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天气系统-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巩固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501.01 KB
- 文档页数:14
专题强化练(十三)自然地理第一组选择题仿真练(一)一、选择题(2019·衡水金卷四)下图是2019年10月22日某区域气压形势图(粗线),细线表示某地理事象的非等间距等值线,读图,完成1~3题。
1.推想图中乙地旁边的数值“125”表示的是()A.海拔高度B.风速C.降水量D.蒸发量2.图中甲地数值可能是()A.1 016 B.1 008C.1 024 D.293.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A.中心降水量最大B.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C.中心位置可见烈日当头D.顶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解析:第1题,图中的乙地旁边位于低压系统旁边,低压盛行上升气流,中心旁边降水量大,故数值“125”最可能是降水量,选C。
第2题,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区域有上升气流,因此甲地应当处于低气压旁边,甲的数值应当是较小的那个数值,据此选B。
第3题,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位于乙地旁边,为低压系统,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气流呈现逆时针方向移动,结合选项选B。
中心旁边降水量最大;中心位置盛行下沉气流,但不行能烈日当头,底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据此,A、C、D错。
答案:1.C 2.B 3.B(2019·银川一中模拟)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3 000 mm。
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 080~1 590m)环绕湖泊的景观。
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1 261 mm。
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
据此完成4~6题。
4.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A.降水B.地下水C.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5.苏木吉林湖()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6.探讨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缘由是湖区()A.多阴雨天气B.植被茂密C.风速较小D.海拔更高解析:第4题,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但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所以B正确;解除其余选项。
专题14 大气的运动考点01 常见天气系统飑线是指一种小范围、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其破坏性很强大。
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对流层上下热力结构不同,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
它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有气象记录显示夏季午后该天气系统经过大型湖面时,强度会减弱。
2020年8月13日,山东省上空出现西南-东北走向的强对流云系,并发展形成飑线系统,飑线所过之处带来雷暴、短时强降水以及7到8级的阵风。
山东博山1小时阵水量超40毫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推测,山东博山8月12日的天气特点最可能是()A.低温湿润B.低温干燥C.炎热干燥D.炎热潮湿2.下列关于"飑线"天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飑线常常与暖锋相伴发生B.飑线通常形成于暖区内C.飑线前方多为强劲的偏南风D.飑线降水多发生在后方3."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减弱B.热量加强C.水汽得到补充D.湖面摩擦力小露点温度表示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
下图为”某日8时我国及周边区域的地面天气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正常年份情况下,该日最可能在()A.1月下旬B.7月下旬C.10月下旬D.12月下旬5.该日即将迎来降雨的测站最可能位于()A.北京B.南京C.广州D.乌鲁木齐6.图中台风自南向北于10日15点登陆台湾岛,11日3点离开台湾岛,则11日6点台湾岛的主要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下图示意某年7月23日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
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L气压中心属于()A.气旋B.反气旋C.高压D.寒带气旋8.造成此刻甲、乙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气团性质9.此刻与丙地相比,甲地()A.风力较大B.降雨区范围较大C.气温较低D.降雨强度较小乌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高耸于滇东北和黔西北高原,会泽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
2020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常见的天气系统巩固练习附答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选择题(一)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题。
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答案:1---2、B.C(二)中央气象台于2017年2月7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如图为2017年2月7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寒潮带来的影响是()A.四川盆地狂风暴雨B.青藏高原大幅度降温C.黄河中下游地区天气晴朗D.内蒙古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2.图中甲处为昆明准静止锋,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剖面结构的是()解析:1.D 2.A第1题,此时,四川盆地因北部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小,位于冷锋锋前,是晴朗天气,A错。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与寒潮影响无关,B 错。
黄河中游地区位于冷锋锋后,是多雨天气,C错。
内蒙古地区受冷气团影响,出现大风降温天气,D对。
第2题,根据锋面的特征,锋面是一个倾斜面,下面是冷气团,上面是暖气团。
读图可知,B错。
昆明纬度比贵阳低,来自昆明一侧的是暖气团,C错。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根据甲处锋面的延伸方向,剖面结构应是西高东低,A对,D错。
(三)[2019·江西十校联考]寒露风是指秋季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使水稻减产的低温冷害。
在我国南方,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
下图能正确表示形成寒露风的天气系统的是()解析:寒露风实质上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在南下途中与南方的暖气团相遇,形成的冷锋;A选项中为暖锋,B选项中为冷锋,C选项中为低压(气旋),D选项中为高压(反气旋),故选项B正确。
答案:B(四)下表示意吉林省长春市某年12月9—16日8天的天气状况。
据此完成1~3题。
1.表中9—16日期间长春市经历了()A.一次冷锋过境B.两次冷锋过境C.一次弱冷气团过境D.两次气团过境2.表中9—16日期间的降雪天气过程,一般开始于()A.锋面B.锋线C.锋后D.锋前3.表中9—16日期间的风向变化,说明影响长春市的天气系统()A.为反气旋B.为气旋C.位于低压槽D.位于高压脊答案1.B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9—16日期间长春市经历了两次降雪过程,且降雪后,气温下降,说明受冷气团控制,说明长春经历了两次冷锋过境,B项对。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下图是2019年5月11日2时亚洲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此时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和②地风向基本相同B.③地风速一定大于①地C.四地中风速最小的是④地D.①地气温较低,天气晴朗2、关于④地即将到来的天气状况,正确的叙述是( )A.风速加大,气温降低B.风速变小,天气转阴C.气压降低,气温升高D.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解析第1题,①地位于高压中心南部,气温较低,天气晴朗,D对。
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可判断①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方,再结合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因素,可判断当地吹东北风;同理也可判断②地吹偏南风,A错;③地等压线密集程度虽然略大于①地,但由于位于山地,地面摩擦力远大于位于高原的①地,地面风速不一定大于①地,B错;四地中②地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C错。
选D。
第2题,④地目前受暖气团控制,随着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④地将经历冷锋天气,风速加大,气温降低,天气转阴。
选A。
答案 1 D 2 A下表为某市2019年3月5日至11日天气信息统计表。
读表回答3~4题。
级3月11日11 2 多云多云西南风微风3、引起3月5日至11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4、与3月5日相比,3月10日( )A.空气质量更差B.大气辐射增强C.可能出现作物冻害D.气压更低解析第3题,从表格信息看,该市经过了气温下降、阴雨、大风天气,说明该天气过程是冷锋过境。
图A是准静止锋,图B是暖锋,图C是气旋,图D是冷锋。
第4题,由上题可知,3月5~11日冷锋过境。
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大气辐射将会减弱;3月10日有4~5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会变好;最低气温降至0 ℃,可能会出现作物冻害。
答案 3 D 4 C下图为嘉兴、阿布贾(7°E、9°N,尼日利亚)的天气预报信息及7月17日我国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2章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随堂巩固新人教版(xx·江苏高考)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C.反气旋过境D.热带气旋影响2.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解析:1.B 2.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雨区呈西南—东北方向狭长分布,且雨区南北两侧的气流方向不同,由此可以判断该次降水是由冷锋与暖锋交汇形成的。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最多的区域位于珠江流域,因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xx·大纲全国高考)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3~4题。
3.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4.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解析:3.B 4.C 第3题,由题干可知,24小时后,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再根据水平气流的受力状况可以判断B项正确。
第4题,30~48小时之间,低压中心将经过甲地,因此会有强对流降雨天气出现。
5.(xx·山东高考)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 根据图中分布的闭合等压线以及风向可知,控制美国东部的天气系统为气旋系统,该气旋系统东部等压线弯曲拉长部位为低压槽部,可形成暖锋系统,③处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和暖锋锋面前方,且风由海洋吹来,因此可出现连续性降水。
6.(xx·安徽高考)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2018 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再练及分析常有天气系统基础再练及分析常有天气系统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4 分 )(2017 ·安模拟南 )以下图为赣南山地某测风塔所在风场50 m 高度逐月风速变化图。
读图完成 1~2 题。
1.决定赣南山区A.冷锋C.气旋8、 9 月风速特色的天气系统是(B.暖锋D .反气旋)2.该地区各季节风速均较大,主要原由的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春天,有强对流天气B.夏天,常受台风影响C.秋天,树叶凋落,阻力小 D .冬天,北方冷空气南下多分析:第1题,赣南山区8、9 月风速较小;依据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7、8 月份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域,长江中下游地域处于副热带高气压(从气流角度是反气旋 )控制下,空气下沉运动明显,水平运动较小,因此赣南山区8、 9 月风速相对较低,故选项 D 正确。
第 2 题,强对流天气一般在夏天;夏、秋天节风速大,主假如受夏天风影响,因为赣南山区没有位于东南沿海,因此受台风影响较小;冬天北方冷空气南下多,风速也较大,应选项 D 正确。
(2017 洛·阳模拟 )河南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依据亚欧大陆局部地面等压线散布局势图,研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
据此达成3~4 题。
3.依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因素变化图,最靠近实质状况的是()2018 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再练及分析常有天气系统()A.皖北地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祸危险等级较高B.皖南地域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介入数增添C.皖北地域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D.江淮地域出现暴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分析:第3题,依据图中等压线散布局势联合图中天气系统图例可知,图中锋线地域双侧气团物理性质差别大,南部等压线较为稀少,风力小,故清除选项C;图中显示此时安徽省北部受冷锋系统影响,暖气团被迫沿锋面爬升,水汽凝固形成云雨天气,锋线北侧云量多,故清除选项D;因为安徽省北部受冷气团控制,温度低,气压高;南部受暖气团控制,温度高,气压低,应选项 B 正确。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 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巩固】(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读图5,回答1-2题。
1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2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A.乌鲁木齐 B.贵阳 C.上海 D.福州【答案】1. 2.D【解析】1.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所在地区等压线较为稀疏,同时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最可能为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在图中城市所在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由此可知,选项四城市中,此时为偏南风的是福州市,D正确;乌鲁木齐、上海、贵阳均盛行偏北风(注意贵阳位于1010hPa等压线上,该闭合等压线两侧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015hPa、1010hPa,所以该闭合等压线内气压值应小于1010hPa,由此可判断贵阳市附近高低气压的分布),ABC错误。
故选D。
(2020·山西高三三模)在温度等其它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会将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
这类锋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
下图示意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是()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5.图中可能形成“干线”的是()A.甲处附近B.乙处附近C.丙处附近D.丁处附近5.此时,乙线附近()A.温差较大B.风力较大C.气流下沉D.湿度降低【答案】3.A 4.B 5.D【解析】3.由图可知,该区域北部地区温度普遍低于南部地区,符合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排除C、D项;根据风矢图,该区城水平气流万向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为北半球气旋,故A项正确。
4.读图知,乙线大致南北延仲,东西两侧气团的温度接近;乙线东侧气流来自海洋,湿度大,西侧气流来自内陆,湿度较小;西侧的干空气为偏西风,主动向东侧的湿空气移动,使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干线”,同时符合温度下降不明显特征,故B项正确。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天气网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完成1~4题。
1.最新实况表示上海市当晚()A.有大风B.有雨雾C.有冰冻D.有点冷2.与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立夏(5月5日)D.冬至3.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4.世博会期间正值上海汛期,如遇“三碰头”则黄浦江水会明显上涨。
不属“三碰头”的是() A.暴雨B.天文大潮C.台风D.咸潮下图是某地锋面过境时等温面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5~6题。
5.该锋面为 ( )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6.短时间内气温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014年上海高考卷)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7~8题。
7. 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A. 准静止锋B. 冷锋C. 反气旋D. 暖锋8.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A. 阴雨连绵B. 风和日丽C. 晴雨无常D. 暖锋9.读下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
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③④①②C .①②④③D .③②①④10. (2014年 四川高考卷)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最可能处于( )A .冷锋过境时B .暖锋过境时C .低压控制下D .高压控制下读某地某时近地面稳定风向轨迹图,回答7、8题。
11.若该地处于北半球则甲地可能是( )。
①高压中心 ②低压中心 ③低压槽 ④高压脊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2.若该地处于南半球,则( )。
核心考点练3 常见的天气系统(山东青岛高三期末)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
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
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
据此完成1~2题。
1.主锋、副锋的锋面类型分别是( )A.冷锋、冷锋B.暖锋、暖锋C.冷锋、暖锋D.暖锋、冷锋2.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A.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气温下降B.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气温升高C.途经高原山地高海拔区,气温下降D.途经地面辐射更强地区,气温升高(广东茂名五校联盟联考)“热穹顶”指的是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前,并不断吸收热空气,排斥冷空气,使气温不断升高的现象。
受“热穹顶”的影响,6月,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9℃的高温。
下图示意“热穹顶”的形成原理。
据此完成3~5题。
3.“热穹顶”的形成过程是( )①空气压缩②空气受热抬升③气流下沉④冷空气受排斥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4.“热穹顶”会造成加拿大西南部( )A.天气晴朗,空气质量较好B.空气干燥,诱发森林火灾C.日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快D.生活、生产过程中耗电减少5.“热穹顶”发生的位置具有相似性,下列地点中,最不可能发生“热穹顶”的是( )A.俄罗斯西部B.阿拉斯加C.东非高原D.东欧地区(山东临沂三模)1月6日,某天气系统过境,我国北方多地出现1966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
下图示意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剖面与当日最低气温。
据此完成6~7题。
6.当日北方多地出现极端低温的原因可能有( )①高压势力强②锋面过境速度慢③地面辐射冷却④水汽凝华成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北京市当日气温相对较高,下列与其形成原因相似的地理现象是( )A.怒江河谷两岸多灌丛B.云贵高原成为夏季避暑胜地C.天山北坡出现云杉林D.长江流域盛夏出现极端高温8.(北京房山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专题13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方法指导】1.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符号剖面示意图气团位置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锋面坡度较大较小很小雨区位置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并出现雨、雪天气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上升,气温下降,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天气转晴2.锋面类型辨析(1)看箭头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方向只是朝向暖气团,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2)看雨区范围及位置(3)看符号三角为冷锋,半圆为暖锋。
符号所指的方向为锋前进的方向。
(4)看温压变化3.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比较内容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水平气流与风向平面示意图(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南半球顺时针向中心辐合逆时针向四周辐散垂直剖面图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冬季我国的寒潮天气4.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气旋伴随锋面,形成锋面气旋。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2)确定风向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
如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图中F、G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E、H正好相反,故F、G 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确定F、G处为冷气团,E、H处为暖气团。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019·天津高考)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小题。
考点说明考点透视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A.甲B.乙C.丙D.丁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A.甲B.乙C.丙D.丁考点突破雨雪分界线是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
下图示意某年1月19~22日我国局部地区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①冷锋②暖锋③气旋④反气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右上图),可有效地防御冻害,其原理是A.阻挡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减弱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空气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我国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省份可能是A.河北B.江西C.吉林D.广东4.可能加强“回南天”现象的天气系统是A.台风B.冷锋C.准静止锋D.反气旋5.“回南天”结束后,我国A.华北地区将迎来多风沙天气B.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C.江淮地区即将迎来梅雨D.东北地区将进入多雷雨季节读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时刻A.气压甲地低于丁地B.风速乙地小于丙地C.气温丙地高于甲地D.风向丁地与乙地相同7.未来两天,丙地气象部门最可能发布①大风预警②森林火灾预警③干旱预警④低温冻害预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A.20hPaB.22.5hPaC.27hPaD.28hPa9.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A.哈尔滨盛行偏西风B.北京风力强劲C.重庆炎热少雨D.广州阴雨连绵10.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最弱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福建泉州网消息:4月30日,福建进入了雨季,6月25日,按专业的标准研判,雨季已经结束,但今年副热带高压有点“调皮”,又带来了一场持续性强降水。
第11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最新考纲】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核心素养解读知识体系导引1.综合思维:运用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影响某地天气的天气系统;分析天气变化趋势。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和影响某地的天气系统。
3.地理实践力:绘制锋面(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观察学校某时段天气变化并运用天气系统知识加以解释。
第1课时锋面系统与天气考点一冷锋和暖锋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气团(1)概念: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________的大团空气。
(2)暖气团:比下垫面温度的气团冷气团:比下垫面温度的气团2.认识锋面读锋的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结构特征:图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
3.冷锋、暖锋(1)冷锋时段图示图中城市天气过境前单一________气团控制,温暖晴朗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过境后气压________,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2)暖锋时段图示图中城市天气过境前单一________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______或雾过境后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__,天气转好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冷、暖锋比较比较项目冷锋暖锋锋面剖面示意图锋面符号降水区的位置(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2.看图辨锋面类型(1)看符号(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三维设计】2021版高考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随堂基础巩固鲁教版必修2 "[随堂基础巩固]1.读右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图示是暖锋B.图中A处是寒气团,B处是暖气团C.该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湿度减小,天气转好D.该锋面过境时必然能带来雨雪天气解析:从图中锋面的形状可知为冷锋,冷锋是寒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因此,A处是暖气团,B处是寒气团。
答案:C2.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份地域,冬、春两季有时显现较长时刻的持续降水。
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快行冷锋B.准静止锋C.暖锋D.反气旋解析:冬、春天节显现较长时刻的持续降水,与地形阻挡显现准静止锋有关。
答案:B2020年第7号超强台风“纳沙”于9月27日上午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一带登岸。
据此回答3~4题。
3.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4.以下图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转变的是( )解析:台风从本质上讲是属于气旋(低压),中心气流上升,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上升。
过境时气压变低,过境后气压恢复。
答案:5.以下与反气旋有关的是( )①贵阳“天无三日晴”②长江流域的伏旱③西伯利亚吹来的西北风④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伏旱和西北风与反气旋有关;贵阳天气特点是由准静止锋操纵形成的;台风是强烈进展的热带气旋。
答案:B6.读下面四幅“天气系统图”,完成以下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A是________,从气流状况看B属于________。
(2)C、D两锋面,过境后气温降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北方夏日的暴雨多与________相关。
(3)在A、B、C、D阻碍下,一样显现晴朗天气的是________(填字母)。
解析:据图能够看出,A是反气旋(高压),B是气旋(低压);C是冷锋,D是暖锋,结合各天气系统的特点作答即可。
答案:(1)高气压气旋(2)C C (3)A。
常见天气系统(2019·天津高考)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小题。
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A.甲B.乙C.丙D.丁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A.甲B.乙C.丙D.丁雨雪分界线是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
下图示意某年1月19~22日我国局部地区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①冷锋②暖锋③气旋④反气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右上图),可有效地防御冻害,其原理是A.阻挡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减弱大气逆辐射 D.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空气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我国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省份可能是A.河北 B.江西 C.吉林 D.广东4.可能加强“回南天”现象的天气系统是A.台风 B.冷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5.“回南天”结束后,我国A.华北地区将迎来多风沙天气 B.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C.江淮地区即将迎来梅雨 D.东北地区将进入多雷雨季节读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时刻A.气压甲地低于丁地B.风速乙地小于丙地C.气温丙地高于甲地D.风向丁地与乙地相同7.未来两天,丙地气象部门最可能发布①大风预警②森林火灾预警③干旱预警④低温冻害预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A.20hPaB.22.5hPaC.27hPaD.28hPa9.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A.哈尔滨盛行偏西风B.北京风力强劲C.重庆炎热少雨D.广州阴雨连绵10.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最弱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福建泉州网消息:4月30日,福建进入了雨季,6月25日,按专业的标准研判,雨季已经结束,但今年副热带高压有点“调皮”,又带来了一场持续性强降水。
直到7月14日,福建雨季经历76天的长跑,终于到达终点,雨季时长接近历史之最。
下图是副热带高压季节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今年福建雨季时长接近历史之最的原因是A.副热带高压移动快,雨季开始早B.副热带高压移动慢,控制时间长C.副热带高压回退,雨季延长D.副热带高压前跳,带来持续降水12.雨季结束后,福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地形雨B.台风雨C.锋面雨D.对流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状悬浮物,其浓度会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产生影响。
下图为2015年1月10日~20日北京市PM2.5浓度逐日和逐时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时段,北京市有强冷锋过境的日期可能是A.11日B.14日C.16日D.19日14.受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11日较10日A.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B.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C.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D.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增强15.与冬季相比,夏季时北京市的PM2.5浓度较低,主要原因是A.空气对流旺盛,降水多 B.植被覆盖率上升C.风力微弱,沙尘天气少 D.交通尾气排放少2018年第26次台风“玉兔”于北京时间10月22日8时生成,11月3日2时减弱为热带低压。
下图示意“玉兔”的移动路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玉兔”生成时A.位于赤道太平洋洋面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我国南海北部风大浪高D.适逢农历节气霜降前后17.“玉兔”自生成至减弱为热带低压期间A.整体向西北方向移动B.对我国台湾造成的破坏最大C.强度先增强而后减弱D.南北方向位移超过2000千米秋台风通常是指9-11月生成的台风,其数量不如夏台风那样多,但威力却不容小觑。
2018年9月16日至17日秋季强台风“山竹”于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沿海,给相关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左下表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統计,右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台风强度秋季大于夏季,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地转偏向力减小B.植被进入落叶期,树木对台风阻力减小C.低纬海区海水温度较高D.地表摩擦力减小19.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读下图“冬季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20.此时甲风向为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21.此时与甲地相比,北京A.风力更大B.降水更多C.气压更高D.气温更高22.7月以后雨带仍未移到甲地区,易导致我国东部地区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下图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C.①和②锋面分别向东北和东南方向移动D.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24.下图中正确反映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B.BC.CD.D在北半球中纬度锋面气旋发展的后期,若冷锋赶上暖锋,则东侧的暖锋向西、向南伸展,最后螺旋状地环绕在气旋中心四周形成类似于“暖心”的结构。
这一过程被称为暖锋后弯卷入过程。
下图示意冬季某时刻北美大西洋300米高度气温与气旋中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图示地区气旋中心,暖心”的最高气温与冷空气最低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A.9.9℃B.12.9 ℃C.13.9℃D.14.9℃26.甲地未来短时间的天气变化是A.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B.风力减弱,降水增多,气温下降C.风力加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D.风力减弱,降水减少,气温下降下图为北半球某一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气压值:甲<乙、丙=丁。
完成下面小题。
27.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①甲、乙为暖锋锋线②甲、乙为冷锋锋线③丙处风向为偏南风④丁处风向为偏西风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28.未来几天,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A.气压降低,天气转阴B.气温降低,刮风下雨C.天气转晴,湿度骤降D.连续阴雨,风力加大【答案】1.C2.B【解析】1.从图中可以了解,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布。
高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或者低压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锋面,形成阴雨区。
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是低压分布,结合选项只有丙符合题意。
甲处长江中下游附近此时是受高压控制,晴天无降水,A错;乙处长江中游处于高压脊控制,也无降水,B错;丁此时的高压中心在海洋上,虽然东北地区有低压气旋分布,存在降水可能,但是长江中下游处于高压脊控制,无降水,D错。
故本题选择C。
2.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符合上述气压场只有乙符合。
故本题选择B。
【答案】1.C2.A【解析】1.此时为冬季,1月19日前后,影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所以C 正确。
2.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阻挡地面辐射,所以A正确。
其余选项可排除。
【答案】3.D4.C5.A【解析】3.“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回南天”出现时,当地空气湿润,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气候干燥,故排除A、C。
暖湿气流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初春时节,与江西相比,广东更潮湿,故D正确、排除B。
4.初春时节,暖空气逐渐增强,而此时冷气团尚未减到很弱,使得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导致“回南天”天气现象增强,因此应是准静止锋影响,故C正确。
台风是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冷锋天气系统会使得降温剧烈,大风强劲,不会出现“回南天”;而反气旋天气晴朗,不易形成“回南天”,故A、B、D错误。
5.“回南天”出现在初春时节,因此结束后应为4、5月,此时华北地区多风沙;东北地区的雷雨在7、8月;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在7月份;江淮梅雨在5月末,6月初。
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6.C7.D【解析】6.甲地气压为1010百帕,乙地气压为1000百帕,气压甲地高于乙地,A错误;乙地等压线比丙地密集,因此乙地风力大于丙地,B错误;丙地纬度低、受暖气团控制,甲地地纬度高、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丙高于甲,C正确;据等压线分布判断,乙地方向为东南风,丁地为西北风,因此丁地与乙地风向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7.未来两天,丙地将有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会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过境后会出现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天气。
因此气象部门最可能发布大风预警、低温冻害预警,①④正确。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答案】8.C9.A10.A【解析】本题组以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气压差计算、天气系统与天气、大气的保温和削弱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8.根据图中气压值推算,甲地气压值为1022.5hPa~1025hPa;乙地气压值为997.5hPa~1000hPa。
因此气压差范围是22.5hPa~27.5hPa,不能等于22.5hPa和27.5hPa。
由此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9.哈尔滨的东北部有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南指向东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或偏西风。
A符合题意。
北京所处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排除B。
重庆位于低压槽,多阴雨天气,排除C。
广州地区等压线凸向低值区,处于高压脊区域,天气晴朗,排除D。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晴天时,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最弱,云层越厚,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越强。
图中显示,甲处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且深居内陆,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最弱,选项A符合题意。
图中显示,乙处和丙处位于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强,排除B、C。
丁处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但根据相对位置判断,丁位于海洋,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弱,但不是最弱,排除D。
【答案】11.C12.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11.从题目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我国东部的夏季雨带主要位于副高脊前(以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天气以晴好为主,降水较少,故B,D错误;4月30日福建进入雨季比较正常,A 错;福建雨季长是由副热带高压“调皮”(南退)造成,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