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健身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1
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24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将重复动作与比较复杂的动作删去改编而成的。
改编后的动作相对简单易学,是目前普及较广泛的套路。
全套共分8组,24个动作,所以又称为“二十四式太极拳”。
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第一组:1(起势(1)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2)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轻轻抬起,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重心移至两脚之间。
(3)两臂向前慢慢抬起,掌心向下,与肩同宽,抬至与肩同高。
(4)两腿屈膝半蹲,同时两手轻轻下按至腹前,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开步时,要缓慢柔和,脚跟先提起,开步后脚尖先着地,随重心的移动慢慢过渡到全脚掌。
两手下按时,要松肩、沉肘,手指自然微屈。
2(左右野马分鬃(1)丁步抱球: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于右胸前半屈,掌心向1 / 15下,左手经体前向右划弧于右手下,掌心向上,两手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成丁步,也可不点地,目视手前方。
(2)转腰上步:上体稍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
(3)弓步分掌:上动不停,左脚脚跟轻落地面,重心前移右脚跟向后蹬转成左弓步,同时左右手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落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两臂保持弧形,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落地要轻,弓步时右脚跟向后蹬转,两脚之间横向距离要保持10,30cm左右。
两臂要保持弧形。
丁步抱球动作,如腿部有力量,脚尖不触地。
(4)后坐翘脚:重心后移至右腿,收髋后坐,左脚脚尖向上翘起。
(5)随后身体稍左转,重心前移,左手翻转,掌心向下,右手向前向左划弧,掌心向上,呈抱球状。
(6)重心继续前移至左腿,右腿向前上步,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抱球状。
同(1)解,唯左右相反。
3(白鹤亮翅(1)重心稍前移,左手翻掌,掌心向下,右手向前向左划弧,掌心向上。
(2)右脚向前跟进半步,随后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脚尖点地,上体稍向右转,右手向右额前提起,掌心向左,左手向左下落,目视右手。
简述24式简化太极拳全套技术动作24式简化太极拳(简称24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界推广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套路。
它于1956年由国家体委委员、中国太极拳首任教练员杨振铎教授所率领的团队编排而成。
这个套路集中了太极拳的精髓,基本上涵盖了太极拳的常用技术动作,同时又简化了传统太极拳的复杂性,易于学习和掌握。
以下是对24式太极拳全套技术动作的简述。
一、起势:眼睛平视,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保持放松状态,呼吸平稳。
二、左右野马分鬃(左右云手):双臂打开成弧形,手掌心朝上,左脚迈出一步,身体转向左边,右手抬起与眼平齐,左手下落。
三、白鹤亮翅:双手向前伸直,手心向下,身体重心前移,右腿抬起成90度,左手抬起到头顶。
四、搂膝拗步:右脚向前迈,身体转向右边,双手如用力搂膝一样放在膝盖前。
五、手挥琵琶(云手):双手自然下垂,放松双肩,右脚向前迈一步,身体交换方向,双掌向外翻转。
六、白鹤亮翅:同第三式。
七、搂膝拗步:同第四式。
八、手挥琵琶(云手):同第五式。
九、单鞭:左脚前进一步,右脚跟抬起,上体起面,两手交替伸直。
十、云手:同第五式。
十一、揽雀尾:左脚前进一步,右脚自然后跟着,上体稍稍向后拧。
十二、左右摆蓝:左脚前进一步,右脚抬起,上体向右旋转,右手枕在左手上。
十三、左右摆蓝:同上。
十四、左脚登鹿:左脚前进一步,右脚抬起,上体转向右侧,双手自然下垂。
十五、右脚登鹿:同上。
十六、倒蹬栽步:左脚退后,身体向右转,双手上举。
十七、高探马:左脚前进一步,右脚跟着,身体右转,右手向下伸直,左手弯曲。
十八、转体搂膝拗步:同第七式。
十九、左右摆蓝:同第十二、十三式。
二十、进步搬拦捶:左脚前进一步,右手伸直,左臂稍曲,右脚轻踩地面。
二十一、如封似闭:双手同时向上,手心朝着自己,上体稍微向后倾斜。
二十二、十字手(打虎式):双手慢慢保持在胸前,成十字状。
二十三、双风贯耳:左脚前进一步,右脚跟着,左手伸直成风车状,右手保持在胸前。
第三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拳术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
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太极拳以它独特的运动风格和显著的健身效果闻名于世。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组织有关专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原有的套路而创编的。
它不仅简单易练,而且保留了杨式太极拳的技术精华,具有极佳的健身功能和丰富的技击招法。
第一节太极拳基础知识一、概述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它采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
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
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
太极图是我国古代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产生了太极拳术。
关于太极拳的缘起,据考证是于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的。
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陈王廷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
陈王廷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他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并参照戚继光的第三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67-《拳经》创编了太极拳。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三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
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武术家、抗倭名将,他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吸取了其中三十二势编成拳法套路。
陈王廷吸收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甚至陈氏的《拳谱》和《拳经总歌》的文辞也仿照戚氏《拳经》,可见其影响之深。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
各式传统太极拳也都以太极阴阳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杨氏太极拳24式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常练太极拳可预防疾病,太极拳具有降血压等作用。
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吧!坚持练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杨氏太极拳24式代表着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武术中名列前茅,杨氏太极拳24式的适应面广,参加练习的人众多。
过去练太极拳的人较少,现在就多了,社会上到处可见。
杨氏太极拳24式总的特点是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一般人都能接受。
太极拳过去属于武术项目,在历史上主要用于攻防。
现在武器越来越发展了,过去只凭拳、脚、腿,刀、枪吕械这类武器是近代发展起来的。
练习杨氏太极拳24式能增强体质,女性练习杨氏太极拳24式能疏通经络,对内分有调节作用,延迟衰老。
相对武术的作用比较小了,但是还有用处,比如,部队近距离的战斗,公安部门对敌人的擒拿格斗,还用得着武术。
太极拳属于武术范畴,“武术”就是劲加技巧,有攻有防。
有人称太极拳为“太极拳武术”,既是武术,如果没有攻防的内容,就像没有生命,没有灵魂一样。
太极拳属于武术,它的一举拳,一抬足,都包含着攻与防。
讲究手眼身法步。
杨氏太极拳24式是一项多功能的活动,它不只局限于武术,它随着社会的发展,除攻防作用外,还具有健身、养生、医病、益智、陶冶情操、调节生活、创造健康的心理、优雅的气质、高尚的追求等作用。
练杨氏太极拳24式可以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因为杨氏太极拳24式舒展、外形优美,一般都会用作美学欣赏,正是因为如此,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有人说杨氏太极拳24式就是气功,我认为它不是一般的气功,气功要求意守丹田,而杨氏太极拳24式则要求气沉丹田,两者是有区别的。
在动作上,武术要窥测对方动向,要看对方动静,你来我往,和意守丹田不同。
由于气功本身的特点决定,它没有这个内容,精气神表达不出来,练太极拳应该是两目炯炯有神,否则神情表达不出来,神情是内在的,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内容,讲究劲的内涵,所以杨氏太极拳24式讲究内涵,不是不使劲的。
24式太极拳拳谱24式太极拳拳谱是太极拳中最为流行的拳谱之一,它由24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技巧。
太极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武术形式,它起源于中国的武术传统,被誉为“内家拳”的代表之一。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身体的健康、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和提高精神力量。
太极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太极拳还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拳谱。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固定形式和拳谱的武术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拳谱之一就是24式太极拳拳谱。
这个拳谱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制定,是太极拳中最为流行的拳谱之一。
它由24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技巧。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24个动作的含义和技巧。
第一式:起势起势是太极拳中的第一个动作,也是整个拳谱的开端。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调整呼吸和姿势,为后续的动作做好准备。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左右野马分鬃是太极拳中的第二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马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调整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锻炼腰部和腿部的力量。
第三式: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太极拳中的第三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鹤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锻炼肩部和手臂的力量,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和灵活性。
第四式:搂膝拗步搂膝拗步是太极拳中的第四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膝盖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锻炼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第五式:手挥琵琶手挥琵琶是太极拳中的第五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手臂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锻炼手臂的力量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第六式:高探马高探马是太极拳中的第六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马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锻炼腿部和臀部的力量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第七式:玉女穿梭玉女穿梭是太极拳中的第七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女子的动作。
二十四式太极拳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42式太极拳谱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二)7.撇身捶8.捋挤势(二)9.进步搬拦捶10.如风似闭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二)15.玉女穿梭(二)16.右左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二)19.云手(三)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二)29.退步穿掌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十六式太极剑口令1.起势并步点剑2.侧步反剑3.进步平刺4.向右平带5.向左平带6.上步平刺7.转身弓步劈剑8.虚步回抽9.并步平刺10.弓步拦剑11.左弓步拦剑12.进步反刺13.上步挂劈14.丁步回抽15.旋转平抹16.弓步直刺收势三十二式太极剑口令词预备式起势1并步点剑2独立反剑3仆步横向扫4向右平带5向左平带6独立抡劈7退步回抽8独立上刺9虚步下截10左弓步刺11转身斜带12缩身斜带13提膝捧剑14跳步平刺15左虚步撩16右弓步撩17转身回抽18并步平刺19左弓步拦20右弓步拦21左弓步拦22进步反刺23反身回劈24虚步点剑25独立平托26弓步挂劈27虚步抡劈28撤步反击29进步平刺30丁步回抽31旋转平抹32弓步直刺收势四十二式太极剑(第一段) (第三段)一. 起式二十二. 仆步剑二. 并步点剑二十三. 蹬脚剑三. 弓步削剑二十四. 提膝剑四. 提膝劈剑二十五. 仆步横扫五. 左弓步拦二十六. 弓步下截六. 左虚步撩二十七. 弓步下刺七. 右弓步撩二十八. 右左云抹八. 提膝捧剑二十九. 右弓步劈九. 蹬脚前刺三十 . 后举腿架剑十. 跳步平刺三十一. 丁步点剑十一. 转身下刺三十二. 马步推剑(第二段) (第四段)十二. 弓步平斩三十三. 独立上托十三. 弓步崩剑三十四. 进步挂剑十四. 歇步压剑三十五. 歇步崩剑十五. 进步绞剑三十六. 弓步反刺十六. 提膝上刺三十七. 转身下刺十七. 虚步下截三十八. 提膝提剑十八. 右左平带三十九. 行步穿剑十九. 弓步劈剑四十. 摆腿架剑二十. 丁步托剑四十一. 弓步直刺二一. 分脚后点四十二. 收式第一套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预备式第一动起势第二动斜飞式第三动白鹤亮翅第四动黄蜂入洞第五动哪吒探海第六动金鸡独立第七动力劈华山第八动灵猫扑猎第九动坐马观花第十动野马分鬃第十一动雏燕凌空第十二动黄蜂入洞第十三动猛虎扑食第十四动螳螂扑蝉第十五动勒马回头第十六动鹞子翻身第十七动坐马观花第十八动举鼎推山第十九动神龙回首第二十动挥鞭策马二十一动立马扬鞭二十二动怀中抱月二十三动迎风撩衣二十四动翻花舞袖二十五动霸王扬鞭二十六动抱扇过门收势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声明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编而成,全套共四段,约五分钟可练完一套。
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项健身活动。
一、太极拳常用术语及动作要求(一)手型1、拳:五指拳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
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手指不可僵直,也不可过于弯屈。
3、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屈腕,手指和腕部都要松活自然。
也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拢,无名指和小指屈于掌心。
(二)手法:1、揽雀尾:①“掤”出的臂必须呈弧形、高不过口、肘关节稍低于手,手指既不可软缩无力,也不可僵硬挺直。
后手可按在体侧,也可随前手同时掤出。
两臂要保持弧形。
②捋”的动作无论弧形大小,都必须呈圆形或曲线,不可直着回抽;两腿移动要分清虚实,上身不可俯仰歪斜。
③挤”时两臂向前须撑圆,前臂高不过口,同时要和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④按”时两臂不可伸直,手心要向前,手指高不过头,手腕微塌,按掌要与向前弓腿协调一致。
2、如封似闭:两掌后收时以肘关节牵引,边分边翻转,不可扬卷前臂;按掌要求同前。
3、野马分鬃:无论是交叉抱或上下抱,两臂都要保持弧形;左抱右分或右抱左分,腰部旋转起主要作用;分手和弓腿要协调一致;臂与腿须上下相对;前手高不过头,低不过肩;弓步的前膝与脚尖垂直。
4、白鹤亮翅:单手向上亮掌或向内亮掌,臂都要保持弧形,不可折成二角形或伸直,另一手按于体侧:如双手向上亮掌或向前亮掌,则两臂均不可伸直,手指要舒展伸开,但不可僵直。
5、手挥琵琶:面向斜前方,肩胯要上下相对,两肩松沉,两肘坠合,前手高不过腿,后手举在胸前或停在前臂的肘内侧,两臂保持弧形;腰背正直,臀部不可突出。
6、搂膝拗步:推掌须经耳旁向前推出,不可由上向下劈打,臂不可直,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肩。
搂膝不可低头弯腰,也不可用力后撑和伸直臂肘;前推和下搂须上下协调一致,身体须平衡稳定,不偏不倚。
练习太极拳24式的好处提起太极养生,大家都会想到杨式太极拳24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习太极拳24式的好处。
欢迎阅读!简述练习太极拳24式的好处1、对心血管系统的疗效病人精神疲倦,心悸气短,面色不华,甚至心胸憋闷或作痛,脉细弱。
坚持杨式24式太极拳锻炼,可使心气旺盛、血脉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
近几年有科研发现,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正在不断增加,而且心血管疾病来的快,有时根本就来不及治疗。
临床上常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后恢复期,I、II两期原发性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肺原性心脏病I、II度心功能不全者。
上述病人可练24式简化杨式24式太极拳,也可以视病情和体质进行选练单式。
其运动量应以运动中心率小于亚极量为宜。
正常人打一套简化杨式24式太极拳一般心率提高10-20次/分。
若要加大运动量,可以重复打拳。
练拳最好在早上,选择空气新鲜,较为温暖、干燥的地方。
2、对神经系统的疗效病人在出现头痛炫目,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健忘神疲。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进行杨式24式太极拳的锻炼。
杨式24式太极拳可以调整气息、宁神定志、潜阳降逆。
在练习杨式24式太极拳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规定运动量。
体质好的可以多练一会,体质不好的要适当的减量。
在练杨式24式太极拳的时候要放松身心。
3、对消化系统的疗效病人食欲不振,倦怠消瘦,胃脘胀痛,嗳气呑酸,便溏或便泌。
打杨式24式太极拳可使脾气健运,肝气顺达,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一般可用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迁延性肝炎、老年性便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无并发症者。
锻炼时可配合内养功进行治疗。
运动中要注意腰的转换,以加强对内脏的按摩。
4、对呼吸系统的疗效病人咳嗽气短或干咳少痰重者动则喘甚,自汗怕冷或阴虚潮热盗汗。
打杨式24式太极拳可使习练者气道通畅、呼吸调匀,具有补气益肺的作用。
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康复治疗。
简化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简化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预备势并脚直立、两臂下垂、手指微屈、虚颌顶劲、下颏微收。
舌抵上腭双眼平视,全身放松。
第一组一、起势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看。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二、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腿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1)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度到60度)。
(2)左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右脚跟前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
(2)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前额,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右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二十四式太极拳带口令介绍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其中的二十四式太极拳被广泛练习并推广。
太极拳通过慢动作、柔和的动作以及呼吸控制,来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本文将为您介绍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具体动作和带口令。
一、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练习的第一个动作,也是整个拳谱的开头。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放松、双脚平行,双臂自然下垂。
同时,要保持平稳的呼吸,准备进入后续的动作。
二、左右野马分鬃野马分鬃是太极拳的一个基本动作,也是进一步热身的一步。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转动,左、右手交替向前伸展。
口令:“左手向左,右手向右”。
三、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太极拳中展翅的象征动作,同时也是提高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练习。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站直,双手沿着体侧上举。
口令:“左右手起飞,翅膀展开”。
四、搂膝拗步搂膝拗步是太极拳中一种重心转移的动作,可以增强下肢力量和灵活性。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重心前移,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下并向前伸展。
口令:“双手下压,身体前挪”。
五、手挥琵琶手挥琵琶是太极拳中多平衡的动作,可以提高肩部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这个动作要求双手交替向侧面划弧,仿佛在弹奏琵琶。
口令:“调琴似弹琵琶”。
六、懒扎衣懒扎衣是太极拳中的一个练习动作,可以增强上半身的灵活性。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转动,同时将双手扭转至胸前,仿佛要懒散地整理衣服。
口令:“右手左转,左手右转”。
七、倒卷肱倒卷肱是太极拳中伸展双臂的动作,可以放松肩部肌肉。
这个动作要求双臂前伸,并通过扭转手腕将掌心向上。
口令:“左右手伸展,手心向上”。
八、金刚捣碓金刚捣碓是太极拳中上半身的一个强化练习,可以增强上体力量和稳定性。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渐进地前腰后背,同时交替弯曲肘部,并向前发力。
口令:“左右手下压,向前推动”。
九、如封似闭如封似闭是太极拳中展示柔和力量的动作,可以提高腰部的柔软度和灵活性。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转动,同时双手向侧面伸展。
口令:“左右手伸展,仿佛要封闭”。
十、十字手十字手是太极拳中交叉手的动作,可以提高手臂和手腕的柔软性。
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拳术之一,被誉为“拳中之神”。
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由杨露禅创立,并在后来的几百年中逐渐演化成了多个流派。
杨氏太极拳是其中最著名和广泛流传的流派之一,其特点在于动作柔和流畅,融合了阴阳哲学和太极思想,被广大太极爱好者所喜爱和推崇。
原理与特点杨氏太极拳的原理源于“以柔克刚”,通过阴阳的转化和相互作用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协调。
它强调身体的内外协调,注重呼吸和意念的配合,通过打破僵化的肢体动作,使身体变得柔软而有力量。
太极拳的动作流畅而缓慢,没有剧烈的踢打之势,力量来自于内在的集中与发挥。
这样的特点使得杨氏太极拳适合各个年龄层次和身体状况的人练习。
手法与套路杨氏太极拳包括了许多独特的手法和套路,其中最著名的是二十四式。
这个套路被视为初级入门级别的太极拳动作,是练习者熟悉杨氏太极拳基本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的详细介绍:1.起势 - 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保持松软,准备动作;2.左右云手 - 左右搅动双手,类似云朵的流动;3.单鞭 - 以双手轻托一根想象的鞭子;4.提手上势 - 以双手慢慢提起,象征着提起对方的手腕;5.白鹤亮翅 - 以双手轻轻展开,如同白鹤展翅欲飞;6.左摆莲 - 以左手缓慢摆动,如同荷花摇曳;7.右摆莲- 以右手同样的方式摆动,形成协调的双摆;8.单鞭 - 以双手操作鞭子动作;9.上步蹬脚- 以一只脚轻轻踢出,体现出轻盈的功夫;10.左穿右蹬脚 - 左手穿过右手来进行踢腿的操作;11.按肘 - 以手臂弯曲的方式进行阻挡;12.手托莲花 - 双手托住一个想象中的莲花;13.手挥琵琶 - 双手像弹奏琵琶一样的动作;14.斜单鞭 - 偏离直线的单鞭;15.右抱虎归山 - 以双手怀抱虎回到山中的动作;16.左抱虎归山 - 以双手怀抱虎同样的动作;17.收势 - 双手收回的动作;18.合势 - 双手合在一起;19.铁板桥 - 以双手的力量支撑自己的体重;20.坐步栽锦 - 动作像栽锦花一样;21.弯弓射虎 - 以像弓箭一样的动作;22.立足如弓- 保持左脚固定,以右脚为支点进行弯曲;23.斜飞步 - 以斜向的步伐进行移动;24.收势 - 最终的收回状态。
国家竞赛套路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名称国家竞赛套路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名称教育培训 2009-03-28 17:03 阅读556 评论0字号:大中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十七)右下势独立预备式(六)左右倒卷肱(十)云手 1.落脚勾手(一)起势 1.转体平举 1.转体扣脚 2.仆步穿掌1. 两脚开立2.提膝屈肘 2.云手收脚3.弓步立掌2. 两臂前举3.退步推掌 3.云手跨步4.提膝挑掌3. 屈膝按掌4.转体平举 4.云手收脚(十八)左右穿梭(二)左右野马分鬃 5. 提膝屈肘 5.云手跨步 1.落脚转体1. 收脚抱球 6. .退步推掌 6.云手收脚2.收脚抱球2. 转体迈步 7. 转体平举(十一)单鞭3.弓步架推3. 弓步分手 8. 提膝屈肘 1.转体勾手4.双脚抱球4. 后坐翘脚 9. 退步推掌 2.弓步推掌5. 弓步架推5. 收脚抱球 10. 转体平举(十二)高探马(十九)海底针6. 转体迈步 11. 提膝屈肘 1.跟步翻掌 1.跟步7. 弓步分手 12. 退步推掌 2.虚步探掌 2.虚步插掌8. 后坐翘脚(七)左揽雀尾(十三)右蹬脚(二十)闪通臂9. 收脚抱球 1.转身收抱 1.活步穿掌 1.提手收脚10. 转体迈步 2.弓步棚臂 2.弓步翻掌 2.迈步翻掌11. 弓步分手 3.转体伸臂 3.收脚合抱 3.弓步推掌(三)白鹤亮翅 4.转体后捋 4.提膝翻掌(二十一)转身搬揽锤1. 跟步抱球 5.弓步前挤 5.蹬脚举掌 1.手移扣脚2. 后坐转体 6.后坐收手(十四)双峰贯耳 2.转身握拳3. 虚步分手 7.弓步按掌 1.屈膝举臂 3.摆脚搬拳(四)左右搂膝拗步(八)右揽雀尾 2.落脚落手 4.转身旋臂1. 转体绕臂 1.转体扣脚 3.弓步贯拳 5.上步拦掌2. 收脚举臂 2.收脚抱球第四段 6.弓步打拳3. 弓步搂推 3.弓步棚臂 (十五)转身左蹬脚(二十二)如封似闭4. 后坐转体 4.转体伸臂 1.转身扣脚 1.穿手翻掌5. 收脚举臂 5.转体后捋 2.收脚合抱 2.后坐6. 弓步搂推 6.弓步前挤 3.提膝翻掌 3.弓步推掌7. 后移转体7.后坐收手 4.蹬脚举掌(二十三)十字手8. 收脚举臂8.弓步按掌(十六)左下势独立 1.转体分手9. 弓步搂推(九)单鞭 1.收脚勾手 2.收脚合抱(五)手挥琵琶 1.转体扣脚 2.仆步穿掌(二十四)收势1.跟步伸臂2.丁步勾手3.弓步立掌 1.翻掌举臂2.虚步举手3.弓步推掌4.提膝挑掌 2.落手垂臂3.收脚还原教育培训 2009-03-28 17:03 阅读556 评论0字号:大中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十七)右下势独立预备式(六)左右倒卷肱(十)云手 1.落脚勾手(一)起势 1.转体平举 1.转体扣脚 2.仆步穿掌1. 两脚开立2.提膝屈肘 2.云手收脚3.弓步立掌2. 两臂前举3.退步推掌 3.云手跨步4.提膝挑掌3. 屈膝按掌4.转体平举 4.云手收脚(十八)左右穿梭(二)左右野马分鬃 5. 提膝屈肘 5.云手跨步 1.落脚转体1. 收脚抱球 6. .退步推掌 6.云手收脚2.收脚抱球2. 转体迈步 7. 转体平举(十一)单鞭3.弓步架推3. 弓步分手 8. 提膝屈肘 1.转体勾手4.双脚抱球4. 后坐翘脚 9. 退步推掌 2.弓步推掌5. 弓步架推5. 收脚抱球 10. 转体平举(十二)高探马(十九)海底针6. 转体迈步 11. 提膝屈肘 1.跟步翻掌 1.跟步提手7. 弓步分手 12. 退步推掌 2.虚步探掌 2.虚步插掌8. 后坐翘脚(七)左揽雀尾(十三)右蹬脚(二十)闪通臂9. 收脚抱球 1.转身收抱 1.活步穿掌 1.提手收脚10. 转体迈步 2.弓步棚臂 2.弓步翻掌 2.迈步翻掌11. 弓步分手 3.转体伸臂 3.收脚合抱 3.弓步推掌(三)白鹤亮翅 4.转体后捋 4.提膝翻掌(二十一)转身搬揽锤1. 跟步抱球 5.弓步前挤 5.蹬脚举掌 1.手移扣脚2. 后坐转体 6.后坐收手(十四)双峰贯耳 2.转身握拳3. 虚步分手 7.弓步按掌 1.屈膝举臂 3.摆脚搬拳(四)左右搂膝拗步(八)右揽雀尾 2.落脚落手 4.转身旋臂1. 转体绕臂 1.转体扣脚 3.弓步贯拳 5.上步拦掌2. 收脚举臂 2.收脚抱球第四段 6.弓步打拳3. 弓步搂推 3.弓步棚臂 (十五)转身左蹬脚(二十二)如封似闭4. 后坐转体 4.转体伸臂 1.转身扣脚 1.穿手翻掌5. 收脚举臂 5.转体后捋 2.收脚合抱 2.后坐收掌6. 弓步搂推 6.弓步前挤 3.提膝翻掌 3.弓步推掌7. 后移转体7.后坐收手 4.蹬脚举掌(二十三)十字手8. 收脚举臂8.弓步按掌(十六)左下势独立 1.转体分手9. 弓步搂推(九)单鞭 1.收脚勾手 2.收脚合抱(五)手挥琵琶 1.转体扣脚 2.仆步穿掌(二十四)收势1.跟步伸臂2.丁步勾手3.弓步立掌 1.翻掌举臂2.虚步举手3.弓步推掌4.提膝挑掌 2.落手垂臂3.收脚还原。
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简化太极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
24式太极拳是简化后的.太极拳名称,那么你知道24式太极拳的名称和动作吗?下面店铺为你整理24式太极拳的名称和动作,别忘了收藏哦!第一式起势⑴左脚开立⑵两臂平举⑶屈腿按掌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⑴左野马分鬃⑵右野马分鬃⑶左野马分鬃第三式白鹤亮翅⑴跟步抱手⑵后坐转体⑶虚步分手第二组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⑴左搂膝拗步⑵右搂膝拗步⑶左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⑴跟步展臂⑵后坐引手⑶虚步合手第六式左右倒卷肱⑴右倒卷肱⑵左倒卷肱⑶右倒卷肱⑷左倒卷肱第三组第七式左揽雀尾⑴转体撤手⑵抱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掤臂⑸转体摆臂⑹转体后捋⑺转体搭手⑻弓步前挤⑼后坐⑽弓步引手第八式右揽雀尾⑴转体分手⑵抱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掤臂⑸转体摆臂⑹转体后捋⑺转体搭手⑻弓步前挤⑼后坐引手⑽弓步前按第四组第九式单鞭⑴转体运臂⑵勾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推掌第十式云手⑴转体松勾⑵左云并步⑶右云开步⑷左云并步⑸右云开步⑹左云并步第十一式单鞭⑴转体勾手⑵转体上步⑶弓步推掌第五组第十二式高探马⑴跟步翻手⑵后坐卷肱⑶虚步推掌第十三式右蹬脚⑴穿手上步⑵分手弓腿⑶抱手收脚⑷分手蹬脚第十四式双峰贯耳⑴屈膝并手⑵上步落手⑶弓步贯拳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⑴转体分手⑵收脚合抱⑶分手蹬脚第六组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⑴收脚勾手⑵屈蹲开步⑶仆步穿掌⑷弓腿起身⑸独立挑掌第十七式右下势独立⑴落脚勾手⑵屈蹲开步⑶仆步穿掌⑷弓腿起身⑸独立挑掌第七组第十八式左右穿梭⑴右穿梭⑵左穿梭第十九式海底针⑴跟步提手⑵虚步插掌第二十式闪通背⑴提手收脚⑵弓步推撑第八组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⑴转身扣脚⑵坐腿握拳⑶摆步搬拳⑷转体收拳⑸上步拦掌⑹弓步打拳第二十二式如封四闭⑴穿手翻掌⑵后坐引收⑶弓步按掌第二十三式十字手⑴转体扣脚⑵弓腿分手⑶交叉搭手⑷收脚合抱第二十四式收势⑴翻掌分手⑵垂臂落手⑶并步还原•。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分解(一)起势(六)左右倒卷月厷 1.转体勾手1.两脚开立(左式) 2.转体迈步(二十)闪通臂2.两臂前平举 1.转体撤手 3.弓步推掌 1.提手收脚3.屈膝按掌 2.提膝屈肘(十二)高探马 2.迈步分手(二)左右野马分鬃 3.退步错手 1.跟步松手 3.弓步推掌(左式) 4.虚步推掌 2.后坐翻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1.抱球收脚(右式) 3.虚步推掌 1.转身扣脚2.转体迈步 1.转体撤手。
(十三)右蹬脚 2.坐身握拳3.弓步分手 2.提膝屈肘 1.穿掌提脚 3.踩脚搬捶(右式) 3.退步错手 2.迈步分手 4.转体旋臂1.后坐翘脚 4.虚步推掌 3.弓步抱手 5.上步拦掌2.抱球跟脚(左右重复一次) 4.跟步合抱 6.弓步打拳3.转体迈步(七)左揽雀尾 5.提膝合手(二十二)如封似闭4.弓步分手 1.转体撤手 6.蹬脚撑掌 1.穿掌翻手(左式) 2.抱球收脚(十四)双峰贯耳 2.后坐收掌1.后坐翘脚 3.迈步分手 1.收腿落手 3.弓步按掌2.抱球跟脚 4.弓腿捧臂 2.迈步分手(二十三)十字手3.转体迈步 5.转体伸臂 3.弓步贯拳 1.转体扣脚4.弓步分手 6.转体后捋(十五)转身左蹬脚 2.弓腿分手(三)白鹤亮翅 7.转体搭手 1.转身扣脚 3.坐腿扣脚1.跟步抱球 8.弓步前挤 2.收脚合抱 4.收脚合抱2.后坐转体 9.后坐收掌 3.提膝合手(二十四)收势3. 虚步分手 10.弓步按掌4.蹬脚撑掌 1.翻掌前撑(四)左右搂膝拗步(八)右揽雀尾(十六)左下式独立 2.分手下落(左式)同左式,方向相反 1.收脚勾手 3.收脚还原1.转体落手(九)单鞭 2.蹲身仆步2.转体收脚 1.转体扣脚 3.转身穿掌(注:以上分解仅供参考)3.迈步屈肘 2.勾手收脚 4.弓步起身4.弓步搂推 3.转体迈步 5.提膝挑掌(右式) 4.弓步推掌(十七)右下式独立1.后坐翘脚(十)云手同左式2.转体跟脚(云手1)(十八)左右穿梭3.迈步屈肘 1.转体扣脚(左式)4.弓步搂推 2.转体撑掌 1.落脚收手(左式) 3.转体云手 2.报球跟步1.后坐翘脚 4.撑掌收脚 3.迈步滚球2.转体跟脚(云手2) 4.弓步推架3.迈步屈肘1.转体云手(右式)4.弓步搂推2.撑掌出步 1.后坐翘脚(五)手挥琵琶3.转体云手 2.3.4.同左式1.跟步松手4.撑掌收脚(十九)海底针2.后坐挑掌(云手3同云手2) 1.跟脚松手3.虚步合臂(十一)单鞭 2.后坐提手3.虚步插掌一、起式12345二、左右野马分鬃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白鹤亮翅212223四、左右搂膝拗步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五、手挥琵琶394041六、左右倒卷肱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七、左拦雀尾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八、右拦雀尾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九、单 鞭838485868788十、云 手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十一、单 鞭104105106107108十二、高探马109110十三、右蹬脚111112113114115116十四、双峰贯耳117118119120十五、转身左蹬脚121122123124125126127十六、左下势独立128129130131132133十七、右下势独立134135136137138139140十八、右左穿梭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十九、海底针151152153二十、闪通臂154155156二十一、转身搬拦锤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二十二、如封似闭166167168169170二十三、十字手171172173174175二十四、收 势176177178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本文来源:/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程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为世人熟知的一种拳术,也是一门兼具身体锻炼和精神修养的综合性运动。
太极拳共有二十四式,它们形态各异,动静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太极拳的二十四式吧。
第一式:起势。
起势是太极拳的开端,以身体站姿为出发点,通过手和足的动作调整自身气机,准备进入太极拳的其他动作。
第二式:云手。
云手动作柔和流畅,仿佛行云流水般,所以得名云手。
它是太极拳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动作之一。
第三式:单鞭。
单鞭是太极拳中一种有力的招式,通过伸直手臂手掌向下的动作,来击断对方的攻击。
第四式:提手。
提手动作主要是通过左右手向前抬起的动作,以便防御对方的攻击,并为下一步动作做准备。
第五式:靠。
靠是一种进攻动作,通过身体的转动和前进,以胸部用力推动对方,使其失去平衡。
第六式:掩手肱。
掩手肱是一种躲避和反击对方攻击的技巧,主要通过左手的防守和右手的进攻。
第七式:揽雀尾。
揽雀尾是太极拳中一种变化多端的动作,主要通过拉胯的动作来突破对方的攻击。
第八式:单鞭。
单鞭是太极拳中再次出现的动作,通过将左手向前伸直,右手紧贴身体的动作,进行防御和攻击。
第九式:云手。
云手动作再次出现,通过左右手的前后移动,拉动对方的动作,进行下一步的攻击。
第十式:罗马封。
罗马封是一种拉动对方双臂,使其失去平衡的动作,通过左右手的动作来控制对方。
第十一式:搬拦捶。
搬拦捶是太极拳中一种散发力量的动作,通过左右手的进攻和防守,对对方进行控制。
第十二式:如封似闭。
如封似闭是一种迷惑对方的动作,通过身体的变化和手势的干扰,阻止对方进攻。
第十三式:单鞭。
单鞭再次出现,通过类似前面的动作,左手伸直,右手紧贴身体,进行防御和攻击。
第十四式:云手。
云手再次出现,通过左右手的前后移动,拉动对方的动作,进行下一步的攻击。
第十五式:闭。
闭是一种休息和调整的动作,通过将双手合拢于胸前,调整自身的气机。
第十六式:十字手。
十字手是太极拳中一种迅速进攻的动作,通过左右手的翻转和发力,对对方进行攻击。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详解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详解六坝寄宿制小学秦玉观动作名称:第一组:1、起式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第五组:12、高探马 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第六组:16、左下式独立17、右下式独立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 24、收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详解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一、起势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
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二、左右野马分鬃(一)左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
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
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