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中物理课标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62.6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12 选修3-3(选择题)1.【2017·北京卷】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答案】C【考点定位】分子动理论【名师点睛】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单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单个分子在高温时速率可能较小。
2.【2017·新课标Ⅰ卷】(5分)氧气分子在0 ℃和100 ℃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B.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C.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 ℃时的情形D.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E.与0 ℃时相比,100 ℃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 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答案】ABC【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不同温度下相同速率的分子所占比例不同,温度越高,速率大的分子占比例越高,故虚线为0℃,实线是100℃对应的曲线,曲线下的面积都等于1,故相等,所以ABC正确。
【考点定位】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曲线【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抓住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不同温度下相同速率的分子所占比例不同的特点。
3.【2016·江苏卷】在高原地区烧水需要使用高压锅,水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充满饱和汽,停止加热,高压锅在密封状态下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锅内水蒸汽的变化情况为A.压强变小B.压强不变C.一直是饱和汽D.变为未饱和汽【答案】AC【考点定位】饱和汽【方法技巧】高压锅的密封的,在冷却的过程中,锅内水蒸汽与锅内的液体处于动态平衡。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理综试卷附答案
(图片版)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数学复习资料高考英语复习资料高考文综复习资料高考理综复习资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数学模拟试题高考英语模拟试题高考文综模拟试题高考理综模拟试题高中学习方法高考复习方法高考状元学习方法高考饮食攻略高考励志名言不管结果怎样,经历过,总会有结果的!高考的朋友们,为你们祝福!欢迎阅读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带来的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理综试卷附答案(图片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真题及答案(图片版)
8页生物答案9页化学答案10页物理答案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
3动量守恒定律(时间:60分钟)知识点基础中档稍难动量守恒的条件31、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体5、6、7 4运动方向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动量8、9守恒动量守恒定律与运动图象的1110结合综合提升131214知识点一动量守恒的条件1、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车中间有一弹簧,如图1-3--7所示、用手抓住小车并将弹簧压缩后使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将两小车及弹簧瞧做一个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图1—3-7A、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B、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动量不守恒C、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总动量向左D、无论何时放手,两手放开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系统总动量都保持不变,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为零解析在两手同时放开后,水平方向无外力作用,只有弹簧的弹力(内力),故动量守恒,即系统的总动量始终为零,A对、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就是指两手对系统都无作用力之后的那一段时间,系统所受合外力也为零,即动量就是守恒的,B错、先放开左手,系统在右手作用下,获得向左的冲量,故有向左的动量,再放开右手后,系统的动量仍守恒,即此后的总动量向左,C对、其实,无论何时放开手,只要就是两手都放开就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即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若同时放开,那么放开后系统的总动量就等于放手前的总动量,即为零;若两手先后放开,那么两手都放开后的总动量就与放开最后一只手后系统所具有的总动量相等,即不为零,D对、答案ACD2、如图1-3-8所示,A、B两木块紧靠在一起且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C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A的左端开始向右滑行,最后停在B木块的右端,对此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就是()、图1—3—8A、当C在A上滑行时,A、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当C在B上滑行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无论C就是在A上滑行还就是在B上滑行,A、B、C三物块组成的系统都动量守恒D、当C在B上滑行时,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解析当C在A上滑行时,若以A、C为系统,B对A的作用力为外力,不等于零,故系统动量不守恒,A选项错误;当C在B上滑行时,A、B已分离,以B、C为系统,沿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故系统动量守恒,B选项正确;若将A、B、C三物视为一系统,则沿水平方向无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答案BC3、如图1-3—9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车的上表面粗糙,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初速度v0水平地滑至车的上表面,若车表面足够长,则()、图1-3—9A、木块的最终速度为错误!v0B、由于车表面粗糙,小车与木块所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C、车表面越粗糙,木块减少的动量越多D、车表面越粗糙,小车获得的动量越多解析由m与M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易得A正确;m与M动量的变化与小车上表面的粗糙程度无关,因为车表面足够长,最终各自的动量与摩擦力大小无关、答案 A知识点二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体运动方向4、如图1-3—10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3 kg的薄板与质量m=1 kg的物块,都以v=4 m/s的初速度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薄板足够长,当薄板的速度为2、4 m/s时,物块的运动情况就是()、图1-3-10A、做加速运动B、做减速运动C、做匀速运动D、以上运动都有可能解析薄板足够长,则最终物块与薄板达到共同速度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取薄板运动方向为正方向)M v-m v=(M+m)v′、则v′=错误!=错误!m/s=2 m/s、共同运动速度的方向与薄板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在物块与薄板相互作用过程中,薄板一直做匀减速运动,而物块先沿负方向减速到速度为零,再沿正方向加速到2 m/s、当薄板速度为v1=2、4 m/s时,设物块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m v=M v1+m v2、v2=M-m v-Mv1m=错误!m/s=0、8 m/s、即此时物块的速度方向沿正方向,故物块做加速运动、答案 A5、小船相对地面以速度v1向东行驶,若在船上以相对于地面的速率v水平向西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则小船的速度将()、A、不变B、减小C、增大D、改变方向解析以运动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的作用,系统遵守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选项C正确、答案 C6、如图1-3-11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与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则()、图1—3-11A、小木块与木箱最终都将静止B、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C、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D、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解析因系统受合外力为零,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可知最终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运动,故B正确、答案 B7、质量为M的砂车,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从砂车上方落入一个质量为m的大铁球,如图1—3-12 所示,则铁球落入砂车后,砂车将()、图1—3-12A、立即停止运动B、仍匀速运动,速度仍为v0C、仍匀速运动,速度小于v0D、做变速运动,速度不能确定解析砂车及铁球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有M v0=(M+m)v,得v=错误!v0<v0,故选C、答案 C知识点三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8、如图1—3-13所示,一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甲、乙两人分别站在车上左右两端、当两人同时相向而行时,发现小车向左移动、则()、图1-3—13A、若两人质量相等,必定就是v甲>v乙B、若两人质量相等,必定就是v乙>v甲C、若两人速率相等,必定就是m甲>m乙D、若两人速率相等,必定就是m乙>m甲解析取甲、乙两人与平板车为系统,系统动量守恒、由于总动量始终为零,小车向左移动,说明甲与乙的总动量方向向右,即甲的动量大于乙的动量、当两人质量相等时,必定就是v甲>v乙,所以选项A正确、B错误、若两人速率相等,则必定就是m甲>m乙,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AC9、质量为M的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运动,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2水平向左射入木块,要使木块停下来,必须发射子弹的数目为(子弹留在木块内)()、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设须发射数目为n,以v1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1-n·mv2=0,所以n=错误!,故选C、答案 C知识点四动量守恒定律与运动图象的结合10、如图1—3-14甲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2 kg的另一物体B以水平速度v0=2 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表面,由于A、B 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甲乙图1—3-14A、木板获得的动能为2 J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4 JC、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1 m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解析从题图可以瞧出,B做匀减速运动,A做匀加速运动,最后的共同速度为1 m/s,系统动量守恒,m v0=(m+M)v,求得M=2 kg,木板获得的动能为1 J,系统损失的动能为2 J,木板的最小长度就是两者在1 s内的位移差为1 m,B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动摩擦因数为0、1、故选项C、D正确、答案CD11、A、B两球沿同一条直线运动,如图1-3-15所示的s。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变化一、引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对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本文将从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以前版本的主要变化。
二、知识结构的调整1.知识点的增加和优化:相比以前版本,新版物理课程标准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如电动势与电位差的关系、电流在导体中的传播速度等。
同时,对一些过时的知识点进行了删除或调整,使得物理课程更加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要求。
2.知识内容的深化和扩展:新版标准对一些核心知识进行了深化和扩展,增加了对物理原理的更加深入的解释和探讨。
例如,对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学习更加突出其物理本质和实际应用,拓宽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三、能力培养的强调1.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版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新版标准增加了对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简单的物理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结论总结。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新版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四、教学方法的更新1.探究性学习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新版标准提倡采用探究性学习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2.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新版标准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填空题。
1.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1.物理学基于观察与实验,建构物理模型,应用数学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和论证,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2.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莫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3.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5.“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6.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物理课程开设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7.在必修课程设计中,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和现代公民对物理学的基本需求。
8.高中物理课程的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物理课程研究的成果,强调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9.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
10.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共计6学分。
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11.选择性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共计6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12.必修1模块由“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两个主题组成。
13.必修1模块注重在机械运动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模型建构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14.必修2模块由“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三个主题组成。
15.必修2模块通过实验及理论推导等方法,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理解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会从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视角分析物理问题,形成初步的能量观念。
(二)选修Z课程l。
《选修1一1》本模块是选修模块。
由“曲线运动与宇宙探索”“动量与碰撞现象”“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三个主题组成。
1.1曲线运动与宇宙探索内容标准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能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
能关注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抛体运动.例1分别以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描绘做抛体运动物体的轨迹。
1. 1. 2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了解生产生活中离心现象产生的原因。
例2探究为什么公路拐弯处路面有一定的倾斜度。
l。
} 1. 3通过史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
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例3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等事实,说明科学定律的作用。
例4了解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1. 1. 4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例5了解经典力学对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1。
1。
5会用洛仑兹力定量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例b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
例7了解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1。
1。
6初步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观测证据。
关注宇宙学研究的新进展。
活动建议C})通过查找资料,对比炮弹的实际弹道与理想抛物线的差异,尝试做出解释。
C2)收集资料,探讨自行车拐弯时受到的向心力.C3)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录像片。
C4)收集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和前景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C5)阅读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刊,在同学中举办小型讨论会.Cb)观看有关宇宙起源的科教电视片,了解宇宙的演化与发展.1。
对2017年新课标Ⅱ卷物理试题第23题的赏析作者:侯海军任杰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7年第09期摘要:2017年新课标Ⅱ卷物理试题的主要特征是:严格遵循考纲,注重基础,忠于教材,以基础知识为考查重点,命题方向较为稳定,考查的知识分布均衡,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考查,特别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第23题最能反映整套试题的特点,笔者从试题解析、试题特点、试题延伸及教学启示等方面对2017年全国Ⅱ卷物理试题第23题进行赏析。
关键词:高考物理;电学实验;电阻测量;学生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9-0045-32017年新课标Ⅱ卷物理试题的主要特征是:严格遵循考纲,注重基础,忠于教材,以基础知识为考查重点。
命题方向较为稳定,考查的知识分布均衡,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考查;特别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其中,第23题最能反映整套试题的特点,现笔者从试题解析、试题特点、试题延伸及教学启示等方面对2017年全国Ⅱ卷物理试题第23题进行赏析。
1 原题呈现(2)①滑动变阻器R1要接成分压电路,则要选择阻值较小的20 Ω的滑动变阻器;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1(a)中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对应的位置;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 500.0 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后在BD中无电流流过,可知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3 试题特点电学实验题是全国卷高考必考的题目,电阻的测量是电学实验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分析发现,本实验题具有以下特点。
黄恕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构的具体表现。
(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表述基本相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物理科学科学1科学态度观念思维探究与责任「曲蓊 I s I s —目駕 r s w s —黑*涪—餘畧JT 曲w f -TTr 丑—涪1.课标关于物理观念要素分类说法的必要性课标指出:”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课程标准从知识层面提出了物理观念的二级主题,把它作为物理观念的要素。
它概括了高中物理知识的三个领域,指明了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大视角和主脉络,这对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系统、形成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大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要落实物理观念目标,教学中还需要从素养层面上认识物理观念的要素。
2.从素养层面认识物理观念的要素从素养层面上,物理观念素养包括“形成观念”和“解决问题”两个要素。
之所以这样认识,是基于以下根据:•根据之一: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第一条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很明确地指出了物理观念素养有两个要点:一是形成三个观念;二是用其解决问题。
2•从素养层面认识物理观念的要素从素养层面上,物理观念素养包括“形成观念”和“解决问题”两个要素。
之所以这样认识,是基于以下根据:•根据之一: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第一条•根据之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五级水平中,每级的描述,都包括“形成观念”和“解决问题”两个要点。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的五级水平1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观察自然现象,具有将物理学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1秒很短,所以1秒表示时刻B.运动员跑完800m比赛,800m指的是路程大小C.研究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为参考系2.武(武汉)九(九江)客运专线,是国家规划“五纵五横”综合运输走廊重要组成部分。
于2017年9月21日开通运营,线路全长224km,线路设计速度250km/h,当日9点51分,首列动车从武汉发出开往九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列车从武汉到九江的位移大小为224kmB.列车从武汉到九江的路程为224kmC.“9点51分”指的是时间间隔D.“250km/h”指的是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3.在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3s和19.32s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
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9.63s”和“19.32s”指时刻B.200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m决赛的两倍C.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m/sD.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m/s4.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加速滚下,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
在图中所示的v t 图像中哪个可以大致反映小球这一整个运动过程(v为小球运动的速率)()A B C D5.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 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 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队的位移大于乙队的位移B .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C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D .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6.百货大楼一、二楼间有一正以恒定速度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某人以相对梯的速度v 沿梯从一楼向上跑,数得梯子有n 级,到二楼后他又反过来相对梯的速度v 沿梯向下跑至一楼,数得梯子有m 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17年物理课程标准包括物理概念、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以及学习物理学技能和方法。
它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建立
全面的物理素养,开发物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及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物理课程标准设计主要有五大部分:先修知识,物理概念,物理实践
及技能,指导思想,学习方法。
先修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化学和
物理以及基本计算机技能,当学生进入物理课程时,他们就有足够的
准备来学习物理学。
物理概念部分主要包括物理知识,以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物理概
念部分将涵盖运动学、力学、热学与物理测量、电磁学及电子学等方
面的知识,特别强调物理学研究的综合性,包括物理实验的计划、执行、分析、结果归纳与反思。
物理实践及技能部分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和开展自主实验的实践技能。
它关注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设备进行合
理的物理实验,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部分关注如何要求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的同时,
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学
素养。
学习方法部分设计了一系列导引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如:认识和解决问题,解释结果,运用计算与算法,资料检索等。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将能够培养创新思维,掌握现代科技的实际应用,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提高素养,改善社会科技水平。
2016-2017年度下学期论文———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评析安陆二中冯辉辉一、物理试卷综述: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综合试题物理试题结构有局部调整。
必修部分包括选修《3-5》共有8道选择题(单选与多选分开,5单3多),每题分值6分),2道实验(一力一电,力学实验5分,电学实验10分),2道计算题(24题(功能关系计算题)12分,25题(电学计算题)20分),选考部分(选修3-3和3-4,一道多选题5分,一道计算题10分)。
整个试卷无偏题、怪题,完全符合《新课标考纲》要求,命题难度:稳中有升。
在保持历年来一贯的严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力求公平、公正、客观、全面。
试卷的整体难度呈阶梯型分布,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高校科学地选拔人才,对高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试题也考虑了不同省区的教学实际。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必修一部分有17分;必修二部分有12分;选修3-1部分有48分;选修3-2 部分有6分;选修3-5部分有12分;选考部分(选修3-3或选修3-4)15分。
符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主旨的指导思想。
二、试题分析:1、试题考点分布:2、试题分析:选择题整体难度比往年略有上升;实验题考察形式新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变通能力要求较高;计算大题设问层次分明,计算难度有所下降,但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提高;选考题比较中规中矩,平稳过渡。
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的难度起点都较低,都是由易到难的连续性难度设计,易、中、难比例合理,以中等难度为主,拓宽难度分布范围,对大部分层次的考生进行了有效的区分。
多数题目难度不大,但计算题依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明显的选拔效果。
(1.)内容平稳过渡,试卷设计科学今年选修3-5首次纳入必考部分,试卷第一道题就对动量进行了考察,及时到位,很好地落实了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一、概述1.1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物理教育的重要性 1.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编写背景和目的二、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2.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教学内容3.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纲要和结构3.2 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3 经典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基本内容 3.4 现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四、教学要求4.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2 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4.4 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五、教学方式5.1 以问题为引导的探究式教学5.2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5.3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5.4 多媒体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六、评价方式6.1 学业水平考试评价6.2 课程实验和实践评价6.3 学生参与度和合作学习评价6.4 学科讨论和项目研究评价七、教师素质与培训7.1 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 7.2 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体系7.3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科研究能力的培养八、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8.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8.2 教师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的问题8.3 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足8.4 多媒体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九、结语9.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意义和作用9.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意义和作用9.3 对普通高中物理教育的未来展望以上是基于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的相关文章大纲,旨在对该标准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解读和总结。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进一步推动我国普通高中物理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教育部对普通高中物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将质量为1.00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
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30kg•m/s B.5.7×102kg•m/sC.6.0×102kg•m/s D.6.3×102kg•m/s2.(6分)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
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3.(6分)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b,c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已知在该区域内,a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m a>m b>m c B.m b>m a>m c C.m c>m a>m b D.m c>m b>m a 4.(6分)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H+H→He+n,已知H的质量为2.0136u,He的质量为3.0150u,n的质量为 1.0087u,1u=931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A.3.7MeV B.3.3MeV C.2.7MeV D.0.93MeV 5.(6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用来探测样品表面原子尺寸上的形貌,为了有效隔离外界震动对STM的扰动,在圆底盘周边沿其径向对称地安装若干对紫铜薄板,并施加磁场来快速衰减其微小震动,如图所示,无扰动时,按下列四种方案对紫铜薄板施加恒磁场;出现扰动后,对于紫铜薄板上下及其左右震动的衰减最有效的方案是( )A.B.C.D.6.(6分)如图,三根相互平行的固定长直导线L1、L2和L3两两等距,均通有电流I,L1中电流方向与L2中的相同,与L3中的相反。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物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新课标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自信A.信仰B.理想C.文化D.信念2.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模型建构”是属于哪一类核心素养()A.物理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科学态度与责任3.新课标课程方案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A.必修B.必考C.选修选考D必修选考4.新课标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A.科学化B.社会化C.情景化D.生活化5.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A.发展规律B.运动规律C.变化规律D.作用规律6.高中物理课程在结构上注重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和科学实践作为必修模块内容。
A.基础知识B.科学知识C.核心素养D.核心概念7.高中物理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A.激励功能B.检验功能C.反馈功能D.惩罚功能8.物理课程目标一共提出了()条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A.2B.3C.4D.59.选择性必须课程有()个模块A.2B.3C.4D.510.必修1模块的主题是:( )与物理模型和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A.机械运动B.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C.万有引力定律D.曲线运动11.选修1模块的主题为()A.物理学与技术应用B.物理学与社会发展C.近代物理学初步D.物理学与环境12.物理必修课程共()学分A.4B.6C.8D.1013.物理选修课程共()学分A.4B.6C.8D.1014.学生要参加高中毕业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需要()学分A.4B.6C.12D.1815.学生如果要参加高中毕业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需要()学分A.4B.6C.12D.1816.新课程标准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是()A.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B.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C.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科学素养D.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17.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是()A.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B.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关注科社会发展C.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关注科技进步D.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18.下列不属于物理核心知识的是()A.核心概念B.核心规律C.重要物理实验D.主要的物理学史19.下列不属于物理核心能力的是()A.理解能力B.推理能力C.模型建构能力D.分析、综合的能力20.关于培育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物理教学要把身心健康放在首要目标B.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C.物理教学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D.物理教学只需在知识结论的应用上下工夫21.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包含了()的方面内容A.2B.3C.4D.522.新课标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的主要维度是()A.知识的掌握程度B.技能的掌握程度C.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D.能力的表现水平23.高中物理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共分()级A.3B.4C.5D.624.“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能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属于水平()A.3B.4C.5D.625.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是学业质量水平()A.2B.3C.4D.526.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是学业质量水平()A.2B.3C.4D.527.学生通过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及运用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A.物理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科学态度与责任28.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A.物理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科学态度与责任29.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如实记录、客观对待所获取的实验数据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A.物理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科学态度与责任30.新课标中有关评价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A.目的明确B.可信有效C.全面深入D.奖优罚劣二、简答题(共5个小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新课标中关于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2.简述新课标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是?3.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4.简述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5.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关科学思维的内涵及具体描述三、案例分析题1.试题案例(6分)研究“蹦极”运动时,在运动员身上装好传感器,用于测量运动员在不同时刻下落的高度及速度。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
订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基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
体地位,以及建立面向未来、新的发展思路,结合国家实施教育现代
化进程的要求,全面梳理、改革和完善中国物理教育体系,由普通高
中物理教育权威机构发布的物理课程标准。
2020年,教育部对2017版进行了修订。
首先,修订物理课程标准的目的是建立起以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及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及成就感,促进学生健全的知识及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造物
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
其次,修订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重新确定了基础素质要求,强
调全面掌握物理原理,以及健全的运用物理归纳、推理、计算和实验
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科教学的新形态;要求突出实践性,重视
以实验为主的教学,发展学生把物理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物理原理应用于解答实际问题;重点强化现代物理技术的先进性。
此外,修订的物理课程标准还指出了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要求
学生掌握物理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建立一定
的物理素养,认识和利用物理科学知识,以及提高物理实践能力,适
应社会发展需求。
最后,从2017年版到2020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体现了全新的理念及进步,它将根本上改变普通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助力落实实施新时代素质教育,推动物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助力中国教育发展进步。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物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新课标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自信
A.信仰
B.理想
C.文化
D.信念
2.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模型建构”是属于哪一类核心素养()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3.新课标课程方案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
A.必修
B.必考
C.选修选考D必修选考
4.新课标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A.科学化
B.社会化
C.情景化
D.生活化
5.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
A.发展规律
B.运动规律
C.变化规律
D.作用规律
6.高中物理课程在结构上注重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和科学实践作为必修模块内容。
A.基础知识
B.科学知识
C.核心素养
D.核心概念
7.高中物理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
A.激励功能
B.检验功能
C.反馈功能
D.惩罚功能
8.物理课程目标一共提出了()条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A.2
B.3
C.4
D.5
9.选择性必须课程有()个模块
A.2
B.3
C.4
D.5
10.必修1模块的主题是:( )与物理模型和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
A.机械运动
B.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C.万有引力定律
D.曲线运动
11.选修1模块的主题为()
A.物理学与技术应用
B.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C.近代物理学初步
D.物理学与环境
12.物理必修课程共()学分
A.4
B.6
C.8
D.10
13.物理选修课程共()学分
A.4
B.6
C.8
D.10
14.学生要参加高中毕业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需要()学分
A.4
B.6
C.12
D.18
15.学生如果要参加高中毕业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需要()学分
A.4
B.6
C.12
D.18
16.新课程标准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是()
A.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
B.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C.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科学素养
D.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17.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是()
A.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
B.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关注科社会发展
C.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关注科技进步
D.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18.下列不属于物理核心知识的是()
A.核心概念
B.核心规律
C.重要物理实验
D.主要的物理学史
19.下列不属于物理核心能力的是()
A.理解能力
B.推理能力
C.模型建构能力
D.分析、综合的能力
20.关于培育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物理教学要把身心健康放在首要目标
B.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C.物理教学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
D.物理教学只需在知识结论的应用上下工夫
21.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包含了()的方面内容
A.2
B.3
C.4
D.5
22.新课标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的主要维度是()
A.知识的掌握程度
B.技能的掌握程度
C.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
D.能力的表现水平
23.高中物理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共分()级
A.3
B.4
C.5
D.6
24.“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能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属于水平()
A.3
B.4
C.5
D.6
25.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是学业质量水平()
A.2
B.3
C.4
D.5
26.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是学业质量水平()
A.2
B.3
C.4
D.5
27.学生通过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及运用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28.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29.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如实记录、客观对待所获取的实验数据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30.新课标中有关评价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明确
B.可信有效
C.全面深入
D.奖优罚劣
二、简答题(共5个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新课标中关于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
2.简述新课标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是?
3.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4.简述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5.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关科学思维的内涵及具体描述
三、案例分析题
1.试题案例(6分)
研究“蹦极”运动时,在运动员身上装好传感器,用于
测量运动员在不同时刻下落的高度及速度。
如图2甲所示,
运动员及所携带装备的总质量为60 kg,弹性绳原长为10
m。
远动员从蹦极台自由下落,根据传感器测到的数据,
得到如图2乙所示的速度—位移图像。
(1)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在什么位置动能最大?试从运
动和力的关系讨论运动员在该位置受力有什么特点。
(2)运动员下落动能最大时和落到最低点时,绳的
弹性势能分利为多大?请陈述运用相关定律解决问题的条
件。
请分析此题的第一问及第二问的考核目标。
2.教学设计(9分)
材料:《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磁通量”部分内容标准如下: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请你据此材料以“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为主题,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过程设计(只需要写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