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信息下三级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的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供应链协同的研究文献综述1 关于供应链协同的研究关于供应链协同的定义方面,Quinn提出了供应链协同的概念,认为其是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共享信息、知识、风险和利益的过程[1]。
余福茂,孙晓莉(2018)将其定义为:两个及以上的企业在共同战略目标的引导下签订协议或者结成组织,而形成的网络式联合体[2]。
更多学者研究了供应链协同的作用,比如胡湘云,王城松,刘小红等人(2017)认为供应链协同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收益分配,帮助其降低风险,提升利润水平[3]。
林宇(2018)认为,供应链协同在物流中的利用,可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4]。
时茜茜,朱建波,盛昭瀚(2017)认为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协同,可以促进收益的分配以及双方利益的增加[5]。
胡震(2017)认为,供应链协同可以促进物流成本的降低以及利益的最大化[6]。
易凯凯,朱建军等人(2017)认为供应链协同在大型客机主生产中的应用,可以促进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升[7]。
还有学者对供应链协同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比如陈久梅等(2007)认为供应链协同可以促进了时间成本的降低以及鲁棒性及适应性等的提升。
单璐等(2015)研究发现,协同行为过程、协同效果、协同实现方式等的改善促进了协同竞争力的提升[8]。
张翠华等(2005)认为供应链协同促进了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等的流动[9]。
有的学者将供应链协同利用到了具体的研究领域,比如姜丽莉(2018)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不断提高,服装市场需要快速的响应型供应链与之匹配,因此供应链要加强其组成成员的协调合作力度,提高沟通效率,减小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带来的影响[10]。
李晓云(2010)指出,物联网时代,供应链已经成为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人工计划、组织、控制供应链的活动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庞大的业务量,不仅耗时耗力,且物流、商流、信息流难以同步、统一,供应链管理难度较大[11]。
二是对供应链协同的对策研究方面,黄露军(2018)认为,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面临的供应链协调决策挑战可以通过供应链绩效调整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协调决策,通过重新构建一个从电子商务能力到供应链协同再到供应链绩效的关系模型,将完善电子商务能力理论及协同理论。
非对称信息下三级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的构建
本文研究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由一个制造商、一个分销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建立了非对称成本信息下基于收益共享的供应链契约协调模型,给出了三级供应链协调的条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说明模型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非对称信息三级供应链供应链协调收益共享
相关文献概述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销售给最终顾客的所有全独立的参与者即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最终用户、物流服务提供商乃至供应商的供应商、经销商的经销商等形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链状网络结构。
供应链战略的实现,需要供应链中企业的协调,供应链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其中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方法。
Cachon G P,Lariviere MA(2005)研究了由批发价格和共享系数两个参数描述的收益共享协调机制模型,并将其与回购、价格折扣以及数量折扣等契约形式进行了比较;Chauhan S S,Proth J M(2005)考虑到零售商与供应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承担的缺货成本,给出两者总体利润最大化下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利润则按照两者的投资金额比例进行分配;晓斌等(2004)研究了市场信息不对称下批发价格与订货量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给出了零售商和供应商分别拥有需求信息下的博弈均衡;谢磊等(2009)研究了非对称成本信息下,多个供应商、多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邱若臻等(2007)探讨了零售商边际成本新吸引情况下的供应商最优收入共享策略,并将其同对称信息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郭福利等(2009)综合考虑缺货损失和剩余产品残值与生产成本相关的情况,建立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模型,并借助报童模型对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决策行为进行了分析。
上述已有的研究都是针对两级供应链进行的研究,目前基于三级供应链的研究还很少。
Giannoccaro I,Pontrandolfo P(2004)研究了随机需求下,具有固定零售价格时,由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协调的收益共享契约,并分析了契约参数对各成员收益的影响;蒋鹏飞等(2008)研究了由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构成的三级供应链的合作博弈模型,利用Shapley值对参与人收益的风险进行计算,并与非合作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桑圣举等(2008)探讨了零售商、分销商和供应商都为风险中性者时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利用期望受益方差方法,分别给出零售商或分销商为风险规避者,以及两者都为风险规避者时收益系数的取值区间;戢守峰等(2008)研究了需求不确定且与价格有关的
条件下,收益共享契约对三级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建立了满足渠道协调的条件和供应链内各企业实现双赢的数学模型。
本文构建由单一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模型,研究非对称信息下的三级供应链协调问题,提出一种非对称成本信息下,基于收益共享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
问题描述
考虑一个由单一制造商(Manufac- turer)、单一分销商(Distributor)和单一零售商(Retailer)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
假设三个参与方都是风险中性的,目标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产品的市场需求为非线性价格弹性需求,需求量D=Kp-α(K >0,α >1,K为市场需求系数,α为弹性系数)。
零售商的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为p,单位边际成本为Cr,付给批发商的批发价格为w1;批发商的单位边际成本为Cd,付给制造商的批发价格为w2;制造商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m,其中w1、w2满足w1>w2+Cd,w2>Cm。
假设参与交易的产品为短生命周期产品,销售季节前订货,实行一次性订货制;零售商先向分销商订货,分销商再向制造商订货,制造商根据订货量生产产品。
设订货量为Q,则Q=D。
零售商、制造商、分销商的利润分别为πr、πd、πm。
模型构建
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成本信息为私有信息时,上游企业不知道下游企业的成本信息,但知道其分布情况,设分销商了解的零售商的单位边际成本Cr在区间[Cr,Cr]的分布函数为F1(Cr),密度函数为f1(Cr),期望为μr,F1(Cr)可微且严格递增;制造商了解的分销商的单位边际成本Cd在区间[Cr,Cr]的分布函数为F2(Cd),密度函数为f2(Cd),期望为μd,F2(Cd)可微且严格递增。
根据上述假设,可得
零售商的利润函数:
(1)
分销商的利润函数:
(2)
制造商的利润函数:
(3)
供应链系统的总利润:
(4)
(一)非契约式供应链中的决策模型
在非契约形势下,供应链的各参与方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只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其他参与方的利益和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此时,零售商的最优决策为在(1)式中,由最优化一阶条件可得:
零售商最优零售价:
5)
进而可得零售商最优订货量:
(6)
制造商的优化问题可以表示为:
(7)
此时,上游企业已知道下游企业的决策,由(6)式、(7)式可得非契约情况下的最优零售价格、最优订货数量以及三个参与方和整条供应链的最优期望利润:
(8)
(二)契约式供应链中的决策模型
供应链协调的目的是使供应链参与各方的收益与供应链的整体收益同时达到最优。
在契约式供应链中首先要考虑供应链整体的利益。
供应链的整体期望利润为:
(9)
在(9)式中,由最优化一阶条件可求得供应链的最优零售价:
(10)
进而可得:
(11)
比较(8)式与(11)式可以看出在三个参与方合作的情况下,零售商的订货量明显增加,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对于核心制造企业而言,需要提出一种激励机制使分销商和零售商参与决策,从而改善整条供应链及参与各方的利益。
设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收益共享系数分别为、和,。
只有当合作情况下各参与方分配得到的收益不小于非契约情况下的收益时,供应链各成员才会参与合作。
上述条件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