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萧红的写作艺术与风格

  • 格式:pdf
  • 大小:160.85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萧红的写作艺术与风格

因为《三月小城》,我相识了萧红。

因为她那凄凉的爱情故事,我有了看看她作品的心思。

因为既婉约清新而质朴刚健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个与悲惨命运截然不同的萧红文字世界。

从细腻豪放的《生死场》到率真坦诚的《商市街》,再从诙谐讽刺的《马伯乐》到平淡

深挚的《呼兰河传》。不能不说,萧红是一位能驾驭各种风格的女才子。各式各样的风格中都有着一股子呼兰河畔的味道,下面就来慢慢品品这种独特的韵味。

大多数人的眼中,萧红是一位柔弱的女子,写得东西大多是些细细碎碎的美文。但其实她也有刚劲豪放的时候,胡风曾在《生死场》的后记中就写过“你要死灭吗”是全书的高潮,这是钢戟向晴空一挥似的笔触,发着颤响飘着带光。可见,既刚健又婉约的文段在萧

红的文字中还是有的。再看其中一个群众宣誓的画面“浓重不可分解的悲酸,使树叶垂头。赵三在红蜡烛前用力敲了桌子两下,人们一起哭向苍天了!人们一起向苍天哭泣。大群的

人起着号啕!”这简直是一幅线条粗犷奔放、劲健有力的木炭画,又不禁使人联想起珂勒

惠支的版画,可以说是一种“力”的艺术,其中充溢着一种不可抑制的感情力量,在奔放,在冲击,在跳跃!不仅仅人被描写地不可抑制,连场面的景物都激荡了这种力量,“畅明流动的天光,房周垂曲的大树群,即将被当作祭礼牺牲的老山羊,四脚倒挂,哀鸣不止,红

布方桌,火焰颤动,烟雾缭绕中。”作者成功地运用粗犷的充满激情的笔触,勾勒出动态的景色。以情观景,绘景见情,情景交融于浑然一体中显示出“钢戟一挥”的气势和力量。

小小女子,竟用简短地文字给了我如此大的震撼,尤其是生与死的震撼,她的文字中没有

那么多刻意的技巧,反到多了些真实和质朴。她真正地用心写作,写实在的人,写出许多

像她的祖父那样善良却不幸和悲哀的人。不是隔岸观火般虚构,而将满怀的情感注入,化

作独特的情调,如写月英这个美丽女人的悲哀一生,充满了同情的笔调,尤其将月英男人

的丑恶行径与月英的孤立无助做对比,更看出萧红是加入了自己浓浓的个人情感,第一次

的为情所伤,带给她的悲伤情绪显然也被带入了作品。在《呼兰河传》中,她与祖父快乐

的后花园生活,也被真实的展示了出来。”一次,“我”将后园的玫瑰摘下插到祖父草帽上,祖父不知,进屋后祖母看见,大笑不止。这样真实欢乐的场面恐怕只有在祖父这篇中才能

见着了吧。就是这样简简单单,才更加吸引了读者的眼光吧。萧红的作品不仅仅真实创造

人物、自己心爱的人还真实自我,用一种勇于表现真实的态度,写下了自传性的《商市街》。尤其经典是她自己在饥寒交迫的时候,看到旅馆别的房间的门上挂着“列巴圈”,她萌生了“偷”的念头。萧红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心境,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而后又

因为没有了柴火不得不向房东借柴火,由于不好意思张口,他们只好写了一张字条去求借。她总在自己身处难堪的时候,往往写出了自己内心感受最真实的东西,所以很能打动人。

她对自己的感情从不隐瞒、从不文饰,这一点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萧红就是萧红,有着她独特的萧红体。这是没有人能够模仿的。她那注册商标式的优

美简洁,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她面对着自己的第二任男人萧军,恐怕是再熟

悉不过了。都说对于越亲近的人来说,描写他的外貌必然是绰绰有余的长篇大论。且看萧

红眼中的萧军“颧骨很高,眼睛小,嘴大,鼻子是一条柱”。仅仅十五字,便有棱有角,形神兼备了。远远超过那些冗长的篇章。以上这对萧军外貌的描写还不算什么,在散文《雪天》中有一段对话:

军:“饿了吧?”

红:“不饿”

军:“够不够?”

红:“够了”

红问军:“够不够”

军:“够了”

这是在对话描写中挑出来的答句内容,这种善意的谎言和明知故问,饱含了他们多少辛酸和爱恋。同时缩短了做作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这看出,萧红简洁有力的笔锋是多么锐利。而另一种简洁优美则是带有儿童语言的简短朴素,“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这种语言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它宛若白云出岫,风行水上,一派自然。

萧红本是一个悲情女子,因而作品中带有诸多的悲情艺术。在《生死场》中以悲剧意识为底色,以一种关乎乡土社会里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价值的悲剧意识。在文章一处中通过人与动物象征性描写或对比性描写“马静静地停在那里,连尾巴也不用摆一下。也不去用嘴触一触石滚;就连眼睛它也不远看一下,……工作来的时候,它就安心去开始;一些绳索束上身时,它就跟住主人的鞭子。……主人打了它,……它并不暴跳,因为一切过去的年代规定了它。”这是一处最明显的喻隐了人同样的生活状态,当我们在为文中马悲伤的时候,也有为人悲伤的时候,仿佛那马即那人。映射性极强。其次是她那真实的悲剧感,从小生活在呼兰河畔,她见多了形形色色极具悲剧色彩的人,不能不说,在北方小村庄中的赵三、二里半、福发叔叔、王婆、金枝、麻面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是些真实的人物,只是作者将他们都聚集在了同一部作品当中。尽管作品中悲处甚多,但诸多悲处都是悲中有美,属于凄美的类型,尤其是它那贯穿全书的农村景色和村民对事物以及人生的淳朴态度。但最终这些美的片段还是被种种残酷和无知所导致的丑恶所掩盖。

由于家中封建思想的严酷管制,萧红不得不中断学业,闲置在家中。也因此,她没有受到传统教育的压迫,凭借自己的天赋与不断摸索的精神,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采。她的小说往往有一种超然卓妙的美学境界,笔下的景物总给人一种在朦胧中跳跃以显示出清晰图像的感觉,像是图画中的写意,人物则是用蘸满感情的几笔勾画出其精魂。萧红的笔是自由洒脱的,充满气质和灵性的文字,故形成独具一格的“萧红体”。她的文章没有刻意性,大多以时间流动为结构线,时间的转换并不多,场景却在不停地变化。正是以这种看似散漫的结构,从整体上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更加的自由洒脱。她喜欢在故事描述完后加入自己的几句议论,让本是水一般清澈的情节变得如酒般醇美。最值得一提还有她的句法,如“我也不把什么看重”,“妇人们被惶恐着”这些句子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是却是很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在情绪,真语便是情语。同样在一些景物描写中,“早间和晚间都是一样,田间憔悴起来”,“太阳的光线渐渐从高空忧郁下来”,在这些萧红式的句子中,那些平常的事物都被拟人化了,恰到好处地赋予了人格的力量。

有人说,她不是一位小说家,而是一位诗人。全身充满了浓浓的诗人气味。从她的经历来看,她是一位屡遭不幸的女子,悲哀和痛苦如影随形般地一直缠绕着她,使她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感觉敏锐而又经历坎坷,使她的散文形成了一种清新而又沉郁的抒情格调。感性胜过理智的她,有生机地描写种种世态。“太阳带来了暖意,松花江靠岸的江冰坍下去……江上的雪已经不是闪眼的白色,变成灰的了……江冰顺着水慢慢流动起来,那是很好看的,有意流动,也像无意流动,大块冰和小块冰轻轻地互相击撞发着响。啷啷着。这种响声,像是瓷器相碰的响声似的……”就是这么个简单平常的流着冰排的大江,被写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一幅多么生机勃勃的“初春开江图”。不仅仅写景,写人也是别样的有情调,在《新识》中描绘了一个读剧本的少妇“她的背靠着炉壁,淡黄色有一点闪光的炉壁衬在背后,她黑的作着卷曲的头发,就要散到肩上去,她演剧一般地在读剧本。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