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南召中心校--张常明
- 格式:pdf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6
14 秋季教学目标:①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②琢磨、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③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①琢磨、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②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式:朗诵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设计:一、诗情导入,欣赏秋景。
秋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很多诗人因秋的到来而取得灵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寥的秋。
秋季,有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有深情的怀念。
今天,咱们就走进何其芳的《秋季》,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
二、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评论家,生于重庆万县(现重庆万州)原名何永芳,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
(展示作者简介)三、整体感悟1、听录音欣赏何其芳的诗歌《秋季》。
(放朗诵视频、注意节拍)2、正音(朗诵时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咱们一路来读一下)(多媒体展示:)丁丁zhēngzhēng 肥硕shuò青鳊鱼biān归泊bó寥阔liáo 乌桕叶jiù枯涸hé清洌liè梦寐mèi3、积累词语的字音和含义。
4、全班饱含情感地齐读课文。
[要求]A、朗诵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正确划分诗歌的节拍。
C、全班加以纠正(生读)5、比朗诵,我最棒!A、小组内展开朗诵比赛,看谁最棒!B、班级内展开朗诵比赛,看哪个小组最棒!5、全班饱含情感齐读诗歌。
6、比归纳,我能行!(小组内展开讨论)《秋季》,全诗共分3节,诗人用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组合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充满了诗情画意。
同窗们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给每一节拟上一个富有诗意的小题目。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板书)四、研读赏析1、寻美点,我最准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小学“问议导练”教学法研究》课题实施简介南召县南河店回族学校课题组课题负责人:贾波成员:马庆华王木李闯仁“问议导练”教学法内容简介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将人才强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我们肩上的责任更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改革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时不我待。
面对新课改的滚滚浪潮,我们的内心也汹涌澎湃,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促使我们积极学习新课标理念,踌躇满志地走出大山,搜寻外面的成功经验,参观、学习、领会、照搬,激情似火的一路追寻,却总走不出“淮南橘子淮北枳”的怪圈。
苦闷、失望、丧气一度困扰我们许久。
但内心不泯的良心和孩子那一双双纯真的笑脸,重又催开我们踏寻的脚步。
总结、反思,终于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到启示:任何的成功经验都不可复制!“学我者死,像我者生”。
一个地方的成功经验都是那里特殊的环境孕育的。
照搬他人模式只能是邯郸学步。
我们只有借鉴百家之长,结合我县乡村实际走本土化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当时我们的想法正好和县教研室不谋而合,在教研室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比对各地先进教法,深入研究县情,提出了“问议导练”教学法的基本思路。
课题自2000年立项以来,我们组织一线骨干教师倾力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完善,深入探究了“问”、“议”、“导”、“练”的内容、形式、原则、策略、途径。
完成了对“问、议、导、练”相关概念的界定,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基本要求》。
确立了该教法在实施中应遵循的三个核心:(自学生疑——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四项原则:(自学是前提,问题是核心,合作是手段,培养能力是根本)。
为便于课堂操作,我们又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及《基本流程》。
并作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中心议题,不断召开课题研讨会,积累了大量详实具体的一手资料,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智慧总结汇总,不断修订完善“问、议、导、练”教学法。
各学科具体安排语文学科说明:(请务必仔细阅读)1.请各校参赛教师在指定时间内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⑴低年级段在进校南楼203;⑵中年级段在进校北楼第四会议室;⑶高年级段在进校北楼第五会议室。
各位教师请按要求到相应的地点拷贝课件及文字稿电子版、参加抽签、展示。
⑷上午参赛的教师在早7:30——7:55拷贝课件及文字电子稿,提前在自己邮箱和U盘做好备份。
下午参赛的教师在1:00——1:25拷贝课件。
注意:参赛教师说课时间为15分钟,答辩时间为5分钟,请把握好时间。
2.展示顺序拷贝完课件后现场抽签决定。
3.提前打印4份文字稿现场提交评委。
4.各校参赛教师名单如有出入,请及时告知。
5.欢迎学校领导、老师现场观摩。
英语学科活动时间:11月12-14日,上午8:30开始,下午1:00开始活动地点:良乡中心校具体要求:1.选手按上下午各8人进行,请关注自己的抽号顺序。
2.选手上午8:00,下午12:30到比赛地点把电子稿输入电脑。
3.选手每人上交打印稿4份。
4.选手每人说课15分钟,答辩5分钟。
5.每位骨干教师要参加其中一天的活动,非骨干教师每校限两人参加。
小学体育学科1.比赛时间:2013年12、14日。
2.比赛地点:房山教师进修学校第三会议室。
3.标准:4.评委:待定参赛人员:5.比赛采取抽签形式(抽签时间另行通知),排列顺序,每位教师15分钟说课标教材教法时间,请提前一天把说课稿上传到yj803@12(所有35位说课教师),并以短信形式告诉尤军,上传截止时间到2013年11日下午六点整,过时不候。
以便准备第二天(2013年12日)说课。
6.如果没有上传,第二天无法进行说课,务必遵守。
7.如有疑问请电话咨询尤军。
注意:房山二小史凤霞没有报名、佛子庄中心校姜红兴没有报名。
1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课稿(菁选2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近父母》的第一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作为八年级的开篇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步入八年级后,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比七年级时更成熟了,而在人际交往中与父母、老师之间的相处,渐渐出现了所谓的“代沟”问题。
这正是第一、二课所讲内容。
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就为学好以后的有关解决“代沟”问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说学情进入八年级后,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对父母依赖性的减弱、“自主意识”的增强,必然会导致与长辈的沟通和理解问题。
所以学好本课知识意义及其重大三、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的特点,我采用情境创设法,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以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应用亲身体验法,引导学生例举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体验父母的爱。
还有案例分析法,用正反案例作为对比,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真正理解父母的爱。
四、说学法:新课程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分析归纳法。
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学习状态下掌握相关知识。
增强明辨是非能力,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和学生朗读《游子吟》,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走进父母。
(二)学习新知识:1、故事交流悟孝敬——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学生活动:由同学**介绍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并谈感受。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也让学生萌生一种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教师活动:多**显示有关孝敬父母的资料。
(1)孝敬父母的例子:①为照顾生病的母亲,独自撑起一个家的9岁女孩倪东艳。
太山庙乡中心学校2015年秋期教学业务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县教体局整体工作部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创新教研方式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视导检查为手段,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中心校“教研、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提高我乡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坚持“四抓四促”工作方针,即抓视导检查,促规范办学;抓达标验收,促课堂教学改革;抓教研网络,促教研活动的开展;抓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促教学质量提高。
三、工作要点(一)全面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法,促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实施按照《南召县教体局关于推广西峡课改经验全面深化课堂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本学年进入整体推进,全面提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1、督促各中小学全面开展课改工作,以视导检查为主要形式,指导、督促各中小学校全面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2、全乡以一中、二中、乡小为课改基地学校,发挥课改工作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3、继续抓好以“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观摩、研讨活动,发挥学片教研的功能,引领“三疑三探”教学法的开展。
4、开展“三疑三探”教学法模式教学能手、教学标兵评选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5、配合教体局加强对各学校课改工作的专项督查。
(二)强化视导检查,提升教学管理规范化水平1、坚持做好每周定期下乡视导检查工作按照学期工作计划,中心校每周下乡视导两天。
视导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和学校教学管理(查看档案材料);视导检查依据,课堂教学按县教体局《南召县教体局关于推广西峡课改经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
教学管理检查按县教体局《南召县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评价若干意见(学生100人以上规模)和(学生100人以下规模农村学校)》进行评价。
激活学生英语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房山区南召中心校张常明我说课的内容为北京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Unit 5 We’re going to highschool第二课时Lesson 18。
说课主题为:激活学生英语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我将从指导思想,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正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我所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要达到英语课程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在一级目标的基础上,更注重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我的思考:在小学英语高年级段教学中,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创设话题语境运用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本课选自北京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本册教材的特点:通过各单元不同话题不同场景的学习,分别复现总结之前所学语言知识。
Unit 5是小学英语最后一个学习单元,本单元围绕毕业的主题展开,单元中前三课分别围绕准备毕业典礼、浏览中学网站、参观中学校园三个场景展开。
我的思考:这三个场景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L17 准备毕业典礼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6年小学生活,L18浏览中学网站,L19参观中学校园的学习激起学生对自己即将进入的中学生活的展望。
L20的阅读材料:发表毕业感言。
这正是对前三课学习的总结和升华,激发学生情感:惜别母校,展望中学。
另外,本单元有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由准备毕业典礼时的nervous,sad---浏览中学网站时的excited---参观中学校园时的happy,hopeful---发表毕业感言时的thankful,confident。
【内部交流】2015年第2期总第155期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汇编2015年 3月31日【进校要闻】●2月28日上午,房山进校全体教职工在五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房山进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典礼”,边红副书记主持会议。
会上,周靖合校长做了新学期致辞并解读新学期计划,对进校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并对2015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周校长总结到:2014年是付出之年、收获之年、难忘之年,总体特点是教研员的研训活动更具实效性、更显活力,集中体现在:状态最好、水平最高、覆盖面最广、成果最多,达到了进校建校60多年来发展的最好时期。
总结过去,更要展望未来,他希望全体教职工不断提高智商、情商以及自身的修为,多结交高人、拓宽视野;忠诚岗位、弘扬正能量;敢于担当、富有责任感。
以教委的工作思路为基点,以全区近万名干部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落脚点,创新教研保质量、科研促效益、培训助可持续发展的新点子、新方法。
以更高的视野、更宽阔的心胸、更多的方法,做好教研、科研和培训工作。
用和谐、快乐、高尚的心境,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在2015年更上一层楼,再出新成绩、新亮点,助力房山教育。
●3月9日,房山进校全体教职工在五楼会议室召开了“房山进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员计划交流会”,工会主席李京文主持会议。
会上,随机抽取了一位干部丁淑艳,三位教研员郭芳、张丽蓉、王红梅,针对本学期的工作计划进行交流发言。
杨志华副校长做了点评,他认为:五位教研员通过对基层学校以及对自己专题专项的深入调研,所制定的工作计划以服务一线教师发展为出发点,始终贯穿活力研训的主题,体现了“全、实、新”的特点,彰显了进校人助力房山教育强区的不懈追求。
办公室李秀云【假期重要工作纵览】●2月6日,中教科、中教研在北师大良乡附中组织召开“房山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分析会”,各高中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及高三年级组长参加会议,梁玉财科长主持会议。
激活学生英语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房山区南召中心校张常明我说课的内容为北京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Unit 5 We’re going to high school第二课时Lesson 18。
说课主题为:激活学生英语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我将从指导思想,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正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我所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要达到英语课程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在一级目标的基础上,更注重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我的思考:在小学英语高年级段教学中,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创设话题语境运用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本课选自北京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本册教材的特点:通过各单元不同话题不同场景的学习,分别复现总结之前所学语言知识。
Unit 5是小学英语最后一个学习单元,本单元围绕毕业的主题展开,单元中前三课分别围绕准备毕业典礼、浏览中学网站、参观中学校园三个场景展开。
我的思考:这三个场景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L17 准备毕业典礼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6年小学生活,L18浏览中学网站,L19参观中学校园的学习激起学生对自己即将进入的中学生活的展望。
L20的阅读材料:发表毕业感言。
这正是对前三课学习的总结和升华,激发学生情感:惜别母校,展望中学。
另外,本单元有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由准备毕业典礼时的nervous,sad---浏览中学网站时的excited---参观中学校园时的happy,hopeful---发表毕业感言时的thankful,confident。
这与六年级孩子目前的切身感受是相吻合的。
本课是单元第二课时,对话场景为:Yangyang和Sara在浏览Sara未来中学的网站,谈论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话中谈论到学校的地理位置、出行方式、校园设施特点、课外活动,校园特色等内容。
考虑到本课教材中的听力板块和Let’s do这两个板块内容与本课复现语言点关联不大,移至后面课时。
在本课学习对话的基础上,补充Groton这所著名中学的校园情况资料欣赏,渗透西方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增加与本课语言知识相关的语言表达活动。
Introduce our school to your new friends in high school!题目定为:My p rimary school。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针对本课学习内容,学生已有知识:运动项目/方位的表达/出行方式/学科名称/地方特色等,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进入到“毕业”这个主题情境中来,情感被激活。
通过课前调查,一是关于就读中学情况的调查。
了解到大部分孩子将就读于当地南召中学,部分外地生将回户籍所在地上中学。
二是对学生知识背景的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存在理解对话内容容易,但是语言表达跟不上的问题。
我的思考:1.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跟不上的问题,如何给学生提供适时有效的语言支撑?2.在本课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创设较真实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运用语言积极表达和交流?三、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观察、预测、模仿等方式,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对话,获取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并能正确朗读和简单复述对话内容。
2.通过口语介绍、阅读、思维导图的梳理等活动,学生能够运用功能句介绍“学校”的地理位置,出行方式,课外活动等信息。
3.通过学习对话,学生能加深热爱学校的情感;欣赏教师补充的西方校园的图片资源,学生能拓宽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1.课文对话的理解和正确朗读;2.能简单介绍校园的情况。
教学难点:认读并理解单词website,gym,science club,California.教学策略:围绕本课重点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 在理解情境词汇方面,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加深记忆;2. 理解和简单复述对话内容方面:运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支撑。
3. 在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方面,通过合理创设情境, 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四、教学过程(一)Warming-up环节:设计活动激活学生知识,激活思维,激活语言。
结合本课复现知识内容,首先以歌曲热身,共同演唱歌曲How do you go to school?How do you go to school?通过演唱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复习了出行方式的表达。
接着,谈话导入。
通过呈现北京市行政规划图和房山区行政规划图,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并学习从不同角度介绍学校的地理位置。
在此基础上,PPT呈现有关School的思维导图,师生交流。
通过谈话交流,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同时激活语言和学生思维。
为本课对话学习做好铺垫.(二)Presentation环节Presentation环节包括:观察图片预测信息;整体感知,理解大意;关注细节,梳理主线;渗透文化,拓宽视野。
1.首先呈现主题图,问题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取相关信息。
问题(1)What are they doing?问题(2)What a re these pictures about? 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They are about school.教师顺势让学生猜测:Whose school is it?引导学生进入对话情景。
2.接着播放动画,学生带着问题整体视听,验证猜测,明确主旨信息。
Sara’s high school.呈现板书思维导图的核心部分。
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Sara’s high school?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在发挥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对话主线根据本课对话内容将文本分为三部分来学习。
教师结合每部分内容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引领学生视听和阅读文本找出相关信息。
例如:Part1:Where is Sara’s high school? Where is California?Part2:Is Sara’s high school far from her home?How will she go to school every day?Part3:What’s special about Sara’s high school?What is the school famous for?What’s popular in her school?这样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会话主线,加深学生理解。
思维导图也为后面的复述对话内容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支撑。
同时,理解细节过程中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如:website的词义;California的词义及地理位置;gym的词义;science club的理解。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美国重点中学Groton中学的校园,欣赏了解更多西方学校的校内设施,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学校特色等。
适时渗透西方文化,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三)Pratice环节1.首先:理解语境,复述对话;视听结合,模仿对话;分配角色,朗读对话;体验情感,表演对话。
通过练习进一步内化学习语言。
2.接着:借助思维导图,回归梳理文本;在此基础上,补充语篇,提炼语言。
学生根据自己状况自主选择分层练习。
(四)Production环节1.学生自主选择分层展示自我2. 观看视频,欣赏自己的学校;创设情境,简单介绍自己的小学。
涉及的语言点包括:方位的表达,出行方式,校园内设施介绍,学校特点等等。
帮助学生在情景中巩固语言点。
3.畅想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中学,激发学生展望中学的情感。
(五)Homework作业内容是对本课学习的巩固和延伸。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贯穿于课的始终,评价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导向。
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依据一定的评价量规,以评促学。
六、教学特色通过对本课的思考和教学实践,归结为三个特色:1.运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思维。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将思维导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
导入环节:呈现关于school的思维导图,通过师生交流,复现并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同时激活学生语言和学生思维。
对话学习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完整的对话情境中,借助问题思维导图,以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接着通过视听、阅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对话主线,深入理解对话内容。
在输出环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有逻辑地表达交流,思维导图作为语言支撑促进表达。
2.创设话题语境,灵活运用语言。
教师适时创设较真实情境,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简单介绍学校的具体情况,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渗透西方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结合本课对话内容,教师搜集网上资源补充展示有关西方学校的校园文化,有效渗透西方文化,从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本课努力落实高段英语培养目标:激活学生英语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