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气候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世界文化遗产——庐山汪志文 110702130摘要:我来自江西九江,闻名遐迩的庐山就座落在这个有着江州、柴桑,浔阳、等古称的秀美江南小城中,这个学期的世界文化遗产鉴赏课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向大家介绍我家乡的名山风景——世界文化遗产庐山,希望大家可以通的我的介绍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她的瑰丽和秀美!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旅游、文化、庐山一、庐山的地理价值1.地理位置:庐山耸峙于长江和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整个庐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
东依鄱阳湖,南望滕王阁,西临京九线,北枕扬子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
四周悬崖峭壁,气势巍峨雄奇;而山顶牯岭一带却是宽浅的谷地(主要有东谷和西谷),溪流潺潺,风光秀丽。
森林覆盖率达76.6%,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山间经常云雾弥漫,所以人们常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地质构造: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
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
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形成众多的山峰。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其地质形成约八万年,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
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
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
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
北部以招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秀丽的岭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由一系列的断层崖,形成雄伟高峻的五老峰、秀峰、石门涧。
庐山(一)、地质概况:庐山是一个北东——南西向伸展的地垒式的褶皱断块山,两侧分别是九江凹陷、鄱阳凹陷。
庐山整个山体呈肾状,东北至西南长约25km,西北至东南约10km,面积约25km2,周长约70km。
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积平原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
从大地构造方面看,庐山位于准阳山字型构造弧顶东侧,庐山的南部为江南古陆(花岗岩),在南北向强大的挤压力下,使庐山地区产生了NE——SW和NW ——SE向两组断裂及一系列褶皱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对庐山的地貌发育影响深刻,庐山山体即是沿NE——SW向的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的。
从庐山的地质、地貌来看,庐山均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其分界线为一条冲断层线:上霄峰——仰天坪——九奇峰——犁头尖——太乙峰——含鄱岭——五老峰。
(1)地层与岩性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为老,由元古代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组成,主要岩层有片麻岩、匡顶板岩与仰天坪页岩等,其东南部尚有大片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出露。
如庐山最高峰汉阳峰(1474M)就是由前震旦纪喷出的变流纹岩组成(南部在前震旦纪处于浅海环境,期间有多次火山喷发,喷出酸性变纹岩,燕山运动中有大量侵入岩产生,产生混合岩。
)。
北部前震旦系地层绝迹,而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亦各大月山粗砂岩)与牯牛岭层。
大月山粗砂岩岩性艰硬,在庐山都成为高大山岭、悬崖峭壁。
如大月山、五老峰、大林峰、虎背岭及庐山东南侧和西北侧的断层崖皆由此岩层组成。
牯牛岭层可分为二层:上层——泥质砂岩或砂质页层、千枚岩;下层——女儿城砂岩。
它们往往交互成层。
女儿城砂岩较坚硬,出露之处,多为山脊,如女儿城、日照峰、蚱蜢岭、含鄱岭、九奇峰、上霄峰与玉屏峰等,均由此岩层组成。
上部的泥质砂岩、砂质页岩、千枚岩,岩性软弱,多被侵蚀,形成次生谷地,如大校厂、船洼、西谷、七里冲、小天池等。
庐山旅游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庐山生物多样性背景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宜人,雨热同季,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孕育和保存。
特别是1981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经过27年的保护恢复,庐山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庐山有真茵202种;本土高等植物2473种,其中以庐山或牯岭命名的植物52种;外来植物1483种;脊椎动物344种;贝类79 种;昆虫2519种。
二、庐山生物多样性现状1.1自然景观多样性庐山的自然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其中自然景观主要有自然垂直带景观、高山峡谷景观、典型的地质构造景观等。
1.2生态系统多样性庐山拥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多种类型,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且保存相对完整,水平和垂直分布地带性规律明显,特殊性突出。
1.3物种多样性据统计,庐山维管束植物计有210科,735属,1730种。
其中种子植物175科,661属,1517种;蕨类植物35科,73属,149种。
三、庐山旅游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庐山位于长江中下游大平原中部,这是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历史远久,特别是庐山旅游开发对当地生物多样更有深刻的影响。
2.1有利影响2.1.1为景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争取了资金支持。
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
庐山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庐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其野生动植物保存较好,具有自然性、完整性、典型性和稀有性。
2.1.2旅游开发促使当地基础设施完善,可进入性增强,吸引了更多的科学研究人员前来探索研究,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
近年来,庐山自然保护区通过不断推进自身发展,建立起了科学、稳定、多元的社区共管体系,如今,日益壮大的庐山保护区已经成为全国生物物种保护、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基地,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亦是国内众多高校开展教学实习和专家考察的首选之地,庐山保护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多样的建筑设计风格等为高校地质、地理、生物、中医药学以及旅游、艺术等专业进行野外实习提供了得天优厚的条件。
庐山与黄山对比分析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引言庐山与黄山作为屹立于中国中东部地区的两座名山,因具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为众多游客所向往,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
以往对于这两座山各个方面的比较有很多,以下我将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对庐山与黄山进行对比分析。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东临鄱阳湖,北濒长江,又称匡山,或匡庐,地处东经115º30′~116º20′,北纬29º20′~29º50′。
庐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
庐山的年降水量可达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则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区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东经118°1',北纬30°1',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有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左右。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也包含多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
小结:庐山与黄山都处于中亚热带北部季风区,基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带,基带土壤为红壤、黄壤,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二、交通1、景区外部交通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庐山区内,紧邻南昌、九江等城市,水、陆、空交通均十分发达:最近的庐山机场位于九江县内,距市区33公里,距庐山南山门9.8公里;庐山周围有九江站、庐山站、南昌站等铁路始终点站;从九江长途汽车站到庐山大巴车费15元,约1小时;自驾去庐山亦是选择之一,可先到九江,然后由庐山北门入庐山风景区。
黄山位于黄山市黄山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黄山市对外交通非常便利:黄山市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市区内还有一个火车站,与安徽省内外铁路网串联;黄山有两个汽车站,公路交通便利;黄山的北面是长江,走水路也可抵达黄山;黄山市内有公交车和出租车。
一、庐山地质地貌(一)庐山位在江西省九江以南约13千米,兀立在鄱阳湖西北,主峰海拔1,543米,高出附近平原约1,400多米,为江南名山之一。
1933年,李四光教授在这里首先发现了冰川遗迹,1937年完成他的“冰期之庐山”名著(1947年出版),从此以后,庐山成为我国研究冰川地形的典型区域之一。
1951年5月,南京大学地理系同学,由马溶之教授和著者领队,往庐山作土壤和地形的实习,同行者尚有地质调查所于天仁同志、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祁延平和汪安球二同志,与南大地理系文振旺和刘振中同志。
我们于5月5日离南京,5月31日返南京,在庐山及其邻近地区工作时间共11天。
因为时间的短促,我们所到的地方不多,观察也不够深入,不过有几点可以补充庐山地形的知识,所以大胆地把它写出来,以求于国内的地形工作者。
一、地质基础庐山是一个由断层作用而上升的块状山(block mountain)。
构成山岭的岩层很复杂,主要为震旦纪和五台纪的变质岩,但在汉阳峰一带,则有许多火成岩侵入体。
关于庐山的地质情况,李四光教授已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变质岩系包括许多不同的岩层,主要有牯牛岭层、大月山粗砂岩、仰天坪页岩、匡顶板岩和片麻岩等,它们的抵抗风化的力量差异很大,再加以褶曲的影响,因此造成了各种很不相同的地形。
在庐山,岩石和构造对地形的影响,表现得特别清楚。
牯牛岭层主要分布在牯岭附近,包括两种不同的岩层,即(i)女儿城砂岩和(ii)砂质页岩与干枚岩。
它们往往交互成岩,其中女儿城砂岩较为坚硬,页岩和干枚岩则较为软弱。
在褶曲地带,女儿城砂岩往往突起成山,页岩和千枚岩则被侵蚀成为次成谷地。
例如小天池附近的谷地,就是这样造成的。
大校厂谷地居大月山背斜的西北翼,这里的地层大致向西北倾斜,自下至上为大月山粗砂岩,页岩和千枚岩与女儿城砂岩,因差别侵蚀的结果,页岩和千枚岩发育为大校厂次成保地,而粗砂岩和砂岩则耸起为山,即大月山和女儿城。
牯岭市区位于大月山西北的一个向斜中,这里的岩层是砂岩及千枚岩交互成层,页岩和千枚岩被蚀成中谷、西谷和医生洼等谷地,砂岩则突立为牯牛岭、猴子岭等小山。
江西庐山的天气趋势江西庐山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因其景色迷人和气候宜人,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天气对旅游影响很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江西庐山的天气趋势。
一、江西庐山气候概述江西庐山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凉,四季分明。
全年气温平均在18左右,7月份是年平均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在28左右。
而1月份是年平均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7左右。
庐山周围气温较差异很大,由于地形山区,高山上部气候较一般位置冷许多,而较低的位置则特别暖和。
江西庐山降水较为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丰富的1650毫米左右。
二、春季天气特点江西庐山的春季从三月份开始到五月份结束,春季是庐山非常适合旅游的季节之一。
春季在江西庐山相对气温温和,是一年中最温和宜人的时候。
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及夜晚较凉爽,适合穿搭轻薄的衣服,在白天可以呈现出明媚的阳光。
在春季这个季节里,江西庐山的空气比较清新宜人,这个季节出游可以看到一些花草树木的生长,为旅游增添了一丝生机。
此时的江西庐山我的天气大多阳光明媚,相对少雨少雾。
三、夏季天气特点夏季来到江西庐山,气温较高,天气炎热潮湿,下雨较多,但江西庐山的夏季非常适合旅游。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很多游客选择前往山区避暑,有许多独特的山泉和瀑布等可以游览。
在夏季这个季节里,江西庐山的日照较多,适合穿搭轻薄的衣服,也不要忘记随身携带带太阳帽、遮阳伞等物品。
江西庐山在夏季气候炎热,午后时分可能会有雷阵雨,如果您计划前往夏季该地访问,为防止遇到暴雨,请随身携带雨具等。
此时的江西庐山在初夏时节会有一些花草的盛开,如桂花、翠竹、香樟等。
四、秋季天气特点江西庐山的秋季从九月份开始到十一月份结束,与春季一样,这个季节也是庐山旅游的旺季之一,这个季节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之一。
在这个季节来探访江西庐山,可以欣赏到缤纷多彩的秋色,红叶黄叶所形成的美景,这对一些热爱摄影和观景的游客来说是一份极好的体验。
江西庐山景区气候资源评价及对策分析作者:匡伟田红兰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庐山作为世界名山之一,有许多独特的自然资源,但是各个资源组合不够,利用效率较低。
本文通过对庐山气候资源的评估,对降水、温度、有雾天数的综合统计分析来评估对庐山气候资源,最后得出如何应对开发庐山的气候资源,为促进庐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庐山;气候资源;旅游业[中图分类号]P463.21 [文献标识码]A1 江西庐山基本概况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同时兼有山地气候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11.5℃,最热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2.6℃,最冷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0.3℃。
日照充足,降水充沛,气候湿润,年平均降水量在1833mm,每年3-6月份雨量较多,占全年的78%。
庐山地处江西省西北部,亚热带季风区,平地崛起于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具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称。
庐山地貌的显著特征是“外险内秀”。
康王谷、锦绣谷、东谷、西谷、莲花谷等,构成庐山幽深美丽的美景,形成了“万顷松涛”“乱云飞渡”的奇异景致。
早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避暑、观光、科研的胜地,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2 庐山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评价2.1 气温适合一般认为,在诸多气候因素中,气温对旅游者的影响最大。
Maddison在尝试确定旅游“理想”温度的研究中,分析了英国旅游者的出游方式,发现旅游的最高“理想”日温度大约为30.7℃,在此温度到达后,哪怕稍微增温,都会引起游客数量的明显下降。
Lise&Tol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发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OECD)的旅游者更喜欢选择年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1℃(标准差为3℃)的度假目的地。
庐山冬季最冷月在一月份,平均气温为0.3℃,各月气温过渡差异较小,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与10℃以下,春秋季月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夏季六、七、八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2℃左右,平均最高温七月也只有25.6℃。
庐山的知识点总结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山势险峻,峰峦叠嶂,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庐山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保存了大量的珍稀植物资源。
同时,庐山还有着丰富的地质资源,以及许多名泉、名瀑、名湖等自然景观,使得庐山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之地。
庐山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曾有大量文人骚客留下了千古传世的诗文和题咏庐山的作品。
同时,庐山还是佛教圣地,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
庐山风景区由三区一片组成:东区以山海瀑风景为主;中区以古陵湖、花岗岩岩溶地貌为主;西区以莲花洞水幽洞天为主。
在庐山旅游需要注意的事项有:(1)适当的装备;(2)预防高山反应;(3)尊重当地风俗;(4)爱护自然环境。
庐山不仅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山峰,更是一座蕴含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山。
希望大家有机会亲临其境,体验庐山的神奇魅力。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因其险峻的山峰、秀丽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而闻名于世。
海拔最高的三峰之一。
接着,我们将为大家总结出庐山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景观、植被资源、动植物资源、地质资源、历史文化、文学作品、佛教文化、旅游注意事项等内容。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庐山,并对庐山的神奇魅力产生更多的兴趣。
1. 地理环境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山势险峻,峰峦叠嶂,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庐山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2. 气候条件庐山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春季气候温暖,是庐山观赏花卉的最佳季节;夏季气候凉爽,是庐山避暑休闲的好地方;秋季气候清爽,是庐山赏秋的最佳季节;冬季气候寒冷,是庐山溜冰滑雪的好时节。
3. 自然景观庐山自然景观众多,包括雄奇的山峰、秀丽的风景、清新的泉水、壮观的瀑布等。
其中,著名的景点有三叠泉、芦林湖、五老峰等。
4. 植被资源庐山植被优美,保存了丰富的珍稀植物资源。
庐山的云雾资料庐山风景如画,著名的云雾景色更是令人神往。
庐山周围的山峰高耸入云,常年云雾缭绕,恍如仙境。
在季节交替和天气变幻的过程中,庐山的云雾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与色彩,极富观赏性,也给科学家带来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一、庐山云雾的形成庐山是一座位于中国南部的大型山岳,是以云、雨、雪、霜和霞为主要自然景观的特殊自然景观。
石家沟、八一峰等景区都是庐山云雾最为集中的地方。
这里的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且地处季风气候影响下,因此在天气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形成云雾。
当空气饱和时,以凝华为中心形成云。
而凝华主要有三种:冷凝、接触凝和凝结核。
庐山上的云雾,一般是由山顶的冷空气通过大气逆温层或者海拔高度的变化使得空气迅速降温,致使气中的水分以冷凝的形式结成雾或云。
二、庐山云雾的特点庐山气候温和,早春雨水充沛,湿度较大,昼夜温差小,这是云雾初期形成的必要条件。
云雾在庐山上非常常见,而且种类多样,每种云雾所呈现的色彩、形态和特点都不尽相同。
1、浴霞云雾浴霞云雾,是庐山上最为独特和著名的一种,也是最美的一种。
它的出现是因为阳光的折射导致的。
一般在早晨,太阳的光线经过密集的云雾后,降到山顶,就像是一种温暖的线缆,把山顶覆盖的云雾照得五彩缤纷,色彩绚烂,赋予整个山头美丽的色彩。
2、纱帐云雾纱帐云雾在庐山上也非常常见,它们往往覆盖在山峰之中,像是一层轻柔的纱帐,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它们通常形成于晨露和夜露的水蒸气在晨光和日光的作用下逐渐沉积而形成。
3、轻烟云雾轻烟云雾也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们透明、轻盈、飘渺,有点像摇曳的柔软雪花,有时也在山顶和峭壁上飘荡。
轻烟云雾主要是水分被大气吸收先形成氧化物,而后定型成为雾滴。
因其形态优美,总给人一种云淡风清的感觉。
三、庐山云雾的科学价值庐山云雾对气象、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研究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1、气象方面山区的云雾给大气的温度、降雨、云的分布和变化等气象学研究带来了很多帮助。
庐山云雾的产生与原因也是气象学常研究的内容之一,深入了解庐山云雾的形成特点,对预测、预报气象现象、防台风、人工排除大气污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庐山地区地理概况1. 地理位置2. 气象条件1 3. 水文条件1 4. 植被土壤1 5.地质地貌1 6. 人文环境第二章气象气候1 .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2.山地气候特征及九江星子的比较3.气候观测数据的分析第三章地质1.庐山地区地层及岩石特征2.庐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3.庐山地史演化简析4.庐山地区地貌类型及特征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5.庐山地区地貌发育规律6.冰川地貌问题讨论第四章植被1.庐山地区植被概况及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主要代表种群类型)2.植被演替及演替顶级群落、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3.对庐山地区植被开发利用或保护的看法(自然或人工)第五章土壤1.庐山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2.各种土壤类型的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3.山地土壤地带性土壤对比分析及土壤改良设想第六章水文1.庐山水文基本特征2.庐山水环境状况简析3.庐山水资源供需分析第七章地理环境综合分析黄龙寺结束语前言本次实习从2009年8月17日开始,至2009年8月26日结束,历时10天。
实习地点为庐山地区,包括庐山山区、星子县和九江市。
参加的人员包括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07级全体学生以及带队老师、队医等共100人左右。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1)熟悉并掌握野外地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认识庐山地区的地理概况,并对地理学有一个综合的认识;(3)掌握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水文状况、气候状况、人文状况和生态状况;(4)了解与熟悉依据地理现象进行地理思考和编写实习报告的基本方法、内容和过程;(5)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习,获得对主要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生态、人文等,运用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次实习是一次广泛系统的地理学教学实习。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地理位置庐山地区位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会图1-1 庐山区位图处,“承东启西”,“迎南接北”(图1-1)。
1、庐山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紧临鄱阳湖和长江,“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海拔1474米,山体面积280平方里,以雄、奇1、庐山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紧临鄱阳湖和长江,“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海拔1474米,山体面积280平方里,以雄、奇、险、秀闻名。
1982年国务院批准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冬联合国批准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另外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地理环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2、庐山的地质概况(一)庐山的形成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
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
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
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
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
下面将列举一些庐山在强烈上升的证据:1、庐山东西两侧的断层崖高峻、陡峭,未遭破坏,只有少数被沟谷切成三角面。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 °45′。
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
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它具有中山地地貌特征,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点,故成为一个很好的自然地理实习地点。
一、庐山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㈠庐山地质概况1.庐山的地层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
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由前震旦纪喷出变流纹岩组成,因易受风化,故山峰略呈浑圆状,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该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各部岩性及其分布如表1所示。
2.庐山的地质构造(见图1和图2)庐山内的褶曲,有背斜及向斜两列,排列由北向南是:(A)大马颈—虎背岭背斜;(B)牯岭向斜;(C)大月山背斜;(D)三叠泉向斜。
不论背斜或向斜均作NE走向。
它们奠定了庐山的地质基础。
主要断层有二组,其中一组NE走向的有:①莲花洞正断层;②好汉坡正断层;③大月山正断层;④庐山垄正断层;⑤红石崖逆断层;⑥温泉正断层。
另一组NW走向的有:⑦息肩亭逆断层;⑧九奇峰逆断层;⑨仰天坪正断层。
其中最主要的有二列:即北侧的莲花洞正断层和南侧的温泉正断层。
二者将庐山包围,成为庐山断裂上升的主要机制。
3.庐山地质发育史庐山地区是一个古老的陆块,在杨子准地台的南缘。
准地台比较稳定,其中的庐山地区前期下沉,后期缓慢上升,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Ⅰ地台褶皱基底发育阶段在前震旦纪(An)时,即距今10亿年前,庐山地区已经下沉,成为滨海及浅海(<200m)环境,沉积了厚约3000m以上的碎屑岩。
庐山土壤1、庐山地貌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西北濒临一泻千里的长江,东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庐山是由于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其周围是低矮的丘陵和湖泊,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最高汉阳峰海拔1474m比周围的平原高出大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
另外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2、土壤概括庐山土壤形成因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类型多样的土壤。
据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常绿阔叶林的植被条件,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
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生物、气候依次变化,土壤类型也依次更替,呈现出垂直地带性的特征。
另外,许多隐域吐,像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石质土等在庐山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从庐山的地质基础来看,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使庐山沿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m 的山地,奠定了当前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的基础。
另外,庐山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各种类型多样的地貌形态。
这些都是构成了庐山土壤形成的基本条件。
庐山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深刻地制约着植被地垂直分布,因此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带的更替,由于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并且影响到土壤结构以及保湿和保持养分的性能,所以庐山植物的分布垂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土壤的形成。
冬天庐山旅游攻略1. 庐山简介庐山是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著名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国最佳夏避暑胜地”。
庐山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庐山秀丽的山水景色、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其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2. 冬天庐山的气候特点庐山的冬天气候寒冷,十分清爽,平均气温在5℃左右。
由于庐山地处山区,冬季气温较低,但是这也正是冬季前往庐山旅游的最佳时机,因为庐山的景色在冬天更加纯净、清新,让人身心愉悦。
3. 庐山冬游景点推荐3.1. 庐山主峰庐山主峰海拔1474米,是庐山的最高点,也是庐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登上主峰可以俯瞰庐山风光,尤其是在冬天,山上的树木被雾气笼罩,仿佛进入了仙境。
3.2. 五百竹园五百竹园是庐山最大的竹林景点之一,是中国四大名竹之一的庐山竹的聚集地。
冬天时,竹林中的竹叶逐渐变黄,给人一种宁静、幽雅的感觉。
在竹园内,游客可以散步、观赏竹竿艺术表演等。
3.3. 莲花峰莲花峰是庐山上一处著名的景点,名字来自于峰顶的岩石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在冬天,莲花峰上常年悬挂着一片云雾,景色迷人。
登上莲花峰,可以俯瞰整个庐山的美丽景色。
3.4. 石象湖石象湖是庐山的一处着名湖泊,湖泊周围有奇特的石头,形如大象,因此得名。
冬天时,湖面上结冰,景色十分壮观。
游客可以在湖上划船,观赏湖面上冰雪的美丽。
4. 庐山冬季旅游的注意事项4.1. 注意保暖庐山的冬季气温较低,游客在前往庐山旅游时要注意携带保暖衣物,穿着厚实。
同时,带上手套、围巾和帽子等防寒物品,以免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
4.2. 注意安全庐山是一座山区景区,冬天山区的道路容易结冰,游客在庐山旅游时要注意行走安全。
尽量选择便捷而安全的路线,避免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行走。
同时,不要越过围栏或随意攀爬,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3. 注意用火安全冬季庐山的气温较低,许多游客在夜间用火取暖。
在使用火源时,要注意用火安全,不要靠近易燃物品,保持周围环境整洁,防止火灾的发生。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09—3姓名:倪鹏学号:200904026庐山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以南,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耸立在播阳湖与长江之滨。
以雄、奇、险、秀闻名,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生物气候具有比较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它在山地气候、地质构造、地貌、植物地理、土壤地理以及自然景观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内容,是自然地理野外实践的好课堂。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3月又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一·实习时间于2010年5月22日-2010年5月28日进行了为期7天的庐山自然地理实习。
二·实习路线:2011年5月22日淮安----庐山:抵达庐山2011年5月23日牯岭—月照松林—气象站—望江亭—小天池—王家坡2011年5月24日牯岭—芦林盆地—三宝树—黄龙潭—电站大坝2011年5月25日牯岭—庐山植物园—含鄱口—博物馆—碑林2011年5月26日牯岭—五老峰—七里冲—三叠泉2011年5月27日牯岭—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2011年5月28日庐山----淮安:返回学校三·实习目的与意义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地貌: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初步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4.植物: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
庐山气候特征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基带受到大范围气候的制约,山体又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
1、气温:庐山牯岭镇海拔1165m,其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与北京气温几
乎相等,相当于纬度差10℃的气温变化。
庐山骨龄冬季气温比平原地区低5℃,极端最低气温低至-16.8℃;夏季约低7℃,早晨最低气温在20℃上下,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
2、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十分显著。
庐山冬季亦受蒙
古冷高压控制,以偏北气流占优势,偏北风为主;夏季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气流,以偏南风为主。
3、云雾:受大范围天气系统的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热带海洋气团在春末、
夏季活跃,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比较丰富,气流遇山地抬升,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因而多云雾。
庐山全年雾日多,年平均188.1天,最少为158天。
4、丰沛的降水:山地上部阴雨日比山下平原多。
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庐山牯岭
镇年平均降水量为1833.5mm,雨日多年平均为167.7天,山下九江年均降水量为1300mm,雨日多年平均为138天,牯岭降水量比平原地区多500mm,这个数值相当于华北某些地区的年降水总量。
由于庐山海拔较高,降水亦有垂直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增多,降水递增率为500mm/100m。
庐山植物园、含鄱口一带是庐山降水量最丰沛的地方。
5、四季:我国季节的划分,通常以气候平均温度大于22℃为夏季,小雨10℃为
冬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秋两季。
按此标准,庐山春天有17候85天,夏季有10候50天,秋有13候65天,冬有32候160天,因此,四季的分配状况是夏短冬长,春长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