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在我国举办的重要意义(精)
- 格式:ppt
- 大小:302.00 KB
- 文档页数:5
举办世博会的意义和作用举办世博会的意义和作用举办世博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庆祝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某个国家、地区的重要纪念活动,以展示人类在某一领域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世博会是一种机遇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
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繁荣和进步。
世博会能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国力,其举办城市也能因此为世人瞩目。
例如: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
如果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获得成功,上海也将期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指出:"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加快市政建设;其二,上海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第三,很多在上海的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
"世博会还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
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
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让世人了解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等,让世人熟悉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
如:1889年巴黎世博会,作为标志建造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世界著名建筑;1970年大阪世博会,美国宇航员带回的月亮石成为最受注目的展品。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上海世博会在经济,⽂化,政治等⽅⽅⾯⾯对中国的发展都产⽣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的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个⽅⾯:⼀、为中国带来巨⼤的旅游收⼊⾸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貌焕然⼀新。
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的发展。
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积明显增加。
其次,世博会作为⼀个极具魅⼒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沓来,这进⼀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的经济效益。
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数将超过7000万⼈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纪录。
⽽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个⽉,世博会的参观⼈数就已突破6000万。
这对扩⼤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将达144.2亿元⼈民币。
这⽆疑是上海乃⾄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动⼒。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步提⾼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意义。
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办好世博会目前已成为上海市的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不仅显示了上海市委对世博会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体现了办好上海世博会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中国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
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
中央多次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由此不难看出,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世博会的重要性所在。
第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近150年来,世界上不少最新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汽车、电视、电灯、电梯等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
鉴于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盛会,又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举办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
正如俞正声书记所言,办好世博会,是增进与国际间交往的机会,是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和上海的(来源:文秘114 ://.91wen mi.)机会,也是上海贯彻国家外交方针和意图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集,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一、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了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世博会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人文素质。
参加世博会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也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质。
所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二、上海世博会的效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或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举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影响广泛而深远。
中国旅游业将为世博会举办的过程中直接带来了广大的收益。
一名参观者对当地的各种产业有催动作用,直接包括:零售业、酒店、交通、通信、餐饮、观光等产业得到乐观的收益,其中的消费都主要来源于此。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世博会的举办成功能将增强海内外投资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双升温。
使其投资效应扩大,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
三、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2010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世博会所造成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1、政治的影响。
世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开放平台。
纵观当今世界格局,合作与交流成为主流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误解、分歧、争执仍然存在,有时甚至要通过战争这种最极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增进了解、释放善意、传递各自诉求的桥梁。
它成了一个我们和世界各国相互了解与沟通的范本,也成了检验中国人民智慧的范本,将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
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
但世博会长期囿于少数发达国家,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15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
在国际上,素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同奥运会一起,被誉为全球两大顶级盛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经济的奥运会,有200多个国家和组织大约7000多万人参与,历时184天,是一个举办时间长、参与国家多、涉及面广的世界盛会。
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的成功,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也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未来20年中,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这段征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发挥“中途加油站”的重要作用。
根据规划,上海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的直接投资额将达到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
同时,世博会的需求将催生一大批中外合资的融资、商业、旅游、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海内外客商参与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有人曾测算,北京申奥成功后,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将因此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
而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人数更可能打破历史纪录。
据权威部门测算,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参观者将超过7000万,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上海世博会门票价格为170元人民币,购票游客为4300万人次,则门票收入将达73.1亿元人民币;如果参加世博会人数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
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办好世博会目前已成为上海市的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不仅显示了上海市委对世博会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体现了办好上海世博会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
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
中央多次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由此不难看出,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世博会的重要性所在。
第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近150年来,世界上不少最新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汽车、电视、电灯、电梯等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
鉴于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盛会,又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
正如俞正声书记所言,办好世博会,是增进与国际间交往的机会,是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和上海的机会,也是上海贯彻国家外交方针和意图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
可见,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第三,世博会是展示人类创意的伟大舞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映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世博会的魅力非常欣赏。
截至2009年3月23日,已有23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确认参加2010年世博会,其中46个是国际组织。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上海举办世博会的重要意义办好世博会目前已成为上海市的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不仅显示了上海市委对世博会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体现了办好上海世博会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中国2017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
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
中央多次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由此不难看出,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世博会的重要性所在。
第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近150年来,世界上不少最新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汽车、电视、电灯、电梯等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
鉴于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盛会,又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举办2017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
正如俞正声书记所言,办好世博会,是增进与国际间交往的机会,是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和上海的机会,也是上海贯彻国家外交方针和意图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
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
1.是为了表明中国科学发展的速度;
2.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3.让全世界了解自己的祖国和其他国家。
4.各国交流文化,建立友谊,宣传各国科技
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繁荣和进步。
世博会能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国力,其举办城市也能因此为世人瞩目。
例如: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
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举办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首先是经济意义。
比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带动了日本大阪地区城市群的崛起。
其次是科技文化意义。
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活方式是在世博会上被人们认识,得到普及推广的。
第三是政治意义。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加速了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融合,在对外显示了国家形象,对内起到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第四是社会意义。
世博会举办期长,参观人数多。
不同语言的各国游客体会来自世界各国的生活方式,观看不同文化的演出,在场内外进行密切交流,并与举办地的普通民众进行沟通。
这一切都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举办地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第一篇: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
但世博会长期囿于少数发达国家,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15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
在国际上,素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同奥运会一起,被誉为全球两大顶级盛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经济的奥运会,有200多个国家和组织大约7000多万人参与,历时184天,是一个举办时间长、参与国家多、涉及面广的世界盛会。
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的成功,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也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未来20年中,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这段征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发挥“中途加油站”的重要作用。
根据规划,上海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的直接投资额将达到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
同时,世博会的需求将催生一大批中外合资的融资、商业、旅游、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海内外客商参与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有人曾测算,北京申奥成功后,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将因此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
而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人数更可能打破历史纪录。
据权威部门测算,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参观者将超过7000万,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上海世博会门票价格为170元人民币,购票游客为4300万人次,则门票收入将达73.1亿元人民币;如果参加世博会人数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举办的意义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另外其五大副主题: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2、城市经济的繁荣,3、城市科技的创新,4、城市社区的重塑,5、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
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
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举办意义:上海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加快市政建设;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
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
中央多次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由此不难看出,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世博会的重要性所在。
上海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很多在上海的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
世博会还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
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
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举办上海世博会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
世博会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它不仅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而且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此外,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
一.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全球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冲击。
世博会在筹备阶段,大规模的投资活动推动了上海及其周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举办世博会需要大量人才,因而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
在筹备参与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各地积极推销本地的发展特色,扩大各地对外经济科技文化合作,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交流,并为各地乃至全国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筹备世博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
而在举办世博会期间,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迅速增长的旅游消费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部分游客在参观完世博场馆后会考虑游玩上海附近的旅游景点,如杭州、苏州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推动了创新风潮最近几年,上海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创意产业约占GDP的7.5%,并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
无论是北京奥运或者上海世博,创新永远是不变的主旋律。
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独特、新颖,通过创新,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正如时下所流行的DIY的新消费理念,其卖点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制作产品的过程。
与此同时,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通过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比如解蒸汽机、缝纫机、电话、电视、汽车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0世博中的“网上世博会”运用三维虚拟、多媒体等技术,将世博会园区的展馆以三维方式再现到互联网上,让观众可以不用办签证就可走遍全世界,实现了世博的永不落幕,体现了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举办世博会的目的:
1、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
3、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4、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中国举办世博会的意义:
能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树立我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它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扩大影响力,并对我国未来更深入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世博会举办的重大意义世博会不仅是全景式地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当代科技成就的全球性盛会,更是体现世界文化交流、思想碰撞和未来展望的一部世界想象力的顶级盛会。
世博会的“世界想象”何以可能,它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又给予了中国什么样的历史契机?通过世博会,中国是如何想象世界的,中国又应该如何去想象世界?这些是世博会留给我们的时代命题。
一、世博诞生,“世界想象”背后的“世界历史”人类生而具有想象能力,而世界性的想象力,却是进入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步萌发的一种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开拓了世界市场,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方式、交往及分工,推动着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交往习惯及城市功能的“世界化”塑造。
世博会即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在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世界交通、世界城市等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世界性的展示、交流和创造。
世博会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伴生。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是第一届真正世界意义的博览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共有21个国家参与,参观人次达到630多万。
博览会展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同时通过推广新的工业原料和工艺,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
铁路、水路、航空交通与无线电报、电话通讯等19世纪的系列工业革命成果应用,突破了人类交往和世界整体发展的地域性障碍,先进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使人类在地域上也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促使了世界交往走向深层次化,也在呼唤着世博会等新型的世界性交往平台的出现。
现代城市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角,世博会离不开现代城市服务业的支撑。
从统计来看,世博会的举办地主要集中在世界六大城市群,如伦敦、巴黎、纽约、芝加哥、大阪、上海等,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城市,如作为第一届举办地的伦敦当时就是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二、世博历史,从“一个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历届世博会,都堂而皇之地冠以“世界”、“人类”的词汇,虽然也不乏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发自肺腑的人类赞歌,但也不可否认,160年的世博史也是一部从经济竞争,到战争与和平,到人与地球和谐的世界文明史。
浅谈上海世博会影响及意义
上海世博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展览会之一,它是国际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不仅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还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上海世博会为全球各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经济、科技和文化成果的机会。
通过展示国家的最新科技产品和文化艺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使得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入。
其次,上海世博会也是一个推动城市发展的契机。
由于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上海在建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使上海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际城市。
此外,上海世博会也引领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鼓励人们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最后,上海世博会还塑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通过世博会的举办,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使得国际社会更加注重中国的发展和合作机会。
同时,上海世博会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旅游效益,为中国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可以说上海世博会对于全球及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进步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差不多2千字的小论文第一篇: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差不多2千字的小论文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意义文城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
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
正像外国媒体所说的,中国利用上海世博会“约会全世界”,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所以,上海世博会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各方面去理解,有经济的、技术的、建筑设计的、自然环保的等各方面的成果,可是,如果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这些成果的展示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上海世博会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
首先,主办国中国在世博会上充分表现其悠久深厚的文化韵味。
比如,这次世博会的会徽,以一个由三人合臂相拥而成的中国传统汉字“世”来体现,古老的汉字成为主题,“世”蕴含着“世博会”的意义,在“世”字的引领下,连着数字“2010”和英文书写的“EXPO”、“HANGHAICHINA”,主次协调,组合巧妙,中国文化韵味浓厚,同时也表现着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融合的意境,而绿色的基调充分表现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
再如,这次世博会的中国馆,以“东方之冠”为主题,以象征性的形式表达中华文化的气度、神态和气质,红色更是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颜色。
中国馆从形态和色泽上表现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天地交泰的和谐理念,充分利用世博会的空间主题、显要位置大手笔地展现“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美好理想。
中国馆正立面是一个传统的红色柱子组成的门廊,门廊上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
中国馆以简洁外形、大胆的色彩运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正面墙壁上方以红色为背景,展示了巨幅十二生肖图;中国馆的标志“牡丹花·中国情”采用了红色牡丹花的符号,来诠释中国馆“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