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X线临床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价值【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老年患者期间,予以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探究。
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选取80例患者,参与分析,以临床治疗方式作为分组标准,研究组PKP治疗,对照组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疼痛情况、功能障碍评分等。
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97.50%)与对照组治疗效果(80.00%)对比,研究组疗效显著。
研究组疼痛情况比较对照组疼痛情况较轻,研究组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对照组功能障碍评分较低,(P<0.05)。
结论: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过程中,予以PKP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骨折;老年患者;PKP胸腰椎压缩骨折作为骨科诊治时常见病症,患有此类症状的主要病症人群以老年群体居多,随着临床不断研究,发现该症状多由患者骨质疏松导致[1]。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近年,胸腰椎压缩骨折发生群体逐渐增多,危及患者机体健康。
临床早期治疗患者症状时,以保守治疗进行干预,此类方式虽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年龄较大,病症发生期间,恢复速度慢,极易并发其他不良反应[2]。
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发展、应用,临床治疗价值加高,PKP治疗,能够向患者椎弓根内注入骨水泥,提高患者椎体强度,提高稳定性。
本文选取我院诊治80例患者,参与分析,予以PKP治疗,具体内容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诊治80例患者,以治疗方式分组,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岁~80岁,均数年龄(71.22±2.6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岁~82岁,均数年龄(70.89±3.1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保守治疗,遵医嘱予以止痛药物,待患者症状稳定后,逐渐改为硬板床休息,提高患者腰背肌功能,并适当上拱腰部反复训练,每次50组,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这类骨折的治疗研究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分析近年来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治疗策略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为后续的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新兴的生物治疗等,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探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我们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的不断进步,为老年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鉴于老年患者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手术风险较高,因此,保守治疗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的核心,主要包括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等药物,旨在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同时,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还会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等药物来缓解疼痛。
物理治疗在保守治疗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通过物理疗法,如温热疗法、电刺激等,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物理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等营养物质,也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然而,保守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一些骨折严重、疼痛剧烈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腰椎压缩骨折的分型及影像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3-08-29T17:15:16.87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罗春雷罗春蓉[导读] 对所有的患者都进行正、侧位摄片检查,患者发生脊柱椎体压缩性程度I 度:146 例、II 度:88 例、III 度:6 例。
罗春雷罗春蓉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 404300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影像诊断情况和其的分型。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40 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对患者采用各种影像进行检查,并确定患者的骨折类型。
胸腰椎骨折分型:A 类:压缩性骨折;B类:爆裂性骨折;C 类:安全带骨折;D 类:骨折脱位。
结论对腰椎压缩骨折采用影像学进行诊断,提高临床诊断效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对患者椎体压缩程度>1/3 骨折,需要进行相关的治疗。
关键词:腰椎压缩骨折;影像诊断价值;分型在人体的骨骼中,脊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多数内脏的附着点和保护器[1]。
人体发生脊柱损伤或者脱位就会导致患者发生脊髓的损伤,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终身瘫痪或者死亡[2]。
其的机构非常的复杂,具有很好的运动和承重以及保护脊髓等功能。
然而,胸腰椎则是从活动度比较小的胸椎到活动度比较大的腰椎,很容易发生损伤。
胸椎有骨性胸廓的支撑,除非受到严重性的暴力打击,否则难以受到损伤。
在脊柱骨折部位中,胸椎是一个常见性的部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技术在胸椎骨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对人体的各个椎体和骨块大小等进行清楚的了解,并且还能够确定椎管的形态和狭窄程度等,有利于对骨折的诊断和鉴别,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24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都是我院在2009 年4 月~2011 年8 月期间收治。
其中男性患者为124 例,女性患者为116 例;患者的年龄在25~6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2.0)岁;对患者进行CT等检查,确诊患者为腰椎压缩性骨折。
病例讨论:一例压缩性骨折的治疗骨林刀客患者信息:Ⅰ主诉病史患者,女性,79岁主诉:腰痛伴活动受限2天现病史:患者2天前起床时突感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下肢麻木、疼痛及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症状,在家卧床休息两天无明显缓解,来我院门诊行腰椎X线检查示:T12、L1腰椎压缩性骨折。
遂以“脊柱压缩性骨折”收入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神清,精神可,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力减低,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特殊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过敏史。
Ⅱ 辅助检查体格检查:T10-L1棘突及棘旁压痛,余无特殊。
入院后完善X线、MRI、胸片、心电图及血常规、肝肾糖电解质等检查。
X线腰椎正侧位X线提示:T12及L1椎体压缩性骨折,胸腰段后凸畸形MRI胸腰椎检查MRI提示:T10椎体压缩性骨折;T12、L1陈旧性骨折。
Ⅲ 诊断治疗诊断:T10椎体压缩性骨折;T12、L1椎体陈旧性骨折;重度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脊柱退行性病变。
治疗方案选择:1、手术治疗。
优点:减轻疼痛,尽早起床活动,可减少并发症。
缺点:神经、血管损伤。
2、卧床休息3个月。
优点:无手术风险。
缺点:卧床休息可加速骨量流失,加重骨质疏松;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等。
手术方案选择:1、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年龄大于60岁,椎体后壁未破裂,无神经症状,2、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过程:1.患者取俯卧位,麻醉成功后,背部手术野活力碘消毒,铺无菌巾。
2.C臂定位T10椎体两侧椎弓根,并在体表标记,于T10两侧椎弓根体表定位处用小刀切开皮肤约0.5cm,C臂引导下从双侧小关节处置入穿刺针,使之经过椎弓根到达椎体内,透视下植入椎体扩张球囊进行扩张,观察球囊位置、扩张成都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伤椎高度恢复满意或球囊到底伤椎四周皮质骨后停止扩张。
经两侧椎弓根通道共植入约6ml骨水泥,再次透视见T10椎体内骨水泥填充满意,椎体高度恢复可,待水泥凝固后拔出通道,穿刺点无菌敷料覆盖。
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现状【关键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手术;物理治疗;药物;针灸;中药【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76-01骨质疏松症(op)是是一种骨骼的功能不全症,由此导致骨折或骨折危险性增加,被世界公认为六大疾病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2亿,有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人数约占总人口的6.97%。
自发性骨折或轻微外伤即可引起骨折,国内统计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为16.9%,84%的患者遗留急慢性胸腰部疼痛、脊柱变形(后凸畸形、侧凸畸形)等,骨折疼痛加重了家庭的医疗负担,以及骨折后并发症死亡率增加。
一、西医治疗西医微创手术治疗为了恢复脊椎的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国外率先开展手术治疗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mathis 等[1]报道了由于服用类固醇而导致腰椎和下胸椎多发压缩骨折的女性患者,经多处注射骨水泥取得明显效果,背部疼痛获得完全缓解。
jensen 等[2]研究表明对于年龄及类固醇相关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pvp 有稳固作用,90 %的患者表现为在1周内疼痛有明显的缓解、活动能力增加和镇痛药需求下降。
reiley等[ 3 ]经皮穿刺,在塌陷的椎体内置入可扩张球囊,通过扩张球囊抬升终板,并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强化椎体,使病椎原有的高度大部分得以恢复,稳定了伤椎,这种手术称为椎体后凸成形术[4-5]。
国内于2002年才开始引进该项技术,顾晓晖等[6]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症状体征。
治疗后每例患者术后24小时, 1个月, 6个月vas评分都较术前降低。
刘宏建等[7]使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 为充填材料, 在x 线透视监视下, 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的pv p 治疗23例(31个)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椎体,根据目测疼痛评分法(va s) 评定, 并经3~ 10个月随访, 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X线与CT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分析x线与ct技术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点。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脊椎骨折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x线与ct在临术诊治脊椎骨折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二者的各自优缺点。
结果不同的检查手段在脊椎骨折部位及程度上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所差异(p<0.05)。
结论对于脊椎骨折患者,x线与ct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虽然有差异,简便、经济的常规x线检查临床上可作为筛选检查手段,但ct 在成像清晰率及诊断全面性上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脊椎骨折; x线; ct;诊断价[中图分类号] r4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随着现代人生活及工作方式和出行工具的改变,加之老龄社会的加快进入,骨科疾病尤其是脊椎骨折发病逐年上升。
脊柱骨折多见男性青壮年。
多由间接外力引起,为由高处跌落脊椎骨折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压伤、汽车压撞伤或火器伤。
病情严重者可致截瘫,甚至危及生命[1],治疗不当的单纯压缩骨折,亦可遗留慢性腰痛。
影像检查对于确定脊椎骨折的部位、程度及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主要是x线与ct技术,两种检查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下面就我院84例脊椎骨折患者的x线与ct影像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外科2009年2月-2011年8月脊椎骨折患者84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14至68岁,平均41岁。
其中腰椎骨折46例,胸椎骨折32例,颈椎骨折6例.致病原因中,摔伤35例,车祸伤31例,坠落伤18例。
1.2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压痛。
严重者可有不全或完全瘫痪的表现。
如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障碍等。
1.3 检查设备及方法设备为飞利浦平板dr,依据部位常规摄取椎体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双斜位片。
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尤为高发。
它是指腰椎骨体受力过大或骨质疏松引起的骨体前缘坍塌,导致腰椎高度减小。
腰椎压缩性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有重大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疼痛、脊柱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
本文旨在介绍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概念、背景以及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高发性。
还将强调撰写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关于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相关知识,以便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系统地阐述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生与多种病因和风险因素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和风险因素,以及它们与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腰椎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特点是骨组织的质量和密度下降。
骨质疏松症使得脆弱的脊椎骨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意外伤害:意外伤害也是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撞击可能会导致脊椎骨受力过大而发生骨折。
低钙摄入:低钙摄入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是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另一个风险因素。
钙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骨骼变脆,增加脊椎骨折的风险。
综上所述,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见病因和风险因素包括骨质疏松症、意外伤害和低钙摄入。
这些因素与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了解和预防这些因素可以帮助降低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风险。
《腰椎压缩性骨折》综上所述,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见病因和风险因素包括骨质疏松症、意外伤害和低钙摄入。
这些因素与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了解和预防这些因素可以帮助降低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风险。
《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
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腰部疼痛、身高减少、姿势异常等症状。
患者常感到明显的腰部不适和疼痛,可能会出现运动受限和活动困难。
磁共振成像和X线摄片在腰椎压缩性骨折鉴别中的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3-07-21T10:52:39.924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6期作者:张欣[导读]磁共振成像和X线摄片在腰椎压缩性骨折鉴别中的价值分析张欣(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常州213200)【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和X线摄片在腰椎压缩性骨折鉴别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及X线摄片检查。
以患者的诊断正确率、骨碎片数及椎体骨折数为临床评价指标。
结果:数据显示,MRI诊断准确率为96%,X线诊断准确率56%,量种方式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经MRI检查后的骨碎片数为92,椎体骨折数为48;X线检查后的骨碎片数为62,椎体骨折数为34,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MRI检测较X线摄片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正确率,帮助临床明确诊断和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X线摄片;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价值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其发生率占骨折的5%~6%。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以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也是脊柱骨折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
临床上以第1、2腰椎最为多见,多由创伤所致,老年人发生率更高。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腰肌紧张、压痛、叩击疼痛。
当伴随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时候,可出现双下肢感觉麻木、无力、疼痛、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可导致瘫痪[1]。
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中,常规的X 线片检查对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X线片只能显示骨折线及其移位情况,无法判定碎骨片(块)侵入椎管的深度及范围。
MRI检查(MRI)是把人体放在磁场里,根据人体组织特性的不同,进行成像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更好的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可做横断、矢状、冠状任意面的成像而不必变动被检查者的体位,因此MRI有更多的参数,更大的数量和更多的信息反馈给医生[2]。
X线与CT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率影响评价【摘要】:目的研讨X线与CT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率。
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老年骨质疏松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对照组)和CT检查(观察组),比对两种方法在其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CT诊断符合率86.4%(51/59)显著高于X线诊断62.7%(37/59)。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CT诊断椎体形态学改变检出率100.0%(59/59)与X线检出率100.0%(59/59)先比无差异(P>0.05);CT诊断骨折线84.7%(50/59)、附件骨折91.5%(54/59)、椎管狭窄86.4%(51/59)显著高于X线诊出率74.6%(44/59)、79.7%(47/59)、78.0%(46/59)。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X线对比,CT技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为理想。
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X线;CT技术;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准确率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临床一类常见病,是当代老年人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或药物保守治疗及椎体强化术等,但无论何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采取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及早发现和治疗,对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
本文结合我院接治的59名患者,开展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
比对诊断结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老年骨质疏松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对照组)和CT检查(观察组)。
59名患者中包括32名男性,27名女性,年龄60至87岁,平均(71.8±2.4)岁,病程3至30天,平均(16.5±3.3)天。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X线及临床探讨【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243-0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x线诊断及临床。
方法收集65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x线正侧位片(部分另作了ct平扫),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单纯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者占46%(30/65),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压缩性骨折者占54%(35/65)。
无明显外伤史,但有腰部酸胀不适感者占18.5%(12/65),其中3例伴有双下肢放射性疼痛,有明显外伤史者占72.3%(47/65),病史不详,在1-12个月时间内有搬运重物后感腰部不适者占9.2%(6/65)。
【关键词】老年腰椎骨折 x线与临床探讨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主要以胸腰段椎体较为常见,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生理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由于老年人骨骼中有机成份逐渐减少造成的,其原因有遗传性、新成代谢与自身免疫性和慢性劳损等。
2、外伤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由于患者自高处跌落,足或臀部着地或重物由高处落下,冲击头部或肩部,使脊柱突然过度前屈所致;也可由于应力作用脊柱承受不足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主要临床症状轻微的有腰背部僵硬或(和)疼痛,严重的有臀部酸胀痛、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不良感觉。
目前x线检查仍然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当然少部分需要作ct平扫加以诊断。
笔者收集了2010年的65例患者资料,分析其x线表现和
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资料
在65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25例。
年龄 6 0 —80岁之间,平均年龄6 8岁,6 0一7 0岁组 27例、7 0 —80岁组38例。
影像学诊断结果全部患者x线平片诊断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例中,行ct检查者43例,诊断为压缩性骨折49例,爆裂性骨折16例。
单纯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占46.2%(30/65) ,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压缩性骨折占53.8%(35/65)。
病史上无明显外伤史,但有腰部酸胀不适感占 18.5%(12/65) ,其中3例伴有臀部酸胀痛、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不良感觉。
有明显外伤史占70.7%(46/65),病史不详,在 1—12个月时间内有搬运重物后感觉腰部不适者占10.8%(7/65)。
33例临床表现为腰部明显压痛、挤压痛、活动障碍。
8例临床表现仅为臀部及双下肢酸胀痛麻木不适感,在临床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法
采用x线常规腰椎正侧位片,必要时作腰椎ct平扫。
结果
65例腰椎压缩性骨折伴相应上、下椎间隙有明显增宽或变窄者占61.5%(40/65),椎体呈轻度楔形、后突或后移者占18.5%(12/65),伴有椎体骨质疏松者占20%(13/65)。
影像学诊断结果全部患者x线平片诊断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例中,行ct检查者43例,诊断为压缩性骨折49例,爆裂性骨折16例。
讨论
脊柱在全身骨骼中占主要地位,是很多内脏的附着点和保护器,脊柱骨折和脱位可以造成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引起终身瘫痪或者死亡。
胸腰椎交界区是骨受力集中之处,因此,骨折常发生在胸11、12腰1、2椎体,临床称为胸腰段骨折。
老年人椎体骨质疏松,在轻度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
生理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由于老年人骨骼中有机成份的逐渐减少,其原因有遗传性、新成代谢与自身免疫性、慢性劳损等,极个别可由恶性肿瘤的转移。
从而导致椎体骨质硬而脆,其自身承受力明显下降,骨结构失去应有的支撑力时就会发生椎体压缩变扁等形态改变或造成椎体病理性骨折。
这种情况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
外伤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常由于病人自高处跌落、被车撞后坐地足或臀部着地或重物由高处落下,冲击头或肩部,坐汽车时突然遇到颠簸,行走时滑倒。
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脊柱突然过度前屈造成椎体压缩;也可由于应力作用脊柱承受力不足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以胸腰段椎体较为常见。
一般是单纯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多见,在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或只有腰背部僵硬或(和)疼痛,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可并发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椎体滑脱等病变,常压迫神经根,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臀部酸胀痛、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不良感觉。
如果是恶性肿瘤的转移造成的则以局部疼痛症状为突出表现(很少见)。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压缩性骨折较多
见,单纯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较少见;大多数均有或近或远的外伤史,极少部分是由于生理性原因造成的;而临床症状较轻的多见,如腰部酸胀不适、僵硬,明显压痛、挤压痛、活动障碍等。
除了上述症状外,
还有臀部酸胀痛、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不良感觉。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x线表现和ct表现除了椎体变扁或呈楔状改变外,还有生理曲度改变、侧弯,椎间隙均匀或不均匀变窄。
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部分椎间盘可见“真空”征,髓核钙化。
椎体骨质硬化、增生(边缘部见唇样骨赘形成),重者可连成骨桥。
黄韧带增厚、钙化或骨化。
椎间关节间隙呈均匀或不均匀变窄,且见积气,小关节面硬化、增生,钩突关节变尖及椎体不稳,如前移、异常稍旋转等。
(下转第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