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03.00 KB
- 文档页数:75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仍有不足之处。
为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我国政府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该专项旨在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增加科研投入,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等。
此外,该专项还强调了农业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紧密关系,提出要加强产业和科技创新的衔接,实现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通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的实施,我国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将得到提升,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条件。
- 1 -。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我国自2007年起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然而,在体系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问题分析1. 体系结构问题(1)层级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两个层级构成。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中心与试验站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2)区域布局不均衡。
虽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了近200种主要农产品,但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等原因,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2.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1)人才流失严重。
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科研人员由于待遇、发展空间等问题,选择离开体系,导致人才流失。
(2)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体系内高级人才相对较少,青年科技人才和基层农技推广人才比例偏低,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3. 产学研结合问题(1)产学研脱节。
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科研机构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企业参与度不高。
目前,企业参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程度不足。
4. 政策支持问题(1)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导致体系建设面临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困难。
(2)政策执行不力。
部分地方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政策执行不力,体系建设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1. 优化体系结构(1)调整层级结构。
优化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的职能,明确各自职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优化区域布局。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体系建设均衡发展。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为了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提出并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为农业产业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发展提供支持。
一、专项背景及意义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人口快速增长、食品安全问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压力,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强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推动我国农业升级、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振兴。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出现的。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简称“农业科技体系”)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或管理模式。
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集成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就是通过资金、技术、政策等多种手段,集中力量支持加快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该专项的实施将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保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产业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专项目标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联合研究体系,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具体而言,该专项计划实现以下目标:(1)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核心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创新技术、成套拓展技术、标准化和统一测试、人才培养等领域形成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团队;(2)加快示范推广,以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合作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加快集成驱动发展,促进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发展、促进资源调动和生态建设;(3)强化技术支撑服务,通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的指导和推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果为目标,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经营的撬动作用;(4)实现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创新,引导各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事业单位、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形成众多社会力量合作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度开展、建设成效显著。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一、产业体系概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组合而成的系统。
它包括了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也逐渐完善和发展壮大。
二、特征一:规模化经营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规模化经营。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农业生产环节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生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规模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特征二: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新型育种技术、先进的栽培技术、智能化农机的应用等。
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四、特征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还体现在产业融合方面。
农业产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旅游业、乡村休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这种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特征四: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注重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得到了充分重视。
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高效化、生态化的方向转变,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六、特征五:全产业链整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表现在全产业链整合方面。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整合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产业融合发展、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全产业链整合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柑橘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果产业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提升柑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柑橘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柑橘的背景、构建、作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柑橘作为我国传统优势水果,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市场需求旺盛。
然而,长期以来,柑橘产业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柑橘产业发展,于2007年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其中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柑橘产业整体水平。
二、构建1. 组织架构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由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等组成。
首席科学家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岗位科学家负责各领域的科研攻关;试验站站长负责试验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2. 研究方向柑橘产业技术体系聚焦以下研究方向:(1)柑橘遗传育种:培育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强的柑橘新品种。
(2)柑橘栽培技术:优化栽培模式,提高产量和品质。
(3)柑橘病虫害防控:研究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
(4)柑橘产后处理:研究柑橘采后处理、保鲜、加工等技术,延长产品货架期。
(5)柑橘产业经济:分析柑橘产业现状,提出产业政策建议。
三、作用1. 提升柑橘产业整体水平通过科技创新,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柑橘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提升、病虫害防控和产后处理等方面的突破,有效提升了柑橘产业整体水平。
2. 促进农民增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柑橘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3.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倡导绿色生产,推广生态友好型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四、未来发展1. 加强科技创新持续加大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柑橘产业科技创新。
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第一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概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农业产业体系也在逐渐转变。
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该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转型升级等多方面的合力推动,同时也需要国家对农业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第二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在产业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中,推广新技术和新模式,如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等,通过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
此外,引进先进的流程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完善流程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个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第三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需要提高农业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加强各产业间的协作、整合,提升整个农业产业的协同效率。
此外,政府在农业产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大投入和扶持农业产业,同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政府服务等,有助于整个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优势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农产品的供应量和品质。
其次,它可以增加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另外,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也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
最后,它也有助于缓解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第五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面临的问题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在构建和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等,这些都需要农业生产者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其次,农业产业链的协同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各产业间的协同需求和匹配能力需要得到优化和改进。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劳动力减少等多重挑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发展需求,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一、国际背景1. 全球农业发展趋势近年来,全球农业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逐渐提升。
(2)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日益完善。
(3)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4)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2. 国际农业合作与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农业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贸易摩擦加剧,农业资源争夺愈发激烈。
二、国内背景1.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资源约束趋紧:耕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日益紧张,对农业生产造成压力。
(2)生态环境恶化: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业劳动力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
(4)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2. 农业发展需求(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提高粮食质量。
(2)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发展。
(4)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必要性1.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利于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和推广率。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杧果创新团队简讯2012年第10期(总15期)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份杧果园管理技术一、果园管理中心当前全区杧果正处于坐果和果实膨大期,近段持续高温天气对右江河谷的杧果坐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据此,本月杧果园管理工作,建议以抗旱、施肥、疏果定果和果实防护等工作为中心。
二、果园管理技术本月果园管理措施,建议首先是完成4月份与保果有关而又未完成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下列工作。
(一)抗旱针对目前高温、少雨干旱天气,应创造条件做好抗旱工作,以缓解为害程度,保证坐果稳定和幼果正常生长发育。
(1)地面树盘灌水。
有条件的果园应采取各种措施对杧果树进行地面树盘灌水。
(2)间隙性喷水降温。
异常高温期间,每天在树冠上间隙性喷水,是目前认为最有效可行的降温方法。
一些果树试验证明,此法的坐果率可接近常年水平。
(二)施肥(1)根外追肥。
选择在上午十点钟以前和下午四点钟以后,与病虫害喷药防治相结合对杧果树进行根外追肥,如喷350倍液氨基酸钙或800倍液氨基酸钙宝+ 0.1%的磷酸二氢钾,每7至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土施水肥。
4月份没有及时施肥,目前坐果多、树势又较弱的杧果树,应在本月用施水肥的方式施肥一次,施肥种类以氮、磷、钾配合施为主,施肥量依树势、坐果量而定。
(三)应用生长调节剂很多果树试验证明,异常高温前或期间,应用50mg/L的“九二0”树冠喷雾对高温期间及高温后果树的异常落果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温来临之前叶面喷洒750mg/L的多效唑能明显抑制高温引起的落果。
(四)剪除空穗和尾穗主要进行:(1)剪除树冠上无果的空花序。
(2)剪去有正常果部位以上的尾穗花梗。
(3)单个剪除果穗上的畸形果。
(五)疏果定果单株留果量以良好末级梢数量、树势强弱和果实大小作为决定标准。
中果型品种(单果重200g~300g)留果量为:健壮树每100条末级梢留果60~80个,中庸树留50~60个,弱树留40~50个;小果型品种(单果重小于200g)可增加20%~30%留果量,大果型品种(单果重大于400g)可减少20%~30%留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