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0.1 轴对称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3
10.1.1生活中的轴对称学习目的:1.通过试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概念,能用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培养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重点、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教学重点,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课堂研讨:一、引入自远古以来,对称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美丽、并且真实的,不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建筑里,甚至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对称的形式随处可见,青山倒映在水中,这是令人难忘的对称景象.同学们可以想象,当你放学回家,落日、晚霞、还有远处的青山倒映在平静的水中,这样如诗如画的景致怎能不令人难忘?课上展开讨论,列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物体和建筑物.二、课堂研讨(一)1.试验把一张半透明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从同学们剪出的图案和展示的图片来看,这些图形如果沿着某条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的,这样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
三、练习1、同学们找出下图的对称轴,并且用直尺把它画出对称轴来. 例如:圆、五角星、正方形等2、数字、字母、汉字也可以是轴对称图形吗?4、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想一想怎么画才会又好又快呢?四、课堂研讨(二)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就是,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叠的点)叫做。
2、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3、下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试着画出它们的对称轴.五、小结1.本节课认识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成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3.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出成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能通过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生活中的轴对称知识点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10.1.1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材分析“生活中的轴对称”是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轴对称》中的第一节内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轴对称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但与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轴对称的知识分为六个课时,本节属于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自主地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探究轴对称现象的特征,通过对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情境等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图片欣赏出发,以感受、观察、概括、操作、归纳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2)经历折叠、剪纸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彼此交流。
(3)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欣赏并体会对称美,感受轴对称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之中,对称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探索第十章《轴对称》,这节课先来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
七年级下数学轴对称知识点轴对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而且重要的一个概念,掌握好这个知识点对于以后的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来分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下七年级下数学轴对称知识点。
一、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就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折叠前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形状可以是几何图形,也可以是点、线段、向量等。
而轴对称的性质是相对的,有时候是完全对称,有时候则只是在某一个方向上对称。
二、轴对称的性质1.轴对称的图形具有对称性,即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等。
2.轴对称的图形具有镜像性,即对称轴的两侧是互为镜像的。
3.轴对称的图形具有不变性,即对称轴两侧的图形的位置和形状不会改变。
三、轴对称的判断在进行轴对称的判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轴对称的图形对称轴可以是任意一条直线。
2.沿着对称轴折叠后,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完全相等的。
3.轴对称的图形不受旋转和平移的影响。
四、轴对称的实例下面分别给大家举几个轴对称的实例。
1.正方形具有四条对称轴,它们分别是两组完全相垂直的轴,每组各有两条轴。
2.测试平面中心具有无数条对称轴,它们以中心为交点,分别连接所有点的线段。
3.若以数轴为对称轴,则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和它相对称的点都构成轴对称的图形。
五、轴对称的应用轴对称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几何问题,比如求某个点对称的位置、构造轴对称的图形、寻找圆的对称轴等等。
此外,在艺术、设计、物理、化学等领域中,轴对称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轴对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数学及其他领域的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多做练习、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以加深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知识点
轴对称是我们在几何学中经常遇到的概念,轴对称也被称为对
称轴,是指当图形沿着某条轴翻折后,与原图形完全重合的情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七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的知识点,包
括定义、性质和应用。
定义
轴对称是指当一个平面图形中存在一条直线,称为轴线,通过
该轴线将该平面图形平分,且图形的两侧对称完全相同,那么该
平面图形就满足轴对称关系。
性质
轴对称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轴对称的图形是对称的,即轴对称过的一侧和未对称过的一
侧长度、角度、面积等完全相等。
2. 在轴线上的点不变,即轴线上的点与其对称点坐标相同。
3. 任何一个轴对称的图形都可以被分为若干个轴对称的部分。
应用
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例如:
1. 对称化的标志(如LOGO,门牌号)。
2. 摆设、图案、雕刻等美术设计领域。
3.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轴对称来保证产品的均匀性和质量。
在数学领域中,轴对称也可以用来进行图像的变换运算和解决
一些几何问题,如计算轴对称图形的长度、角度、面积等。
总结
轴对称是较常见的几何学中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轴对称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轴对称的事物。
因此,学好轴对称这一知识点将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七年级轴对称知识点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它是一种特殊的对称形式,即图像被直线对称而不发生变化。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轴对称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一、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是指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面将图像对称重合的变换。
二、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有以下三个性质:1. 对称轴上的任何点到该图像的距离相等。
2. 对称轴与对称图形垂直相交。
3. 对称图形可在对称轴上旋转 180 度而重合。
三、轴对称的应用1. 构造轴对称图形通过画出对称轴,然后在对称轴的一侧画出一个图形,再通过轴对称变换将其对称到对称轴的另一侧,就可构造出轴对称图形。
2. 用轴对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如果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与原图形完全重合,则说明该图形具有轴对称性质。
3. 计算对称点的坐标对称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对称轴的方程和原点的坐标计算得出。
四、轴对称的例题1. 以直线 y=x 为轴对称线,画出点 P(x,y) 在轴对称变换后对应点的坐标。
答:轴对称变换后的坐标为 Q(y,x)。
2. 图形 ABCD 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图形 A'B'C'D',判断A'B'C'D' 是否为 ABCD 的轴对称图形。
答:如果 A'B'C'D' 与 ABCD 重合,则 A'B'C'D' 为 ABCD 的轴对称图形。
以上就是七年级轴对称知识点的基本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够顺利学习相关题目,并能够将轴对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轴对称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轴对称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初中数学轴对称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轴对称的定义及性质轴对称即物体围绕条线旋转180度后仍然与原来位置重合。
1.定义:轴对称是指平面内的点、线、图形等围绕条线旋转180度后仍然与原来位置重合。
2.性质:a.旋转中心即轴对称的轴上的任意点保持不动。
b.旋转中心与轴对称的物体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二、轴对称的判断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观察图形是否看起来关于条线对称。
2.折叠法:将图形沿着条疑似对称轴对折,观察是否能够将两部分完全重合。
3.旋转法:将图形围绕一个疑似对称轴旋转180度,观察是否与原来位置完全重合。
4.对称性质法:观察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质,例如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等。
三、轴对称的应用1.确定轴对称图形:a.线段的中点是线段轴对称的轴。
b.两个且只有两个端点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是轴对称的轴。
c.两条平行线是轴对称的轴。
d.三个且只有三个顶点都在同一直线上的三角形是轴对称的轴。
e.按顺时针方向给出的相邻边相等的凸多边形是轴对称的轴。
f.所有与自己相似的图形都是轴对称的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a.轴对称图形是左右对称的,即图形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完全一样。
b.轴对称图形的最小单位即轴上的点称为轴对称图形的旋转中心。
c.轴对称图形的每个点的两边都有另一个对称点。
d.轴对称图形上的点与旋转中心距离相等的点是该图形上的点与旋转中心的对称点。
3.构造轴对称图形:a.已知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可以使用对称性质构造其他部分。
b.可以将点在轴上折叠,或者将线段、角度在轴上旋转,得到图形的对称部分。
四、轴对称图形的操作1.旋转:将轴对称的物体沿着轴旋转180度,使得物体的每个点都与轴上的对称点相重合。
2.平移:将轴对称的物体沿着与轴垂直的平行线平移,使得物体与原来位置的对称关系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