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摄影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10.27 KB
- 文档页数:2
红外摄影技巧红外摄影是一种较为另类的拍摄方式,利用红外感光设备与红外滤镜配合,有别于传统的黑白彩色照片,拍出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爱不释手;同时红外线相对可见光对一些材料及衣料具有穿透能力(薄化纤、烟雾、水气...),能拍出神奇的透视效果,这些特性在军事、公安、考古、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红外摄影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红外摄影技巧一、滤镜纯红外摄影只能表现黑白的图像,因为我们眼中的色彩是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选择性反射、吸收的结果,红外线是肉眼看不见的,也就没有色彩。
一些纯红外照片的所谓色彩,其实是给不同波长红外线所形成的影像通过技术手段人为地“涂抹”上去的,是“伪色彩”。
但是,如果选择合适的滤镜,允许一部分可见光通过,让可见光、红外线混合成像,就可保留可见光的某些色彩,得到接近真实的彩色红外照片。
红外摄影技巧二、题材红外摄影并不适合表现所有的题材,一般来说主要用来拍摄风光,但即使拍摄风光也有不少的局限性。
由于物体对可见光、红外线的反射吸收性能不同,红外照片的效果与肉眼所看见的景象是大相径庭的,这虽然正是红外摄影的魅力所在,如果不了解物体的在红外线下的特性,则效果很难预知。
一般说来,树叶、草坪、玻璃是红外线的强反射体,在红外照片中呈现亮色,所以红外线适合于表现有植物的风景。
但是,植物要有层次才容易表现。
像这样的大面积绿色,虽然在可见光照片片可能看上去很美,在红外照片中就缺乏变化了。
而水面、路面能很好吸收红外线,在红外照片中呈现深色,所以,在有树木、水面、路面的风景比较适合通过红外摄影表现。
红外摄影比较适合表现开阔的风景,如果有蓝天白云,则效果更为吸引人。
当用红外线来表现建筑时,建筑本身应该有丰富的线条和不同吸收特性的面,否则会比较平淡。
由于不能通过色彩来表现,所以,红外摄影中运用比较多的构图语言是线条。
红外摄影技巧三、光源尽管红外摄影常常与“夜视”、“透视”联系起来,但事实上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红外摄影是近红外摄影,利用的是波长最接近可见光的红外线,而这个波段的红外线并不是常温物体能够向外辐射的,其最强的光源还是我们头顶的太阳,也就是说,阳光中的近红外辐射最强,有丰富的红外线,才能进行红外摄影,夜晚,或阴天,这个波段的红外线很微弱,想得到清晰的成像是很困难的,在强烈阳光下,最容易获得清晰的图像。
红外线摄影技巧红外摄影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特性进行的摄影模式。
红外线在不同材料上的反射与吸收及不同于可见光,并对部分材料有穿透能力,可通过红外感光设备与红外滤镜进行拍摄,别于常见彩色、黑色拍摄模式,红外摄影拍摄画面对比强烈、效果独特,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爱不释手。
这效果不是后期做出来的,而是利用一定的摄影手段实实在在拍摄出来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红外线摄影技巧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红外线摄影技巧一、(一)学会查看直方图控制好曝光量由于红外线人类看不到,它的强弱不能很直观地观察得到,这就使准确曝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好在红外光和可见光相对成为正比,还能让人可以寻觅出一些关联。
拍摄红外片子的时候,一定关注相机上的直方图,这样可以确保红外片的准确曝光。
如何查看直方图和直方图所代表的含义,我在这里就不复述了,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直方图就会有非常详尽的描述。
针对红外摄影的曝光,我的经验是在曝光正确的前提下,略微欠曝一点,这样会给红外摄影的后期留下更为宽阔的天地。
针对高光的控制尤其重要,一旦过曝就拉不回来了。
(二)注意白平衡的偏移红外摄影的白平衡不必反复进行自定义,如果片子画面当中的红外元素发生了较大的色变再根据现场光线进行白平衡自定义即可。
原则上但凡绿色的植物(草地、树叶等)在画面当中呈现白色或者发白就说明白平衡未失效。
不提倡反复设定白平衡的原因依然在于人眼看不到红外光,为了保证片子的风格或色调统一,不轻易改变白平衡是个行之有效的笨办法。
当然,千篇一律的色调容易让人感到审美疲劳,改变红外摄影的白平衡还有一些办法,这些办法在白平衡基本准确的情况下,可以全部交给后期。
这部分内容将在红外摄影后期技巧当中来阐述说明。
(三)取景构图尽量凸显红外元素既然是红外摄影,当然要充分表现出红外摄影的特色,在实拍当中有意识地把红外元素作为一个重点来表现就八九不离十了。
但这个话题往往和构图密不可分,和用光也息息相关。
红外摄影与黑白摄影有很多相似之处,强调构图和光影,讲究层次。
数码红外摄影攻略数码红外摄影攻略——拍摄篇好了,了解了红外摄影的原理和所需要的器材,下面我们就开始数码红外摄影之旅。
你需要准备的有:数码相机(或者改造过的数码相机)、红外滤镜、三脚架、快门线或遥控器。
要获得一张成功的红外照片,那么在拍摄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自定义白平衡对于红外摄影来说,自定义白平衡准确与否非常重要,甚至很多朋友用了很长时间,对于红外摄影还是没有入门,很大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弄好自定义白平衡。
自定义白平衡的方法是:将相机上的白平衡设置为自定义白平衡,相机会提示你拍摄一张参照物。
将相机架在三脚架上对准阳光下的绿色草地或者阳光下的植物叶子,让绿色充满取景器,然后在镜头前拧上红外滤镜,将曝光打到手动,拍摄作为自定义白平衡用的标准样片。
然后在自定义白平衡中选择刚刚拍摄的样片为参照图。
不同品牌的数码相机自定义白平衡的方法略有不同,但基本类似。
自定义白平衡如果准确的话,使用720nm的红外摄影滤镜拍摄的晴空,在相机液晶屏幕上观看应该是琥珀色的,树叶是白色或略带蓝色,后期再通过软件转换为半彩的红外照片。
自定义白平衡准确的照片,晴空是琥珀色的,树叶是白色或略带蓝色(使用720nm的红外摄影滤镜)2、使用三脚架如果是直接外挂使用红外滤镜进行拍摄的话,因为曝光时间较长,所以三脚架是必须的。
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使用快门线或遥控器,防止发生晃动。
改机的朋友因为快门速度比较快,因此不用三脚架也可以。
当然如果是进行红外创作的话,还是建议您使用三脚架。
3、手动对焦、焦点修正、手动曝光修正焦点主要是针对直接外挂红外滤镜的用户而言的。
因为红外线在经过镜头后聚焦点和可见光的焦点不同(比用可见光正常拍摄的焦点靠后),因此,外挂滤镜拍摄要对焦点进行调整。
红外光和可见光聚焦的焦点不同具体操作是在白平衡设置好后,摘下红外滤镜, 把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对准要拍摄的景物取景、构图。
而修正焦点时,一些传统相机镜头专门设计了一个“R”标记或红点标记,在自动对焦完成后,再转动对焦环对准“R”标记或红点标记就行(最好收缩光圈至F5.6、F8左右拍摄,以保证足够景深,获得清晰的主体)。
原理篇红外摄影技巧有哪些原理篇红外摄影技巧有哪些一、什么是红外线?众所周知,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我们常用波长来区分不同的电磁波。
波长的单位通常用nm(纳米)表示。
通常说的光线中,人的肉眼可以看见的一部分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大约是380-780nm。
肉眼看不见的部分,我们习惯称为“线”,比如红外线、紫外线。
光谱图从上面的光谱图中可以看到,紧邻可见光的两端,波长低于380nm的是紫外线波段,波长高于780nm的是红外线波段(实际上红外线和可见光波长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而红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通常又可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的`波长为770~3000nm;中红外的波长为3000~30000nm;远红外的波长为30000~1000000nm。
我们这里所说的红外摄影,实际上利用的是近红外波段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大约780~1500nm这部分红外线。
二、数码时期的红外摄影虽然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红外线,但是数码相机(包括摄像机)使用的CCD/CMOS(相关链接:CCD和CMOS的差异)感光元件却能感测到近红外线波长。
这些红外线对数码相机的成像起到了干扰作用,被视为成像光线中有害的部分。
为此大部分数码相机厂商都在CCD/CMOS传感器前加了一块低通滤镜来阻拦红外线的进入,以提高成像质量。
不过低通滤镜并不能完全阻拦红外线,这就为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提供了可能性。
传感器前的低通滤色镜要实现红外摄影,就要让红外线到达传感器,而同时阻止可见光进入。
一般我们通过在镜头上加装红外滤色镜(相关链接:滤色镜)来实现。
与低通滤镜原理相反,红外滤色镜的作用是阻止可见光,允许红外光进入。
不过,对于一些摄影发烧友来说,在镜头上加装红外滤色镜的方法难以满足其摄影需求。
通常,他们将传感器前的低通滤色镜去掉,换上一块红外滤色镜,这样就成了一台专业的红外相机。
行星红外摄影的五个步骤和方法一、行星红外摄影,你得先了解些啥1. 咱得先知道啥是红外摄影。
简单说呢,就是利用红外线来拍照。
红外线这玩意儿,咱肉眼看不见,但是相机可以捕捉到。
就好像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只是一部分,还有好多隐藏的东西,红外摄影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们看到行星那些不一样的地方。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行星适合用红外摄影呢?行星本身会发出红外线,而且不同的物质发射的红外线强度和频率还不一样,通过红外摄影就能把这些区别给显示出来。
2. 设备的事儿。
不是随便一个相机就能搞行星红外摄影的。
你得有一个能对红外线敏感的相机,这种相机可不便宜呢,就像你想买个高级的玩具,得花不少钱。
而且相机的镜头也很重要,得选那种能透过红外线的镜头,不然红外线都被挡住了,还咋摄影啊。
另外,三脚架也不能少,行星摄影有时候需要长时间曝光,手拿着相机肯定不行,会抖得像得了帕金森一样,照片就糊了。
二、正式开始,第一个步骤1. 选址很关键。
说白了,你得找个干扰少的地方。
城市里就不太好,到处都是灯光,还有各种电子设备的干扰。
你想啊,这些光线和信号就像调皮的小怪兽,会影响你拍摄的效果。
最好是去郊外,那种没有太多人造光源的地方。
我有个朋友,他一开始就在自家院子里拍行星,结果照片上全是路灯的光,啥行星都看不清。
后来他跑到山上,远离城市的地方,拍出来的照片就好多了。
2. 安装和调整设备。
把相机稳稳地安装在三脚架上,然后调整相机的各种参数。
比如说,对焦是个很重要的事儿。
行星离我们可远了,对焦要是不对,拍出来的行星就像个模糊的小点儿。
还有曝光时间,这得根据行星的亮度、大气条件等因素来调整。
如果曝光时间太长,照片就会过曝,太白了,啥细节都没了;要是曝光时间太短,行星又太暗,看不清楚。
这就像炒菜放盐一样,得刚刚好。
三、第二个步骤,找到你的目标行星1. 你得先学会认行星。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天空中的星星那么多,哪个是行星呢?行星和恒星看起来有点不一样。
数码红外摄影攻略——器材篇数码时代拍摄红外照片其实非常方便——简单来说只要在数码相机的镜头前加上一块红外线滤镜就可以了,当然要求高的发烧友可以选择改制一台红外专用相机。
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有两种方法:其一,直接在镜头前加装一块红外滤镜,好处是对数码相机不造成任何影响,就像用偏振镜等滤镜一样方便,缺点是曝光时间很长,通常曝光时间在5-30秒之间,需要使用三脚架,适合只有一台数码相机或者不想改机的朋友。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相机曝光时间都非常长,比如尼康的D100、D70、D70s、D50都堪称不改机,直接使用外加红外滤镜的良机,曝光时间能够达到1/8 秒(使用720nm外加红外滤镜)左右。
而宾得早期的数码相机,如ist D、ist DS、ist DL,直接使用外加红外滤镜效果也是不错的。
而佳能的所有型号的单反数码相机,曝光时间都要在5-30秒之间。
简单来说,凡是比较早期的单反数码相机,曝光时间都较短,最近的一些机型曝光时间都较长。
另外,大多数使用CMOS传感器的机型,曝光时间都较长,使用CCD传感器的机型,曝光时间都较短一些。
小数码普遍要比单反数码相机曝光时间短一些。
各位朋友可以根据上面的一些规律,自己判断一下。
描述:直接使用720nm红外滤镜拍摄其二,对数码相机进行改造,将传感器前的ICF低通滤镜去掉,换上一块红外玻璃,就成了一台专业的红外相机,好处是曝光时间比前一种缩短很多,手持就可以拍摄,自动对焦等功能不受影响。
缺点是拍摄正常照片时色彩不正常,需要较高的动手能力,或者另外花费改造的费用。
适合相机多,对影像品质要求较高的红外发烧友。
描述:改机拍摄的红外照片对于改机的朋友,我个人建议他们选择较低的波段,例如630nm、680 nm,这样的特点是比较灵活,兼顾性好一些,如果喜欢720 nm 或者850 nm的效果,还可以通过镜头前外加红外滤镜来解决(这时相当于改机为外加红外滤镜的波段),虽然也丧失了一些取景时的便利,但是毕竟多了几种选择,对于经常使用三脚架拍摄风光的朋友来说,这就更不是什么难题了。
谈红外摄影的拍摄有一位红外摄影爱好者这样说过:“一旦你拍下了第一张红外照片,就会被这种如梦如幻的效果所魅惑。
你会迷上它,无以自拔。
” 可我还没有自己拍摄过红外照片,只是看了看其他人的红外作品就无以自拔了。
我喜欢红外摄影那种诡异的色彩和意境,毒发之后立刻到二手店买了一台尼康D60单反,然后找人帮我改成了红外专用机。
在我改机前后,为了对红外摄影有更多的了解,我首先进行了一番恶补,对红外摄影大致有了一个了解。
现在把我恶补的结果整理一下,贴到这里,希望对那些有兴趣玩红外的人能够有所帮助。
本贴中的有些说法是在恶补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而成,非100%原创,特此说明。
一、什么是红外线?人们所能见到的光线由7种色彩组成,即红、橙、黄.绿. 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
比红色更长的光波加你是红外线,比紫色更短的光线加你紫外线。
红外线的波长在780nm -3000nm 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
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利用红外线感光产生的影像,是与可见光有很大差异的,所以红外线摄影作品才会呈现独特的视觉效果。
二、数码相机红外摄影是怎么回事?以往要利用传统相机拍摄红外照片,是件很麻烦的事,因为一般胶片的化学材料根本无法对红外线产生反应,所以要进行红外摄影,除了要使用红外胶片外.还要搭配红外滤镜阻挡掉所有可见光,只让红外线进入,才能拍出红外线照片。
到了数字时代,红外影像拍摄流程变得容易多了,因为一般数码相机的CCD或者CMOS本身感光组件就具有红外线接收能力,能感应较短波长的近红外线780-1200nm。
但由于近红外线会影响正常影像的色彩与清晰度.所以多数相机厂商都会在感光组件前方加装一组低通滤镜(Infrared Cut Filter)来阻挡红外线进入,但这个滤镜一般无法100%拦截红外线光线渗透,所以为我们进行红外摄影创造了机会。
三、用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有哪些方法?1. 在镜头前面直接加一块红外滤镜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在镜头前加装一块红外滤镜,小DC也行,数码单反也行,只要你到淘宝上搜索一下,就会找到这个规格的红外滤镜。
红外摄影入门技巧上学的时候,就常常凝视着照相器材商店的橱窗,宛如一个孩子驻足于玩具商店门前。
还喜欢看网友和摄影同伴们比镜头等等,体验着“我的比你的大”那种自我满足的心情。
摄影家们常有这样一句话“开始我们不过迷上了单反相机这个尤物,而结果却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
”下面就让店铺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
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
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人像拍摄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
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
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
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
最后,构图。
运用红外摄影技术创造出神秘与独特的摄影作品摄影艺术是展示世界之美的一种方式,而红外摄影技术的出现,为摄影师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空间。
通过将摄影机的传感器感光元件替换为红外感光元件,可以捕捉到肉眼无法察觉到的红外光线,从而创造出神秘与独特的摄影作品。
本文将探讨红外摄影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艺术效果。
一、红外摄影技术的应用领域红外摄影技术在不同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军事侦察是最早将红外摄影技术应用于实际的领域之一。
通过红外摄影技术,军方可以在夜间或恶劣环境中获得高质量的情报图像,提高战场上的侦察与目标识别能力。
此外,红外摄影技术还应用于医学领域。
人体组织在红外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医生可以利用红外摄影技术进行疾病诊断与监测。
例如,乳腺癌筛查中经常使用红外摄影技术,帮助医生发现乳房异常温度差异,从而发现疑似肿瘤。
此外,红外摄影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
通过红外摄影技术,可以检测建筑物的热量分布情况,从而优化建筑的能源效率。
同时,红外摄影技术也可以用于城市绿化的监测,帮助城市规划师评估植被的分布、健康状况以及植物物种的多样性等。
二、红外摄影技术创造的神秘与独特作品除了应用于实际领域,红外摄影技术还为摄影师创造了许多神秘与独特的摄影作品。
红外光线的特点使得拍摄出的照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效果。
首先,红外摄影作品通常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
在红外光线的照射下,绿色植被通常呈现出白色或粉红色,而天空和云朵则呈现出深蓝色或紫色。
这种色彩的转变赋予了作品一种超现实的感觉,让观者进入一个神秘的幻境。
其次,红外摄影作品以其异常的对比度而著称。
在红外摄影中,不同材质和物体之间的反射以及光线的传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例如,人类皮肤在红外光线下通常呈现出白色,而眼睛和嘴巴周围的区域则呈现出黑色。
这种对比度的变化使得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此外,红外摄影还可以增强作品的纹理和细节。
因为红外光线可以穿透一些常规摄影无法穿透的物质,所以在红外摄影作品中,观者能够看到一些平时难以察觉的细节。
技巧|红外拍摄、制作秘籍在了解红外摄影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红外线?这要先从光线的构成开始。
我们都知道,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而我们往往用波长来区分不同的电磁波。
波长的单位通常用nm(纳米)表示。
我们通常说的光线(太阳光)中,肉眼可以看见的一部分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大约是380-780nm。
而此之外的部分是肉眼不可见的,被习惯的称为“线”,比如红外线、紫外线。
本文即探讨红外摄影相关技巧及后期。
《玉树山影》金汀摄680红外波段,光圈F8,14-24mm镜头后期:红蓝通道转换,自动颜色,曲线适当压暗天空1光线的光谱构成可见光的波长:380nm-780nm之间近红外光波长:780nm-1200nm(摄影用)远红外光波长:1200nm-3000nm热红外光波长:3000nm-1,000,000nm我们这里所说的红外摄影,实际上利用的是近红外波段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大约780-1200nm这部分红外线。
《山间小屋》金汀摄680红外波段,光圈F8,14-24mm镜头后期:红蓝通道转换,自动颜色,再用Camera Raw 滤镜,微调色调2什么是红外摄影?红外摄影即利用红外光谱段在780~1200纳米范围内红外线作为光源或红外线加部份可见光进行感光的技术。
基本原理其实跟一般摄影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光线照在物体上反射经过镜片到相机内成像,区别只是在可见光与红外光的不同罢了。
《湖色》金汀摄680红外波段,光圈F8,24-85mm镜头后期:红蓝通道转换,自动颜色。
3红外摄影器材数码红外摄影的器材主要包括:数码相机,红外滤镜及合适的镜头。
数码相机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加上红外滤镜后都可以进行红外摄影,区别在于不同的相机由于低通滤镜阻止红外线能力的不同,造成曝光时间上有差异。
同一块红外滤镜在不同的机身上使用,得到的效果也有可能不同。
红外摄影滤镜波长光谱成分效果590nm,630nm 红外光可见光彩色680nm,720nm 红外光少量可见光少量彩色850nm,950nm 红外光单色《北国风光》金汀摄680红外波段,光圈F8,14-24mm镜头后期:红蓝通道转换,自动颜色,再用Camera Raw滤镜,微调色调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有两种方法:1直接在镜头前加装一块红外滤镜好处是对数码相机不造成任何影响,就像用偏振镜等滤镜一样方便,缺点是曝光时间很长,通常曝光时间在5-30秒之间,并且相机的自动对焦有影响,需要使用三脚架,适合只有一台数码相机或者不想改机的摄影爱好者。
红外线摄影教程红外摄影在现在会成为了广大摄影人的新宠,由于红外摄影所带来的独特色彩表现,这种作品往往都散发着一丝鬼魅和奇幻的味道。
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味道,让红外摄影爱好者们所痴迷。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红外线摄影教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红外线摄影教程一、红外摄影的原理红外摄影之所以跟肉眼所看到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人眼是看不见红外线的。
人眼可以看到的光仅为光谱中的一小部分(即可见光),其波长在400-700nm这个范围内。
而红外线的波长是700nm-1mm。
(严格的说,一般所见的红外线照片都属于“半红外线”720-750nm,因为纯红外线摄影只有黑白,并没有其他颜色。
)红外线摄影教程二、拍出红外线的方法虽然人眼无法看到红外线,但是相机的传感器是可以将红外线记录下来的,所以为了保持所记录的影像跟我们肉眼所见的一样,一般相机都内置了滤镜自动滤掉了的红外线。
那么想要“看见”红外线,就得由滤镜入手。
方法一:加上外置滤镜这是既简单又便宜的方法!购买一块720nm红外线滤镜装在镜头前即可,成本十分低,但不足之处就是拍摄时比较费力。
装上滤镜后,镜头变成全黑,因为滤镜阻隔了所有能见的光线,只允许波长为720nm的红外线通过,你看不见任何东西也不能对焦。
每一次拍摄前,你必先摘下滤镜构好图对好焦,再装回滤镜拍摄。
另一方面,由于相机内置的滤镜(就是阻挡了红外线的那块)还在,所以只有少量红外线能进入相机,为了效果明显,需要长时间曝光,一般需要15-20秒以上,因此必须配合脚架拍摄。
换言之,拍摄题材上也有所限制,所以这种方法多数情况下只能应用在静物和风景的拍摄中。
方法二:内部改装相机比起购买外置滤镜,此方法比较麻烦,而且需要懂得一定的相机构造知识才能拆卸内部零件。
成本也较高,因为改装后就不能再拍摄正常照片了。
具体方法是拆开相机,取掉感光元件前的低通滤镜,换成相同厚度的红外线滤镜。
经过改装后的相机对快门速度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因此手持拍摄也可以,同时也可以通过取景器直接取景,直接拍摄。
红外相机正确操作方法
1. 准备好红外相机。
2. 打开红外相机,调整设置。
根据拍摄目的、环境条件和拍摄对象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设置调整。
例如:调整时间、温度和色彩等。
3. 找到拍摄的目标。
可以使用裸眼观察、红外摄影机的屏幕和镜头朝向等方式找到目标。
4. 调整镜头。
根据目标的大小、远近、方向等不同要求,调整镜头角度、放大倍数等设置。
5. 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
根据目标的位置、移动速度、亮度等要素,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
6. 拍摄。
将目标聚焦,按下快门按钮进行拍摄。
7. 预览和保存。
拍摄后可以使用红外相机的屏幕预览照片,确认是否符合要求并保存。
滤镜的选择红外滤镜以截止波长表示, 比如720nm的滤镜, 表示720nm 以下波长的光线滤除, 720nm波长以上的光线通过. 现阶段可以选择的红外滤镜有590nm 630nm 655nm 720nm 760nm 850nm 950nm 1000nm 等, 一般认为截止波长在780nm以下的称为半红外滤镜, 也就是说有部分可见光可以通过滤镜, 给红外照片带来了色彩, 而使用截止频率在780nm 以上滤镜获得的照片是没有颜色的, 称为纯红外滤镜. 一般常用的红外滤镜是630nm 680nm 720nm和850nm. 那么我们怎么来选择滤镜呢.--------纯粹个人喜好.红外摄影本身就给摄影者带来眼睛无法看到的新奇世界, 但是各个波段滤镜带来新奇效果是不同的.1. 喜欢浓烈色彩的, 可以选择630nm 或者更低波长的590滤镜, 自定义白平衡后, 原片一般天空呈亮红偏棕色,或者说是琥珀色, 植物树叶呈蓝色. 红蓝通道调换后(后文有说明)天空蓝色饱和度高, 树叶黄色或者金黄色.2. 喜欢适中的, 可以选择680, 原片天空呈棕红色, 树叶浅蓝, 通道调换后天空比较接近正常天空的蓝色, 树叶呈浅黄色.3. 喜欢较为纯正红外但又希望带有色彩的, 可以选择720滤镜, 原片天空呈暗棕红色, 饱和度较低, 树叶白, 通道调换后天空暗浅蓝色, 树叶白. 760滤镜理论上来说有是有颜色的,实际颜色很浅, 几乎是黑白的.4. 喜欢纯红外的可以选择850nm滤镜, 无色彩, 天气好时, 天空深暗, 可以得到反差较高的图片, 对于雾霾有更好的穿透力.另外, 红外滤镜的厚度同照片的颜色也有关系. 使用更薄的红外滤镜意味着可见光透过会更多一些, 给照片带来更多的色彩. 在红外相机改装过程中, 需要根据相机原低通/红外截止滤镜的厚度选择使用红外滤镜, 如果原机使用的低通滤镜较薄, 就需使用较薄的红外滤镜. 否者会导致无法安装, 相机无法对焦或者跑焦, 矫正困难.对于半红外照片的色彩影响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如天气, 自定义白平衡的设定, 物体本身的颜色, 物体反射红外线的强弱, 等等. 可以在实际拍摄中积累经验.红外照片的拍摄:拍摄时间的选择——晴天、夏天、午后拍摄红外照片,当然要选择红外线充足的时间。
利用红外线摄影技术创造超现实的效果红外线摄影技术是一种通过记录红外线辐射来捕捉景物的摄影技术。
与常规的可见光摄影相比,红外线摄影在观察和呈现自然景观、人像以及建筑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红外线摄影技术创造超现实的效果,以及它对摄影艺术的影响。
1. 红外线摄影技术的原理红外线是一种人眼无法察觉的电磁波,其波长在可见光波长的较长一侧。
红外线摄影技术通过特殊的滤镜来屏蔽可见光,只允许红外线进入镜头。
从而,红外线摄影技术捕捉到的图像不同于人眼寻常所见的景物。
2. 超现实的效果红外线摄影技术创造出的超现实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植物和景物的表现在红外线摄影中,植物通常呈现出非常浓烈的白色甚至发白的效果,而天空则呈现出深邃的暗色。
这种反差鲜明的效果使得整个画面充满超现实的魅力。
植物的叶片与背景的对比更加强烈,呈现出一种幻觉般的效果。
b. 人像的表现在红外线摄影中,人像通常会呈现苍白、冷艳的效果。
人体的肌肤会变得如同雕塑般的通透,面部细节也会被突显。
通过红外线摄影,人像可以呈现出与常规摄影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从而创造出超现实的效果。
c. 建筑和城市景观的表现红外线摄影将建筑和城市景观转化为一种超现实的风景。
通过滤镜的运用,常见的建筑和城市景观会带有一种幻觉般的外貌,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独特效果。
尤其是在夜间拍摄,城市的灯光和建筑物与红外线的交织,会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画面。
3. 红外线摄影技术对摄影艺术的影响红外线摄影技术的出现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通过红外线摄影技术,摄影师可以创造出充满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吸引观众的眼球。
此外,红外线摄影也给摄影师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4. 红外线摄影技术的应用领域红外线摄影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自然景观摄影、人像摄影以及艺术摄影等。
在自然景观摄影中,红外线摄影可以捕捉到植物和大气的独特效果,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红外摄影教程所谓红外摄影,就是使相机通过滤镜只让红外线通过,导致照片形成了与肉眼所见不同的影像。
红外摄影多应用于拍摄风光,白色的树叶和异常湛蓝的天空是最常见的题材。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红外摄影教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红外摄影教程一、器材的选择一、相机款式选择虽然理论上卡片机和单反都可应用于红外线拍摄议题上,但若以现阶滤镜套用或改机方式来说,仍以单反会较为适合;那怎样的单反才符合红外线的拍摄需求?其实没有强制限定,只要该机种具备手动曝光与自定义白平衡两大功能即可。
另外,若考虑以改机方式踏入红外线领域的话,最好能以二手机或现有淘汰机为优先选择,因为改机过后,该款相机仅能拍摄红外线影像,若贸然添购新机进行改装,确实有些冒险,所以我会建议初学者刚开始入门时不要花费太多金钱在器材上,应着重于拍摄技巧与流程的学习,待玩出兴趣及心得后,再追加预算升级器材可能会较为恰当。
二、镜头款式选择虽然每款镜头都能运用于红外线影像拍摄,但以我过去拍摄经验来说,大多只会用到一颗广角或超广角镜头,因为红外线拍摄多以风景议题为主,所以除非要远眺拍摄,不然使用单颗广角镜已可满足多数场景的拍摄需求,只不过由于拍摄环境多处户外强光下,且红外线对于光斑反应特别敏感,所以拍摄时最好能搭配遮光罩使用,才能避免杂光干扰而影响成影像画质。
若拍摄机种为全幅机,使用广角端为16-17mm镜头即可,至于APS-C机种,镜头广角端则以10-12mm 款式为佳。
三、滤镜的选择若不考虑改机,滤镜套用方式将是拍摄红外线影像的唯一选择。
以目前市售红外线滤镜来说,除了常见的B+W 092、B+W 093及HOYA R72等三种款式外,现阶段还有CokinP007红外线滤片可供选择,虽然其套用方式比起上述三种滤镜稍嫌繁琐,但至少在价格上是优惠的,会比较符合初学者的选购需求。
四、三脚架、快门线若采滤镜套用方式进行拍摄,脚架及快门线将是必备的辅助配件,因为红外线滤镜几乎不透光,所以若要进行成像,仅能透过长时间曝光。
看不见的美——红外摄影技巧红外摄影是一种特殊的摄影技术,通过捕捉红外光线来呈现出人眼无法看到的景象。
这种摄影技巧可以带给观众一种神秘而又独特的视觉体验,展现出看不见的美。
一、红外摄影的原理红外摄影利用了红外光线的特性。
人眼只能看到可见光范围内的光线,而红外光线位于可见光的较高频率端,无法被人眼察觉。
然而,相机的感光元件对红外光线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因此可以通过特殊的滤镜来屏蔽可见光,只接收红外光线,从而实现红外摄影。
二、红外摄影的特点1. 神秘感:红外摄影呈现出的景象与人眼所见完全不同,给人一种神秘而又超现实的感觉。
植物的叶子会呈现出白色或浅灰色,天空会呈现出深蓝色,云朵会呈现出明亮的白色,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
2. 对比强烈:红外摄影中,红外光线与可见光线的反射率不同,因此在同一张照片中会出现明暗对比强烈的效果。
这种对比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纹理和形状,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3. 柔和的肤色:在红外摄影中,人的皮肤会呈现出柔和的白色,使人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用红外摄影来拍摄人像的原因之一。
三、红外摄影的应用1. 自然风光:红外摄影可以捕捉到自然界中看不见的美。
植物的纹理、水面的反射、云朵的形状等都可以通过红外摄影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2. 建筑摄影:红外摄影可以突出建筑物的纹理和形状,使建筑物更加有立体感和艺术感。
尤其是在夜晚或者阴天拍摄建筑物时,红外摄影可以带来更加独特的效果。
3. 人像摄影:红外摄影可以使人的肤色呈现出柔和的白色,使人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
这种效果在人像摄影中非常受欢迎,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四、红外摄影的技巧1. 使用红外滤镜:为了进行红外摄影,需要使用特殊的红外滤镜来屏蔽可见光。
这种滤镜可以让红外光线通过,而阻挡可见光线,从而实现红外摄影的效果。
2. 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红外摄影对光线的要求较高,因此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早晨和傍晚的光线较为柔和,适合进行红外摄影。
这两周外拍时,常会有网友来询问关于 IR 红外线摄影的问题,询问度还颇高的,可见,此种「加了一片 IR 滤镜」即可以开始玩红外线摄影的相关技巧,是相当吸引人的一个议题,以下,再将这两周拍摄时的一些实战心得,做一补述分享。
( 云和树常是 IR 影像表现的重点 )关于 -EV 的建议有几天的时间,我总在网络上搜寻相关的文件参考,然后下午出去实作拍摄,晚上再回来验证、检讨影像。
记得我看过一篇国外的报导,是建议拍摄时要 -EV,例如 -0.7EV 或 -1EV,以增加影像反差的感觉。
在一开始拍摄时,我也是采取这个建议,但是我很快发现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天空或是特定的暗部,产生更多的噪声。
所以,后来我反而是不减 EV,甚至是加 EV 进行拍摄,重点在于,只要让叶子、云层的区域,看起来是明亮的,而且不要过曝,那就是 OK 的影像(刚开始如果不是很确认,可以增减 EV 拍个几张),明亮的叶子,在后制作之后,会产出相当梦幻的结果,而曝光适当的天空,也不会有较多的噪声。
而原本的 -0.7EV 或 -1EV 做法,让我在步骤中得考虑加入一个「NR 减噪声」的过程,不仅影像质量上没有优势,而且,后制作反而更慢。
( 明亮的 IR 影像更有梦幻感 )关于 ISO 的设定在大部份的时候我是采用 ISO 200 的设定,手持拍摄时,才采用 ISO 400 的设定。
主要的考虑也是着眼于影像的纯净感。
在拍摄人像时, ISO 可能也得采用 ISO 400 的设定,以使快门能够达到 1/8s以上。
虽然不是相当的方便,但是我们可以考虑,在一组写真的影像中,我们可能只穿插几张红外线 IR 影像,以增加整组影像的新鲜感,再者,也不是所有的场景都会适合红外线的拍摄,所以,在特定小量张数的需求下,快门在 1/8s 拍摄,应是OK的。
( 风景影像尽量以 ISO 200 拍摄 )关于盲拍由于 IR 滤镜,已经将 720nm ( HOYA R72 )或是 650nm ( B+W 092 )以下的可见光滤掉了,虽然相机仍然可以自动对焦,但是人眼透过观景窗却是无法看到东西。
红外摄影技巧
所谓红外摄影,就是使相机通过滤镜只让红外线通过,导致照片形
成了与肉眼所见不同的影像。
红外摄影多应用于拍摄风光,白色的树叶
和异常湛蓝的天空是最常见的题材。
红外摄影会让日常的风景变得别有
一番风味,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红外线摄影独特的魅力并了解其拍摄方法。
红外摄影之所以跟肉眼所看到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人眼是看不见
红外线的。
人眼可以看到的光仅为光谱中的一小部分(即可见光),其
波长在400-700nm 这个范围内。
而红外线的波长是700nm-1mm。
(严格的说,一般所见的红外线照片都属于“半红外线”720-750nm,因为纯
红外线摄影只有黑白,并没有其他颜色。
)虽然人眼无法看到红外线,
但是相机的传感器是可以将红外线记录下来的,所以为了保持所记录的
影像跟我们肉眼所见的一样,一般相机都内置了滤镜自动滤掉了的红外线。
那么想要“看见”红外线,就得由滤镜入手。
方法一:加上外置滤镜
这是既简单又便宜的方法!购买一块720nm 红外线滤镜装在镜头前即可,成本十分低,但不足之处就是拍摄时比较费力。
装上滤镜
后,镜头变成全黑,因为滤镜阻隔了所有能见的光线,只允许波长为
720nm 的红外线通过,你看不见任何东西也不能对焦。
每一次拍摄前,你必先摘下滤镜构好图对好焦,再装回滤镜拍摄。
另一方面,由于
相机内置的滤镜(就是阻挡了红外线的那块)还在,所以只有少量红外
线能进入相机,为了效果明显,需要长时间曝光,一般需要15-20 秒以上,因此必须配合脚架拍摄;换言之,拍摄题材上也有所限制,所以
这种方法多数情况下只能应用在静物和风景的拍摄中。
方法二:内部改装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