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4.78 KB
- 文档页数:1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复习题一、填空1、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被称做(基本需经)。
2、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我们知道这些食物来自(土地种植、河湖、家庭饲养)等。
3、一年有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
有(24)个节气,我们这里适应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大豆、花生、柑橘等)。
4、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
5、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的(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
6、对于农作物的生长。
最重要的;因素有(土壤、阳光、水、肥料)。
7、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1/9),却解决了人口占世界(1/5)的吃饭问题。
8、(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伴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水利)、(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
9、(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涨落的变化,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年定为365天。
10、(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伟大工程,它是世界古建筑的奇迹。
11、(都江堰)位于岷江的中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2、古代新疆人为了保存和运送天山融化的雪水,发明修建了(坎儿井)。
13、(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4、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有(大米、生猪、苹果|)等。
15我知道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诗人(屈原)。
16、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7、古代的通信方法有(烽火传情、人畜送信、信鸽传信)等。
18、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知道的通信工具有(电话、手机、邮递、网络、数字)等。
19、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话)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最普遍的一种(通信)方式。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总复习资料警察”)。
6、即使绿灯亮了,也要先看,后看,然后过马路。
7、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禁令标志是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行人的标志。
收集设计交通安全用语,提醒自己和家人注意交通安全。
8、为维护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和畅通,交通设施越来越,交通警察为维护交通安全辛勤工作,国家还颁布了。
9、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不懂法规或忽视它、无视它,就可能随时,造成的伤害都是对生命的,珍爱生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10、火灾的发生一般都与人们、、、有关。
11、火灾是的,防火要从做起,要从做起。
12、煤气灶附近防止易燃品,就如同放了一颗。
13、为了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国家不仅制定了,在公共场所和我们居住的地方还设置了,成立了,建立了。
14、防火,与我们的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
15、只有发生火灾时,才能动用、、。
24、我知道岁以下儿童不能在马路上骑车,我还知道的交通规则有、、等。
25、报警请拨;发生火灾请拨;病人急救请拨;交通事故请拨。
26、20XX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里氏级特大地震在地区突然爆发。
在这场灾难面前,勇现出许多英雄少年,我知道的英雄少年有。
27、手提式灭火器可用于、、和一般物质引起的火灾,使用的方法是先,再就可以了。
28、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要时时树立意识。
学会安全自护。
二、简答题1、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都有什么?答、行人违章穿行车道;酒后驾车;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非机动车突然猛拐;非机动车抢道行驶。
2、道哪些交通设施?它为行人和车辆提供了哪些安全保障?答:街上有许多地方都设有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这样行人过马路就安全多了。
报警电话能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方便及时报警。
6交通信号灯越来越形象交通警察一丝不苟指挥交通,让人们安全通过。
3、知道哪些交通规则?12岁以下儿童不能再马路上骑车;不翻越栏杆,有生命危险;不在马路上做游戏;乘车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
第四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1、人们在土地上耕耘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
这些丰盛的食物,有的是土地上种植出来的,有的来自河湖、海洋,还有的来自家养的鸡、鸭、牛、羊。
需要就是人们的要求。
人们的需要有很多,其中有些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被称做基本需要。
和所有的农家一样,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懂得了在自然条件下,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农民们年复一年地从事着从种植到收获的劳动,并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春寒还没有完全过去,秧畦里的稻秧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了。
插秧是一年里最繁重的劳动,人们整日光脚站在水田里,把一撮撮秧苗植入泥中。
炎炎烈日下,人们忙着除草,追肥,盼望着庄稼茁壮成长。
在金黄的稻浪里,人们收获着喜悦,笑意写在脸上,幸福荡漾在心头。
把金色的稻谷装进丰收的袋子,一年的辛劳才算得到了收获。
秋收以后,很多人都进城打工。
是大人们的辛勤劳动才换来我们的衣食无忧。
从一年的收成中留下自家的口粮,其余的可以卖给国家,也可以拿到市场上自由销售,所得的钱存起来或用于日常花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所以它也是农业生产的法宝。
人们将二十四节气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传唱。
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区域性。
因为各种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是不相同的,所以人们要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选种适宜的农作物,由此形成了各地不同的物产。
我国栽培小麦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
现在,从东海到天山,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都有小麦栽培。
花生又叫落花生、地豆、万寿果、长生果、番豆等,是16世纪初忧福建、广东侨商带到中国沿海地区的。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总复习资料(北师大版)四年级品社下册复习要点第四单元土地养育我们一、填空、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
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被称做(基本需要)。
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懂得了在自然条件下,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4、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所以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生产的。
5、我国是大国,不仅粮食产量多,而且蔬菜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0%),是世界第一蔬菜大国,特别是大棚蔬菜面积已占到世界(70%)以上。
然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变得越来越硬,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也造成了危害。
6、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又逐渐学会了(种植),然后又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农具),这些(农具)成为了人手的延伸。
7、(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的进步。
8、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不断变革,在不断提高。
9、都江堰位于(岷江的中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XX多年前,秦国的(李冰父子)率众建造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建立,既有利于(排泄洪水),又有利于(灌溉农田),由此形成了富饶的成都平原。
(都江堰)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0、坎儿井用来(保存和运送)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供人们使用。
1、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2、(科学种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3、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1/9),人口却占到了世界的(1/5)以上。
4、人类的文明就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道德常识》(约300字)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将通过
学习《讲信修睦》、《知错能改》、《团结互助》等方面的内容,了解道
德规范的重要性。
同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善良、友爱、诚实、守纪等美德。
二、《作风与仪表》(约300字)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树立良好的作风和仪表。
包括学习
《文明礼貌》、《整洁卫生》、《自律自控》等内容。
通过这些学习,学
生将掌握社交礼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培养自信、自立等品质。
三、《交通安全》(约300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
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将学习《过马路要注意什么》、《交通标志和交通信
号灯》等内容。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了解交通规则,学会正确的过马路
和乘坐交通工具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消费观念》(约300字)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学
生将学习《认识金钱》、《节俭与浪费》、《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金钱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金钱的方式,学会节俭与
浪费之间的取舍,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
以上就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单元的要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这些都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年级下册品社期末复习资料1、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
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被称做(基本需要)。
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懂得了在自然条件下,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4、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所以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生产的(法宝)。
5、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粮食产量多,而且蔬菜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0% ),是世界第一蔬菜大国,特别是大棚蔬菜面积已占到世界(70% )以上。
然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变得越来越硬,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也造成了危害。
6、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又逐渐学会了(种植),然后又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农具),这些(农具)成为了人手的延伸。
7、(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的进步。
8、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
9、都江堰位于(岷江的中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2000 多年前,秦国的(李冰父子)率众建造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建立,既有利于(排泄洪水),又有利于(灌溉农田),由此形成了富饶的成都平原。
(都江堰)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0 、坎儿井用来(保存和运送)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供人们使用。
11 、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他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2 、(科学种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13 、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1/9 ),人口却占到了世界的(1/5 )以上。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总复习资料(北师大版)四年级品社下册复习要点第四单元土地养育我们一、填空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
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被称做。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懂得了在自然条件下,只有某一段时间的、,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所以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生产的。
我国是大国,不仅粮食产量多,而且蔬菜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是世界蔬菜大国,特别是大棚蔬菜面积已占到世界以上。
然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变得越来越硬,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也造成了危害。
人类从开始了农业劳动,又逐渐学会了,然后又创造出了,这些成为了人手的延伸。
和工具使人类的进步。
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不断变革,在不断提高。
都江堰位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XX多年前,秦国的率众建造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建立,既有利于,又有利于,由此形成了富饶的成都平原。
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0、坎儿井用来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供人们使用。
1、杂交水稻之父是。
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3、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人口却占到了世界的以上。
人类的文明就是从开始的,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伴随着的发展,水利、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也逐渐发展起来。
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我国的农历,是古代劳动者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与月球运动的规律编制出来的,是一种。
农历把农业生产的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更有利于。
养蚕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农耕地区的主要食物是,沿海地区喜欢吃,在牧区,饮食以为主。
0、北方人爱吃,南方人以为主;傣家人的,蒙古人的,x疆人爱吃;丹麦是安徒生的故乡,主要以为主,泰国,韩国的。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精品文档北京师范大学四年级产品学会第二卷复习材料第四单元土地养育我们一、填空1、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我们不能每天都没有食物。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
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东西叫做(基本需求)。
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在自然条件下,只有一定时期(光照)和(温度)适合某些作物的生长。
4、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所以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生产的(法宝)。
5.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仅粮食产量大,蔬菜产量也占全球总产量的6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国家,尤其是温室蔬菜面积已占世界的70%以上。
然而,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土地变得越来越盐碱,土壤变得越来越坚硬,影响作物的生长,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也对人体造成危害。
6、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又逐渐学会了(种植),然后又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农具),这些(农具)成为了人手的延伸。
7.(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进步。
8、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
9、位于闽江中游的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2000多年前,都江堰由李冰和他的儿子在秦国建造。
都江堰的建立有利于(排洪)和(农田灌溉),从而形成了肥沃的成都平原。
(都江堰)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0、坎儿井用来(保存和运送)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供人们使用。
11、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12.(科学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13、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1/9),人口却占到了世界的(1/5)以上。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概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生活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品德知识点
1. 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身体、财产和隐私,不做伤害他人的事。
2. 诚实守信:诚实与守信是品德高尚的表现。
我们应该诚实对待自己的言行,守信守约,不说谎、不做弄虚作假的事。
3. 友善待人:友善待人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关心帮助他人,与人为善,不欺负弱小、不随意伤害他人。
4. 勇敢坚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是培养品德的必要条件。
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不被失败打倒。
生活知识点
1. 饮食健康:学会健康饮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我们
要研究食物营养知识,合理搭配饮食,避免垃圾食品和过多油腻食物。
2. 交通安全:学会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我们
要研究交通信号的含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
人行天桥。
3. 环境保护:学会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保持环境整洁。
4. 日常安全:学会保持日常安全是保护自己的必要手段。
我们
要学会分辨危险物品,遇到陌生人时要保持警惕,确保自己的安全。
以上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部分品德与生活知识点,通过研
究这些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建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
活惯。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北师大版四年级品社下册复习资料第四单元土地养育我们一、填空1、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
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被称做(基本需要)。
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懂得了在自然条件下,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4、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所以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生产的(法宝)。
5、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粮食产量多,而且蔬菜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0%),是世界第一蔬菜大国,特别是大棚蔬菜面积已占到世界(70%)以上。
然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变得越来越硬,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也造成了危害。
6、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又逐渐学会了(种植),然后又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农具),这些(农具)成为了人手的延伸。
7、(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的进步。
8、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
9、都江堰位于(岷江的中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2000多年前,秦国的(李冰父子)率众建造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建立,既有利于(排泄洪水),又有利于(灌溉农田),由此形成了富饶的成都平原。
(都江堰)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0、坎儿井用来(保存和运送)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供人们使用。
11、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12、(科学种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13、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1/9),人口却占到了世界的(1/5)以上。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社下册复习资料第四单元土地养育我们一、填空1、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
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被称做(基本需要)。
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懂得了在自然条件下,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4、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所以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生产的(法宝)。
5、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粮食产量多,而且蔬菜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0%),是世界第一蔬菜大国,特别是大棚蔬菜面积已占到世界(70%)以上。
然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变得越来越硬,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也造成了危害。
6、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又逐渐学会了(种植),然后又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农具),这些(农具)成为了人手的延伸。
7、(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的进步。
8、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
9、都江堰位于(岷江的中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2000多年前,秦国的(李冰父子)率众建造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建立,既有利于(排泄洪水),又有利于(灌溉农田),由此形成了富饶的成都平原。
(都江堰)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0、坎儿井用来(保存和运送)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供人们使用。
11、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12、(科学种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13、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1/9),人口却占到了世界的(1/5)以上。
14、人类的文明就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伴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水利、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也逐渐发展起来。
15、(雄伟壮观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16、我国的农历,是古代劳动者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与月球运动的规律编制出来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历)。
农历把农业生产的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17、养蚕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18、(茶文化)是中国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19、农耕地区的主要食物是(粮食和蔬菜),沿海地区喜欢吃(各种水产品),在牧区,饮食以(肉和奶)为主。
20、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以(米饭)为主;傣家人的(竹筒饭),蒙古人的(手扒肉),新疆人爱吃(馕和羊肉);丹麦是安徒生的故乡,主要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泰国(树叶包制的饭团),韩国的(石锅拌饭和泡菜)。
21、一年有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
有(24)个节气,我们这里适应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大豆、花生、柑橘等)。
22、对于农作物的生长。
最重要的;因素有(土壤、阳光、水、肥料)。
23、(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涨落的变化进行农业生产。
他们根据河水的这种变化,把一年分为(12)个月,把一年定为(365)天,编制出古代的(太阳历)。
我们现在沿用的公历,就是从这种历法发展而来的。
24、(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伟大工程,它是世界古建筑的奇迹,同时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5、(都江堰)位于岷江的中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5、古代新疆人为了保存和运送天山融化的雪水,发明修建了(坎儿井)。
26、(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7、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有(大米、生猪、苹果|)等。
28、我知道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诗人(屈原)。
29、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上的五色土体现了我们祖先对(土地)的崇拜。
二、简答1、什么叫需要?什么叫基本需要?答、需要就是人们的要求。
人们的需要有很多,其中有些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被称为基本需要。
2、你知道每天吃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吗?答、这些丰盛的食物,有的是土地上种出来的,有的来自河湖、海洋,还有的来自家养的鸡、鸭、牛、羊。
3、为什么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区域性?答、因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是不相同的,所以人们要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选种适宜的农作物,由此形成了各地不同的物产。
4、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那些因素是最重要的?答、土壤、温度、湿度、气候等。
5、你知道那些农作物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哪些是从异国他乡引进来的?答、我国自古就有的:小麦、苹果、大豆、甘蔗。
异国引进:花生、玉米。
6、说说人们农业生产方式是怎样变化的?答:从用牛耕地到用拖拉机耕地;从用镰刀收割到用联合收割机收割。
7、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答:四川的都江堰、新疆的坎儿井。
8、列举科学技术改变农业的例子。
答、(1)无土栽培不仅可以加快植物生长,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耕地。
(2)温室技术的推广丰富着人们的餐桌。
(3)水产养殖已经摆脱了单纯的捕捞模式,发展成为养殖业,被称为“水上放牧”。
(4)规模养鸭、养鹅可以生产更多优质的禽、蛋。
(5)现代化饲养场用科学方法喂养牲畜,提供更多畜产品。
9、你知道我国都出口哪些农产品吗?答:有猪肉、米、棉花、苹果等。
10、你知道我国都进口那些农产品,是从哪里进口的?答:从巴拿马进口香蕉可可、咖啡;从伦敦进口牛;从堪培拉进口羊。
11、我们沿用的公历是怎么发展而来的?答: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涨落变化进行农业生产。
他们根据河水的这几种变化,把一年分为12个月,把一年定为365天,编制出古代的太阳历。
我们现在沿用的公历,就是从这种历法发展而来的。
12、星期是怎么发明的?答、古巴比伦人在两河流域挖渠灌溉,发展农业。
他们把每个月分为四个星期,以七天为一个星期。
13、你知道那些节日与农业生产有关?答、(1)汉族:春节、端午、中秋。
(2)少数民族:藏族的“洛萨尔”(藏历新年)预祝风调雨顺、彝族、白族的火把节祝愿五谷丰登。
(3)外国:北美的感恩节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本过年“打年糕“祈盼来年更好的收成。
14、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饮食习惯?答: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
15、丹麦是安徒生的故乡,肉类和奶制品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
从泰国的吊脚楼里,用树叶包制的饭团经过烧烤,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垂涎欲滴。
石锅拌饭和泡菜是韩国的传统美食。
许多农作物都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食物。
16、豆腐的制作工序?答:黄豆也叫大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栽种。
黄豆可以用来榨油,也可以直接食用。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加工黄豆的传统,黄豆经过加工,成为好吃、容易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并为此发明了一整套加工工艺,这就是豆腐的制作。
制作豆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黄豆经过许多道工艺,才制作成人人爱吃的豆腐和各种豆制品,它的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人们的劳动。
制作豆腐的工艺很早就被传到世界各地。
工序:1、洗净黄豆,用冷水泡发。
2、用小石磨或豆浆机把豆子磨碎。
3、把磨好的豆子放在细纱布里过滤,过滤时拉住纱布的四个角摇动,滤出豆浆。
4、把滤出的豆浆放到锅里,用火煮开。
5、把调好的卤水、石膏或凝固剂一点一点地倒进煮好的豆浆里,边倒边不停地搅动,这叫点豆腐。
6、用纱布垫底,把点好的豆腐放在木盒或带眼儿的塑料盒中(最好是长方形的),上面用木块或砖头压住,挤出多余的水分,豆腐就做好了。
第五单元穿越时空的生活一、填空1、用(电子信箱)只需几秒就能把信发出去。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走进千家万户。
电话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我国平均每(四)人就拥有一部电话。
3、在通信领域的一个又一个发明,进一步增强了人类的(通信能力)。
这些先进的通信技术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人们的文明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4、一封信从(寄出)到(接收)要经过许多环节,这其中渗透着(邮局)工作人员的辛勤与汗水。
5、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我们要遵守它的“交通规则”,也就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规)。
6、同学中间也可能发生过违反通信法则的行为,也许你们没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
我们应自觉遵守(通信法规),尊重他人的(通信权利),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通信权利。
7、为了尽快把远方亲人的消息送到人们手中,(邮递员)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
他们辛勤的汗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意),人们称他们是(绿衣天使)。
8、爸爸说他们小时候只有几条土路“晴天一脸(土),雨天一脚(泥)”,去镇上赶集也要起个(大早),还要走(很远)的路。
9、在我们生活中,有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有崎岖陡峭的(山路),有乡间的(羊肠小路),有波涛滚滚的(水路)。
各种道路上都留下了人们的(足迹),都印刻着时代的(变迁)。
10、在(国家)和(各地政府)的努力下,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如今,纵横交错的道路网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11、在南方,碧波荡漾的古老水路仍然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
12、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极大地拓展了城市交通的空间。
13、我由衷的为我们国家道路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14、道路建设离不开(筑路)工人和(养路)工人劳动,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15、雀儿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被称为(生命禁区),四川公路局雀儿山五道班班长(陈德华)和他的工友已经坚守了(20)多年。
16、养路,算不上(复杂)劳动。
养路工的岗位(平凡)的连司机都很少注意,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简单的劳动,离不开这些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
17、在唐代,我国就造出了可以容纳(六七百人)的大船。
在当时,船前进的动力主要靠(风)力和(人)力。
5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的船,可以乘坐(上千人)。
1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建造(大型)船只技术的国家之一,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的造船术和航海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9、郑和下西洋是使用的船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20、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21、无论是(广播)、(报刊),还是(电视)(网络),各种媒体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我们应该让父母(了解)我们的想法,同时也应该(体谅)他们,我们应与他们试着(沟通)。
在社会生活中,(沟通)与(交流)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