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限时训练:第十八章 整合提升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92.50 KB
- 文档页数:5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泉州模拟)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1、2题。
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终碛沉积物大小不均,棱角明显,磨圆度较差,没有层状结构。
第2题,冰水扇的形成是冰川和流水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堆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知识拓展】终碛堤(1)形成:冰川将冰碛物携带到它的末端连续堆积,逐渐加厚增高形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多呈半环状。
(2)特点:大陆冰川的终碛堤比较低,高约30~50米,但可长达几百千米,弧形曲率小。
山岳冰川的终碛堤比较高,可达数百米,但长度较小。
(2017·皖南联考)位于哥斯达黎加中部的图里亚尔瓦火山于当地时间2016年5月20日再次喷发,大量火山灰、气体和热岩浆从图里亚尔瓦火山口爆炸式喷发,火山灰喷发柱高达3 000米,喷发过程持续了约8分钟。
读图回答3、4题。
3.图里亚尔瓦山顶岩石中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沉积B.地壳C.上地幔顶部D.下地幔4.图里亚尔瓦火山的热岩浆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最先转化为下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解析】3选C,4选B。
第3题,火山顶的岩石为岩浆岩,其含有的矿物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第4题,据地壳中物质循环图分析判断,图中甲为岩浆(只有一个箭头出来),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热岩浆首先转化为岩浆岩。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训练试题(63份)-湘教版40高考达标练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常考2大题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去工业化”后的美国,在2009年启动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
“再工业化”是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背景的是( )A.“去工业化”使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B.经济增长主要由金融等服务产业来驱动C.国内劳动力成本下降及产业结构演变D.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趋下降2.近年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初见成效。
下列属于其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7.该省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5.A 6.D 7.A 第5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其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可确定为江苏省。
第6题,分析其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可知,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第7题,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2017·宁夏银川一中一模)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
读图完成8~9题。
8.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9.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 )A.人口的大量外迁 B.矿产资源的枯竭C.环境质量的恶化 D.老工业基地衰落解析:8.C 9.D 第8题,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东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速度也最快,而近些年有所减缓,因此丙为东部地区;因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近些年,中西部城市化速度快,中部快于西部,所以甲为中部,乙为西部;东北地区属老工业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速度较慢,丁为东北地区,因此选择C项。
课时提能练(四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7·长春模拟)读中国四个分区图,回答1~3题。
1.有关A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B.黄土高原区,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D.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2.有关B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变率大,水资源缺乏B.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肥力低C.平原地区水网密布,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陇海线、京沪线、浙赣线经过本区3.有关C、D两地区比较,正确的是()A.C地区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昼夜温差小B.D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昼夜温差大C.两地区畜牧业以家畜饲养畜牧业为主D.两地区都主要是外流区域1.B2。
B 3.B[第1题,注意中国区域的划分,识记区域基础知识。
由图可知A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该区域大部分属于暖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中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春小麦;该区域的黄土高原区位于暖温带,积温较高,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 mm到800 mm之间,降水集中在夏季;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第2题,图中B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该区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 mm 以上,降水多,所以水资源丰富;在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呈酸性,肥力低;平原地区水网密布,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陇海线在北方地区,不经过本区,京沪线、浙赣线经过本区.第3题,由图可知C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该地区主要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形区,因而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昼夜温差大;D地区是中国青藏高原区,地形以高原为主,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两地区畜牧业以草原畜牧业、山地畜牧业为主;两地区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主要属于内流区域。
限时训练选题细目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亚洲地区1、2(易)3、4(易)5、6(中)13(中)美洲地区7、8、9(中)两极地区10、11(中)非洲地区12(中)(2016·株洲质检)下图中用虚线圈出的部分表示的是某种役用农畜的饲养地区范围。
读图回答1~2题。
1.该种农畜是()A.牦牛B.水牛C.马D.骆驼2.该种农畜与该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关系密切,其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游牧业D.水稻种植业解析:第1题,牦牛主要生活在青藏地区,骆驼生活在干旱地区,马主要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与草原地区。
图示区域多为水田农业,因而最可能为水牛。
第2题,图示区域水热条件好,多发展水稻种植业。
答案:1.B 2.D(2016·长治模考)下图为朝鲜半岛7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
韩国矿产资源匮乏,汽车、造船工业十分发达,图中的浦项市有世界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回答3~4题。
3.对朝鲜半岛7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从图中可以看出,受纬度位置影响,该半岛7月均温南高北低;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受海陆位置影响,7月陆地增温快,气温高,26 ℃等温线向北凸。
答案:D4.浦项市发展钢铁工业突出的区位优势是()①煤铁资源丰富②接近消费市场③发展较早,劳动力价格低④海运便利,便于原料、产品运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浦项靠近港口,利于原料、产品运输;韩国汽车、造船工业十分发达,对钢铁产品需求量大;韩国矿产资源匮乏;韩国属于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并不低。
答案:D(2016·六安质检)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地区图。
读图回答5~6题。
5.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A.给沿岸农业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B.活跃该地区的水循环C.是沙漠向南扩展的天然屏障D.扩大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幅度解析:读图可知,巴尔喀什湖是河流的终点,为咸水湖泊,不能为沿岸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湖泊水蒸发,对于活跃该地区水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湖泊是沙漠向北扩展的天然屏障;湖泊会减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幅度。
课时跟踪练18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为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典型的()A.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己地的自然带名称为()A.亚热带硬叶林带B.温带混交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苔原带1.A 2.C第1题,读图可知,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总体上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变化的,其热量是逐渐降低的,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
第2题,根据己地的纬度可知,该地处于北极圈附近,为亚寒带,因此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C正确;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混交林带分布的纬度较己地低,A、B错误;苔原带分布的纬度较亚寒带针叶林高,庚应为苔原带,D错误。
锡林郭勒草原是中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
下图示意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FVC均值(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3~5题。
3.锡林郭勒草原从东到西依次为()A.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C.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草原4.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5.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A.大力植树种草B.扩大耕种面积C.建设人工湿地D.进行季节性轮牧3.A 4.C 5.D第3题,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由东向西逐渐减少,说明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因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分别是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A正确。
第4题,受夏季风影响,锡林郭勒草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最多,C正确。
第5题,锡林郭勒草原区主要为牧区,又处于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当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严重荒漠化区域显著增加。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八世界地理分区(二)(建议用时:20分钟)读图,完成1、2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图中标示的某种作物与实际分布明显不符,该作物是( )A.棉花B.黄麻C.茶叶D.甘蔗2.①②③④四城市中,IT产业比重较高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选C,2选B。
第1题,茶树适合生长在降水较多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区。
茶树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而图中茶树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
第2题,印度的IT产业主要在南部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下图为日本略图,下表为东京和高田的气候资料。
阅读图表回答3、4题。
①由于洋流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界线的纬度比我国高②濑户内海沿岸由于地形的影响,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降水都相对较少③海岸线平直、多优良港湾,是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之一④河流众多,降水丰富,内河航运发达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与东京相比,高田冬季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中纬西风带来丰富水汽B.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C.更接近海洋D.沿岸暖流增温增湿【解析】3选A,4选B。
第3题,暖流经过使得自然带分布纬度偏高,寒流相反。
濑户内海四周地势相对较高,冬夏都位于背风坡,降水都相对较少。
第4题,冬季风源自亚洲高压,原本比较干燥,但经过广阔的日本海之后就变得比较湿润,由图可知,高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知识拓展】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的原因日本四面环海,再加上日本暖流的影响,其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与中国东部季风区相比,降水量多、气温年较差小。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是某国轮廓简图,图乙是该国气温降水图。
材料二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5月24日报道,近期,印度连续遭受热浪侵袭,马路在高温炙烤下熔化,甚至粘住行人的鞋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城市化(建议用时:20分钟)(2017·青岛模拟)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
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回答1、2题。
1.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A.东部与东北B.东部与中部C.中部与西部D.东北与西部2.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A.水资源丰富B.农业发达C.地形平坦D.人口与产业过度集聚【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化弹性系数为正值,故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最明显,故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东部和东北城市化对经济推动作用不明显,说明城市化随着人口和产业发展出现了城市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以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条件好,农业发达,水资源丰富,这些条件都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但由于东部人口众多,产业过度集中,产生众多的城市问题,使得城市化弹性系数降低。
【加固训练】(2017·江淮十校联考)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推断()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期阶段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城市化可能会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多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C.土地的质量改善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解析】(1)选A,(2)选D。
第(1)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最慢;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非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第(2)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变差,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雨季地表径流增多;城市化过程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土地质量下降;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
第十八章整合提高
地区特色剖析类题目答题模板
角度以地区图文资料为载体,考察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色及成因: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摩洛哥是非洲经济落伍,发展迟缓的国家。
下列图是摩洛哥地区图。
资料二摩洛哥的阿拉伯人身材一般都很高大,男子常常穿一种袍服,头上包
着一条厚厚的头巾。
袍服很宽大,既可看作大衣、外衣,又可当毯子和寝衣。
头巾
天气酷热时可防暴晒,天气寒凉时能够御寒,刮风时又可防备风沙的吹袭。
女子一
般穿直垂脚踝的白色裙袍,整个身体,连同脸部被层层包起,只露两只眼睛。
(1)简述摩洛哥的地理地点特色。
(2)据图描绘摩洛哥的主要地形及散布特色。
(3)据图概括摩洛哥城集市中散布特色并解说其自然原由。
(4)依据资料二,从阿拉伯人的民族服饰,剖析当地天气的明显特
色。
[审答流程]
[试试解答](1)跨中低纬,位于北温带;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扼地
中海出海口直布罗陀海峡;位于非洲西北部。
(2)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大概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散布在北部、中部;高原主要散布在东部、南部。
(3)特色:主要(集中)散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域。
原由:北
部、西部为地中海天气,天气平和宜人;地形绝大部分在200 米以下,地势平展。
(4)光照强,温差大;风沙大。
[答题术语]
1.自然地理特色
思虑方向满分术语。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阴影区域为典型葡萄产区。
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葡萄产区葡萄生长的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答案 D解析图示葡萄产区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葡萄生长期炎热干燥,因此水分成为葡萄生长的不利因素,故D项正确。
2.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的园艺业分布区。
近年来,地中海沿岸的园艺业不仅种植品种不断增加,且规模也不断扩大,引起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科技C.交通运输 D.劳动力答案 A解析科技、劳动力、交通运输是影响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但是市场决定农业的规模和种类,故选A。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N~18°N、100°E~105°E)。
当地在香稻扬花期间具有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3.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A.5~6月 B.7~8月C.9~10月 D.12月~次年1月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泰国东北部的季风气候可分为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依据文字信息可推知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应出现在凉季。
选D。
4.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量很大,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①先进的耕作技术②发达的信息与交通③优越的气候④品质优良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泰国经济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
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其品质优良和发达的信息,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
选B。
埤塘(池塘)于18世纪大陆居民迁居台湾垦荒时始建,台湾岛西北部临海的桃园地区分布有众多埤塘。
读埤塘农业生产示意图,完成5~6题。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图示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A.甲、乙、丁、丙B.乙、丁、丙、甲C.丙、甲、乙、丁D.丁、丙、甲、乙答案 B解析甲受西风带控制时间最长,纬度最高;乙地受信风控制的时间长于丁地,纬度最低。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
读图,完成2~3题。
2.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②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它们都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③地和④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会形成地中海气候;⑤地全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这五地最可能分属于三种气候类型。
3.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答案 B解析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进行定位,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为北半球夏季。
从气压梯度看,②地气压梯度强于①地,风力较大。
5.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 B解析根据③地经纬度可判知,该地区位于印度半岛,此季节存在强大的热低压,为夏季;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
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第十八章整合提升
区域特征分析类题目答题模板
角度以区域图文资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及成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摩洛哥是非洲经济落后,发展缓慢的国家。
下图是摩洛哥区域图。
材料二摩洛哥的阿拉伯人身材一般都很高大,男子经常穿一种袍服,头上包着一条厚厚的头巾。
袍服很宽大,既可当作大衣、外套,又可当毯子和睡衣。
头巾天气炎热时可防暴晒,天气寒凉时可以御寒,起风时又可防止风沙的吹袭。
女子一般穿直垂脚踝的白色裙袍,整个身体,连同脸部被层层包起,只露两只眼睛。
(1)简述摩洛哥的地理位置特征。
(2)据图描述摩洛哥的主要地形及分布特点。
(3)据图归纳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4)根据材料二,从阿拉伯人的民族服装,分析当地气候的显著特点。
[审答流程]
[尝试解答](1)跨中低纬,位于北温带;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扼地中海出海口直布罗陀海峡;位于非洲西北部。
(2)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高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
(3)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区。
原因:北部、西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地形绝大多数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
(4)光照强,温差大;风沙大。
[答题术语]
1.自然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