]。
中华医学会有关专科分会经过2年的调查研究和复习国内、外有关发表的文献[7-11],有以下的基本认知,愿意与国内各医疗专业专家共同商榷。
枟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南枠需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目的;二、总则;三、有关程序及方法;四、指南通过、发布与传播;五、指南更新与修订;六、指南实施与指南实施后结局改善评价;七、参考文献。
目录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3)一、脑血管意外 (3)二、面神经炎 (11)三、坐骨神经痛 (13)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14)第二章骨科疾病 (16)一、颈椎病 (16)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23)三、骨折 (26)四、手外伤 (31)五、肩关节周围炎 (34)六、软组织扭伤、挫伤、劳损 (36)九、骨关节炎 (39)第三章外科疾病 (43)一、伤口感染 (43)二、静脉炎 (44)三、甲沟炎 (44)四、丹毒 (45)五、乳腺炎 (45)六、烧伤 (46)七、膀胱炎 (49)八、前列腺炎 (50)九、前列腺增生症 (51)十、附睾炎 (51)十一、痔 (52)十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53)十三、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54)十四、急性淋巴管炎 (55)十五、单纯性甲状腺肿 (56)十六、乳腺癌 (56)十七、腹外疝 (57)十八、急性阑尾炎 (60)十九、肠梗阻 (61)二十、下肢静脉曲张 (63)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65)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69)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71)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一、脑血管意外【概述】脑血管意外(CVA)又称脑卒中,是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分为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性)两大类,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无论是脑出血或脑缺血,其临床表现与病变的脑血管部位密切相关。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包括肌张力降低或增高,腱反射减弱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可能的阵挛;肢体运动时出现病理模式或协同运动,表现为上肢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以伸肌张力增高为主。
感知觉障碍: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失用症等。
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的功能障碍。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一)引言概述: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在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2024年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早期诊断、治疗选择、手术治疗、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正文:1. 早期诊断a. 细致的病史采集: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各项病史,如吸烟史、家族史和职业暴露史等,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肺癌风险因素。
b.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胸部X线或CT扫描可以作为早期肺癌筛查的常规工具。
c. 病理学检查:对于可疑病灶,应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其良性还是恶性。
2. 治疗选择a. 个体化治疗:根据肺癌的分子分型和基因突变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化疗。
b. 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c. 监测疗效:治疗过程中应不断监测肿瘤的大小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手术治疗a. 完整切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可考虑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目的。
b. 术前评估:手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肺功能、心脏功能和全身状况,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c. 手术方式选择:根据肿瘤的位置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开放手术或胸腔镜手术进行肺部切除。
4. 放疗a. 辅助放疗:对于手术后高危患者,放疗可用于减少复发风险和提高生存率。
b. 根治放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放疗可以提供根治性治疗。
c. 基于影像引导技术:放疗治疗计划应基于3D影像和CT引导技术,以确保精确的照射。
5. 靶向药物治疗a. 分子靶向药物:针对不同肿瘤分子靶点的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 个体化药物选择:根据肿瘤分子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靶向药物治疗。
c. 监测耐药性: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肿瘤的基因变异和耐药性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2024年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提倡个体化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锁骨骨折1 范围本指南提出锁骨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锁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锁骨骨折 clavicle fracture凡发生于锁骨全长的骨折均称为锁骨骨折。
3 诊断[1]3.1病史有明确的锁骨部间接或直接外伤史。
3.2症状体征锁骨处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伴畸形,患侧上肢痛性活动受限。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可见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腋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3.3影像检查X线正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但不易发现骨折前后重叠移位,必要时可摄锁骨斜/轴位片。
锁骨外端及锁骨内1/3骨折,常规X线片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可行CT检查。
3.4分类锁骨骨折一般按骨折部位分为外1/3骨折、中1/3骨折和内1/3锁骨骨折。
3.4.1一类(中1/3骨折)最为多见,中1/3移位骨折可发生典型的移位。
骨折可为横行、斜行或粉碎性。
3.4.2 二类(外1/3骨折)较为少见,根据喙锁韧带与骨折部位相对关系,可再分为几种分型:I型骨折位于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或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
韧带未受损伤,因此骨折断端相对稳定,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
是外1/3骨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II型锁骨外1/3骨折,喙锁韧带与内侧骨端分离,可再分为A、B两型。
IIA型:锥形韧带和斜方韧带与骨折远端保持连接,近骨折块不与喙锁韧带相连,并向上移位。
IIB型:骨折线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锥形韧带断裂,斜方韧带与骨折远段仍保持联系。
III型骨折为锁骨外端关节面的骨折。
喙锁韧带保持完整。
3.4.3 三类(内1/3骨折)锁骨内端骨折(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近)最为少见。
可进一步分为三型:I型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丽点的内侧,韧带保持完整,骨折无明显移位。
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ISBN978一7一117一11969一61.临…汀。
中…IH。
①临床医学一指南②急诊一临床医学一指南IV。
R4一62R459。
7一6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ZOQg)第09性340号门户网:~·pmP几。
闭1卫人网:,门即讯hrhexan、切m 出版物查询、网上书店执业护士、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培训策划编辑:责任编辑:封面设计:版式设计:杜贤周春桃兰南文tj艳梅郭森李秋斋姚冰刘盛刘艳梅陈敏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编著:中华医学会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继线。
1于67616688)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3区3号楼邮编:100078E一mall:购书热线:010一67605754010一65264830印刷:三河市宏达印刷有限公司经销:新华书店开本:787只10921’16印张:36.25字数:670千字版次:200!〕年9Jl第1版2009年9)】第1版第1次印刷标准书号:ISBN97吕一7一117一11969一6/R·11970定价:67。
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一7613394(凡属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销售都联系退换)内容提要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是一部权威性的急诊医学临床诊疗指南书籍,是分会组织全国委员单位的专家通过近两年的编写和反复修改的作品。
此分册分为院前急救,灾难医学,急诊症状,复苏,呼吸系统急危重病,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病,消化系统急危重病,泌尿系统急危重病,血液系统急危重病,肿瘤急危重病,中枢神经系统急危重病,代谢内分泌急危重病,皮肤、五官急危重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感染性疾病,理化因素、意外伤害,休克,创伤急救,妇科急诊,儿科急诊共20章。
每章又分成若干节,内容包括本学科及其相关疾病,分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要点和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编写,既有学科发展概述内容,也有当前技术特点,对临床疾病的急诊诊断治疗作了重点描述,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对提高急诊医学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供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及医疗行政管理人员等参照执行。
......感谢聆听序在卫生部的领导和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了50多个专科分会的医学专家和学者编写出版了这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
这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我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表示热烈祝贺。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对临床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总结了我国医学专家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凝聚了我国老、中、青三代医务人员的智慧,同时吸纳了循证医学证实了的医学科技进展。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的出版适应了当代发展的需求,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护理等业务工作行为,有章可循.广大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必将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发挥重大的作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的出版发行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感谢聆听编写《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是一项艰巨浩大的工程。
参加编写的专家来自全国各地,有已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专家,也有在医、教、研领域担当重任的中年学者,还有冉冉升起的医学新星。
在编写过程中,专家们尽心尽责,严肃认真,保证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我代表卫生部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和各位编写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聆听现代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循证医学成果推陈出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版难免存在不足。
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要结合新成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第一版提出的不足之处,对《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定期修订,使其日臻完善.......感谢聆听~部长廊2008年12月2日序在国家卫生部的重视和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出版了.这是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出版后,我国医疗卫生管理界的又一项开创性的出版工程。
这部旨在指导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诊疗行为的巨著的成功出版,是全国军地医疗卫生界数千名专家教授精诚合作的成果。
我谨代表全军广大卫生人员,向为本书编写和出版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军地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聆听出版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相配套的《临床诊疗指南》,是加强医院科学化管理、保证正常医疗秩序、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的前提。
随着当代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临床诊疗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医学学科之间、医学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也广泛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一大批引人注目的医学新学科。
同时,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全民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随着国家医改的逐步深入,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诊疗技术和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是军地广大医务人员所面临的共同任务,更是提高我国医疗事业整体水平的紧迫需要。
......感谢聆听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的这部《临床诊疗指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医学科学的最新进展,既有科学可靠的临床诊断标准,又有优化先进的临床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权威性的有机统一,这部巨著的出版,对于加强军队医院科学化管理,保证正常医疗秩序,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希望,军队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全体医疗工作者,在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同时,重视抓好《临床诊疗指南》的学习和使用.以一流的业务技术,一流的医疗质量,一流的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繁荣我国军地卫生事业,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聆听2008年12月《临床诊疗指南》是由国家财政部支持、卫生部领导、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的指导全国临床医务人员诊断治疗行为的第一部医学学术巨著。
现代临床医疗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临床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相关学科的专业分化和交叉更加明显,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转归、康复的认识更加深人,推动着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
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循证医学采用信息技术,经过大样本的分析研究,在取得充分可靠证据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可靠的诊疗方案,实现优化的临床诊断治疗.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对广大医务人员的挑战,更是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胜任临床医疗工作;要在医疗过程中对每一个病人进行连续、严密的观察,及时准确地做出分析、判断和处理,提供规范化月及务。
为了满足广大医务人员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对医务人员临床诊断、治疗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使诊疗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有利于加强医疗工作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南,成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国家财政部的支持下,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
......感谢聆听自2001年开始,《临床诊疗指南》在卫生部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牵头组织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临床专业密切相关的56个专科分会,由数千名专家教授历经4年编写而成。
《临床诊疗指南》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指导性的鲜明特点,供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照使用。
大家在实践中如发现有什么问题或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及时反馈给中华医学会,以便再版时进行修订。
......感谢聆听《临床诊疗指南》按学科以分册的形式将陆续出版发行.中华医学会2004年9月临床诊疗指南领导小组名单组长副组长陈竺黄洁夫王国强张雁灵陈新年(以姓氏笔画为序)巴德年王正国史轶蔡白书忠刘雁飞庄辉吴明江吴咸中邱贵兴陆道培胡亚美郝希山韩晓明戴建平马晓伟陈啸宏刘谦尹力钟南山王羽王忠诚王海燕王澎寰买买提明·牙生刘彤华刘俊朱晓东汤钊献祁国明吴孟超张震康李兰娟李秀华沈倍奋陈可冀陈洪铎陈香美金连弘郭应禄顾玉东高润霖韩济生魏于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宗久韩晓明(兼)副主任赵明钢姜永茂l商床诊疗指南编辑委员会名单名誉主任委员吴阶平韩启德主任委员陈竺常务副主任委员钟南山吴明江副主任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巴德年王正国史轶蔡白书忠刘雁飞庄辉吴咸中张震康陆道培陈可冀郝希山郭应禄戴建平魏于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一飞王方正华桂茹吕传真何晓唬余子豪张震康李仲智陈杰陈洪铎侯春林姜玉新郝希山项坤三彭庆新曾正陪编委会办公室......感谢聆听王羽王忠诚王海燕王澎寰买买提明·牙生刘彤华刘俊朱晓东汤钊酞祁国明吴孟超李兰娟李秀华沈倍奋邱贵兴陈洪铎陈香美金连弘胡亚美顾玉东高润霖韩济生韩晓明丛玉隆庄辉吴新民李春盛周东丰胡盛寿徐建光蒋朱明叶鸿帽朱积川张齐联陆道培林三仁赵玉沛徐菩韩济生刘大为祁吉张宏誉陈可冀范光升赵家良曹谊林韩德民匡安仁那彦群张奉春陈实郎景和赵继宗傅瑜主任副主任张宗久赵明钢韩晓明(兼)姜永茂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编写说明急诊医学是近年兴起的一门以临床各专业急危重病,对其危重程度进行判断、评估及救治的学科。
不单指急危重病患者而且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
其特点是以最少的临床数据资料,果断敏捷的决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急危重病患者展开救治且24小时随时服务。
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诸如地震、恐怖分子袭击等天灾人祸造成的成批伤病员需要紧急医疗救援。
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本可指导急诊从业人员临床工作的用书.为了提高我国急诊医学诊疗水平,使急诊从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有章可循,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组织全国著名急诊医学专家,经过2年的辛勤工作,编写出这部较为权威、集中我国目前急诊医学最高水平的《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以下简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