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导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3课土地改革设计人:车军、聂林山【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概括土地改革的原因、起止时间和基本内容。
思考: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出示解放前我国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从这份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哪样一些结论?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_______,实行农民的_____。
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_____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为_____的主人。
这使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1)1.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3)你知道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四、拓展延伸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五、巩固归纳:土地高度集中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农民无地阻碍农村经济基本内容废除、巩固、解放、准备和社会发展六、能力训练: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下册01-03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初备人:王珍荣、贾蕾审核人:文综组课型:新授课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能说出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土地改革的经过和结果,能根据学习分析出土地改革的意义。
2、通过材料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既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3、在学完土地改革这个内容后能体会到中国农民“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重点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950年1952年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地主、富农14.5% 54.8% 7.9% 8.6%【学习过程】A级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一)1、原因①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获得土地。
(二)主要内容: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2、结果:①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
③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知识点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2、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农民翻身了,得到了土地,成为了。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
探究1C级思考: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材料分析材料一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注意自学过中要边预习,边用红笔勾画出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
2.自学完成后,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学题目。
3、课堂上要凝神聚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背景(必要性):2、请你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内容。
3、说出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结果如何?二、土地改革的意义:4、请你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组内达成共识)1、想一想,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2、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
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14分)(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3)设计的调查提纲事先要交给受访问者,请你帮助提出两个问题。
注意不能脱离主题。
(4)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5)通过此次调查,对土地改革应该有哪些感悟?【体系构建,学有所思】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树.【当堂检测】(独立完成)选择题1.面带喜悦的农民,肩上扛着一个地界牌,上面写着“贫农王桂元分到11亩地。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概括土地改革的原因、起止时间和基本内容。
思考:(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2)出示解放前我国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从这份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哪样一些结论?(3)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4)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2、为什么分给农民土地的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1)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3)你知道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四、巩固归纳:土地高度集中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农民无地阻碍农村经济基本内容废除、巩固、解放、准备和社会发展五、拓展延伸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第3课《土地改革》达标检测班级姓名等级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我国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A.1949年B.1952年C.1950年D.1951年5、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政权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6、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废除封建剥削制度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C消灭土地私有制度D.解放农村生产力7、下列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战争开始③土地改革运动开始④土地改革运动胜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分组展示总结板书:2、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请看投影资料,试分析此次改革的目的、主要地点、步骤和结果。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其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复习巩固检测达标课堂小结:自列学习提纲准备展示。
(5分钟)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2、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3、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则材料反映出()A.土地公有制建立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
与右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B.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消灭了地主阶级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了解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自主学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背景: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_______,获得土地。
2.法律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颁布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
3.经过: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战果: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多年的____________制度,消灭了________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___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突破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第⼀课《中华⼈民共和国的成⽴》⼀.第2页课中题:国旗的寓意有哪些?你能讲讲吗?答:国旗由红⾊旗⾯和五颗黄⾊五⾓星组成,⼀星较⼤,四星较⼩,环拱于⼤星之右,并各有⼀个⾓尖正对⼤星的中⼼点。
红⾊象征着⾰命,⼤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星代表全国⼈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团结。
⽽星的颜⾊⽤黄⾊则象征着在红⾊⼟地上显⽰出的光明。
⼆. 第3页课中题:看了开国⼤典的⼏幅插图,联想到⽑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你有哪些感想?答: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开国⼤典标志着中国百年来任⼈宰割的屈辱历史的结束,中国⼈民此次站起来了;新⽣的中华⼈民共和国将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巨⼤⼒量;我们青少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活,要努⼒提⾼⾃⾝素质,为繁荣富强的祖国做出⾃⼰的贡献。
★三. 第5页知识巩固题:谈谈中华⼈民共和国成⽴的意义。
答:国内意义:是中国现代的伟⼤事件。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民当家做了主⼈;中国从此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课本第4页第三段);国际意义:也是20世纪世界的伟⼤事件之⼀。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壮⼤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量,⿎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争取解放的⽃争。
(课本第4页第四段)四. 第6页问题讨论题:西藏为什么能和平解放?答:①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②⼈民解放军的军事配合;③⼗四世达赖主动接受中央⼈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④阿沛阿旺晋美为⾸的西藏代表和李维汉为⾸席的中央代表的共同努⼒。
第⼆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8页课中题:中国如果不派遣志愿军⼈朝作战,将会产⽣什么严重后果?答:1.对中国来说,唇亡齿寒,侵略者的战⽕蔓延到中国⼤地上,新⽣的⼈民政权将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民有可能重新回到屈辱和痛苦的昨天。
2.对国际社会主义⼒量来说,朝鲜如果被*,社会主义⼒量将受到严重损伤。
⼆.第10页课中题:彭德怀说:“西⽅侵略者⼏百年来只要在东⽅⼀个海岸上架起⼏尊⼤炮就可霸占⼀个国家的时代是⼀去不复返了。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教学目标: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学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合作,认真研究讨论,探求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一)新课预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的地主、富农,占有至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有至的土地。
到1952年底,近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亿亩土地。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二)自学探究: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2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三)互动提高各小组合作讨论: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3、概括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四)质疑问难:请同学们认真细致地再读课文,找出疑问点,做出标记。
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五)能力训练:1、选择(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B、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C、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困难D、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2)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时间是()A、1949年B、1950年C、1951年 D 、1959年(3)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A、新解放区B、老解放区C、少数民族地区D、边远地区(4)云南省昆明近郊某农民分得田地三亩六分,这一史实应发生于()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人民解放战争D、建国时期(5)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2、简答:土地改革的意义3、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黄盖中学八年级历史教师备课活页
学生姓名:第组第号主备教师:宋银舫备课时间:2月24日审阅:评价:
课题: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3.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情况。
※学习纲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土地改革的背景
2.颁布的目的
二.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总政策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
3.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2.措施
3.结果
※学习重点
土地改革
※学习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涉及的内容繁杂,许多措施不易理解。
※温故
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自主学习:
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土地改革的背景: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是中华民族落后的
根源。
2.颁布的时间: 1950 年 6 月。
3.颁布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颁布的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
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开始: 1950 年冬。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
中立富农,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
产。
3.土地改革的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
苦农民。
4.结果: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
成。
5.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
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发展;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的收刮,长期战乱。
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打击投机倒把,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合理调整现有工商
业;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3.结果: 1952 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
识和新的收获。
)
1950年的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同过去有所不同,采取了保存富农经
济的政策。
这就有利于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有利于发展农村的经济。
土改运动使全国广大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获
得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约350亿公斤粮食
的沉重地租。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
1.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
任何问题地解决,都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①在土地改革中,
依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可以减少阻力,从而确保土地
改革地顺利;②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封建剥削状况
都不一样,因而土地改革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③新解放区各地的
农民对土地改革的认识、态度、要求也不一样,这同样要求在土地改革
时,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土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
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是政权保障;《土地改革法》是法律保障;土改得到人民拥护等。
※课堂检测: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D)
A《中国土地法》 B《中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是(A)
A新解放区 B少数民族地区 C老解放区 D台湾地区
3.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C)
A 1950年
B 1951年底
C 1952年底
D 1953年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C)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5.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B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6.材料分析题。
读右图,回答问题:
⑴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把地主的土
地分给农民?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把地主的
土地分给农民就是要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
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
力,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⑵这样做有何意义?
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发展;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⑶对比新旧中国农民的不同处境,谈谈自己的感想。
7.简答题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
※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