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方法在优化微生物培养基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62.35 KB
- 文档页数:4
大豆酸奶的益生菌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摘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豆酸奶的益生菌益生菌文化即单一,发展利用粪链球菌发酵工艺条件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
本实验设计如下的中心旋转组合设计三个独立的变量,即,接种浓度(1–3% V / V),培养温度(37–43 C)和培养时间(12–15 h)。
缺乏合适的测试是微不足道的决定系数均高,范围从79.59到95.11%,除了在合音的情况(53.54%)。
结果表明,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大豆酸奶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优化的条件如下:接种量1.78%,培养温度,40.53c;(41);和孵育时间,16小时,与80.7%宜益生菌大豆酸奶的研制。
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大豆酸奶的研制过程的优化。
单一的益生菌文化是用来开发益生菌大豆酸奶。
单文化是用,质量稳定的产品可以得到。
响应表面的方法已被用于过程优化;得到模型可用于任何因素的最佳参数组合。
所提供的信息能为益生菌大豆酸奶的大规模发展是有用的。
介绍:各种食品基质利用全球生产发酵具有潜在的益生菌的食物(Bansal等人。
2013,2014)。
发酵豆制品是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因为他们通常被视为健康食品。
亚洲益生菌食品的消费热潮,欧洲和美国已由于益生菌微生物包含作为饮食辅助治疗发生。
附加属性的豆类食品由于其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anticholesterolemic性能,减少过敏(vij等人。
2011)。
此外,发酵豆乳导致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肽的生产(ACE)抑制肽(Korhonen和pihlanto 2003)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异黄酮糖苷型异黄酮转化导致各自的苷元(羊栖菜等。
2005)。
因此,基于一个新兴的豆浆酸奶具有一定的饮食和健康忧虑的消费者细分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吸引力。
益生菌通常销售作为在胶囊和粉末形式的保健食品或添加到酸奶的益生菌,这是公司最受欢迎的汽车。
“功能”食品目前市场上反映了使用食物作为益生菌微生物系统方便的多元化。
响应面法设计优化阿维菌素化学合成发酵培养基胡栋;柯灵超;张敬宇;谭高翼;张立新;高强【摘要】目的设计优化一种化学合成发酵培养基,为阿维菌素产生菌生理生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9种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得到3个显著因子,并对其进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 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V8.06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优组合.结果优化后化学合成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12 g/L,麦芽糖18g/L,苏氨酸1.98g/L,50%乳酸钠0.5mL/L,K2HPO4·3H2O 0.3g/L,MgSO4·7H2O0.5g/L,NaCl 0.5g/L,FeSO4· 7H2O0.01g/L,MnSO4·H2O 0.015g/L,MOPS 5g/L.结论经验证,该培养基的产素能力比目前的清亮培养基提高了397.4%,并具有透明清亮且产素稳定等特点,为以后阿维链霉菌的理论和生产研究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8(043)008【总页数】7页(P1055-1061)【关键词】阿维链霉菌;阿维菌素;化学合成培养基;响应面法;设计优化【作者】胡栋;柯灵超;张敬宇;谭高翼;张立新;高强【作者单位】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阿维菌素(avermectins, AVMs)是由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代谢产生的一种效果极佳的大环内酯类杀螨杀虫剂和潜在的抗生素药物[1],阿维链霉菌发酵液中通常含有8种阿维菌素组分,既A1a/A1b、A2a/A2b、B1a/B1b和B2a/B2b,其中,B1组分,尤其是B1a组分的杀虫效果最佳,目前B1a组分也是商品化的阿维菌素产品中的主要成分[2-3]。
响应面法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发酵培养基的研究刘芳; 廖先清; 周荣华; 陈伟; 饶犇; 黄大野【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58)023【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Y30; 发酵培养基; 优化; 芽孢数; 响应面法【作者】刘芳; 廖先清; 周荣华; 陈伟; 饶犇; 黄大野【作者单位】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2芽孢杆菌(Bacillu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重要的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因子,并广泛开发为活体微生物农药,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1]。
作为芽孢杆菌属中的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最早由 Ruiz-Garcia 等[2]从采自西班牙贝莱斯河的水样中分离获得,可产生表面活性剂。
后续研究者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到贝莱斯芽孢杆菌,并发现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黄单胞菌及马铃薯疮痂病菌等具有抑菌活性[3]。
贝莱斯芽孢杆菌还可用作絮凝剂、食品发酵剂,并用于表面活性剂的生产[3]。
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在前期的研究中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到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菌株,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并对茶轮斑病具有一定的防效,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通过对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升该菌株的发酵水平,可加快该菌株的产业化进程。
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各不相同,在微生物工业化生产之前,必须要对其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种类众多,其中以响应面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确定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培养条件。
本研究以自主分离获得的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培养基配方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显著的影响因子,然后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优培养基组合,以期为该菌株的扩大生产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6期动植物·微生物·食用菌·中药材响应面法优化产黄青霉的培养条件关舒怡田晶*(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吕梁033001)摘要产黄青霉是一种遍布于土壤、腐烂物质等基物中的真菌,可产生酶类、青霉素及有机酸等物质,是工业上用于发酵生产青霉素的重要丝状真菌。
产黄青霉的菌落生长和产孢量有一定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培养条件的影响。
为筛选出产黄青霉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本试验以产黄青霉为研究对象,研究培养温度、光周期、培养基初始pH对产黄青霉培养的影响,以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产黄青霉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处理。
结果表明,在温度24.1℃、pH7.0、光周期24L处理时产黄青霉菌落直径最大,产孢量也最大,最适合产黄青霉菌生长,并通过试验验证该条件为最佳培养条件。
关键词产黄青霉;响应面法;产孢量;培养条件中图分类号TQ4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6-0039-05产黄青霉属无性型真菌,是一种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从梗孢科青霉属的真菌,可以分泌多种胞外酶来分解底物,也可以产生真菌毒素,是工业上重要的真菌之一,也是一种遍布于土壤、空气及腐烂的有机物质等基物中的真菌[1-2]。
产黄青霉是工业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来源菌株。
实际生活中,伴随着人们对青霉素的需求不断增加,产黄青霉菌株的培养可为大量获得青霉素提供物质基础。
为此,本试验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最适合产黄青霉的培养条件,为产黄青霉的扩大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菌种。
供试菌株:产黄青霉,试管斜面保存于4℃的冰箱中。
使用时取出活化,接种于SDAY培养基上,置于25℃生化培养箱中培养,当菌丝生长到培养皿2/3时,方可使用。
1.1.2培养基。
SDAY培养基:蛋白胨10.0g,酵母粉2.0g,葡萄糖40.0g,琼脂15.0g,蒸馏水1.0L。
响应曲面法及其在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中的应用袁辉林;康丽华;马海滨【摘要】[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introduce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 RS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 Method ] By using RSM, the medium components, culture conditions and feeding technique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were optimized. [Result] RSM overca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ethods,optimized and evaluated every factor level which affected the test index and their interactions,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determined 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multi-factor in th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process.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theory guidance for carrying out th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research by correctly using RSM.%[目的]介绍响应曲面法及其在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响应曲面法对微生物发酵的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和补料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响应曲面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对影响试验指标的各因子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优化和评价,快速有效地确定微生物发酵工艺中多因子系统的最佳条件.[结论]为正确运用响应曲面法开展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6【总页数】4页(P9498-9500,9502)【关键词】响应曲面法;发酵工艺;优化【作者】袁辉林;康丽华;马海滨【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8+.4微生物发酵过程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微生物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发酵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其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