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茉莉花》电子琴谱
- 格式:doc
- 大小:93.14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民歌《茉莉花》简谱《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
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创作背景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
作词编曲经过能见到的最早与现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词收编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冯梦龙的《挂枝儿》中;《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4] 。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9] ,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茉莉花歌曲原唱简谱
茉莉花歌曲原唱简谱
茉莉花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深情动人,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茉莉花歌曲的原唱简谱。
一、歌曲简介
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中国南方的民歌,歌曲的歌词描绘了一个爱情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子对心爱女子的深情表白。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深情动人,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二、歌曲歌词
茉莉花开,茉莉花香,茉莉花开,茉莉花香,
茉莉花开,茉莉花香,茉莉花开,茉莉花香。
三、歌曲原唱简谱
茉莉花歌曲的原唱简谱如下:
1、C D E F G A G F E D C C D E F G A G F E D C
2、C D E F G A G F E D C C D E F G A G F E D C
3、C D E F G A G F E D C C D E F G A G F E D C
4、C D E F G A G F E D C C D E F G A G F E D C
四、演唱技巧
茉莉花歌曲的演唱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注意音准:茉莉花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但是要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
2、注意节奏:茉莉花歌曲的节奏比较明显,要注意把握好节奏,不要跑调。
3、注意情感表达:茉莉花歌曲的歌词深情动人,要注意情感表达,让听众感受到歌曲的情感。
五、结语
茉莉花歌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深情动人,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茉莉花歌曲的原唱简谱,更好地演唱这首经典的民歌。
《茉莉花》中国民歌简谱《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
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茉莉花》创作背景灵感来源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
作词编曲经过能见到的最早与现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词收编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冯梦龙的《挂枝儿》中;《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 ;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茉莉花》中国民歌简谱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
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
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
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
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茉莉花》创作背景
灵感来源。
《中国各地民歌钢琴电子琴简谱100首》一、东北民歌1. 《小拜年》2. 《月牙五更》3. 《看秧歌》4. 《送情郎》5. 《摇篮曲》二、华北民歌6. 《茉莉花》7. 《小放牛》8. 《刨洋芋》9. 《八路军拉大栓》10. 《猜花》三、西北民歌11. 《三十里铺》12. 《赶牲灵》13. 《兰花花》14. 《脚夫调》15.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四、华东民歌16. 《沂蒙山小调》17. 《放马山歌》18. 《一根竹竿》20. 《绣荷包》五、华中民歌21. 《黄四姐》22. 《龙船调》23. 《幸福歌》24. 《一根竹竿容易弯》25. 《十月桂花遍地开》六、华南民歌26. 《落水天》27. 《对花》28. 《月光光》29. 《采茶扑蝶》30. 《猜调》七、西南民歌31. 《康定情歌》32. 《太阳出来喜洋洋》33. 《槐花几时开》34. 《小河淌水》35.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八、港澳台民歌36. 《天黑黑》37. 《思想起》38. 《丢丢铜仔》40. 《采茶歌》《中国各地民歌钢琴电子琴简谱100首》九、少数民族民歌41. 《草原夜色美》(蒙古族)42. 《阿里郎》(朝鲜族)43. 《茉莉花》(回族)44. 《青藏高原》(藏族)45. 《婚誓》(彝族)46. 《蝴蝶泉边》(白族)47. 《新疆是个好地方》(维吾尔族)48. 《瑶族舞曲》(瑶族)49. 《苗岭飞歌》(苗族)50. 《壮乡美》(壮族)十、季节性民歌51. 《春节序曲》52. 《元宵夜》53. 《清明时节》54. 《端午龙舟调》55. 《七夕情歌》56. 《中秋月儿圆》57. 《重阳登高》58. 《腊八歌》59. 《冬至饺子歌》60. 《小年忙》十一、劳动民歌61. 《丰收歌》62. 《采茶歌》63. 《渔歌》64. 《赶集歌》65. 《放羊调》66. 《插秧歌》67. 《打麦歌》68. 《织布歌》69. 《挖井歌》70. 《盖房歌》十二、爱情民歌71. 《梁山伯与祝英台》72. 《牛郎织女》73. 《孟姜女哭长城》74. 《白蛇传》75. 《董永卖身葬父》76. 《西厢记》77. 《红楼梦》78. 《孔雀东南飞》79. 《刘三姐》80. 《五哥放羊》十三、儿童民歌81. 《数鸭子》82. 《两只老虎》83. 《小星星》84. 《种太阳》85. 《虫儿飞》. 《打电话》87. 《捉泥鳅》88. 《卖报歌》89. 《一分钱》90. 《童年》十四、红色民歌91. 《东方红》9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93. 《歌唱祖国》94. 《社会主义好》95. 《我们走在大路上》96. 《团结就是力量》97. 《我的祖国》98. 《我爱你中国》99.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100. 《春天的故事》本套《中国各地民歌钢琴电子琴简谱100首》旨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让更多的人通过钢琴和电子琴这两种乐器,感受民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