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市房山区2017级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07.71 KB
- 文档页数:9
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2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我国智能化技术应用“崭露头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应用广泛。
鉴于新药和疫苗研发期间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科学超算等工作的需要,百度、腾讯等企业相继开放了公司内部的亿级计算资源,帮助疾控中心和科研单位将疫情的数据检测时间以几何倍数缩短。
针对流动场景中因戴口罩而造成人脸识别困难这一问题,以旷视科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公司建立了“公共场所应急医疗寻人系统”,通过多模态算法识别体态特征,形成全域感知、可管可控的精准定位。
服务型机器人在防控疫情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一些企业开发的医疗智能机器人可代替医护人员在污染区和隔离区作业,完成部分高风险任务,并节省大量防护服、口罩等重要物资。
语音服务机器人还可以很好地代替人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大幅减轻相关人员工作强度,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避免交叉感染风险。
在此次疫情防控战中,无人配送“初试身手”。
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的无人车承载餐食或物资,可自动前往隔离区房间进行配送。
这种免接触配送方式,能够阻断“人传人”的病毒传染链条,降低隔离区内部病毒传播几率。
区块链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完备可追溯等技术优势也在疫情防控中有所展现。
相关机构推出了基于联盟链技术的疫情捐款平台,这一平台具有防篡改可追溯的特征,可有效解决传统公益活动中的暗箱操作问题,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此外,区块链还在疫情缓解后的复工复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复工复产平台,将防控指挥部门、政府监管部门等相关方作为节点上链,企业备案、业务审核、卫生监管等均可在链上完成,各节点可随时同步查询,确保公开公正,从而实现防疫下的精细化复工治理。
2020届房山区长沟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
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
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
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房山区2020年高三衔接诊断试卷语文本试卷共12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本大题共5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传染病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往往比战争、革命更为深刻和全面,因为疾病直接攻击文明的核心和根基——人类自身。
不过传染病也催生了现代公共卫生,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预期寿命的增加也正是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最大成果。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对突发的、引起大量死亡的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把它与神秘的自然力量联系起来,包括神力、恶魔、星象等,会认为生病是得罪了上苍、祖先,是某种神力或者是恶魔的左右,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等。
最早的公共卫生办法是隔离和检疫,这一办法逐渐形成制度。
比如在黑死病流行期间,拉古萨共和国设立了检疫制度。
当时规定外来船只进入港口需要做30天的隔离,后来又延长到40天。
之后这种制度固定下来,形成了专有名词“海港检疫”。
人类真正认识到传染病的原因是在19世纪的下半期,大概在1886年才确定了所谓的病原生物学,认为很多传染病来自病原生物体,提出“病因-环境-宿主”模式,这一认识成为传染病防治的科学基础。
这一时期德国的公共卫生学家皮腾科费尔证明了传染病的发病,除了病原体有致病微生物、毒性以外,可能还与环境、与人的自身免疫力有关。
所以仅感染病菌不一定会患病,患病应该还与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关。
在人类对传染病的控制中,重要的是怎么提高自身免疫力,其中一个关键方法是通过主动免疫,也就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传染病,消灭天花就是在全球人群中普遍接种牛痘疫苗产生的巨大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许多传染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主要归功于疫苗的广泛使用。
从出生时就开始的预防接种,使得许多严重危及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如麻疹、百日咳、白喉。
(取材于张大庆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有效控制传染病能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增加预期寿命。
房山区2016——2017学年度一模试卷高三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飞扬的诗词文化的乡愁中华诗词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
史志、经书、宝笈、医典、铭文、石刻、楹联、题额、戏文、歌赋、唱词、散曲、小令、灯谜、书画、碑帖..等文字典籍,哪一个都离不开诗词之美。
中华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里,滋养了中华民族高贵而纯洁的心灵。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自古以来的中华经典无一不是智慧的深泉、文化的航标、思想的峰峦。
爱国主义是中华诗词的永恒主题。
从春秋楚国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仰天长叹,到战国时期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从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耿耿忠心,到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浩胸怀,爱国、为国、利国、报国是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诗词的思想高地。
历览前贤先烈,他们在诗词中凝聚了最浓烈、最真挚、最深沉、最持久的爱国情感。
在凝成民族性格、传承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心理方面,中华诗词功不可没、无可替代。
‚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中华诗词独有的魅力。
寥寥数个字,绵绵无穷理,诗律词格中隐藏着深奥的哲理玄思。
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陈代谢、新旧转化的客观规律;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指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深邃如夜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出了知与行、学与思的哲学关系……诗人在诗词韵律中搭建自己人生的亭台楼阁,畅达时自成风景、各领风骚,赋闲时以逸待劳、守静待动,逆境中韬光养晦....、不与乱世争英雄,不失为一种人生韬略。
没有宋词就不是宋朝。
北宋九皇、南宋九帝,虽然饱受内乱与围剿,却享国320年,成就了中国古代一次文化的复兴。
范仲淹、柳永、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岳飞、陆游等文学名家如烟花绽放在宋朝的夜空。
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4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电影与科学两者的关系就像婚姻,协调好两者关系需要个好“媒人”。
近日开幕的中国科幻大会上,中国科协决定正式启动科技与影视融合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工作者和电影工作者的合作平台。
这个平台恰巧就是两者需要的“媒人”。
一部经典电影的诞生离不开科学上的精准。
2014年,天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为了让《星际穿越》中黑洞的镜头更加传神,特地聘请了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201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帮助计算机特效模拟出真实飞船穿越黑洞的镜头,科学家与特效人员巧妙地用弯曲的光线模拟出了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
为什么许多伟大的导演不惜代价和金钱,始终痴迷于追求科学的准确性?这要从电影本身的魅力说起。
从卢米埃兄弟的《火车进站》算起,几乎所有优秀的电影都用神奇与奥秘牢牢地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随着工业革命与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人类开始进入到读图时代、视听时代,电影无疑是展现时代背景、个人才华的绝佳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科学的准确性将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首先,收益直接体现在文化方面。
科学准确、制作精良的电影无疑会传遍全球,有利于展示民族文化,印度宝莱坞就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再者,具有科学准确性、品质过硬的电影还能够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俨然成了印钞机就是明证。
反之,随着人们欣赏水准的不断提升,真实性差、禁不起推敲的电影毫无疑问会迅速沦为影迷吐槽的对象,一旦口碑崩坏,两者都无从谈起。
电影编剧、导演毕竟不是科学家,把一部电影拍得十全十美,难度比较大。
1998年上映的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就被一位天文学家指出存在破绽:沉船时,天上绝美的星河令人陶醉,但星星出现的时机、位置甚至整个背景都不准确。
一向以注重细节著称的卡梅隆坦言自己对此耿耿于怀,直到2012年重新上映时,他终于有机会修正这处瑕疵。
房山区2020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物 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 .分子间的作用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D .已知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和水密度为1g/cm 3可估算出1mol 水分子的个数 2.下列有关四幅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甲:α粒子散射实验 乙:光电效应实验 丙: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 丁:链式反应示意图A .在甲图所示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绝大多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偏转B .在图乙光电效应实验中把锌板与验电器连接,用弧光灯发出的紫外线照射锌板,若先使锌板带上负电,会观察不到光电效应现象C .丙图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分成三束说明放射线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D .丁图中链式核反应就是太阳内部进行的核反应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经过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的过程中,气体一定放出热量 B .B →C 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C .A →B 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D .A →B 的过程中,每个分子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变大 4.下表是在20℃时,波长为589.3nm 的光在几种介质中的折射率,根据表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表: 几种介质的折射率(λ=589.3nm t =20℃)介质 折射率 介质 折射率 金刚石 2.42 玻璃 1.5~1.8 氯化钠 1.54 水 1.33 二硫化碳 1.63 水晶 1.55 酒精1.36空气1.00028TVA COBBA .这种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速度B .水晶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率都是1.55C .这种波长的光从玻璃射入水中可能发生全反射D .这种波长的光从水射入空气比从水晶射入空气更容易发生全反射5.图甲是某燃气灶点火装置的原理图。
一、本大题共5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传染病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往往比战争、革命更为深刻和全面,因为疾病直接攻击文明的核心和根基——人类自身.不过传染病也催生了现代公共卫生,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预期寿命的增加也正是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最大成果。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对突发的、引起大量死亡的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把它与神秘的自然力量联系起来,包括神力、恶魔、星象等,会认为生病是得罪了上苍、祖先,是某种神力或者是恶魔的左右,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等.最早的公共卫生办法是隔离和检疫,这一办法逐渐形成制度。
比如在黑死病流行期间,拉古萨共和国设立了检疫制度。
当时规定外来船只进入港口需要做30天的隔离,后来又延长到40天.之后这种制度固定下来,形成了专有名词“海港检疫”。
人类真正认识到传染病的原因是在19世纪的下半期,大概在1886年才确定了所谓的病原生物学,认为很多传染病来自病原生物体,提出“病因-环境—宿主"模式,这一认识成为传染病防治的科学基础.这一时期德国的公共卫生学家皮腾科费尔证明了传染病的发病,除了病原体有致病微生物、毒性以外,可能还与环境、与人的自身免疫力有关。
所以仅感染病菌不一定会患病,患病应该还与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关。
在人类对传染病的控制中,重要的是怎么提高自身免疫力,其中一个关键方法是通过主动免疫,也就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传染病,消灭天花就是在全球人群中普遍接种牛痘疫苗产生的巨大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许多传染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主要归功于疫苗的广泛使用.从出生时就开始的预防接种,使得许多严重危及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如麻疹、百日咳、白喉.(取材于张大庆的相关文章)文意的一项是(3分)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A.有效控制传染病能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增加预期寿命.B。
采用隔离和检疫并逐渐形成制度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C.自身免疫力的强弱关系到人们在感染病菌以后是否会患病。
2020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下之士也者,虑天下之长利,而固.处之以身者也。
利虽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安虽长久,而以私其子孙,弗行也。
自此观之,陈无宇①之可丑.亦重矣,其与伯成子高、周公旦、戎夷也,形虽同,取舍之殊,岂不远哉?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
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诸侯而耕。
禹往见之,则耕在野。
禹趋就下风而.问曰:“尧理天下,吾子立为诸侯。
今至于我而辞之,故何也?”伯成子高曰:“当尧之时,未赏而民劝.,未罚而民畏。
民不知怨,不知说,愉愉其如赤子。
今赏罚甚数,而民争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乱自此始。
夫子盍行乎?无虑吾农事!”协而耰②,遂不顾。
夫为诸侯,名显荣,实佚乐,继嗣皆得其泽,伯成子高不待问而知之,然而辞为诸侯者,以禁后世之乱也。
辛宽见鲁缪公曰:“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
昔者太公望封于营丘之渚,海阻山高,险固之地也。
是故地日广,子孙弥隆。
吾先君周公封于鲁,无山林溪谷之.险,诸侯四面以达。
是故地日削,子孙弥杀。
”辛宽出,南宫括入见。
公曰:“今者宽也非.周公,其辞若是也。
”南宫括对曰:“宽少者,弗识也。
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
夫贤者岂欲其子孙之阻山林之险以长为无道哉?小人哉宽也!”今使燕爵③为鸿鹄凤皇④虑,则必不得矣。
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
愚庳之民,其为贤者虑,亦犹此也。
固.妄诽訾,岂不悲哉?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
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大息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
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
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达乎分,仁爱之心识也,故能以必死见其义。
(取材于《吕氏春秋》,有删改)注释:①陈无宇:齐国大夫,与鲍文子攻打栾氏、高氏,栾、高出奔,陈、鲍就分其土地财产。
3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材料一央视猴年春晚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将极具原生态特色的华阴老腔与现时流行的摇滚乐融合在一起,使观众同时看到了戏曲与摇滚的______(zá róu),农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民间老艺人和时尚摇滚女歌手的合作,给万家团圆的日子注入了力量、激情以及声响上的震撼。
华阴老腔本是明末清初的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属于皮影戏的一种。
华阴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具有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规范以及文化禁忌.它是当地大户张家的家族戏,而且传男不传女。
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签手、副签手、前首、后台、板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不过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当。
音乐唱词常用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均采用上句和下句相结合的基本结构形式。
其中伴奏乐器均由手工制作而成.月琴、板胡、大锣、马锣、引锣、战鼓、惊木、干鼓、梆子、钟铃等乐器全在五个人的掌控下完成。
华阴老腔以其特殊的风格被列入了2006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华阴老腔一声喊》混搭式的风格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然而,回归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阴老腔本身来看,或许这种做法又会带来很多的尴尬。
作为区域性文化,华阴老腔与本地的文化土壤有着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规范以及文化禁忌。
作为一个节目,却必须突破这种限制。
而这种打破原有的表演规程和禁忌的作法与原生态的文化相去甚远。
并且通过央视春晚进行放大,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原有的文化色彩与内涵。
当华阴老腔火了以后,在中国许多具有特色文化品类的地方,或许这种土洋结合的方式为他们宣传本地文化遗产提供了方式借鉴,或许当你再次听到某某腔“二声喊”“三声唱"的时候,这种对传统文化带有______(zhuānɡbiǎo)式的方式就丧失了它原本能够带给你的震撼与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