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技术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6
智慧树知到《生命科学概论》章节测验答案集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1. 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 答案:氧(O)2. 生物体中的主要有机化合物不包括以下哪项?- 答案:脂肪第二章细胞与生物组织1.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答案:脂质和蛋白质2. 以下哪个结构不是真核细胞特有的?- 答案:核糖体第三章遗传与变异1. 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是?- 答案:DNA2. 以下哪种变异是可遗传的?- 答案:基因突变第四章生物的生长发育与衰老1.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答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 生物体衰老的主要特征是?- 答案:细胞功能的下降第五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 人类的性别决定主要取决于?- 答案:性染色体2.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无性繁殖第六章生物的新陈代谢1.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 答案:能量供应2. 以下哪个物质不是代谢废物?- 答案:尿素第七章生物的应激反应1. 应激反应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维持内环境的稳定2. 以下哪种激素不是应激反应的主要调节物质?- 答案:生长激素第八章生物的适应与进化1. 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 答案:适者生存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答案:生物的形态结构第九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答案:生物群落2.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生物的迁徙第十章生物伦理与生命科学技术1. 生物伦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答案:尊重生命、保护环境2. 以下哪个技术不是现代生命科学技术?- 答案:基因编辑以上是《生命科学概论》章节测验的答案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一上册生命科学概论课程学习总结在大一上学期的生命科学概论课程学习中,我通过分析性论述结构,举例说明具体操作方法,并进行循序推理,得出了实践导向的结论。
同时,我进一步阐释了问题,并添加了更多细节和深入的相关信息和扩展内容。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作为大一上学期的必修课之一,是我们初步接触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对生命科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为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在学习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时,我发现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举例来说明理论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时,我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了解了不同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此外,通过举例说明细胞分裂的过程,我对细胞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的传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另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采用分析性循序推理。
通过分析不同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时,我先从基因的概念入手,然后逐步推导出基因组、染色体和DNA的关系。
通过分析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我理解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循序推理,我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遗传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根据我在生命科学概论课程学习中的经验,我得出了一个实践导向的结论:在学习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时,我们可以进行基因克隆实验和遗传变异分析,以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将来的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实践导向的结论,我还进一步阐释了问题,并添加了更多细节和深入的相关信息和扩展内容。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优秀3篇)【摘要】在人类的历史上,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计算机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会带给社会巨大的推动。
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强,但是现在的计算机的一些技术已经达到了极限,不可能再提高了。
所以,寻找另一个提高的方向已十分必要。
现在,生物计算机理论的提出和诞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的希望。
如果有朝一日生物计算机能够普及,那这将会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关键词】生物计算机DNA神经元芯片【正文】一、计算机的发展自冯·诺依曼设计的EDVAC计算机始,直到今天我们用芯片制作的多媒体计算机为止,电脑一代又一代,都没能够跳出“诺依曼机”的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是,随着生物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发展,“诺依曼机”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2】二、生物计算机的诞生1994年,一位加州科学家首次使用试管中的DNA来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从而产生了利用DNA来储存和处理信息的创意。
这一创意也为计算机带来了新的课题与发展方向。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仿生学同样可以应用到计算机领域中。
通过对生物组织体的研究,发现组织体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细胞由水、盐、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组成。
而有些有机物中的蛋白质分子像开关一样,具有开与关的功能。
因此,人类可以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仿制出这种蛋白质分子,用来作为元件制成计算机,科学家把这种计算机叫做生物计算机。
【3】计算机工业在近几十年内飞速发展,然而目前,晶体管的密度已经达到当前所用技术的理论极限。
所以,人们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计算机结构。
另外,人们在研究人工智能的同时,借鉴生物界的各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提出了一些生物计算机的模型,部分模型已经解决了一些经典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
【4】三、生物计算机的优良特性生物计算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生物分子或超分子芯片;自动机模型;仿生算法;生物化学反应算法。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心得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心得》
本学期,我修了一门名为生命科学概论的课程,对课程的学习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的宗旨是对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介绍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有系统地了解生命科学的一般形式、基本问题及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从实际出发,不断试验与比较,不断的反复验证,以便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它还要求学者不断发现新的知识,以及理解已有的知识,而这又要求学者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验技术,并要以细心的观察力、精湛的分析力和遐想力去探索以前未知的未知现象和新空间。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生命科学的深远意义,意识到在研究生命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除了要做到细致、思路贯通之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集各方面来源的信息,才能发掘更多更深的科学知识。
- 1 -。
智慧树知到的《生命科学概论》章节答案总结第一章: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 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与生命机制。
- 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学说、进化论和基因学。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细胞的功能包括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合成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
第三章:生物膜和生物能转换- 生物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 生物能转换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增殖是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进行。
- 细胞分化是细胞功能特化的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第五章:遗传与基因- 遗传是生物种群内代际之间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
- 基因是决定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编码。
第六章:DNA、RNA与蛋白质的合成-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过程。
- 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第七章: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 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
- 遗传信息的调控包括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调控。
第八章:遗传变异与基因突变- 遗传变异是生物个体间基因型和表型差异的存在。
- 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发生永久改变的突发事件。
第九章:人类遗传学- 人类遗传学研究人类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病。
- 人类遗传学的方法包括家系分析和分子遗传学。
第十章:生命科学技术与应用- 生命科学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
- 生命科学技术的应用包括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第十一章:生命科学与社会发展- 生命科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生命科学伦理和生物安全是生命科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以上是《生命科学概论》的章节答案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生命科学的论文篇一一、迷你实验,—简易探究,训练科学技能迷你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在中译本中均置于旁栏,每个迷你实验仅由实验过程和分析两部分组成,展现了实验的核心内容,可在实验室或者家庭中完成,简单易行,侧重于从训练学生的科学技能角度强化补充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
相对导航实验而言,迷你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分析更加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很明显,迷你实验也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线索来体现的。
迷你实验大多以模拟动手操作的实验为主。
迷你实验在全套5本教材中共有52个,是几类实验设置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大致可分为模型建构型、技能探究型、知识运用型。
例如,在《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中共有迷你实验14个,涵盖了上述3种不同的类型。
在模型建构型迷你实验中,有图表绘制类(如绘制激素水平图,将一段时间内的激素水平数据转变为曲线图);有模拟类(如模拟小肠内的吸收过程、模拟疤的形成、模拟肾的功能)。
在“确定繁殖速度”这一迷你实验中,利用硬币来模拟细菌的分裂,并且要求将数据绘制成图表。
这个实验基本上可以说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探究实验的模拟版本,但操作更简单,结论更直观。
在技能探究型迷你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感受、体验等得出有关结论,从而训练并提高学生相关的探究技能,特别是训练学生与整个探究过程相关的其中一技能,如“比较食物的脂肪含量”这一迷你实验,将3份不同的食物依次放在牛皮纸包装袋上,放置30min后移走食物,观察牛皮纸上的油腻印迹和湿的印迹来比较不同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二、实验室,—完整实验,强调科学方法运用相比于导航实验设计和迷你实验而言,“实验室”在教材目录中已经呈现,这充分显示了“实验室”在美国生物教材中的重要性,同样,“实验室”在实验整个的设计流程上显得正规而完整,一般有“现实世界的问题”、“实验过程”、“结论和运用”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有的实验还有“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分析数据”等实验过程。
现有生命的最基本结构单位─细胞细胞是现有地球生命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我们可依据细胞的结构、生长的特性、及生理将他们加以分类。
当然,最基本的分法是依其结构分。
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细胞的长相吧!细胞是一由蛋白质及酯质共同组成的细胞膜所包被而成的实体;其形状各异,有的为球形(如脂肪细胞),有的为椭圆形、杆形(如大肠杆菌),有的则为不规则形的(如神经细胞)。
在细胞膜内的则是一充满各种有机分子的胶状溶液,我们称其为细胞质。
简单的细胞在其细胞质中没有其它复杂的结构,但细胞所需的所有物质﹝包括遗传信息﹞及所有的生化代谢反应都一应俱全的存在于细胞质中或在细胞质中进行,这种细胞我们称之为原核细胞(prokaryotes)。
较复杂的细胞在其细胞质中还有更进一步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一个由膜所包被的核(nucleus)─用以储存遗传的信息;还有一些由膜所包被的细胞内的胞器(organelle):如粒腺体(mitochondria)─是专行细胞内呼吸作用以产生能量的胞器、叶绿体(chloroplast)─是植物体内专行光合作用的地方;另外还有一复杂的膜状系统─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以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等功能。
这种在结构上较复杂的细胞我们称之为真核细胞(eukaryotes)。
这两种细胞间主要的差别在于细胞核(nucleus)的有无,原核细胞没有核,真核细胞则具有核的构造。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除核的有无是其主要的区分外,真核细胞内部拥有原核细胞所无的胞器及膜状内质网,细胞中各种不同的物质和反应则分门别类的存在于不同的细胞区隔中。
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命为原核生物,真核细胞组成的生命为真核生物。
现有的原核生物如细菌、蓝绿藻;真核生物则为除细菌蓝绿藻以外的其它地球生物皆是,如我们人类。
细胞也可以依其生长所需的条件来分类,如依据需不需要氧就可将细胞分成需氧细胞和不需氧细胞。
需氧细胞需在一定的氧浓度的外界环境中才能生长。
不需氧细胞却只生存于无氧的状况下。
所以由不需氧的细胞所组成的生物,我们称其为厌氧生物(anaerobes),由需氧细胞所组成的生物为好氧生物(aerobes)。
但是,如果依细胞获得能量的方式来区分的话,细胞则又可分为自营性(autotrophs)和异营性(heterotrophs)两种。
自营性细胞会利用太阳光来裂解含氢的化合物,如H2O﹝水﹞、H2S﹝硫化氢﹞,提供氢(还原力,reducing power)以合成它们自己所需的食物(碳水化合物)。
在这过程中,裂解H2O﹝水﹞的会放出氧,裂解H2S﹝硫化氢﹞的则会释放硫。
这种利用光分解含氢化合物以生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即为光合作用。
所以我们又称这种自营性的生物为光合性的自营生物,这种生物可以直接将太阳能(光能)转成生物可利用的化学能(还原力)。
异营性细胞则利用环境中的有机化合物获得生长所需的能量。
有机化合物可以在氧的存在下被氧化以提供能量,这种反应我们称它为呼吸作用(respiration);有机化合物也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去氢以提供能量,这种反应则为发酵作用(fermentation)。
自营性细胞以光能合成有机化合物,异营性细胞以分解有机化合物所获得的能量维生;所以生物也可以依此分为自营性生物和异营性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植物,后者如动物。
但是,细胞不论其为原核、真核;需氧、不需氧;或是自营、异营;所有细胞的化学组成都不外乎蛋白质、酯质、醣类和核酸。
这些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分别为胺基酸、酯肪酸及甘油、单糖、和核苷酸。
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生物皆可由原始海洋中的有机化合物组成。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生态平衡破坏;生物物种大量消亡。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 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对环境有适应性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3、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5、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具有适应性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21世纪:创造生命!信息革命:20世纪:解放大脑工业革命:19世纪:解放双手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自然选择导致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初最原始的形式经过漫长的岁月变异演化为几百万种形形色色生物的过程。
所谓自然选择实质上是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出现生存和繁殖能力的差别,一些生物生存下去,另一些生物被淘汰。
Darwin主义包含了两方面的基本含义:(1)现代所有的生物都是从过去的生物进化来的;(2)自然选择是生物适应环境而进化的原因。
生物性状和特征变化往往是环境和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2) 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自生说”是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物是自然发生的。
“自生说”认为生物是直接从非生物产生的,非生物受一种叫“隐特希来”的特殊“活力”激发,就突然变成了生物。
直到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Pasteur)通过曲颈瓶实验首次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有力地粉碎了流传已久的“自生说”。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科学技术与学科医学遗传学发展到现代医学分子遗传学与先进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特别两项生物技术: 细胞融合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
19世纪: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以细胞为基础表达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20世纪生物学的主流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中心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现象的共同物质基础,细胞和有机体所有生命活动都是以这些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结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生物技术学科的地位•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角之一, 生物技术与新材料, 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计算机)一起已成为新产业革命三大支柱之一;•阳光技术,朝阳产业,黄金工程,倍受世界各国重视。
•21世纪是生物生命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
生物技术的重要性有助于解决全球的重大难题: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生态环境、健康与疾病和战争与灾害;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革命性影响;生物技术这一新生事物正迅速走向老百性日常生活各个方面, 将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现代生物技术定义: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 把生物体系与工程学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的、亚细胞的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从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主要包含五个研究领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①对象是具遗传特性有生命物质:包括病毒、细菌、植物、动物、直到人类。
②生物体系多个不同水帄研究: 从大分子(DNA、RNA、蛋白质、酶)、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到整个机体。
③应用工程学原理: 经人类思维, 设计方案、定向修饰、加工制作过程、经过体外环节。
④有目的产品: 目的产品有三新特征: 新遗传功能、新遗传性状、新物种。
要有合乎人类所需的工业、农业、医疗和食品产品。
⑤高新技术起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
1.传统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的技术。
如酱油、酒、面包、酸奶及其它发酵食品的传统工艺.包括三步骤:第一步:上游处理过程。
所谓上游过程,是指对于粗材料进行加工,作为微生物的营养和能量来源;第二步:发酵和转化。
发酵指的是目的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发酵过程必须在一个大的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器容积通常大于lOO L,可以连续生产某一个目的产品;第三步:下游处理过程。
主要是指所需目的产物的纯化过程,人们既可以从细胞的培养液中纯化,也可以直接从细胞中纯化。
纯化方法包括蒸馏、萃取、结晶、干燥、过滤等。
传统生物技术有如下特点:①主要通过微生物初级发酵获得产品,仅仅局限在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工程领域。
②没有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没有出现新的微生物遗传性状。
③生产过程简单,上游主要是培养大量的微生物、对粗材料进行加工即进行发酵和转化,通过诱变选育良种,下游主要对产品进行纯化。
④生产周期长,费用高,产量低,效率差。
现代生物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技术体系。
在现代高新技术领域中,它与信息技术、新材料科学并列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并且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
DNA重组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物技术的本质,现代生物技术应运而生。
自1953年起,分子遗传学的兴起与发展,DNA转移和重组工程有性繁殖,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转基因药物转基因动植物无性繁殖,克隆技术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DNA双螺旋分子结构。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生产方式,具有效率高、耗能少、污染低、不依赖基础工业、能再生等优点,是新技术革命的支柱,同时它也有技术更新快、投入大、竞争激烈、风险大等特点,是新技术革命的制高点,在农业、医药、轻工业、环保、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特点(八高一低)高综合:。
高投入,高风险,高智力:。
高控性:。
低污染:生物技术以生物资源为对象, 生物资源具有再生性, 是再生资源。
具有不受限制、污染小、周期短的优点。
•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差别在于:第一,它能更精确的控制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因而极大提高生产能力。
第二,它能在不同层次上对生物结构进行拆合和重构,因而将不同生物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第三,它还能在分子水帄上对基因和蛋白质进行再设计,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基因、蛋白质和生物新物种,在短期内完成自然界几百万年进化才能完成的过程。
生物控制和改造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基因重组技术即DNA重组技术,也称为基因工程,它是生物技术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