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7个穴位帮助孩子长高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帮孩子长高的按摩方法《帮孩子长高的按摩方法》嘿,你们知道吗?我家那小子,从小就比同龄人矮那么一点儿,我这当爹妈的心里可着急啦。
每次看到他站在一群小朋友里,就像个小萝卜头似的,我就寻思着得想办法让他多长高点儿呀。
有一回,带他去公园玩,他瞅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在篮球场上跑来跑去,高高大大的,可羡慕了,跑过来跟我说:“爸,我啥时候能长得像他们那么高呀,这样我也能打篮球啦。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儿,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帮他长高。
后来我就到处打听,还真了解到一些帮孩子长高的按摩方法呢,现在就给你们唠唠。
先说这腿部的按摩吧。
晚上睡觉前呀,让孩子平躺在床上,把腿伸直咯。
我就会先从他的小腿开始按,两只手握住小腿肚,就像揉面团似的,轻轻地、有节奏地揉起来。
为啥要从这儿开始呢?因为小腿可是支撑身体的重要部位呀,就像房子的柱子一样,得把这儿给按得舒舒服服的,让腿部的血液循环得顺畅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给骨头输送营养,帮助长高呢。
我一边揉着,还会一边跟孩子聊天,问问他今天在学校里开不开心呀,他也乐呵呵的,感觉可享受这按摩过程了。
揉完小腿肚,接着就往上按到膝盖周围啦。
膝盖这儿的关节可重要啦,得小心点儿按哦。
我会用手指轻轻地点按膝盖周围的穴位,也不知道具体是啥穴位啦,反正就是感觉按下去孩子不会疼,还挺舒服的那种地方。
按这些穴位呢,就像是给身体里的小开关按了一下,能让身体里的气血运行得更通畅,对长高也有帮助呢。
我家那小子刚开始还怕疼,我就跟他说:“儿子,别怕呀,爸这是在帮你长高呢,按完你就能快快长大个儿啦。
”他一听,就乖乖地让我按了。
再往上就是大腿啦,大腿的肌肉比较多,我就会用手掌稍微用点儿力去推按。
从大腿根部一直往下推到膝盖上方,反复地推,就好像在给大腿做一个全面的“按摩操”似的。
这样做是为了放松大腿的肌肉呀,要是肌肉一直紧绷着,那可不利于身体的发育呢。
而且通过推按,也能进一步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让营养更好地到达骨头那里,促进长高。
0-36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知识培训
————儿童保健常用的穴位按揉方法
小儿具有生机旺盛而有稚嫩柔软的生理特点,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旺盛,另一方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四神聪穴的方法。
1
2
3
4
1
2
3
段。
放、
捏拿4-6
4
1)时间:在儿童18、24月龄
2)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3)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4)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四、按揉迎香穴
1)时间:在儿童18、24月龄
2)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3)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4)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五、按揉四神聪穴
1)时间:在儿童30、36月龄
2)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3)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4)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经络养生】脚底穴位图解大全脚底穴位图脚底穴位反射图高清脚底穴位按摩位置图高清点击下载更多高清脚底穴位图解大全: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
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当刺激,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在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一般打针吃药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或超音波、远红外线照射等为第二医学)。
人体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
但反射区并不仅存于脚底,在手、耳、颜面中也有存在。
最近,已开始研究一种并不直接治疗身体生病部分,而是治疗对应部分的反射区,令其产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治疗法。
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的反射区亦能治疗,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在此所说的足底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
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
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
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刺激脚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
按压脚底痛的地方其功能应较差若身体的某部位功能差时,则必定影响至足底反射区。
换句话说,你若试着按压脚底,应该可以知道身体不适之处。
此足部反射区并非仅能探知穴道似的狭小一点,即连达到某种程度的某些范围亦为其对象,故外行人也能轻易的判断。
几个促进小儿长高的推拿手法,不仅能让孩子长得高,同时又能让孩子变得聪明。
具体操作方法:头面部: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20~50次。
上肢: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推三关(三关在前臂阳面靠大拇指那根直线,操作时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补脾经、肺经、肾经或泻肝经、心经各100~200次。
腹部:家长每天为孩子顺时针揉腹1分钟,逆时针1分钟。
背部:家长每天对孩子的背部从下向上搓背,以皮肤微红发热为度。
从上到下按揉膀胱经(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达腰部,脊旁肌肉处)各穴位。
向上捏脊(又称为“蚂蚁上树”)和揉双脚底的涌泉穴各30~50次,再重点按摩背部的命门穴、肾腧穴各4~5分钟。
李海娟解释说,捏脊可以激活全身的生长机能,涌泉穴则是肾的井穴,按摩这个穴,就是让生命的泉水涌出来,滋养全身,命门穴中则藏着真火,可以生发全身的阳气。
长高需注意的事项小儿推拿科医师周云芝也提醒,除了一些辅助的手段,春季要重视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等这些影响孩子生长的后天因素。
1.注意睡眠时间。
孩子在24时之后,有一个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而处在浅睡眠状况下的孩子则不容易达到这一高峰,因此,孩子最好在21时30分之前入睡,以尽快达到深度睡眠状态。
2.注意营养。
春天孩子身体生长发育较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也相对增加,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均衡饮食,避免并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让孩子少吃快餐和油炸食物。
3.加强户外运动。
春天应该让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
此外,专家特别提醒,尽量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因为压力过大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小孩健康成长有奇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说的就是为人父母时候的心态,养育一个小宝宝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结婚生子,样样都是烦心事。
而父母在小孩小时候最忧心的是什么事情,身高无疑就是其中一个。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一年的不同季节,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同的,生长最快的月份是3月-5月,平均生长7.3毫米,其他季节平均长幅为3.3毫米。
春天是万物的生长期,不止是动植物,甚至连我们人类也是顺应天泽,在春天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如果父母能把握好这个时期,小孩的发育必定事半功倍。
春季巧艾灸,儿童长高不用愁一般来说,我们想要小孩子长高,首先第一要点还是得加强他们的体质,如果连基础都打不好,又怎么会长牢呢?今天小艾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被称为小儿百病之灸点的穴位,名叫“身柱穴”。
身柱,“身”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是身体的意思,而“柱”又该如何理解呢?“柱”在古代是指支撑房子中最重要的构件。
所以身柱在人体中的位置也是这样的,它在后背的两个肩胛骨的中间,上接头部,下面和腰背相连,就像一个承上启下的支柱一样。
所以身柱就像我们人体的顶梁柱,要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能好好的工作,不出问题,就一定要照顾好我们的身柱穴。
这个穴最大的作用就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所以若想小儿长高、身体健康,做家长的就一定得知道这个穴位。
穴位疗法艾灸:点燃儿童专用艾灸条,对准穴位艾灸10分钟左右,补充小儿阳气。
按摩:每日坚持用手轻轻按揉此穴位10~15分钟,增强小孩抵抗力,促进小孩身体发育这个穴位除了加强小孩子体质之外,还有小孩子如果感冒咳嗽多日未好,也可艾灸此穴。
在这里提醒各位妈妈,虚弱儿童应该格外注意长期给孩子灸身柱。
身柱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
身柱灸对于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
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四横纹】(四缝)[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
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
春季助孩子长个的按摩手法来源:家庭保健报2010-04-07 11:14 我想说两句字体:关键词:春季长高按摩摘要:春季是生发的季节,宝宝一年之中,这个季节成长最快,家长要帮助宝宝快快长高的话,可以看看这些按摩的手法……孩子长个的按摩手法第一步:平推胸腹让孩子面朝上平卧于床,用手掌或大鱼际肌肉丰满处沿胸骨自上而下平推至肚脐,双手交替进行20遍。
功效:此操作可调顺胸中之气,清除烦躁。
第二步:分推胸胁双手掌分别置于胸骨下缘两肋缘顶端,拇指指腹用力同时向外沿肋缘分推20遍。
功效:此操作既可调顺郁滞之气,增强上一步操作的作用,又可促进胃肠蠕动。
注意:做以上操作时,孩子应穿着无衣扣及饰物的棉质单衣。
最好是晚上宝宝睡觉前操作,这样也有助于睡眠。
第三步:摩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单手掌揉摩腹部30圈,至左腹部时可稍加下压力,右腹部则不需要加压。
功效:此操作可调理脾胃,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脾胃为后天之本,孩子的脾胃运化功能大多较弱,易引起各种消化系统的疾病,摩腹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第四步:点穴点合谷、太冲穴(合谷穴在手背虎口上,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两穴均是左右对称共四个穴位),操作时,家长先将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置于儿童的同侧合谷、太冲穴上,和缓持续用力下压保持5秒后松手,再用力下压5秒松手,如此反复进行。
时间约1分钟。
然后再点对侧。
功效:此操作可以镇静安神。
第五步:搓摩胁肋让孩子坐起背朝家长,能配合的孩子令其双手抱于胸前,不能很好配合的孩子让他双臂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家长双手分别置于孩子胸部两侧,一手向前一手向后相对来回搓摩,一去一回计一次,共做30次。
功效:此操作可舒缓情绪,祛除胸中积滞之气,引发胸中阳气,促进生长。
北京按摩医院儿科闫小青。
神奇的董氏增高穴位(上高穴、下高穴,七十二绝针之一)
穴位: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手解穴上一寸为上高穴,上二寸为下高穴。
解剖:正中神经浅枝、尺神经分枝、肾脑神经。
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肠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肠炎、增高。
应用:上、下高配穴为治疗腹膜炎之特效穴。
同时具有促进脑神经皮质素分泌之作用,故又可增高,下针二十次约可增高5~10公分,超过二十岁后,效果较小。
杏评:若再加强脾胃(土)功能,增加气(金)量,促进钙(水)的吸收,对青少年增高必有好处。
本人在几个暑假为青少年调理视力时,刻意在有关穴位下点功夫,假期结束增高3公分以上比比皆是。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随时可查找!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宝宝长高食谱+穴位按摩早餐把一片奶酪(孩子不喝牛奶)、三个核桃仁砸碎、一个茶鸡蛋夹馒头吃。
中午基本是米饭,一个肉菜和两个时令青菜;下午放学后吃点水果,晚饭会有一个凉菜,如西兰花或黄瓜、西红柿、酱牛肉等,一荤一素,一碗粥(大米、山药、大枣、小米、薏米、百合、玉米、杂豆等,可随意搭配熬粥)晚饭不让孩子吃得过多,但要有营养。
一周吃两次动物肝脏。
1.三豆拌黄瓜:黄豆、黑豆、青豆用盐水泡6小时以上,煮熟,与黄瓜一起凉拌,清淡爽口。
2.干炸小鱼(虾):把小鱼(虾)先用盐、葱姜、料酒稍腌片刻,沥出水后,挂蛋清面糊,入油锅炸两遍,出锅撒椒盐或芝麻盐即可,鲜香可口,一定要让孩子连骨一起吃。
3.排骨炖山药:排骨选中排,山药最好选怀山药,切小块,开水焯后入锅炖,放葱姜调味,水开后换文火炖,在排骨大约七成熟时与山药同炖,八成熟时放盐即可。
4.鲫鱼豆腐汤:先把豆腐焯水,去除豆腥味,鲫鱼两面煎黄,倒入适量开水,汤滚约5~6分钟后放入豆腐,再炖5分钟左右放盐调味即可。
5.虾皮紫菜豆腐汤:虾皮和紫菜都要先冲洗浸泡一下,少许油爆香姜丝,放水,同时放虾皮、紫菜、豆腐,水开后小火炖一会儿,勾少许芡,放盐调味即可。
食谱1 清炒小河虾制作方法:河虾大概一寸左右长,加一点绿绿的香葱,任何调料都无须加,多炒一会,将外皮煸酥。
可以连皮一起吃掉。
很多妈妈喜欢给宝宝买大虾,觉得那种营养价值更丰富。
其实,小河虾又便宜营养又高,无论是蛋白质还是钙质都很丰富。
其中,钙含量比大的海虾高出2倍多,是牛奶的3倍。
更重要的是,河虾炒熟后皮非常酥脆,连皮一起吃极为好吃,很多钙质都在虾皮上,这是其他的虾做不到的。
食谱2 芝麻酱拌菠菜花生碎制作方法:菠菜焯水后切得碎一些,加入碎花生,一勺芝麻酱,少许醋和糖,一点精盐和味精。
除此之外,要保证宝宝每天一个鸡蛋,经常吃点豆制品、鱼类,搭配各种绿叶蔬菜,少量补充一点坚果,不仅可以保证蛋白质、钙质的需求,还因为蔬菜中丰富的维生素K、镁及其他食物中的维生素D更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和沉积,同时防止补充的钙质流失。
儿童中医穴位按摩保健操1、开天门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功效: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动作要领: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如果是从眉心推到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
】30~50次。
2、按摩迎香穴位置:鼻翼外缘中间的凹陷功效:经常揉按迎香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增强肺部等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同时对幼儿排便也非常有好处。
动作要领:双手食指螺纹面置于迎香穴上,从轻到重,由浅而深,按照一定的方向按压,切忌用力过猛。
3、按摩耳轮位置:耳廓周围的软骨,弯折的皮肤边缘。
功效:耳轮上有很多穴位,与人体脏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动作要领:双手握空拳,用拇指与弯曲成弓状的食指中节一侧助力,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摸,直至耳轮充血发热则可。
4、按摩四神聪位置:在头顶部,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
两耳与头顶中穴交汇处为百会穴。
功效:为中医的经络奇穴,经常轻轻敲按能促进人体智力,提神醒脑,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动作要领:采用点击法刺激。
双手五指弯曲呈弓状,食指、中指、无名指置于左右神聪穴上点击,以穴位感觉酸胀为止。
5、运板门位置:掌测大鱼际平面。
功效:治疗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动作要领:①指揉,称揉板门;②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或从板门穴推向横纹处,称推板门。
100~300次。
6、按摩足三里位置:小腿前外侧,膝盖外侧窝下方四横指(本人手指)位置,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对于幼儿多发的秋季腹泻,按摩此穴位也有一定的预防保健效果。
动作要领: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在双腿足三里穴位上,其余手指放在两侧助力。
先轻后重,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按压。
幼儿自行按摩时通常采用拍打的方法,四指并拢,对足三里穴进行敲击。
按摩膝盖真能长高吗孩子长不高,是家长们最担心的现象,如果孩子长不高的话,那么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辈子,因为很多时候,一些职业都是因为身高来决定的,孩子越高,那么将来的用处才会更大,很多孩子长不高的话就会选择一些方法来给孩子改善,很多人都会选择该孩子按摩膝盖的方式来让孩子长高一点,那么按摩膝盖可以让孩子长高吗?按摩哪个穴位可以长高(1)点按印堂穴位置:两眉毛连线中点。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印堂穴上,其余4指放在前发际处做支撑。
右手拇指用力按压约9秒,也可以心里默数9下。
然后不松劲,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揉9次,逆时针方向揉9次,再按顺时针方向揉9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揉9次,共36次以下所有穴位,除率谷、风池、膝眼外,都用此方法。
(2)点按上星穴位置:头正中线,前发际往后1寸处。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上星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3)点按百会穴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之交点。
方法:右手拇指或中指按在百会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1.头颈部增高穴位头颈部共6个增高穴位,它们是:印堂、上星、百会、率谷、风池、大椎。
2.胸腹部增高穴位胸腹部共3个增高穴位,它们是:膻中、中脘、气海。
胸腹部增高穴位 3.腿部增高穴位脚掌增高穴位9个,它们是:风市、血海、膝眼、足三里、委中、承山、悬钟、解溪、侠溪。
4.脚掌增高部位(自己增加) 脚掌按摩部位就只有一个点,在大脚豆的正中心,这个部分对应的器官是脑垂体,这个部分与穴位的按摩方式相同 5,手臂增高部分(自己增加)从虎口至手臂内侧的沿线,这个算是我知识上的一部分空缺吧,这块的穴位名字实在是记不住了关于取穴的问题我就不做解释了,建议大家去看人体穴位图,而且网上对于取穴的方法良莠不齐,建议大家还是自我感觉按摩方式按摩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点,就是点击穴位,点适合分布稀疏且较为分散的穴位,,另一种是搓(也是滑),主要针对于穴位分布均匀成线条状的部位,点的作用比搓要略好一些针对,前文中的1,2,4三个部分应采用点的方法,膻中、中脘、气海虽然表面上是在一条线上,但是最后还是归于点的方式,或者我们也可以通过揉腹的方式按摩 3,5则归于搓的方式。
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手掌及上肢屈面)2009-05-07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背面)2009-05-07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正面)2009-05-07小天心穴可安神小天心穴是所有经络出入的总大门,位于手掌根部的中心,大小鱼际中间。
这个穴位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医认为该穴具有畅通经络、通窍散结、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等作用。
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发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等。
肾经穴增智力补肾经穴(在小指掌面,自指尖推至指根)具有补肾益脑等作用,可用于促进大脑智力发育和保健。
临床我们的体会是,该穴多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例如治疗五更泻、遗尿、尿频、肾虚咳喘、惊风、牙痛、骨软无力、先天不足等。
脾经穴促消化推补脾经穴(在大拇指的外侧边缘,自指尖推向指间关节)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亦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所以,推补脾经穴具有良好的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
其它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但是家长们不易掌握,不如在平时多搓搓孩子的手,也能起到一定保健作用。
推荐几个简单的手掌小体操搓手:双手对掌,五指相对,一前一后像洗手一样搓手(重点刺激五经穴和板门穴)。
拍手:双手左右相对,垂直拍击,做类似欢迎动作(同上,亦可重点叩击掌根部,刺激小天心穴)。
摩手:双手对掌,像画圆圈一样旋转摩擦(重点刺激内八卦穴和内劳宫穴)。
叉手:双手拇、食指张开,对叉虎口;或双手十指张开,互相交叉于指缝间(重点刺激合谷穴和八邪穴)。
①推拿组小儿哮喘缓解期以健脾益肺、补肾固本为施护原则。
推拿以推、揉、捏为主要手法。
推拿处方,补脾经(拇指末节桡侧面)、补肺经(无名指末节掌侧)、补肾经(小指末节掌面),按揉定喘穴,揉脾腧(shù)、肺腧、及肾腧;偏于肺脾气虚者揉膻(tán)中50--100次,以补气定喘;偏于肾虚不纳气者,加揉二马穴300--500次,以补肾纳气固本。
部分患儿选捏脊法为主,配合推揉法。
小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每孩子必须拥有的事情现在国家也都是在大力倡导锻炼,但是锻炼的方法不正确的话反而有坏处,下面康道中医培训学院告诉您怎么用中医来实现增高的春天,树枝抽条,小草拔节,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此时更是孩子长身体的最佳时机,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表明,每年3-5月份是儿童的加速生长期,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激素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多,通过按摩穴位、刺激经络,可以增加人体全身气血的运行,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骼的发育。
因此,从立春开始,在整个春季给孩子做推拿,可以起到调脾胃、增身高、益智力的作用。
家长们要抓住这个最富有生命力的黄金时节喔。
期间每周推拿2-3次(最好隔1-2天推拿一次)适宜人群:0-12岁的儿童小儿助长运动跳起摸高跳起时用双手去摸预先设置的物体,可以是路边树枝、篮球框或天花板。
双脚跳跃,根据孩子年龄体质,每天做10-30次不等。
球类活动多参与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
打篮球时积极争抢篮板球,跳起断球;打排球时尽量跳起,多做扣杀和拦网动作;在足球运动中多练跳起前额击球动作。
跳跃性练习可做行进间的单足跳、蛙跳、三级跳、多级跳和原地纵跳等,根据孩子体能从少到多逐渐增加。
压腿每天睡前压10-30次不等,压到腿有轻微酸痛感,不要伤到韧带,压完腿伸懒腰10次,然后睡觉。
中医辅助长高康道中医培训告诉你,肾主骨,儿童的长高首先需要骨骼健康发育,而骨骼的健康发育取决于肾气是否旺盛;骨骼的精华在骨髓,而脑为髓海,是骨髓汇集的大海,养肾就能养骨骼,滋养骨髓,最终滋养大脑。
也就是说,肾主智,孩子聪不聪明取决于他的肾气是否旺盛,推拿养肾同样也能助长。
头面部: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20~50次。
上肢: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推三关(三关在前臂阳面靠大拇指那根直线,操作时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补脾经、肺经、肾经或泻肝经、心经各100~200次。
小儿穴位归纳总结小儿穴位对于儿童的健康和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穴位是经络和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通过按摩和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儿童的体内功能,促进健康发育。
本文将对小儿常用的穴位进行归纳总结。
一、足三里(ST36)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3寸。
这是一处经络运行畅通的穴位,被誉为“百会之会”。
按摩足三里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对于儿童常见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足三里是一个有效的穴位。
二、迎香(LI4)迎香穴位于手掌背侧第一、二掌骨之间的间隙处。
按摩迎香穴可以调节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
对于儿童常见的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迎香穴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但需要注意,迎香穴在孕妇中具有促进宫缩的作用,在儿童中轻柔按摩即可,不宜用力刺激。
三、曲池(LI11)曲池位于手臂外侧,当肘部弯曲时,尺侧尺骨下端后缘的凹陷处。
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通利经络的作用。
对于儿童出现的皮肤病、耳鼻喉感染等疾病,曲池穴的按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四、百会(GV20)百会穴位于头部的中央部位,最高点的凹陷处。
百会穴是一处重要的穴位,具有平衡五脏、调整气血的作用。
对于儿童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问题等,按摩百会穴具有较好的效果。
五、列缺(TE6)列缺穴位于手臂背侧,尺侧尺骨前缘直线下5寸,当手臂伸直时凹陷处。
按摩列缺穴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对于儿童常见的肺热咳嗽、气血不足等问题有辅助疗效。
六、膈俞(BL17)膈俞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的隆起处。
膈俞穴是调节呼吸系统的重要穴位,可以舒张肺部,增强肺功能。
对于儿童的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等问题,膈俞穴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儿常用的穴位及其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且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柔、细致,避免过度刺激。
希望本文能对关注小儿穴位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按7个穴位帮助孩子长高
想让孩子长高吗?除了多给孩子加强营养、注意锻炼,穴位按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促使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骼发育,而且按摩简便易行,孩子更易接受。
下面为你想增高网给你介绍了几种简单有效的穴位按压和推拿方法帮助孩子增高。
按压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的交叉点。
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推三关
三关位于前臂内则腕横纹到肘横纹处。
用食指、中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拿三阳、三阴经
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循行路线,内侧为三阴经循行路线,“拿”是推拿的一种手法,即用手捏。
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补肾壮骨。
揉腹
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顺时针揉腹1分钟,逆时针1分钟。
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捏脊
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即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脖后突出位)两旁。
每天睡前给孩子捏上3~5遍。
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
但家长一定要认真练习才能达到准确熟练的操作。
需要注意如果孩子背部皮肤有疾患就应该禁用。
搓脊柱
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
可振奋阳气。
我要长高网收集整理分布,提供最好的科学增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