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UI中的信息架构类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8.50 KB
- 文档页数:8
GUI的种类及uCGUI的架构(说明:本博文转载自他人笔下,希望可以帮助同僚更深刻的认识GUI)GUI的种类及uC/GUI的架构一. GUI概述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是图形化的用户界面,它能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接口。
它有以下特性:体积小,运行时耗用系统资源少,层次化的结构,易移植,可靠性高嵌入式GUI种类嵌入式GUI种类有很多,下面列举几种:1. WINCE的GWES(图形、窗口、事件子系统),由应用程序接口(API)、用户接口(UI)和图形设备接口(GDI)组成,包含了消息机制2. Trolltech公司的产品:QT、QTE、QTOPIA,它们跨平台、功能强大,但资源消耗多3.MINIGUI是魏永明创建的嵌入式GUI中间件,可以以多线程、多进程、以及单任务运行,是比较成熟的商用系统4.ucGUI能支持多种环境的GUI,可以以多任务形式运行或者以前后台模式运行。
商用化,但功能相对简单GUI的两种模式:1. Windows模式,采用类似windows的API和相应的消息机制,如ucGUI、MicroWindows、miniGUI2.C/S模式,采用一个XServer,所有的显示都以客户端的形式请求服务,如Nano-XGUI在嵌入式系统或实时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包括PDA、娱乐消费电子、机顶盒、DVD等影音设备、WAP 手机等高端电子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原先仅在军工、工业控制等领域中使用的GUI图形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轻量级 GUI 的系统而言,对 GUI 的要求相对较低,如传统51类型单片机这类系统一般不希望建立在庞大累赘的、非常消耗系统资源的操作系统和 GUI 之上,如 Windows 或 X Window。
目前此类系统都直接使用原有编程手段,采用比较简单的手法实现GUI。
对于太过庞大和臃肿的GUI系统而言,μc/GUI这类可运用于此类资源较紧张的轻型 GUI 的需求更加突出uc/GUI简介μc/GUI是美国Micrium公司出品的一款针对嵌入式系统的优秀图形软件。
UI界面的设计流程第一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UI界面设计流程的起点。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需要与项目团队深入交流,了解项目的具体需求和目标。
要充分理解用户需求、用户痛点以及市场竞争情况,同时掌握技术和资源的限制条件。
第二步:信息架构信息架构是设计师在UI界面设计之前需要制定的一份设计规划。
它是将整个界面设计分解为各个模块和元素的布局组织架构。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需要确定各个模块的位置、大小、样式以及排列方式,以达到用户友好和效果最优化。
第三步:模块划分根据信息架构的设计规划,设计师将界面划分为各个模块。
模块可以是页面的不同功能区域,也可以是系统的一些独立模块。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需要考虑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以及每个模块的具体设计要求。
第四步:界面设计在界面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根据需求分析和信息架构的结果进行具体的界面设计。
这包括设计界面的形式、布局、颜色、字体、图标等各种视觉元素。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和交互效果,使界面简洁、清晰、易用。
第五步:评估和优化在完成初步界面设计后,设计师需要对设计进行评估和优化。
这可以通过与用户进行反馈交流,或者进行用户测试等方式来获取反馈。
根据反馈结果,设计师可以针对性地对界面进行优化,改进用户体验和交互效果。
第六步:界面开发在UI界面设计完成后,设计师需要与开发团队合作,对设计进行具体开发。
这包括将设计转化为代码,实现各种视觉元素和交互效果。
在这一步中,设计师需要与开发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以确保界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发。
第七步:测试和上线在开发阶段完成后,设计师和开发团队需要对界面进行测试和优化。
这包括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性能测试等。
在通过测试后,界面可以进行正式上线,供用户使用。
第八步:监测与反馈界面上线后,设计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来监测界面的使用情况和用户满意度。
通过不断收集和分析反馈信息,设计师可以对界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功能效果。
UI界面设计的常用方法1.用户研究:用户研究是UI界面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观察和交流用户,设计师能够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目标,从而更好地设计界面。
2.需求分析:在进行界面设计之前,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和梳理。
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竞争对手分析和用户访谈等方式进行。
3.标注和注释:在界面设计中,标注和注释是非常常用的方法。
通过给界面元素添加标注和注释,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界面。
4.信息架构:信息架构是指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信息,在界面中进行分类、排序和组织。
良好的信息架构能够使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5.可视化设计:可视化设计是通过使用颜色、形状、图标和图片等元素,以及使用图表和图形等工具,来提供易读和易懂的界面。
良好的可视化设计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界面。
6.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指在界面中设计用户与界面进行交互的方式。
通过考虑用户的目标和行为,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合的交互方式,例如按钮、菜单和滑动等。
7.流程设计:流程设计是UI界面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设计用户的操作流程,以及提供良好的导航和状态指示,用户可以更轻松地使用界面。
8.反馈和提示:界面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给予用户及时的反馈和提示。
例如,在用户执行操作时,显示进度条或弹出消息框,以指示操作的进展。
9.设计原则:在UI界面设计中,有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需要遵循。
例如,简洁性原则,即保持界面简洁、直观和易懂;一致性原则,即保持界面元素的一致,以提供统一的用户体验;可访问性原则,即确保界面对所有用户都可访问。
10.可用性测试:在设计完成后,进行可用性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让真实用户使用和评估设计的界面,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总结起来,UI界面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需要设计师考虑用户需求、信息架构、可视化、交互和反馈等多个方面。
通过以上提到的常用方法和原则,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易用、易懂和吸引人的用户界面。
UI界面设计_南京邮电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剪影图标只能作为功能类图标的设计风格。
参考答案:错误2.简化对称性原则通过抽象简化对象来感知对象的整体,是icon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icon设计必须严格遵循,确保绝对对称。
参考答案:错误3.信息产品原型设计分为低保真、中高保真和高保真设计。
参考答案:正确4.轻拟物图标的设计特点是有形多色。
参考答案:错误5.图标是整个产品的点睛之笔,它也可以影响一款产品的形象和气质。
参考答案:正确6.当沉浸在虚拟现实产品的场景中,我们不会在意界面的表现形式,可能会产生界面好像“不可见”的感觉,这是因为界面设计得太糟糕了。
参考答案:错误7.下列特征不能体现界面易用性的是:参考答案:功能丰富8.不同页面间相同的功能、相同的内容要使用同一个图标、控件、文本来表达,这能体现界面设计的原则。
参考答案:一致性_用户中心_易用性9.IOS 8中文规范字体选用了苹方字体,IOS 9中文规范字体选用常州华文的黑体-简,英文和数字的规范字体都Helvetial字体。
参考答案:错误10.下图页面设计作品属于什么风格【图片】参考答案:立体风格11.拟物设计仿效生活中真实物品的形态,通过附加高光、肌理、材质等效果对真实物品进行再现,追求高度还原真实物体。
参考答案:正确12.在设计实践中,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做法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设置系统的状态可见,让用户知道系统当前执行任务的进程。
_优化产品的功能,将常用功能放在优势位置。
_使系统对用户的操作给予适当的反馈。
13.设计应该使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功能上的满足,更能够获得精神的愉悦,这是指界面设计的。
参考答案:致美性原则14.标签就是分类信息的名称,命名标签只要简洁就行。
参考答案:错误15.扁平风格设计具有以下优点:参考答案:扁平化的图形和图标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统一性。
_扁平化的界面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易读性。
ui设计毕业论文摘要:本篇毕业论文主要研究了UI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以及应用。
针对当前互联网时代对设计的高要求,探讨了UI设计在用户体验、可用性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优化UI设计的实用技巧。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本论文旨在为提升用户体验、改进产品设计提供一些指导和思路。
关键词:UI设计、用户体验、可用性、优化、技巧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UI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好的UI设计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本论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UI设计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 UI设计概述1.1 UI设计的定义UI设计是指用户界面设计,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实现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良好交互。
它包括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等方面。
1.2 UI设计的重要性良好的UI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从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它还能够引导用户对产品进行正确的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3 UI设计的发展历程UI设计起源于计算机图形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UI设计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用户情感的表达。
第二章 UI设计理论与方法2.1 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是UI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注重如何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获得良好的感受。
通过用户研究、用户需求分析等手段,设计师可以有效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
2.2 可用性设计可用性是指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容易被使用的程度。
通过合理的布局、直观的操作方式等手段,设计师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让用户更加便捷地使用产品。
2.3 信息架构设计信息架构设计是指对产品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类,使用户可以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通过合理的信息架构设计,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提高效率。
2.4 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指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方式设计。
通过合理的交互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加方便地操作产品,并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中信银行UI设计师岗位面试真题解析(30道)1-10题中信银行UI设计师岗位业务相关面试问题11-20题UI设计师岗位通用面试问题21-30题为面试中常见的十大高频问题一、描述一下你对UI设计的理解,以及你如何理解UI设计与中信银行品牌形象的关系。
考察点:1. 对UI设计的基本理解,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2. 对中信银行品牌形象的了解,是否做过相关研究,是否能够将品牌形象贯彻到UI设计中;3. 沟通能力,是否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客户有效沟通,理解需求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参考回答:UI设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旨在提高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度。
作为一名UI设计师,我理解中信银行的品牌形象是稳重、专业和可信的。
因此,我在设计UI时,会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中信银行品牌形象,以确保设计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能够符合中信银行的品牌形象。
具体来说,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我会研究中信银行品牌形象的要素,如颜色、字体、图标等,确保我的设计能够与品牌形象相符合。
其次,我会对用户进行研究,了解用户的需求、行为和心理,以确保设计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高用户体验。
最后,我会与团队成员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设计能够符合要求并得到实现。
总之,我认为UI设计对于中信银行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中信银行提高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度,从而增强中信银行品牌形象。
因此,我将尽我所能,为中信银行提供最优质的UI设计服务。
二、描述一下你对中信银行线上业务的了解,根据你的经验,你会如何规划线上业务的UI设计?考察点:1. 考察应聘者对中信银行线上业务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以及其是否适合该公司的 UI设计师岗位。
2. 考察应聘者的用户体验设计和信息架构能力,是否能够规划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线上业务UI设计。
3. 考察应聘者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能够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以提高线上业务用户体验。
参考回答:针对中信银行线上业务的 UI设计,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一、信息架构:首先,我会对中信银行的线上业务进行深入了解,并分析用户需求,以确定信息架构。
UI界面设计流程参考1.需求分析:在UI界面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用户的需求和目标。
通过与客户或使用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以及产品所要解决的问题。
这包括确定用户群体、界面用途、功能需求等。
2.竞品分析:通过对类似产品或竞争对手的UI界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市场上的最佳实践,避免重复造轮子。
同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新点,提升用户体验。
3.架构设计:在UI界面设计之前,需要进行信息架构设计,即确定界面的整体布局和组织结构。
这包括确定页面的层次结构、导航方式、内容分类等,以及如何展示信息和功能,使用户能够轻松找到需要的信息。
4.界面设计:在确定了信息架构之后,可以开始进行具体的界面设计。
这包括确定UI元素的样式、颜色、字体、按钮、图标等。
需要考虑到用户界面的美观性、易用性和一致性,以及品牌的风格和形象。
5.交互设计:在界面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交互设计,即确定用户与界面的互动方式和反馈机制。
需要定义用户的操作流程、界面元素的交互逻辑和效果,以及用户界面的反馈和提示。
这可以通过使用原型工具或交互设计工具进行可视化设计。
6.反馈评估: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用户测试和反馈评估。
这可以通过用户调查、用户访谈、原型测试等方式来进行。
根据用户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可以对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升用户体验。
7.实施和迭代:在反馈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可用界面。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开发人员进行密切的合作,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一致性。
同时,需要进行持续的迭代和改进,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市场的变化,对界面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起来,设计一个优秀的UI界面需要经历需求分析、竞品分析、架构设计、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反馈评估以及实施和迭代等多个步骤。
在每一个步骤中,需要与客户、用户和开发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最终设计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创新和实用性,结合市场趋势和最佳实践,以提供优秀的界面设计解决方案。
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应用整体架构分析与设计移动应用的普遍性和方便性使得它们成为现代人的必需品。
而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应用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为了确保应用的顺畅运作和用户体验,应用程序员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应用架构,该架构将涵盖整个应用程序。
接下来,我们将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整体架构进行分析和设计。
1. 程序框架在Android中,程序框架是应用程序的基础,它确定了应用程序的核心组件,包括活动(Activity)、服务(Service)、广播接收器(Broadcast Receiver)和内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
这些核心组件都是在应用程序框架中定义的,开发人员需要继承这些组件并实现自己的逻辑。
2. 活动(Activity)活动是Android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负责管理用户界面并响应用户的交互事件。
每个活动都必须实现三个主要方法:onCreate()、onStart()和onResume()。
在onCreate()中,开发人员必须设置活动的布局和初始化必要的对象,而在onStart()和onResume()中,则负责管理活动的状态。
在设计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可用性。
3. 服务(Service)服务是一种在后台运行的组件,它不具有用户界面,但可在运行时执行耗时操作。
服务常用于处理长时间运行的操作,例如下载文件或更新数据库。
开发人员需要实现服务类并在需要时启动或停止服务。
服务类必须实现onStartCommand()方法,该方法用于启动服务。
4. 广播接收器(Broadcast Receiver)广播接收器是Android应用程序的另一重要组件,它们用于在应用程序中传递消息。
广播接收器类似于自定义事件,它可以接收应用程序内部或外部的广播事件。
开发人员需要实现广播接收器类并将其注册在应用程序中,以便在广播事件发生时接收和处理信息。
广播接收器必须实现onReceive()方法。
设计原则知识:设计原则——游戏UI设计游戏UI设计对于游戏的玩家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游戏UI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玩家,还可以提高玩家的沉浸感和游戏体验乐趣。
因此,游戏UI设计需要严格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下面将详细讲解游戏UI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界面的各个元素需要保持相同的布局、类型、颜色和效果,来形成一种风格和统一感。
一致性原则可以提高用户的认知效率,减少用户的反应时间,使用户更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在游戏UI设计方面,一致性原则可以通过保持游戏的风格,色调和元素的一致性来提高游戏的可玩性和用户体验。
二、易用性原则易用性原则是指游戏UI设计需要遵循可用性和易用性的原则,让用户可以快速地学会使用,降低游戏的门槛。
在游戏UI设计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游戏的易用性:1.明确的用户流程和逻辑:在UI设计中需要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和心理,通过设置简单的用户流程和逻辑,使用户可以快速地了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2.直观的操作界面:游戏UI的操作界面需要尽可能的简单直观,不要设置过多的操作按钮和功能,可以通过设置用户引导和提供提示来帮助用户更好地操作游戏。
3.有效的反馈和提示:游戏UI需要给用户有效的反馈和提示,让用户了解自己的操作结果和成果,同时通过提示玩家不同的操作、奖励等来增加玩家的游戏体验和游戏乐趣。
三、可扩展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是指游戏UI设计需要考虑到游戏的未来扩展性,允许游戏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扩展。
游戏的内容和功能在不断更新的同时,UI设计也需要随之改进和不断升级,以适应游戏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
因此,游戏UI设计需要具备可扩展性,允许游戏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扩展。
四、信息架构原则在游戏UI设计中,信息架构原则是指基于清晰、条理的信息排列规程,使玩家可以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在设计游戏UI时,要考虑到设计元素的排列顺序、信息的展现方式、布局的规范等方面,并考虑不同设备和分辨率的显示效果,保证游戏UI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可用性。
手机UI中的信息架构类型分析
信息架构即信息的组织结构。
它的任务就是在信息与用户之间建立一个通道,使用户能够获取到其想要的信息。
一个有效的信息架构方式,会根据用户在完成任务时的实际需求来指引用户一步一步的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
比如我们去饭店点菜、去商场买衣服,要完成这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任务,用户最希望的就是过程简短、不用过多的去思考。
所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这类任务就要采取比较顺畅的架构方式。
相反,如果在PC上玩一个大型的网络游戏,为了满足用户在游戏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就要把游戏设计得有些难度。
所以这时就要采取带有障碍的架构方式。
如果网络游戏也采用顺畅的架构方式的话,那么游戏就变得毫无挑战,也就失去了它的乐趣。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采用哪种架构方式是根据用户完成某个任务或行为时的实际需求来决定的。
根据上面所讲的信息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信息架构分为四种类型:浅而广、浅而窄、深而广、深而窄。
浅而广和浅而窄的类型,都属于较为顺畅的架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用户不需要去过多思考,可以较直接的获取到信息。
深而广和深而窄的类型,属于带有障碍的架构方式,它的特点是用户获取信息有一定的难度,要经过一定的步骤和流程才能获取到信息。
手机上应采用哪种信息架构方式呢?
手机这种小屏幕设备的特点是:
首先人们大都在空闲的时间使用它,每多跳转一个界面就可能失去一部分用户;
其次它的屏幕较小,限制了功能展现的复杂性;
再次不得不考虑它的电池供电时间的限制等等。
根据它的这些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在手机上做应用一定要是功能简单、操作简便、轻量级的、占用的时间要短等等。
操作复杂、流程繁琐、挑战性高的深层次架构方式的设计并不适合在手机上进行。
所以结合手机的特点,考虑到用户的实际操作,手机上的设计就要采用尽量浅的、顺畅的信息架构方式。
那么怎样在小屏幕设备上实现浅的信息架构方式?在设计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根据我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怎样减少信息架构的深度。
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大家一同来探讨。
一. 减少目录级数
重新考虑软件功能的布局,梳理各功能间的关系,通过适当的增加同一层的目录数,减少目录的级数来减少用户点击的次数。
这是减少信息深度的最直接方式,但此种方式应避免的问题的是,不要为了减少用户操作而一味的将所有信息平铺(图1)。
与其在一堆毫无规律的功能中寻找一个功能,还不如从分类清晰的目录中寻找来得容易(图2)
二.功能的排布要有逻辑,分类要清晰,命名要准确、易懂
软件各功能间的关系要有逻辑性,同类型的功能要归好类,并且分类及功能的命名要准确,易懂,不要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避免把A类功能放在B类中。
三.减少操作次数、减少界面跳转层级
因为每多跳转一个界面就可能流失部分用户。
所以在设计中应该尽量减少用户操作的次数。
我们可以采用tab或手风琴等架构方式来减少界面跳转的层级。
tab的架构方式
可以将并列的信息通过横向或竖向tab来表现。
与传统的一级一级的架构方式对比,此种架构方式可以减少用户的点击次数,提高效率。
如下图3传统的架构方式,从A1到B1界面,要经过A—O—B—B1 一共要跳转四次,经过五个界面。
采用tab架构方式的图4,从A1到B1界面,只经过A—B—B1 一共跳转三次,经过四个界面,比图3少点击一次。
手风琴式的架构方式
如图5的手风琴式的架构方式,它其实与功能平铺类似,都是在一个界面上把功能展现。
但不同的是,它有很清晰的分类,各个不同的功能放在不同的分类中,每个分类可以自由伸缩,大大节省了空间。
这样用户在一个界面上就可以了解整个功能的布局和每个分类中的详细子功能项。
对比前面的架构方式,此种方式从A1到B1只需经过A&B—B1 跳转两次,经过三个界面。
此种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首先每个分类项目条的展开和收起状态在视觉上要有明显的区分,这样可以方便用户检索;
其次为避免页面过长,增加用户的浏览负担,请不要把所有的分类都设为默认展开状态。
可以把用户最常用的分类设为默认展开的状态。
四.操作要顺畅,界面跳转符合用户心理预期。
随时随地返回
因为手机屏幕较小,显示空间有限,相比同一款软件在PC上信息层次而言,小屏幕设备的信息层次就会变得更加深。
所以用户在多个界面之间跳转的时候,就
要保证其操作通道的通畅性,要能快速的找到出口,随时可以返回上层操作。
这样会增加用户的安全感。
举个反面例子:如下图windows mobile 6.5 的回复短信界面,没有把出口标识清楚,用户需要切换tab项才能找到出口。
这样的设计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迷惑。
从哪来回哪去
小屏幕设备的信息架构较深,界面较多。
为了避免用户在多个界面之间跳转时迷路,当用户进行返回操作时,所返回的界面一定是他刚刚操作的上一层界面。
比如用户从O界面进入到A界面,又从A界面进入到A1界面,此时从A1界面返回时一定是返回到A界面,而不是O界面。
想一想我们回家时,从大门口进入客厅,经过客厅进入卧室,此时若从卧室出来却发现自己站在大门口,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使用得恰当,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要从各个角度去综合考虑问题,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把握好用户和信息间的平衡。
讨论:/viewthread.php?tid=47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