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0.33 KB
- 文档页数:3
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支古老而有着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
本文将介绍达斡尔族的人口分布、历史、文化特色以及现代发展情况等方面。
一、人口分布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份。
据统计,截至2010年,达斡尔族的人口约为4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0.02%。
二、历史达斡尔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他们是游牧民族鄂温克族的后裔。
在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的几次游牧民族南下的浪潮中,达斡尔族逐渐形成并定居在今天的黑龙江地区。
达斡尔族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辽金元时期的蒙古在中国东北的统治者之一。
他们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狩猎技巧,也擅长驯服马匹。
在这一时期,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水平和社会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文化特色1. 语言达斡尔族使用达斡尔语,为通古斯语系的一种语言,与鄂温克语等相似。
虽然达斡尔语使用范围较窄,但它是达斡尔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2. 婚礼习俗达斡尔族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
传统上,达斡尔族男女自由选择配偶,婚姻是双方家庭商议后由结婚对象相互给予确认。
在婚礼上,达斡尔族人会举行特殊的祭祀仪式,展示他们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
3. 艺术表达达斡尔族的艺术表达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
其中,达斡尔族的原生态舞蹈非常有名,舞蹈动作优美多姿,融合了狩猎、牧羊等生活场景的元素。
四、现代发展情况随着时代的变迁,达斡尔族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许多达斡尔族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文化保护和振兴的活动中。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了达斡尔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目前,许多达斡尔族的文化节日和艺术表演活动已成为吸引游客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旅游资源。
总之,达斡尔族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以其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狩猎技巧,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篇一一、引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中国东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而闻名。
达斡尔族民歌作为该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该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生活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通过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二、达斡尔族民歌的背景与特点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情感和信仰。
其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了关于达斡尔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我们实地走访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多个村落,与当地的达斡尔族歌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
最后,我们采用了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了达斡尔族民歌的演唱过程和歌曲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歌词的内容与意义、演唱的技巧与风格、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我们全面了解了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和现状。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歌曲的旋律与节奏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节奏明快,富有变化,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豪放、奔放的性格。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们运用了丰富的技巧,如滑音、颤音、装饰音等,使歌曲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2. 歌词的内容与意义达斡尔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劳动、情感、信仰等多个方面。
这些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歌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对后人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达斡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
达斡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服饰文化也是达斡尔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一、达斡尔族服饰的特点达斡尔族的服饰以民族特色为主,其服饰设计和颜色搭配都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
在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长袍”和“子母袍”,这是达斡尔族男女衣着的典型代表。
这些服饰多以马毛、鹿皮、兽皮等为原料,经过特殊的技艺加工制作而成。
达斡尔族服饰多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同时也兼顾了艺术性,使得达斡尔族服饰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颜色搭配上,达斡尔族服饰以红色、绿色、蓝色为主,这些色彩在该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生命、祝福和希望等。
达斡尔族服饰还有一些特殊的装饰,如刺绣、镶钉、挂珠等,这些装饰不仅美观,而且富有民族特色,展现出了达斡尔族的独特魅力。
达斡尔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穿着,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中,服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反映出了这一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从达斡尔族服饰中可以看出这一民族对自然、生命和神灵的崇敬,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达斡尔族服饰还体现了社会地位、性别差异等方面的文化意义,通过服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体现了社会等级分化和性别角色分工。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发展,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传统的“长袍”和“子母袍”虽然仍然保留在一些节日和仪式中使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逐渐被现代的服饰替代。
现代的达斡尔族服饰更注重实用性和时尚性,颜色、款式都更符合现代审美标准。
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也有所改变。
虽然达斡尔族服饰在形式和款式上发生了变化,但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仍然得以保存和传承。
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近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达斡尔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地。
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是达斡尔族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之一,包括达斡尔族的传统歌曲、舞蹈、器乐等形式。
这些音乐作品多以宗教、生活、传统节日等主题为基础,通过特定的歌曲和舞蹈表现出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非遗类音乐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年轻人对此产生了较少的兴趣和了解。
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传承机构的支持,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形势不容乐观。
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高校应作为传承与保护的主力军发挥积极作用。
高校是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传播平台。
在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高校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 开设相关课程:高校可以在音乐学院或文化学院开设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历史和传承,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能力。
3. 组织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实践活动中,如开展传统歌曲和舞蹈表演、举办音乐大赛等,增强学生对非遗类音乐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4. 开展传统节日活动:高校可以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举办传统的音乐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达斡尔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 建立合作交流机制:高校可以与达斡尔族民间艺术团体、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共同开展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达斡尔民族语言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吴量杜安君(内蒙古自治区莫旗巴彦中心校内蒙古·呼伦贝尔162894)摘要达斡尔民族语言是达斡尔民族的核心,民族的灵魂和文化都需要其语言承载。
但是目前现状是达斡尔民族语言越来越与汉同化,本身没有文字可沿承,只是用记音符号来表示。
这种现状说明只要民族语言消失这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也会逐渐的销声匿迹。
因此,本文以传承达斡尔民族语言文化为出发点,研究达斡尔民族语言在民族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传承,主要研究对象为巴彦中心校全体学生,用汉字和记音符号记录达斡尔民族语言的发音,以此形成学校校本特色,使得当地达斡尔民族语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达斡尔语课堂教学民族文化传承发扬中图分类号:G752文献标识码:A1达斡尔民族的分布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达斡尔族三大聚居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黑龙江齐齐哈尔梅里斯区和新疆塔城达斡尔民族乡,在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等地也有少量达斡尔族居住。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2,394人,其中仅莫旗居住的达斡尔族人大约31,000人。
2达斡尔族语言使用现状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种,没有文字,少数人兼用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表示,但在后来的丁石庆《达斡尔族语言与社会文化》和苏都热·图木热编写的《达斡尔语会话本》中可以看到,都是使用记音符号、汉字标记发音。
而达斡尔语的延传方式只有口耳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为汉授课程,汉语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对达斡尔语这个小民族语种是绝对的威胁,加上多民族杂居、联姻等原因,青少年越来越与汉同化,达斡尔语甚至濒于消亡。
我曾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达斡尔人进行调查,发现二十岁以下年轻人熟练使用达斡尔语的人在百分之二十以下,而只能听懂不会说和一点都不懂的人共占百分之六十多。
这些青少年几乎从小都学汉语,家庭中都很少以达斡尔语作为第一语言来交流。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元素。
首先,达斡尔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歌和舞蹈艺术。
他们以歌颂自然、表达情感的方式来传承祖先的智慧和经验。
达斡尔族的民歌多以牧歌和祈福歌为主题,歌词优美动听,旋律优美悠扬。
而舞蹈则以独特的动作和身姿展示出达斡尔族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达斡尔族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
他们擅长制作皮革制品、银饰和木雕等工艺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达斡尔族的皮革制品。
达斡尔族人民将动物的皮毛加工成各种实用的衣物和装饰品,如制作袍子、帽子和鞋子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节日和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达斡尔族的传统年节——“达斡尔族年”。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舞龙舞狮和放烟火等。
此外,达斡尔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和习俗,如婚礼习俗、葬礼习俗和游牧民族的迁徙习俗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在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这些神话和传说通常讲述了达斡尔族人民的起源、历史和英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达斡尔族始祖“阿尔都汉”的故事。
据传说,阿尔都汉是一位勇敢而智慧的英雄,他带领达斡尔族人民从西方迁徙到东方,并建立起了繁盛的家园。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丰富了达斡尔族的文化内涵,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无论是民歌和舞蹈、手工艺品、节日和习俗,还是神话和传说,都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勇敢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达斡尔族人民将继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贡献力量。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形式构成及应用实践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式构成及其在文化传承、社区发展以及民族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
文章从舞蹈动作特征、音乐节律、服装装饰到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旨在为“鲁日格勒”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应用途径。
一、引言达斡尔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民间舞蹈文化独具魅力。
“鲁日格勒”作为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动作和音乐节律展现了该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本文通过对“鲁日格勒”的形式构成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以期为这一舞蹈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鲁日格勒”的形式构成(一)舞蹈动作特征“鲁日格勒”的舞蹈动作多样,强调上下肢的协调运动。
舞者通过细腻的手势变化和优雅的脚步移动,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其动作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音乐节律“鲁日格勒”的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共同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氛围。
其音乐节律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舞者的表演热情。
(三)服装装饰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在“鲁日格勒”的表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服饰上的装饰如刺绣、珠片等,不仅美观,还体现了达斡尔族的文化特色。
舞者在表演中通过服饰的展示,进一步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鲁日格勒”的应用实践(一)文化传承“鲁日格勒”作为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舞蹈的表演与传承,达斡尔族的文化得以延续,其民族精神得以传承。
(二)社区发展“鲁日格勒”的表演常在社区活动中举行,成为了促进社区凝聚力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舞蹈的表演与交流,加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推动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三)民族教育“鲁日格勒”的表演可以作为一种民族教育的手段。
通过舞蹈的学习与表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达斡尔族的文化,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以达斡尔族为例浅谈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为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
它不仅构筑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还构成了各民族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
民俗文化的范围大致包括以下三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都是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各种禁忌、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游艺竞技等,此外还有心理民俗是指民俗对某一民族心理素质的影响。
中国各民族在其顺乎自然,征服自然,发展自己的社会活动中,以及移民迁徙、地域变迁、民族融合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事象和民俗行为,以及独特的民俗艺术。
达斡尔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具有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此,根据我们并不翔实的调查材料,对于达斡尔族的由来及其民俗文化作粗浅的论述。
一、达斡尔族民族简介。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区。
此外还分布在内蒙古的鄂温克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和黑龙江省的嫩江、富裕、爱辉、龙江、讷河以及新疆塔城等地。
人口有94014人(1982年统计)。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使用汉文,部分地区也用蒙古文。
二、达斡尔族的历史由来。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兴的分子考古学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
分子考古通过提取古代各种生物的DNA,并将其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可找出其内在的遗传联系,结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刘凤翥、陈智超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杨焕明、刘春芸教授等专家合作进行“分子考古学”课题研究时,将契丹人后裔的研究列为重要内容。
课题组先从达斡尔、鄂温克、蒙古和汉族等人群中收集血样,然后南下云南保山,从“本人”中提取100份血样,又取道四川乐山,从正在那里展出的内蒙古耶律羽家族墓中出土的契丹女尸上提取了小块标本。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地。
达斡尔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生活习俗、音乐舞蹈等方面,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介绍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
一、语言达斡尔族的语言属于蒙古语系,和蒙古族、鄂温克族等有一定的相似性。
达斡尔族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音调和语法结构,是达斡尔族人民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虽然汉语已成为主要的交流语言,但达斡尔族人民仍然保留并传承着自己的母语。
二、服饰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男性常穿长袍、长裤和皮靴,头戴斗笠或毡帽。
女性则穿着彩色长袍、裙子和皮靴,头戴花纹绣花的头巾。
达斡尔族的服饰多以羊毛、马毛、麻布等天然材料制作,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彰显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民族特色。
三、生活习俗达斡尔族人民有着独特的生活习俗。
他们以牧民为主,过着放牧、捕鱼和狩猎的生活。
每年冬季,达斡尔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冬捕活动,用传统的方法捕捞鱼类资源,这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此外,达斡尔族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婚俗、葬礼等仪式,这些传统习俗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音乐舞蹈达斡尔族的音乐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多以马头琴、马头琴、手鼓等乐器为伴奏,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生活和爱情的热爱。
达斡尔族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有舞狮、舞龙、舞蹈戏曲等,舞姿翩翩起伏,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给人以美的享受。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不仅体现在语言、服饰、生活习俗和音乐舞蹈等方面,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元素。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达斡尔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加强对达斡尔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达斡尔族的独特魅力。
同时,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让年轻一代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变迁与调适》篇一一、引言海拉尔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地之一。
作为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达斡尔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变迁与调适。
本文旨在探讨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变迁过程及其调适策略,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族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变迁1. 经济环境变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农业逐渐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转变,经济模式的改变对达斡尔族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文化传承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海拉尔区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逐渐失效,老一辈传承人的离世使得许多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另一方面,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
三、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调适策略1. 政府支持与政策扶持政府在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族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扶持达斡尔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同时,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2. 社区参与与文化创新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达斡尔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立文化传承基地等方式,增强社区凝聚力。
同时,结合现代文化元素,进行文化创新,使达斡尔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
3. 媒体宣传与推广利用媒体力量,加强对达斡尔族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外界对达斡尔族文化的认知度。
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展示达斡尔族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达斡尔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四、结论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变迁与调适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在现代化进程中,达斡尔族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9(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对各个利益相关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
这一研究属于(分数:2.00)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
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 (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其中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搜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度量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定性研究通常指在自然环境下,运用现场实验,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和个案调查等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并通过证伪、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加以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3.某研究生初次使用访谈法,在研究结果的呈现中没有“匿名”。
这一研究者违背了(分数:2.00)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创新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进行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
任何一种教育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都有一定的科学原理,有特定的研究程序。
任何一种教育研究方法的选用都应遵循其内在的规定和基本的原则。
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近年来,随着各地文化遗产的逐渐重视和发展,非遗类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愈加重要。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其中音乐文化更是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角度出发,探讨该类文化在高校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加强其传承与保护工作。
达斡尔族音乐文化历史久远,源远流长,经过多年的传承,已成为我国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斡尔族音乐文化被广泛定义为“包括歌曲、器乐和舞蹈等表现形式”,在其中,达斡尔族歌曲和器乐的表现形式最为典型。
其中,达斡尔族歌曲以情感真挚,旋律优美,歌词深刻而著称;而达斡尔族器乐则以冷艳飘逸、高妙淳厚、形式自由等特点著称。
在传承与保护方面,达斡尔族官方将重点放在非遗类表演艺术上。
2006年,达斡尔族的“黑天鹅歌舞团”就成功地将达斡尔族歌曲、器乐以及舞蹈结合到一起,并推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民间组织如达斡尔族文艺协会和正在筹建的乐器协会也在积极地进行非遗类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尤其重要。
针对达斡尔族音乐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承与保护。
1. 增设相关专业或课程为了保证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在高校中增设相关专业或课程。
这些专业或课程可以涉及静态文艺、舞蹈、乐器制作和民族音乐的研究等,通过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的招生,可以培养更多的有志于发展达斡尔族音乐文化事业的人才。
2. 举办文化活动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可以举办达斡尔族文化节、音乐会、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文化,并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挖掘其中的内涵。
3. 建立专门机构高校可以建立相关的专门机构,来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族音乐文化。
例如,可以开办民族文化学院、传统文化研究所等机构,通过调集专家教授,进行学术研究和非遗类文化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