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单胞藻培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8.72 KB
- 文档页数:2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福建饵料动物培育技术讲班讲稿单细胞藻和轮虫是饵料浮游动物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生物饵料。
在水产养殖中,单细胞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鱼、虾、贝类等水产经济动物提供饵料,还可以作为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物,起到营养平衡与强化效果,有利于培育健壮的苗种。
同时,单细胞藻作为培养轮虫的优质饵料,可以提高轮虫的营养价值。
以下是单细胞藻和轮虫培养的实用技术要点: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1.1 选用适当的单细胞藻种类。
不同的水产动物需要不同种类的单细胞藻,如养鱼池水中以适量绿藻为宜,养虾池水中以适量硅藻为宜,而贝类幼体在浮游期以金藻和绿藻为宜,在匍匐期则以底栖硅藻为宜。
1.2 清洁培养器具。
在培养单细胞藻前,必须清洁培养器具,以避免污染和细菌感染。
1.3 分级培养小球藻。
小球藻是最常用的单细胞藻之一,分级培养可以提高单细胞藻的品质和数量。
1.4 营养和接种。
单细胞藻的营养和接种非常重要,充足的养分和适当的接种量可以促进单细胞藻的生长和繁殖。
1.5 管理工作要点。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理工作,如控制温度、光照、通风等。
1.6 PVC透明塑袋培养。
PVC透明塑袋培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单细胞藻培养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1.7 敌害生物防控。
在单细胞藻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敌害生物的防控,如藻类寄生虫、藻类食草动物等。
1.8 防治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病菌的单细胞藻,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入抗生素等。
1.9 单细胞藻的浓缩和冷藏。
单细胞藻的浓缩和冷藏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方便后续使用。
2、轮虫培养实用技术要点2.1 轮虫个体的大小。
不同种类的轮虫个体大小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轮虫。
2.2 生态性。
轮虫的生态性对其培养有很大的影响,需要了解轮虫的生态性和生长规律。
2.3 繁殖特点。
轮虫的繁殖特点也需要了解,以便控制轮虫的数量和质量。
2.4 食性和食料。
轮虫的食性和食料也是轮虫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饵料。
2013.6饲料与添加剂辽东学院农学院 罗永成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随着贝类人工育苗技术的发展,单胞藻饵料的培育已成为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需要培养大量的优质单胞藻作为幼体贝的饵料。
单胞藻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
一、一级培养(保种室)1.培养设施 为在贝类人工育苗季节保存高纯度的优质藻种,育苗厂应具备专用的保种室,其面积大小依据规模而定。
保种室四面用玻璃窗采光,并加装人工光源,以备阴雨天光线不足时使用。
若是透明玻璃钢瓦屋顶的保种室,则在夏季高温时,会因光线太强和室温过高而抑制单胞藻生长,甚至“烫死”单胞藻,因此屋顶应设遮光设施。
室内应配有温度计,保种常用5000毫升三角烧瓶,用煮沸过滤海水。
保种室应储备以下用品,酒精棉、脱脂棉、筛绢网(300目)、显微镜、滤纸等器材,另在保种室旁配置专门的配药房,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保持配药房整洁干净。
2.培养条件 保种时每天需摇瓶3~4次,防止菌膜产生。
培养架上安装日光灯做光源,以备自然光不足时补充,强光照射用白窗帘遮光。
保种室的温度应控制在单胞藻的适温范围内,一般在北方应具备升温设施,使硅藻保持在16~18℃,金藻保持在20~22℃。
3.培养方法和步骤 培养容器内外先用稀H C剂清洗,再用淡水冲洗。
用300目的筛绢网把脱脂棉包裹在内过滤海水,然后用淡水冲去瓶外的生海水,放在电炉上加热消毒,海水煮沸后停5分钟至水泡消失,然后再加热煮沸,至水泡消失。
这样对细菌和原生动物的杀灭比较彻底,冷却备用。
4.营养盐 金藻、硅藻营养盐配方:分别配制甲液和乙液,然后按比例进行混合后使用。
甲液配方:三氯化铁6克、氯化锰1.5克、硼酸150克、钠盐220克、硝酸钠500克、硫酸二氢钠200克、微量金属溶液5毫升、蒸馏水5000毫升;乙液配方(微量金属溶液):氯化锌4克、氯化钴3克、钼酸铵1.5克、硫酸铜1.5克、蒸馏水200毫升。
将消毒冷却后的甲液与乙液按100∶1的比例混合,如果培育金藻每1000毫升营养液需加入维生素B 1(0.1克/支)和维生素B 12(0.5毫克/支)各一支。
技术海洋与渔业2014四角蛤蜊净化藻类培养| 582014年6月刊 总242期多采用一次性或半连续性培养法。
一次性培养法常用的培养器皿有2万ml玻璃瓶、3.5万ml树脂圆筒及直径3m深1m的大型玻璃缸圆槽;半连续培养法的常用培养容器框架式聚乙烯塑料袋,这种装置自带人工光源,袋内充气,并带一系列复杂的电加热、水交换调温系统控制水温。
此种方法培养效果好,不受环境因子的制约,占地少、存放方便,但是投资大成本高。
2.国内情况我国常用做海产动物幼体饵料培养的单胞藻类主要有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3011、湛江叉鞭金藻及扁藻,它们对光照、温度的图1 供水供气系统要求如表1。
多数单胞藻培养的最适水温为20℃左右,但四角蛤、杂色蛤等贝类4月育肥期收获时水温在10℃甚至低于6℃~7℃,为保证藻种的持续供给,应对培养水体进行加温和控温,可采用袋外预热、电保温和电气控制等方案。
经过实验,1.5m3水体在室温为15℃~16℃时要达到设定水温23℃所需时间为7.5h,所耗功率为19.1kwh;达到设定水温后,欲长时间保持该水温平均耗电0.492kwh;若达到设定水温23℃后室温降低至6℃~8℃,则欲长时间保持该水温平均耗电1.383kwh。
金藻、扁藻等单胞藻还可作为四角蛤幼体的培养饵料,四角蛤幼体在海水盐度20‰~30‰、水温18℃~25℃时生长较快,在四角蛤幼体8个/ml~10个/ml的密度时单胞藻的日投喂量为6万/ml,可随幼体发育而逐渐增加。
二、四角蛤净化培养1.供水供气系统(如图1)2.单胞藻培养工艺流程59 || 60技术2014海洋与渔业三、影响因素减少藻种培养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是十分重要的。
采用适宜接种浓度30万大规模的生产性培养由于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制约,采用这种。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周德山1 胡希亮1 李茂才2(1.连云港市海洋环境检测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42;2.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江苏连云港 222100)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
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1 培养单细胞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1.1 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单细胞藻 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单细胞藻。
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
自然繁殖单细胞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
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单细胞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黄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c m。
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单细胞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
在虾、蟹、鱼、贝类等的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虾、蟹、鱼、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1.2 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单细胞藻 在大部分的海产动物育苗及一些生态高效养成过程中,使用封闭或半封闭的纯种单细胞藻的三级培养。
如近几年,河蟹土池育苗已兴起热潮,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土池育苗也已开始,土池育苗的关键,就是在池塘里繁殖优质的充足的单细胞藻,促使以单细胞藻作为饵料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
第1篇实验报告名称:单胞藻培养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胞藻的基本特性及培养方法。
2. 掌握单胞藻的培养技术,包括培养条件、培养基配制、接种与培养过程等。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分析影响单胞藻生长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单胞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藻类,具有繁殖速度快、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本实验通过培养单胞藻,了解其生长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金藻3011等单胞藻。
2. 仪器: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天平、温度计、pH计、高压灭菌锅等。
四、实验方法1. 培养基配制:根据不同藻种,配制相应的培养基。
牟氏角毛藻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新月菱形藻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三角褐指藻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金藻3011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
2. 接种与培养:将单胞藻接种于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培养温度为28~30℃,金藻3011培养温度为28~30℃。
每天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并记录数据。
3. 观察与测量:使用显微镜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测量单胞藻的密度、体积、细胞形态等指标。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与仪器。
2. 配制培养基,并进行高压灭菌。
3. 将单胞藻接种于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每天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并记录数据。
5. 使用显微镜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测量单胞藻的密度、体积、细胞形态等指标。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牟氏角毛藻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2×10^6/ml- 体积:2.5μm^3- 细胞形态:短柱形2. 新月菱形藻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0×10^6/ml- 体积:2.0μm^3- 细胞形态:新月形3. 三角褐指藻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5×10^6/ml- 体积:2.8μm^3- 细胞形态:三角形4. 金藻3011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3×10^6/ml- 体积:2.3μm^3- 细胞形态:棒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藻种的生长特点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 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和金藻3011均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生长。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常见单细胞藻的生物学简介第一节绿藻一、扁藻扁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
常用种类有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
形态特征:亚心形扁藻的藻体一般扁压,细胞前面观广卵形,前端较宽阔,顶端前部凹陷。
鞭毛4条由凹陷处生出。
细胞内有一个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后端有一个呈内上开口的杯状蛋白核,有一个到数个红色眼点比较稳定地位于蛋白核附近、细胞中间略前。
原生质体里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外有一层薄薄的纤维质细胞壁。
细胞长11~16微米,宽7~9微米,厚3.5~5微米。
能快速活泼游动。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少数情况下4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孢子。
生态条件:1、盐度亚心形扁藻为广盐性,在8‰~80‰盐度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盐度在30‰~40‰之间。
2、温度亚心形扁藻为广温性,在7~3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在20~28℃之间。
3、光照亚心形扁藻在光照强度为1000~20000勒克斯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勒克斯之间。
4、酸碱度一般在pH6~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绿藻门的藻类在含有机质丰富的水中生长良好。
二、盐藻盐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
主要培养种类是盐藻,又称杜氏藻。
形态特征:盐藻没有细胞壁,细胞外只有一层弹性膜,所以体形变化很大,有梨形、椭圆形、长颈形和纺锤形等。
细胞内有一个杯状的色素体,色素体内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生活条件不良时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红色。
在色素体内靠近基部有一个大的蛋白核,有一个红色眼点位于细胞上部。
原生质体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前端生出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比细胞长约1/3。
细胞长16~24微米,宽10~13微米。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行有性生殖。
第1篇实验名称:海洋单胞藻培育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海洋单胞藻的培育方法。
2. 了解海洋单胞藻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3. 研究不同营养盐、光照和温度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1. 海洋单胞藻种子液2. 营养液(含氮、磷、钾等营养盐)3. 光照培养箱4. 温度控制器5. 精密天平6. 量筒7. 烧杯8. 移液器9. 显微镜10. 计时器实验方法:1. 准备营养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含有不同浓度氮、磷、钾的营养液,并保持pH值为7.8-8.2。
2. 调节光照:将光照培养箱设置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循环,光照强度为1500-2000勒克斯。
3. 调节温度:将温度控制器设置为25℃。
4. 培育海洋单胞藻:将海洋单胞藻种子液接种到营养液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5. 定期观察:每天观察海洋单胞藻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
6.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用精密天平称量藻液重量,并使用显微镜观察藻细胞的密度。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营养盐、光照和温度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1. 不同营养盐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磷、钾等营养盐对海洋单胞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当氮、磷、钾浓度分别为100mg/L、50mg/L、25mg/L时,海洋单胞藻的生长速度最快。
2. 光照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对海洋单胞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500勒克斯时,海洋单胞藻的生长速度最快。
3. 温度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海洋单胞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当温度为25℃时,海洋单胞藻的生长速度最快。
实验讨论:1. 营养盐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磷、钾等营养盐是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必需元素。
在实验条件下,适当提高氮、磷、钾浓度,可以促进海洋单胞藻的生长。
第24卷第8期2005年8月水产科学FISHERIES SCIE NCEV ol.24N o.8Aug.2005单胞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孙成渤1,王小华1,宓慧菁2(1.天津农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80;2.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渤海水产资源增殖站,天津 300221)关键词:球等鞭金藻;湛江叉鞭金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生产培养中图分类号:S96312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21111(2005)0820039202 收稿日期:2004-12-28; 修回日期:2005-03-071 作者简介:孙成渤(1957-),男,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水生生物学和水产养殖育苗技术. 单胞藻类具有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和易培养的特点,是水产动物特别是贝类、甲壳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
但由于天津地区海水透明度低,有机质含量、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丰富,进行藻类生产性培养困难很大,为此,2004年笔者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小球藻(Chlorella sp.)、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iiellerilemmermann )、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 )、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为试验藻种,研究了海水单胞藻类一级培养(保种)、二级培养(中继培养)、三级培养(生产性培养)的操作规程。
探讨了不同藻类的生态条件和生长特性及海水单胞藻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接种与培养1.1 试验藻种球等鞭金藻、小球藻由天津市海发珍品发展有限公司引进。
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由辽宁省大连市汇丰水产器材公司引进。
亚心形扁藻由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兴海育苗场引进。
试验用水取自增殖站三级沉淀池海水和井水,pH 8.6,盐度30。
1.2 培养用水的配制将经过沉淀的海、淡水配成相对密度为1.020的海水后进行过滤(滤棉要经常更换,水的流速要慢),然后煮沸5~10min ,以杀死微生物,最后把沸水倒入用HCl 或NaClO 消毒过的聚乙烯塑料桶内,冷却备用。
养殖与饲料2017年第5期摘要单细胞藻类作为鱼虾贝的开口饵料,对育苗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每年7-8月气温较高,原生动物繁殖快,外加雨季阴雨天多,单胞藻生长缓慢,对其大量繁殖造成一定难度,对此总结了高温季节单细胞藻类培养方法。
关键词高温季节;单细胞藻类;培养方法高温季节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要点邵跃辽宁省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辽宁锦州121007收稿日期:2016-11-17邵跃,女,1984年生,工程师。
单细胞藻类是海洋生物中最简单,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群生物。
在海水育苗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作为鱼虾贝的开口饵料,对育苗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近几年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在夏季高温期进行贝类育苗,同时需要大量单细胞藻类作为饵料,高温季节培养单细胞藻类有一定的难度,比如高温季节原生动物繁殖快、雨季阴雨天多,单胞藻生长慢、易污染等原因,对大量繁殖单细胞藻类造成一定影响,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现将培养方法总结如下。
1高温季节培养种类适合高温季节培养且常用的种类有金藻、角毛藻、扁藻、小球藻、盐藻。
这些种类常用且耐高温,特别是金藻是大多数贝类的开口饵料。
金藻有等鞭金藻和叉鞭金藻。
角毛藻细胞小,扁藻细胞稍大,适合不同时期,小球藻抗污染、好培养,其他饵料不足时可起替代作用。
2培养方法及准备工作1)培养方法。
主要有一级培养、二级培养、三级培养。
其中二级培养在环境条件好时可以省略,由一级培养样直接到三级培养,在高温季节饵料容易污染,不能省略二级培养。
一级培养和大多数培养方法一样,主要以5000mL 三角烧瓶为培养容器进行培养;二级培养主要以白色大桶为容器,桶盖用透明塑料密封充氧培养,可以用100~500L 容量不等的白色大桶,根据具体情况定;三级培养即在水泥池大量培养,最后提供给育苗水体。
2)饵料培养的准备工作。
首先在确定育苗水体的同时确定饵料水体,一般情况下饵料水体与育苗水体的比例为1∶2,条件好的为1∶1。
单胞藻扩大培养技术论文摘要:近年,本研究组在大獭蛤和织锦巴非蛤等贝类的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开展单胞藻培养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金藻和角毛藻培养成功率达到80%以上,小球藻和扁藻培养的成功率达到90%以上。
单胞藻是水产育苗和养殖的基础饵料,具有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生长快速和易培养等特点[1-3]。
单胞藻种类繁多,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不饱和脂肪酸、活性多糖等,目前也应用于食品业、能源产业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养殖产业日趋成熟,大规模的生产性育苗养殖正在开展,对配套的基础饵料单胞藻培养技术提出较高要求。
但在单胞藻培养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给生产带来直接影响,严重时致生产无法开展。
查阅文献发现,目前研究重点多集中在保种和小规模的培养阶段,对培养条件等做了诸多的阐述[4],但针对大规模生产性扩大培养具体操作的技术要领鲜少报道。
本文对文献中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的单胞藻扩大培养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从单胞藻的扩大培养方法、敌害防治和生产应用情况三个方面做详细阐述。
1 扩大培养方法1.1 培养用海水培养用海水需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才能使用。
过滤海水,即外海海水经沉淀沙滤黑暗处理后导入单胞藻培育车间,经300目以上筛绢袋过滤后加入培育池。
接种前用50 g/m3漂白粉处理24 h。
池中连续充气,气量小且均匀为好,接种前加入等量的Na2S2O3中和余氯,将气量调大,使其快速溶解中和[5]。
一般放置40 min~1 h即可,准确测定使用简易的淀粉碘化钾试剂测定余氯。
余氯清除后加入肥料,使用植物生长素50~70 g/m3,溶解后泼洒于培养水中。
陈怀定[6]研究发现在单胞藻培养液中添加有机肥,例如酵母膏、发酵鱼粉和鱼汁等,可加长藻类稳定周期。
1.2 培养设施扩大培养的车间顶为透明的塑料薄膜,两面玻璃,车间内用黑帘等调节光照。
培养容器规格小的水泥池或黑桶和规格较大的水泥池等。
水泥池内壁及上边缘涂有防水漆,光滑提高吸光性。
中国海洋报/2003年/04月/04日/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杨威单细胞藻类,简称单胞藻,因藻体微小,又称微藻。
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
单胞藻的应用主要是直接作为水产经济动物幼体(如大多数贝类的幼虫、虾类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海参类的樽形幼体等)和成体的饵料。
其次,单胞藻可用于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再以动物性生物饵料投喂,作为水产经济动物幼体(如虾类的糠虾幼体、仔虾;蟹类的蚤状幼体、大眼幼体;鱼类的仔鱼、稚鱼等)的饵料,单胞藻起到了 间接饵料 的作用。
此外,单胞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放出大量氧气并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成分,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可提高虾、蟹、鱼类育苗的成活率。
单胞藻的培养过程可分为容器、工具的消毒,培养液的制备,接种和培养四个步骤。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1.加热消毒法该法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不能耐高温的容器和工具,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等不能用加热法消毒。
(1)直接灼烧灭菌此法可直接把微生物烧死,灭菌彻底,但只适用于小型金属或玻璃工具的消毒。
(2)煮沸消毒用水煮沸消毒,一般煮沸5分钟~10分钟,适用于小型容器、工具的消毒。
(3)烘干箱消毒亦称为恒温干燥箱消毒法。
2.化学药品消毒法在生产性大量培养中,大型容器、工具、玻璃钢水槽和水泥池,一般用化学药剂消毒。
(1)酒精浓度为70%的酒精常用于中、小型容器的消毒。
用纱布蘸酒精在容器、工具的表面涂抹,10分钟后,用消毒水冲洗两次即可。
酒精是一种较理想的消毒药品。
(2)高锰酸钾消毒时按300ppm配成高锰酸钾溶液,把洗刷洁净的容器、工具放在溶液中浸泡5分钟,取出,再用消毒水冲洗2次~3次即可。
二、培养液的制备单胞藻的培养液(液体培养基)是在消毒海水(或淡水)中加入各种营养物质配制而成。
1.海水的消毒(1)加热消毒法把经沉淀或沉淀后再经砂滤的海水,在烧瓶或铝锅中加温消毒,一般加温达90摄氏度左右维持5分钟或加热达到沸腾即停止加温。
我国贝类资源丰富。
近几年,随着自然海区环境的恶化,贝类野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苗种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
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单细胞藻类具有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其好坏直接关系到贝类育苗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就根据工作经验,简述下贝类育苗中饵料培育的关键环节、具体流程及突发状况的解决办法等。
饵料培育室构建饵料培育车间应建在靠近贝类育苗室附近,不应被贝类育苗室遮光。
这样也可缩短输送饵料管道的长度及投喂饵料时间。
在饵料车间的配水池及饵料室内安装加热管道和暖气片。
饵料车间与贝类育苗车间面积之比最好在1:1,最低不少于0.5:1.一、常用藻种有句俗话——“绿水养鱼、褐水养虾”,就是说,养鱼池水中以适量绿藻、养虾池水中以适量硅藻为宜,而贝类幼体在浮游期以金藻和绿藻为宜,在匍匐期则以底栖硅藻为宜。
贝类育苗常用的单细胞藻类有:金藻、角毛藻、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扁藻等。
不同的藻种的培育特点不同。
(1)金藻金藻没有细胞壁,且个体微小、营养丰富,适于幼体摄食和消化,是贝类育苗中优质的开口饵料。
其适温较广,最适温度为28-30℃,最适盐度25-32。
常用的有金藻3011、3012、8701等,湛江叉鞭金藻、等鞭金藻。
培养时多加入适量的营养盐及维生素和铁可提高生长速度。
在三级培养时,金藻极易污染,原生动物繁殖极快,当在100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2个以上原生动物时,可在2d内使藻液变成清水。
因此,我们应严格消毒,包括用水、工具、培养池,每天对藻种进行镜检,对有少量污染的金藻及时投喂,对污染严重不能用的金藻应先消灭原生动物后方可排掉,以防对其它培养池的污染。
(2)角毛藻、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角毛藻耐高温,可养周期长,可作为贝类育苗的中后期饵料。
最常用的主要是牟氏角毛藻。
牟氏角毛藻为广温广盐性藻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能培养,最适温度在28-30℃,盐度为30左右生长最快,培养液配方适量多加一点硅,生长速度会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