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208.09 KB
- 文档页数:2
科技在线KEJIZAIXIAN浙江林业薄壳山核桃生态高效栽培技术薄壳山核桃是世界性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高产优质高效,盛果期林分亩产值超8000元,是浙江省退耕还林、平原绿化和种植结构调整的首选树种。
2019年,浙江省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约3万亩。
推广良种泡尼(Pawnee)(浙R-ETS-CI-012-2015)雄先熟型,坚果椭圆形,果壳薄,易于取仁,单籽重10.85克,出仁率58.56%;威斯顿(Western)(浙R-ETS-CI-007-2016)雌先熟型,坚果椭圆形,果壳薄,易于取仁,单籽重11.73克,出仁率59.85%;特贾斯(Tejas)(浙R-ETS-CI-011-2015)雌先熟型,坚果长椭圆形,易脱壳,单籽重12.23克,出仁率42.73%;肖肖尼(Shoshoni)(浙R-ETS-CI-010-2015)雌先熟型,坚果短椭圆形,易脱壳,种仁风味香甜,单籽重10.77克,出仁率49.67%;YLJ023号(浙S-SV-CI-005-2006)雌先熟型,坚果椭圆形,易脱壳,单籽重8.87克,出仁率64%;YLJ042号(浙S-SV-CI-006-2006)雌先熟型,坚果椭圆形,易脱壳,单籽重7.37克,出仁率59%;YLC21(浙R-SC-CI-012-2011)雌先熟型,坚果椭圆形,壳薄,取仁容易,果仁色美味香,无涩味,松脆,单籽重8.03克,出仁率44.8%;YLC29(浙R-SC-CI-013-2011)雄先熟型,坚果卵形,壳薄,取仁容易,果仁色美味香,无涩味,松脆,单籽重5.87克,出仁率53.7%;YLC35(浙R-SC-CI-014-2011)雄先熟型,壳薄,取仁容易,果仁色美味香,无涩味,松脆,平均单籽重10.31克,出仁率50.2%。
种植范围适合浙江省退耕还林、平原绿化和种植结构调整区域推广应用。
土壤要求:pH4.5—6.5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层深度大于80厘米。
环境要求:海拔20—600米的平原、山地缓坡或四旁;缓坡地,坡度整体不高于10度;海拔500米以上要求光照充分。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的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了解目前市场上对薄壳山核桃果的需求情况,并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种植的规模和品种选择等。
2. 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薄壳山核桃果的栽培需要选择肥沃的土壤,并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
在栽培过程中,合理施肥,根据幼苗和成树期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确保树木生长和果实质量。
3. 树木管理技术:包括修剪树冠、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等。
合理修剪树冠,促进光照和空气流通,提高果树的生长速度和果实质量。
疏花疏果可以调控果树的营养平衡,增加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4. 水资源管理技术:薄壳山核桃果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水分供应。
合理安排灌溉,掌握适宜的灌水量和灌溉频率,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引起的问题。
5. 病虫害防治技术:薄壳山核桃果树常见的病虫害有根腐病、白粉病、蚜虫等。
合理选择病虫害防治方法,如合理选择药剂,做好防治措施,确保果树的健康生长和产量。
6. 市场运营和品牌建设:栽培薄壳山核桃果不仅需要重视技术,还需要重视市场运营和品牌建设。
通过合理的市场推广和品牌
建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总之,薄壳山核桃果用林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栽培技术、水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市场运营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 Koch.)苗木培育的圃地选择、播种育苗、嫁接育苗、良种容器育苗、苗木出圃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设施、露地培育、容器苗培育的薄壳山核桃苗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 Y∕T 2315-2014 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培育技术规程DB34/T 2749-2016薄壳山核桃生态栽培技术规程GB/T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DB34/T 3036-2017 薄壳山核桃丰产采X圃营建技术规程DB34/T 2638-2016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LY/T 10000 容器育苗技术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 Y∕T 2419-2015 苗木质量核查规则L 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L 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 Koch又名长山核桃、美国山核桃。
3.2 砧木放水Making a cut on the bark of root stock to let go of some water枝结时切断砧木主根、芽接时在嫁接口下的两侧各深刻至木质部的竖线或撕皮等措施,使砧木伤流溢出。
3.3 大容器Large container容器高35 cm~40 cm,上口直径25 cm~30 cm。
3.4 薄壳山核桃良种Pecan variety经过省级以上审(认)定,具有适生、丰产、质优、病虫害少等特性的品种。
4 实生苗培育4.1 设施育苗4.1.1 大棚设置大棚应设在避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交通和电力方便的地方。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薄壳山核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育苗与造林技术对于山核桃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
一、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1. 树种选择选择抗寒性较强、生长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的薄壳山核桃树种进行育苗,如蒲县薄壳山核桃、榆阳薄壳山核桃等。
2. 基质选择选择适宜的基质进行育苗,常用的基质有腐熟的腐殖质土、河沙、腐叶土等。
3. 播种时间薄壳山核桃的播种时间以春季为宜,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进行播种。
4. 播种方法先将薄壳山核桃坚果浸泡在温水中浸种24小时,去掉浸水后的核桃壳,然后将核桃放入湿润的砂子或基质中,覆盖适量的基质即可。
5. 养护措施种植后,保持基质湿润,避免干燥。
控制室温在20-25摄氏度之间,保持适宜的湿度。
苗期要注意不要过度灌水,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二、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1. 土壤选择薄壳山核桃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酸碱度适中(pH值在6-7之间)。
2. 圆形造林方式薄壳山核桃树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可以采用圆形造林方式,将靠近溪流或雨水集中的地方选作中心,按照半径20-30米的圆形范围进行造林。
3. 树行距和株行距薄壳山核桃的树行距一般为6-8米,株行距一般为3-4米,以保证树木之间的适当间隔,便于生长和管理。
4. 抚育措施种植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及时修枝修剪,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有利于阳光的照射和空气的流通。
适时浇水,补充养分,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5. 土壤改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可进行土壤改良,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对于提高薄壳山核桃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科学合理的采取上述技术措施,才能够培育出健康、适应性强的薄壳山核桃苗木,有效地提高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和质量。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薄壳山核桃是一种经济作物,其果实可供人类食用,因其薄壳易于剥开,所以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为了满足人们对薄壳山核桃的需求,提高产量,种植薄壳山核桃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
以下是关于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的相关内容。
1、种子选用: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优质种子,一般采用1-2年生种子。
2、催芽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水中约12小时,然后捞出,进行浸泡发芽处理,浸泡时间一般为24小时。
3、播种:播种前需准备好播种土壤,一般以泥炭土为主,加入适量的酒糟和菜籽饼粉。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种植盆或种植箱中,然后用一层覆土覆盖种子,保持适度湿润。
4、光照与温度管理:为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苗木的生长,需提供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一般来说,需要提供充足的阳光照射,但避免阳光直射。
温度方面,适宜的温度为20-25摄氏度左右。
5、保持湿润:在苗木发芽和生长的过程中,保持土壤湿润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过于湿润或干燥。
6、管理苗木生长:苗木发芽后,在管理上需要注意勤浇水、松土、除草等工作。
苗木生长阶段,需保持适度湿润的土壤环境,避免土壤干燥和水浸过度。
定期松土或松压土壤,以促进根系的生长。
进行除草工作,杜绝杂草的生长,保持苗木生长的良好环境。
7、育苗容器替换:当苗木根系已经占满原来的育苗容器,即可进行苗木的替换工作。
将苗木小心取出,然后将根系稍加修整,再移植到新的育苗容器中。
8、造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造林。
在进行造林时,需注意合理的间距和排列方式,以便给予苗木充分的生长空间。
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浅论摘要:薄壳山核桃植株属于经济林种,可以用作造林绿化项目或建筑木材等,用途广泛的特点使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种植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深入研究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有助于促进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薄壳山核桃种植前期的准备工作及造林技术要点,以期提高薄壳山核桃种植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移栽定植;整形修剪薄壳山核桃是一种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等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健康食品,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近年来符合种植条件的各地区已经将其作为扶贫助农的重点开发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
薄壳山核桃造林过程中涉及到品种选择、移栽定植、施肥灌溉、苗木修剪与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工作,需要认真分析并完善各项技术要点,才能确保其满足造林需求。
一、种植前期准备(一)选择种植区域为提高薄壳山核桃造林成活率与经济收益,需结合其植株特点与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土壤,以保证土壤的深度与通透度满足其深根种植要求。
首先,薄壳山核桃喜欢光照充足和温暖的生长环境,应保证土壤深度在1m左右,且具有适宜的光照强度与土壤疏松度,这可以保障山核桃在光合作用与良好的通风条件下健康生长。
其次,应保证土壤的水分和肥力,肥沃的土壤可以为后期浇水施肥提供有利基础,为山核桃植株输送必要的生长养分,利于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最后,对土壤酸碱度进行检测,最好使其呈微酸或微碱性,以确保土壤性能能够满足山核桃种植要求。
合适的种植区域可以为山核桃植株打造一个健康生长环境。
(二)选择优良品种薄壳山核桃属于雌雄同株类植物,合理选择与配置优良品种有利于其早日授粉与结果,避免品种单一化影响山核桃植株的正常生长与果实产量。
为了加强授粉坐果管理,种植户需根据土地条件与经济效益等综合影响因素科学优化品种配置,至少应保持品种数量为2至3种。
此外,保证花期时间也很重要,为使其满足预期要求,应合理进行分行或混杂配置,以确保达到高产量与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薄壳山核桃是一种珍贵的树种,其果实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薄壳山核桃也是一种优质的木材材料,适用于家具、地板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关于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薄壳山核桃的特点、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薄壳山核桃的特点1. 生长环境:薄壳山核桃是一种喜欢温暖、湿润气候的树种,喜欢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
2. 生长速度:薄壳山核桃生长速度较快,年生长量可达20-30厘米。
3. 果实特点:薄壳山核桃果实肉质饱满,味道香甜,非常受人们喜爱。
4. 木材特点:薄壳山核桃木材纹理清晰,质地坚硬,适用于家具、地板等领域。
二、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1. 种子处理:薄壳山核桃的种子要求新鲜,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处理,去掉果肉,然后在通风透光的地方晾晒1-2天。
2. 播种方法:选用质量好的种子,将种子放入淡盐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后晾干,然后进行播种,深度以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
3. 育苗基质:选择松软、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育苗基质,可以适当添加腐殖质等有机肥料,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速度。
4. 养护管理: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遮荫,防止日晒过强。
5. 移栽时机:薄壳山核桃幼苗一般在1年左右可以进行移栽,移栽时要慎重,避免损伤幼苗根系。
1. 地块选择:薄壳山核桃适合生长在山地、丘陵地带,因此在进行薄壳山核桃造林时要选择适宜的地块,避免过于干旱或者湿润的地区。
2. 密度管理:薄壳山核桃的栽植密度一般为4m×4m或者5m×5m,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状况等进行适当调整。
3. 土壤改良:在进行薄壳山核桃造林前,可以进行一定的土壤改良工作,比如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4. 病虫害防治:定期对薄壳山核桃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虫害对薄壳山核桃造成危害。
薄壳山核桃营造林技术规程薄壳山核桃营造林技术规程是指在薄壳山核桃生态环境下,科学规划、科学选择、科学管理、科学栽培,实现薄壳山核桃的营造林。
下面为您介绍薄壳山核桃营造林技术规程。
一、选址选址应在海拔500-1500米之间,温度、湿度、降雨量适宜,并且土壤pH值在6.5-7.5之间的地带。
二、栽种方式薄壳山核桃可采用育苗区育苗或直接上山栽植两种方式。
(1)苗圃育苗选用山核桃营造林用的优质种树,根据不同生态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栽种方式进行。
(2)直接上山栽植由于薄壳山核桃所适宜的地带为山区,交通不便,可采取分批次定期上山栽植的方式。
三、施肥薄壳山核桃中富含Atf2基因,是利用纤维素分解产生的氮元素,对氮素的吸收能力较强。
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施肥方案,一般采用有机肥和化肥混用,应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施肥周期,防止过度施肥,造成污染和土壤盐渍化。
四、整枝修剪为保证薄壳山核桃长势健壮,提高产量和品质,应定期进行整枝修剪。
整枝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修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修剪前应检查枝条是否滋润,如果干缩,需先用剪刀将其修剪干净。
(2)去除萌芽、乱长、病虫枝条。
(3)对于侧枝过度生长的树木,应适当进行逆生。
五、病虫害防治薄壳山核桃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损害。
在施肥、修剪前应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1)病害防治①枝干白粉虱病:此病害常出现在夏季,以枝干与叶片为主干,果实为次回。
如发现此病,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
②带状侵蚀病:此病害出现在9-10月份,会在枝干上留下门牙形的伤口,使枝干断裂,应及时清理病树,远离果园。
①蚜虫:此虫出现在晚春早夏,如发现树枝、叶片上出现了蚜虫,应立即采用防虫剂进行防治。
②毛虫:此虫在4-6月份出现,常常在叶片上形成网纹,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六、雨水收集与管理薄壳山核桃所在的生态环境,降雨量较为充足,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将其收集以供后期树木生长使用,提高树木生长速度和抗旱能力。
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薄壳山核桃是一种优质的果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效,被广泛种植于中国的各个地区。
由于薄壳山核桃果壳较薄,果仁较小,采摘和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利用好薄壳山核桃的果壳和果材,成为了种植户和相关研究人员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结合专家的观点,探讨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建立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我们需要了解薄壳山核桃的特点和价值。
薄壳山核桃是一种罕见的核桃品种,果实的果壳薄而饱满,果肉柔软细腻,味道鲜美,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薄壳山核桃被誉为“山中之果王”,深受人们喜爱。
但与此薄壳山核桃的果壳较薄,果仁较小,采摘、加工和利用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专家们提出了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建立技术。
所谓果材兼用林,就是在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园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种植适合进行林木经济价值化利用的树种,如油茶、核桃、榛子等,以达到多种树种共生共生,资源互补的效果。
这种模式既能够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又可以充分利用果壳和果材资源,实现全面利用,提升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建立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树种选择在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园中,要选择适合进行林木经济价值化利用的树种,比如油茶、核桃、榛子等。
这些树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促进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薄壳山核桃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与此这些树种也具有丰富的果实和果材资源,可以为种植户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三、合理栽培在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园中,要进行合理的栽培管理,保持每种树种的生长状态和品质。
要加强肥料施用和灌溉管理,保证各种树种的正常生长;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要进行适时的修剪和整枝,保证每种树种的枝条和叶片的通透性,提高果实和果材的产量和品质。
·163·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7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薄壳山核桃作为坚果的一种,好吃营养价值又高,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分析了薄壳山核桃当前在造林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的要点,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问题;造林技术1 当前薄壳山核桃在造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选址不当薄壳山核桃属于深根性树种,喜光,喜大水大肥,对土壤深度和通透性的要求也都比较高。
但目前我国对于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很多时候在选址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薄壳山核桃的这些特点。
有的栽植土层低于60 cm,种植太浅;有的栽植地的石块太多,灌溉条件差,无法保水保肥;有的土壤通透性差,过于黏重;还有的套种在林地或高干农作物地中,光照不够充足。
这些都导致薄壳山核桃的造林成活率比较低。
1.2 苗木质量差有些育苗户的育苗地点不合适,再加上育苗密度过大,且没有对主根进行断根处理,导致苗木的质量比较差。
而在起苗的过程中,也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技术要求进行起苗,导致苗木所带土球太小,或者根系损伤严重。
起苗之后长时间放置,未及时栽植,也容易造成苗木失水过多,影响苗木质量。
1.3 栽植不规范很多种植户在栽植薄壳山核桃之前,并没有按照技术要求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比如清水浸根、药剂消毒等等。
而在栽植的过程中,也由于存在栽植密度过大、栽植穴小、栽植土层过浅、栽植后浇水不足等问题,导致苗木成活率低。
1.4 管理不到位在苗木栽植以后,应该勤于管理,及时进行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但很多种植户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到位,导致苗木由于栽后管理不足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出现很多后续问题。
2 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的要点分析2.1 合理选址要想保证薄壳山核桃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