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备-摄影构图技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5.13 MB
- 文档页数:38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一、光圈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
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
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按下快门后:(1)后幕帘开启(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
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
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
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
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
在摄影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照片的美感
和表现力。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让照片更加吸引人,更富有表现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摄像中常用的八种构图方法。
第一种构图方法是中心构图。
中心构图是指将主体置于画面的
中心位置,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对称美。
这种构图方法适用于对称的
主题,比如花朵、建筑等。
第二种构图方法是黄金分割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是指将画面分
割成黄金比例的区域,将主体置于黄金分割线上或黄金分割点附近,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第三种构图方法是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指将主体置于画
面的对角线上,这样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使照片更加生动。
第四种构图方法是前景构图。
前景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加入前景,使画面更加丰富,增加层次感和景深感,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
感觉。
第五种构图方法是平行构图。
平行构图是指将主体置于画面的水平线或垂直线上,使画面更加稳定和有序,适用于拍摄建筑、道路等场景。
第六种构图方法是逆光构图。
逆光构图是指将主体置于逆光的位置,这样可以产生剪影效果,增加照片的神秘感和艺术感。
第七种构图方法是透视构图。
透视构图是指利用透视关系来构图,使画面更加有深度和立体感,适用于拍摄建筑、道路等场景。
第八种构图方法是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是指将画面分割成对称的部分,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和谐,适用于拍摄对称的主题。
以上就是摄像中常用的八种构图方法,每种构图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希望大家在摄影中能够灵活运用,拍出更加美丽、有表现力的照片。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摄影技巧:学会这 15 种构图方法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
而构图,作为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决定一张照片的成败。
掌握好构图方法,可以让你的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 15 种实用的构图方法,帮助你提升摄影水平。
一、中心构图法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种构图方法简单直接,能够突出主体,使观众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主体上。
比如拍摄一朵盛开的鲜花,将其放在画面正中央,周围虚化背景,就能很好地展现花朵的美丽。
二、对称构图法对称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的特点。
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例如拍摄一座古老的建筑,利用其对称的结构进行构图,能够展现出建筑的庄严和规整。
三、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均分为三等份,形成一个“九宫格”。
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这样的构图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和舒适。
拍摄风景时,常常将地平线放在横向的三分之一处。
四、黄金分割构图法黄金分割比例约为 0618:1。
在摄影中,可以将主体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让画面更具美感。
这种构图方法相对较难掌握,但一旦运用得当,会使照片显得非常精致。
五、框架构图法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框架就像是一个引导观众视线的通道,让观众更容易关注到框内的主体。
六、引导线构图法画面中的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例如道路、河流、栏杆等。
将主体放在引导线的尽头或者交汇处,能够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故事性。
七、对角线构图法主体沿着画面的对角线分布,能够使画面更具动感和张力。
这种构图方法适合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或者具有延伸感的场景。
八、三角形构图法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画面中构建三角形的元素组合,可以让画面更加稳固和均衡。
比如拍摄山峰、人物组合等。
九、留白构图法在画面中留下一定的空白空间,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营造出简洁、宁静的氛围。
12种基础构图详细图解!编者按:老是抱怨学构图没什么好教材,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超详细的构图教学,一个手法一个图解,就算对着第一次学拍照零基础小白,你用这个也保证能把他们教会。
今天出版的《欣悦摄影》公众号为您分享:12种基础构图详细图解!中心构图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最简单、易用、好上手初学者必备。
但也是最容易呆板、让观众腻烦的构图,因为,主体位置与人们默认的观察视觉一致,平铺直叙的观感,不容易引起额外的兴趣。
但想表现日常感的记录视角,中心构图也无妨(不少日系摄影师也有中心构图的偏好哦)。
边框构图把主体内容放在边框之中,使之在画面中被框选突出。
室内外光比较大的时候,对室外景物测光,使前景(室内墙壁与窗户)被压暗,会形成有趣的挂画墙效果。
边框不一定是完整的、有明确形状的事物。
利用角度,屋檐在视觉上的合围,也能被用作半包围的边框。
透过边框观察景物,等同于取景之上再取景,调整你与边框的位置(正侧、俯仰、远近),效果也不一样。
三明治构图非典型的边框构图形式,如同三明治结构,通过左右(或上下)的前景夹紧,将观众引导至中部狭长的位置,使主体突显。
给人以豁然开朗,适合表现建筑群的中的独立建筑,常配合前后景的明暗反差表现。
隧道构图配合场景的纵深结构,利用近场低亮度,远处主体高亮度的光照过渡,达到视觉空间隧道效应,使观众得到柳暗花明的心理感受。
适合单一主体已经情绪氛围(安静、疏远)的表达。
三分构图层次分明的三层式构图,适合表现场景事物的位置关系(上中下、远中近),泛用性强,非常好用。
打开手机取景的辅助线,拍摄时候进行练习,能培养构图意识。
此外配合后期修图的景深虚化功能,能制作出玩具微缩场景的移轴趣味效果。
对称构图中轴对称把主体平分,带来视觉平衡。
注意无论对称轴线是垂直还是水平,记得保持正直。
放射构图在画面中找到事物透视中的消逝点,以此为重心,把物体和场景的线条收拢起来,能带来非常有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的画面。
轨道列车就是常以此表现的题材。
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1、九宫格构图“九宫格”构图法则实际上使用过横纵等分线将画面分为9等份,在拍摄时将拍摄主体等分线的“交叉点”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便是拍摄主体的最佳位置。
现在大多数相机或者手机中内置的“井字格”辅助线,就是三等分线。
在拍摄时可以借助等分线帮助构图,也让构图变得更容易。
在摄影中,熟练的掌握了三等分构图法,也就掌握了构图的基础。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三等分构图法,需要多练习,包括横竖构图拍摄,逐渐做到聊熟于心,也就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了。
2、垂直式构图垂直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主要用于展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语表现森林的参天大树,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等,以竖直线条组成的画面。
突出拍摄主体的宏伟、高大,给人极佳的视觉冲击力。
3、引导线构图法(X形构图)引导线构图法是在三等分构图法的基础上,利用拍摄场景中的自然线条以及透视关系将拍摄主体引导观众视觉焦点上的一种构图方法。
引导线构图法最常见与风光摄影中,突出一种画面的纵深感。
在日常的拍摄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天然引导线有很多,例如一条小路、一条河、一座桥等等合理利用好引导线可以更好的突出画面纵深感和空间感、突出拍摄主体、烘托主题。
也是日常拍摄时,常用的一种构图手法。
4、三角构图法在画面中出现三个或者多个拍摄景物时,可以选择三角构图法,通过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景物之间的这个三角形可以为正三角形,也可以是倒三角形,也可以是斜三角形。
三角形构图是拍摄几个物体时常用的构图方法,也比较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的特点。
三角形构图的最常用的拍摄题材为美食摄影,利用好可以拍摄出漂亮的美食照片。
5、S型构图画面上的各个拍摄物体成“S”型曲线的构图形式,让多个物体拍摄列起来看起来很有韵律感,产生优美、协调的感觉。
S型构图非常适合画面中有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内容的风光摄影,同时也非常适合美食摄影。
基础摄影构图与拍摄技巧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构图和技巧的运用对于拍摄出一张优秀的照片至关重要。
合理的构图能够突出主题,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而拍摄技巧的熟练运用则能够使照片更加生动、精确地传达拍摄者的意图。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础的摄影构图与拍摄技巧,帮助摄影爱好者提升自己的拍摄水平。
一、构图基础构图是指在摄影过程中,在画面中安排各种元素的位置和比例。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平衡感,进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构图方法及其运用技巧:1.1 三分法三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构图规则之一。
将画面等分为九个部分,通过将主题或重要元素放在这些交汇点上,可以使画面更加动感和有吸引力。
技巧:在构图时可以将取景框分为九个部分,并将主体物体放在交叉点上,辅助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构图的位置。
1.2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利用对角线线条将画面分割成两部分,从而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张力。
对角线构图能够带来更强烈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技巧:通过调整拍摄的角度和位置,找到可以形成对角线的元素,比如建筑物的线条、道路的弯曲等。
1.3 级差构图级差构图是指通过将不同大小、不同明暗度的元素放置在画面中,营造出大小对比的效果。
在画面中形成递增或递减的层次感,增加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
技巧: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排列,使画面中的元素形成明暗对比或大小对比。
二、拍摄技巧除了构图之外,拍摄技巧也是摄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技巧的运用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把握拍摄时机,提高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拍摄技巧:2.1 使用三脚架使用三脚架可以提高拍摄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因手持拍摄造成的模糊或晃动。
三脚架使得镜头对准主题更加精确,同时也可以进行长时间曝光等技术操作。
技巧:选择稳固的三脚架,并在使用时注意调整高度和角度,保持镜头水平和垂直。
2.2 控制曝光曝光是指照片中的亮度和暗度的表现。
合理的曝光能够呈现出照片中丰富的细节和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
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1. 直线构图:直线是构图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能够带来稳定和秩序感,同时也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
在拍摄时,可以利用建筑物、道路或者人物等元素来构成直线,使图像更具有层次感和凝聚力。
2.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将画面对角线分为两部分,通过对角线的运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对角线具有动感和层次感,能够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在拍摄时,可以利用建筑物、道路或者人物等元素来形成对角线,使图像更具有张力和冲击力。
3. 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分为三个相等或不相等的区域,通过将主体放在其中一个区域内,来达到平衡和重心的效果。
这种构图方法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美感,同时也符合人眼对称和谐的观感。
4. 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分割是指将画面分为特定比例的两部分,比例通常为1:1.618。
这种构图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平衡和美感,使观众的目光更加自然且舒适地在画面中游走。
5. 剪影构图:剪影是通过包围或突出主体来形成黑色或明亮的背景,强调主体的轮廓和形状。
这种构图方法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和艺术效果,给人以神秘、浪漫的感觉。
6. 定点构图:定点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中心,通过稳定和对称的画面组织方式来达到平衡和安定感。
这种构图方法适用于对称的场景或者需要突出主体的情况,能够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在主体上。
7. 前景构图:前景构图是在画面中增加前景元素,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景深效果。
前景构图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引导观众的视线,同时也能够给画面增加更多的信息和趣味性。
8. 视线构图:视线构图是通过将主体的目光或者行进方向与画面中的元素相结合,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这种构图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并能够通过视线的引导来表达主体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以上是关于摄像八种构图方法的介绍。
构图是摄影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构图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并能够更好地传达摄影者的意图和观点。
摄影构图技巧
1. 三分法则:
将画面分成九等分,通过将主体置于交点或线的位置,使画面更有层次感。
2. 对角线构图:
利用对角线线条,将主体放置在交叉点上,增强画面动感和平衡感。
3. 眼位构图:
将主体置于画面的中心,吸引观者的注意力,适用于对称性强的场景。
4. 空间感:
利用前景、中景和远景,营造画面深度感,使照片更具层次。
5. 曝光平衡:
注意曝光平衡,避免过曝或欠曝,保持画面细节的清晰度。
6. 极简构图:
精简画面元素,突出主体,营造简洁而强烈的视觉效果。
7. 线条引导:
利用线条引导观者的视线,使画面更有层次和引人入胜。
8. 逆光拍摄:
利用逆光拍摄,营造光影效果,使主体更加突出。
9. 色彩搭配:
注意画面中的色彩搭配,创造和谐的调性,突出主体。
10. 运用虚实:-利用虚实对比,通过调整景深使主体更加突出。
11. 视角创新:-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视角,呈现独特的构图效果。
12. 对比度:-利用明暗对比,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13. 背景虚化:-使用大光圈拍摄,使背景模糊,突出主体,创造艺术效果。
14. 动静结合:-结合运动和静态元素,捕捉瞬间,营造有趣的画面。
15. 人物构图:-在人物摄影中,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使画面更具情感。
以上构图技巧有助于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但记住,创意和感觉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解析摄影是一门艺术,而构图则是摄影艺术的核心要素之一。
好的构图能够让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引导观众的视线,传达摄影师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析十三种常见的摄影构图技巧。
一、中心构图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这种构图方式简单直接,能够突出主体,让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主体上。
比如拍摄一朵娇艳的花朵,将其置于画面正中央,周围的环境作为陪衬,能够展现花朵的美丽和独特。
二、对称构图对称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的特点。
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常用于拍摄建筑、倒影等场景。
比如拍摄一座古老的宫殿,以中轴线为对称线,能够展现出宫殿的庄严和宏伟。
三、三分法构图也称为九宫格构图,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等份,四条分割线的交点就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
把主体放在这些点或线上,能够让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拍摄风景时,可以将地平线放在上下三分之一处,让天空和地面的比例更协调。
在主体前添加一些元素作为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比如拍摄一座山峰,在山前加上一些树枝或花草作为前景,能够让山峰看起来更加雄伟。
五、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树枝等形成的框架来框住主体,能够吸引观众的视线,突出主体。
这种构图方式能够给画面增添一种神秘感和故事感。
六、引导线构图通过画面中的线条,如道路、河流、桥梁等,引导观众的视线到主体上。
能够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使照片更具吸引力。
七、对角线构图主体沿画面的对角线分布,能够让画面更具动感和活力。
拍摄奔跑的人物或倾斜的物体时,这种构图方式能很好地表现出动态和张力。
八、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可以是正三角形,也可以是斜三角形或倒三角形。
常用于拍摄人物群体、山峰等,能够使画面稳定而富有变化。
九、留白构图在画面中留出一定的空白区域,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这种构图方式简洁大气,能够突出主体,营造出一种宁静、空灵的氛围。
新手必学的20个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0.构图的定义《辞海》:“造型艺术”术语。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了解完了何为构图之后,马上进图正题吧。
1. 三分割法(英: Rule of Thirds)摄影的基本技巧之一,国内也把它称之为“九宫格构图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将画面九等分,将主题元素置于线的交点之上,既突出主题,又能使画面更为舒适。
三分割法-例图1三分割法-例图22. 对称法(英: Centered Composition and Symmetry)对称是构图的基础手法之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左右对称适用于道路、建筑摄影。
上下对称适用于反射、倒影等情况。
上图可谓是三分割法和对称法的完美结合之作。
3. 突出前景营造深入感。
(英: Foreground Interest and Depth)将感兴趣的主体置于前景中,有效追加深入感,可以营造立体氛围。
例图1-1例图1-2上例的下图将石头作为前景,更突显出石头的质感。
例图2-1例图2-2上面的例子,仔细对比一下,下图的主题元素是不是更有立体感呢?4. 框中框构图法(英: Frame within the Frame)框中框构图法-例图1上图利用拱形门作为里面的教堂的图框,给人一种向里面延伸的立体感。
框中框构图法-例图2框中框不一定是人工的拱形建筑或者窗户,像上图就是有效利用了树干作为非完全封闭的Frame,带给人一种立体感。
5. 引导线构图法(英: Leading Lines)引导线有助于将看图的人的视线集中在最重要的元素上。
可以利用道路、墙壁、规则图形等作为引导线。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1上图有效利用地板图案上的线条作为引导线,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照片的主题元素--埃菲尔铁塔。
同时该图还采用了上述的左右对称法。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2如同上面的例图一样,引导线可以不必是直线,有时候曲线更有魅力。
理解构图的含义
沈阳办证
构图-画面的组成形式。
这起码有3重意义:
1,画面上有哪些东西?
2,这些东西的空间和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3,这些东西、元素说明了什么?
一个优秀的摄影师,针对这三重意义,必定是:
1,画面上没什么东西——简洁
2,元素间排列是美的——平衡
3,吸引人眼球的主题——突出
画面简洁,排列平衡,主题突出。
我常说好作品,器材30%,基本功20%,摄影眼+构图+美感50%+后期(应该是加分)。
所以在6期特别加强构图,原先这堂课是放在进阶班里,现在觉得放在初级班更合适些,好作品,构图取得很关键的因素。
*五号码头
*五号码头
*五号码头
这一篇摄影构图技巧写的很精彩,我是从一本繁体的摄影专业书籍摘录下来的.........
构图(Composition)就是做画面的安排
广义的构图要素有:
空间位置:包含主体的线条与形态,就线条而言,可以引导视线,暗示动态,表现远近等。
而物体的外形则可说明主体形状的关系,大小的比例、位置及重点。
色彩:有对比及调和两种方式,使用原则为;弱色(彩度低)占大面积,强色(彩度高)占小面积。
色彩强烈的主体其构图简单,也可以采用滤镜来改变
色彩及构图。
明暗:明暗对比强烈者可吸引目光,上明下暗则稳重,上暗下明有压迫感
构图基本原理
摄影构图是随创作者的理念而有多样的变化,也就是使画面看起来是灵活的有深度内容的构图的基本原理就是使视觉有疏畅的感觉,大致上有以下条件;
1.要有深度--有三度空间的感觉表现
2.画面必须简洁有重点--去除杂乱的景物
3.掌握趣味中心--依构图技巧,将主体放在视觉中心
4.视觉上要平衡--宾主相衬,但不能有喧宾夺主
5.色调要和谐--和采光技巧有关,在色彩浓淡之间要有中间调为佳
构图技巧(构图的基本法则)
1.先定取舍:基本原则有a:合乎理法 b:独特见解
2.分清主次:有主无次:显得孤独有次无主:显得散漫
3.均衡与对称:视觉上的均衡有轻重差异,大致上:
深色比浅色重灰暗比明亮重
面积大比面积小重粗线条比细线条重
密聚比疏散重动体比静物重
清晰比模糊重近景比远景重
山石比树木重树木比水面重
※以上关系并非绝对,而单指视觉感受言
4.画面要稳重:物体在画面的位置,重物在下
5.运用对比:突显主体
明暗对比:明暗辉映法:主体亮(暗)、背景暗(亮)远近对比:远近表现法
大小对比:大小对照法:主体大一些
高低对比:主体在上方或主体大;感觉近
主体在下方或主体小;感觉远
刚柔对比:参考均衡中的轻重条件
色彩对比:主体色彩与周遭对比
焦点强调法:使用景深表现特写
动静表现法:
6.呼应与联系:方向、色彩、形体、线条、动静、轻重……
7.露中有藏:利用云雾拍摄山景、树林,使其具有含蓄之美
构图的相关问题
1.水平线的处理:
水平线不能歪斜
水平线不能置于画面中央,宜采 7:3 或 8:5 的比例
2.保留视向空间:
主体面对的空间大;较舒坦
主体面对的空间小;有压迫感
四周空间相同时为对称构图
前方空间大;表事件将开始
前方空间小;表事件已结束
3.空白空间的处理:保留适当的空间
4.选择直幅或横幅
横幅:表现宽广
直幅:表现高耸或深远
5.考虑拍摄角度:
平摄:感觉平平,影像变化少
仰摄:由下往上拍,感觉很伟大
俯摄:场景变大,景物变小
6.主题位置的安排
双线成锐角处各线交叉点处
方向性之尖端处三分律之交叉点处
7.镜头运用与构图
镜头变化:构图利器Zoom镜头
快门机会:单眼对焦,双眼按快门
8.善用前景及背景
画面主体较远时,使用前景,解除孤单
感
前景位置:a.不能破坏整体性(挡住主体)
b.不能造成不平衡
c.不能使画面太复杂
前景的变化方式
1.用仰、俯摄增加、减少前景表现
2.用广角镜头强调前景,长焦镜头减弱前景
3.利用框景强调空间感
4.近物(大)、远物(小)并列,增加空间层次感
5.前明后暗或前暗后明,增强对比
背景
1.取景时利用视角来规划画面
2.利用景深表现主体特写及模糊背景
9.构图常犯的错误(复习)
主体居中
画面太复杂
背景不单纯
重心不稳定
画面不平衡
水平线中分画面水平线歪斜
空间保留不当
画面横直不宜
主题不明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