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8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游(màn)B. 沉湎(miǎn)C. 沆瀣一气(hàng)D. 纷至沓来(tà)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变化无常,使得我们的活动被迫取消。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展示了他的实力和团队精神。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加课外阅读时间。
D.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特别是青年学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言辞锋利,常常一针见血。
B.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C. 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D. 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信赖。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勇夺金牌,为我国争光。
C. 我们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D.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那片绿荫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校园的小径上。
我独自走在小径上,心情有些烦躁。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一阵清新的空气,还夹带着树叶的清香。
我不禁抬头望去,只见那棵老槐树静静地矗立在路旁,它的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树下,一位老教师正坐在长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认真地阅读着。
我走到老教师面前,礼貌地问候:“老师,您好!”老教师抬起头,微笑着说:“你好,孩子。
有什么事吗?”我犹豫了一下,说:“老师,我最近学习有些压力,心情很烦躁,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老教师放下手中的书,微笑着说:“孩子,你知道吗?这棵老槐树陪伴了我很多年,它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岁月。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来到这里,看看它,感受它的力量。
它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坚持下去,就会看到希望。
2022~2023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到七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器官。
它只有大约1.5千克,但却是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
人类的大脑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又是怎么工作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
尤其是出于对人工智能开发和大脑疾病防治的迫切需要,人们对脑科学有了更强烈的期待,也因此让脑科学成了科研热门中的热门。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推动第四次科技革命走向深入的重要力量,给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
但是,因为对大脑工作方式的了解有限,人工智能的开发与研究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未来,可不可以充分模拟人类大脑,研发出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人脑与机器能否高度融合?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对脑科学全面研究的基础之上,都需要我们不断揭开人脑的奥秘。
当然,其中也包括影响人脑健康的复杂因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5500万人患阿尔茨海默病。
类似的重大脑疾病,还包括幼年期的自闭症、智力障碍,成年期的抑郁症和各种成瘾行为。
目前,这些重大脑疾病已经成为患者本人、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沉重负担。
那么,这些脑疾病是怎么产生的?新的科技研究成果,能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疾病?而未来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脑科学专家研究回答的关键问题。
脑科学研究除了对防治脑疾病有决定性意义外,还能帮助我们开发出更接近人脑的智能,为人类服务。
“脑机接口”,也称作脑机融合技术,就是通过芯片和传感器,用大脑控制各种设备,这或许会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热门方向。
2020年8月,马斯克的公司成功将芯片植入猪脑,芯片能够感应温度气压的变化,能读取脑电波、脉搏等生理信号,能通过发送信号刺激大脑神经元细胞做出相应的反应。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注:第1—7题及15题各选择题按照题号涂在答题卡上一、基础知识(共21分,共7小题,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ɡ)狁.(yǔn)伶.俜(línɡ)否.泰(pǐ)B.愆.期(qiān)戍.守(shù)葳蕤.(ruí)三匝.(zhāC.垝.垣(ɡuǐ)侘.傺(zhà)蹑.(niè)子衿.(jīnD.汤汤.(shānɡ)鸷.鸟(zhì)纨.素(zhí)暧暧.(ài)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B. C.芳菲菲其弥章。
D.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将子无怒,秋以为..适兄意..期 D.处分4.下列各项中全含偏义复词的一项( )○1便可白公姥○2慎勿为此妇○3我有亲父兄○4否泰如天地○5昼夜勤作息○6女行无偏斜○7阿母为汝求○8逼迫兼弟兄A.○1○2○4○5 B.○1○3○5○8 C. ○2○4○6○8 D. ○2○3○4○7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6、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而视....。
第三次高一语文下月考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三次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吟诵陈向春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xxx 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
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
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
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
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xxx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
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
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
一个现代人,要想达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
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
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
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座号:第一卷一、现代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武松兄弟为何一高一矮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是人人崇拜的英雄好汉。
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似有千百斤力气,一只斑斓猛虎,竟然被他赤手空拳地打死了。
可他的亲哥哥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只有武松的一半多点儿,且面目丑陋,头脑可笑,因此人们都称他为‚三寸丁谷树皮‛。
同是一母所生,为什么这两个亲兄弟的身高竟相差如此悬殊呢?人体里有两大类腺体,一类是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
这些腺体产生的物质,如汗液、唾液、胃液、肠液等均通过导管排放出来。
另一类是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
影响人的身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关系。
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脑垂体等。
它们能分泌激素(即‚荷尔蒙‛),这些激素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有一丁点儿进入血液,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不同的激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与人体身高有关的激素主要是由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它若分泌不足,人就长不大,矮小且不成熟。
性腺对男女青春期的影响很大,那时它大量分泌,人的身高就猛长。
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它分泌的多种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
要是它们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武大郎矮小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生长激素是怎样促进人体长高的呢?美国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后认为,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它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产生生长因子,再通过生长因子来促进生长。
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人的身高也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
人的身高更有父母遗传的因素,通常父母身材高的,子女身材也高。
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振聋发聩B. 毛遂自荐震古烁今C. 纵横捭阖脍炙人口D. 瓢泼大雨震天动地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获得了第一名,而且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C. 她虽然年纪小,但是已经读完了许多名著。
D. 这篇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结构严谨,令人深思。
3. 下列词语中最能准确表达“心情舒畅”的一项是()A. 欢快B. 舒心C. 欣喜D. 高兴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让我受益匪浅。
B. 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这座山高峰入云。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6.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象的一项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B. 略知一二C. 眼疾手快D. 略胜一筹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难道不知道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吗?B. 他的成绩很好,难道不是他努力的结果吗?C. 这件事难道与他无关吗?D. 他这么聪明,怎么会做错这道题呢?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 红尘中,有欢笑,有泪水,有悲欢离合。
D.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更是一位坚定的战士。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雪花飘飘,宛如仙女下凡。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
”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事要像南史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而“辞宗丘明”,指文辞记录方面要学习左丘明。
刘知几盛赞左氏的语言具有“典而美”“博而奥”的特点。
这种语言特点趋向于诗化,即在《左传》文本中大量引《诗》、赋《诗》和运用歌谣韵语使叙事具有诗情,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感的段落和引发想象联想的字句营造出诗境。
这种既包括诗歌、韵语,又富含诗情的书写方式应被称为“诗笔”。
历史的记录不应仅仅是直白的表露,也有想象的朦胧、诗意的表达,因此“诗笔”的运用也应当是中国古典叙事的经典笔法。
《左传》记事,无论是议论时事、臧否人物,还是劝谏讽喻、析理辨言,抑或是出使专对、会盟宴好,都大量用《诗》。
聘问赋《诗》,始于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寄居秦国,秦穆公宴请他时,“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
杯酒之间,诗味溢散,晋文公的谨小慎微与壮志雄心、秦穆公的慷慨豪壮与英雄相惜,皆藏于所赋之诗中。
与“赋《诗》”相比,《左传》中的“引《诗》”行为更为频繁,无论是臧否人物、扬抢风雅,还是讽刺劝谏、解释说明,大量的“引《诗》”行为都彰显了《左传》对“诗笔”的运用。
“引《诗》”论事评人多在事件的结尾,一般借“君子”“孔子”或时贤之言来表达。
如鲁昭公五年:“《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孔子引《大雅·抑》表扬叔孙昭子有正直的德行。
除了运用大量《诗经》作品及逸诗外,《左传》中的“诗笔”还记录了相当数量的歌谣谚词一类的韵语,这些韵语文体未经润色,或文风古朴,或别有风趣。
《左传》中另有讴、歌、谣、谚、卜等丰富的韵语材料散落在春秋时期的各个角落,这些韵语可歌可诵,妙绝道理,引譬连类,韵味悠长,是《左传》“诗笔”很好的补充。
海登·怀特说:“只要史学家继续使用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他们对于过去现象的表现以及对这些表现所做的思考就仍然会是‘文学性的’,即‘诗性的’和‘修辞性的’,其方式完全不同于任何公认的明显是‘科学的’话语。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第 I 卷(52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8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寥(liǎo)廓峥(zhēng)嵘瑰(guī)丽青荇(xíng)B.隽(jùn)秀榆荫(yīn)浮躁(zào)眺(tiào)望C.怅(zhàng)寥廓漫溯(shū)倩(qiàn)影百舸(kě)D.竹篙(gāo)笙(shēng)箫峭楞(lèng)楞妖童媛(yuán)女2、下列各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B.残曛烛天,暮空照水,站在秀丽的黄昏下。
C.万类霜天竟自由。
D.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ft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怅寥廓(宇宙的广阔)百舸(大船)艳影(红艳的)B.岁月稠(多)挥斥(斥责)眷属(夫妻)C.漫江(到处都有)青荇(水草)斑斓(水纹)D.浪遏飞舟(阻止)漫溯(逆流而上)瞬息(极短的时间)4、下列各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B.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C.给每一条河∕每一座ft∕取一个温暖的名字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是满月,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虽然却因而但 B. 虽然却所以但C.因为也所以然而 D. 因为也所以然而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有些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B.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C.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遇到的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调和(tiáo hé)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B. 炽热(chì rè)颠簸(diān bǒ)C. 狂风暴雨(kuáng fēng bào yǔ)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D.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决定举办一次读书活动。
B. 这次考试,我因为复习充分,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D.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3.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为深远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 下列成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胸有成竹:形容做事有把握。
B.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C.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
D.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趣,我一口气读完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很热心帮助别人。
”C. “我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
”D. “这个星期天,我打算去公园、商场、书店逛逛。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艺术,尤其是唐宋时期,以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著称于世。
唐代艺术以宏伟壮丽、气魄雄浑为特点。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测试题语文考试测试卷命题人:胡立华 考试时间: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装潢 照像机 愤世嫉俗 仗义执言 B .脉搏 洽谈会 暗度陈仓 不温不火 C .浮躁 刊误表 乔装打扮 不容置疑 D .安详 大杂烩 目不暇接 各行其是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国际油价近来持续走高,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 。
(2)正在美国磋商朝鲜核试验紧急对策的日本副外相 ,朝鲜可能会再次于本周末进行地下核爆炸试验,日美两国已就对朝鲜再次核试验做好准备的必要性达成共识。
(3)医疗改革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给百姓一个 ,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4)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 要思考重大的原则问题, 要敢于在涉及这些问题时提出和坚持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性意见。
A .琢磨 披露 许诺 不仅/而且 B .琢磨 透露 许诺 既/又 C .捉摸 透露 承诺 既/又D .捉摸 披露 承诺 不仅/而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首届中国云南民族之花大赛总决赛将于10月12日拉开帷幕,届时,来自云南省各地的26个民族之花将在昆明电视台1000平方米的演播大厅粉墨登场....,展示其风采。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 15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其中选择题每道3分)1. 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圈.养(juàn) 慰藉.(jiâ)匏.樽(báo )载.(zǎi)歌载舞B.召.(zhào)唤思忖.(cǔn )刹.那(shà)千峰万壑.(hâ)C.桑梓.(zǐ)粗犷.(guǎng)蛰.(zhã)居山川相缪.(liáo) D.湍.(tuān)急给.(jǐ)予愀.然(qiǎo )绿.(lǜ)林豪客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怨天忧人遨翔耗费痴心妄想B.至高无上勾销秋蓬概莫能外C.鹏举鸿飞养拙寄藉得失俱亡D.适当其时奔竟亲合力林林总总3.下面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B.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D.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骇人听闻....的一幕展示给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打破这压抑,放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这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B.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以鼓舞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高出于众人之上、受到众人钦佩并无可非议的东西。
D.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游弋的时候,它的四周完全被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所围着,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盘成一弯凉亭。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基础(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洞穴(xuè)籼稻(xiān)淤泥(wū)臻于至善(zhēn)B.悲怆(càng)挑剔(tì)雍容(yōng)出类拔萃(cuì)C.造诣(yì)笃实(dǔ)须臾(yú)轻拢慢捻(niǎn)D.兜鍪(móu)稻菽(jiāo)分蘖(niè)夏然而止(gǎ)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精甚铸魂墓志铭熙熙攘攘B.拾掇肩胛一把锉离群索居C.奇葩苍廪捋袖子跌岩起伏D.兜鍪羁鸟毛坯房阁物致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王总一进会议室,参加研讨会的各地代表都不谋而合地站起来欢迎他。
B.她在舞蹈艺术方面,已到达炉火纯青地地步。
C.得知柯洁败给“阿尔法狗”地消息,有一个围棋迷连续两天废寝忘食,就连老师点名他都没听到。
D.地沟油事件在众多新闻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A.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质致。
B.茅于轼强调,我们虽然一直以来受的教育都是劳动创造财富,但在市场经济下,交换才是财富产生的途径,每一次交换都把一个物品从低价格提升到高价格,交换使其物尽其用。
C.尊重生命不仅是对人而言,天地间所有生命和造物主所有的恩惠都应该受到关爱和尊重。
D.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6单元、古诗词诵读。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9分)(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市场化的转型,文学类畅销书得到空前发展,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但文学类畅销书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推动文学传播发展,助力文学繁荣的同时,各种文化症候也相继凸显出来。
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成为传播最快的物质,而以传播效果衡量文学的影响,极易导致同质化的产生和消费。
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同质化”,不是对文学类畅销书的某些共性进行批判,而是对那些缺乏创作见解、思维固化、依赖既定程式的作品的否定。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同质化作品几乎占据榜单的大多数,某一类型的图书一旦进入市场获得成功,相同主题的图书便会顺势而为,蜂拥而至。
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盲目跟风必然不利于文学类畅销书原创生命的延续。
在一些作家甚至是非职业作家那里,大部分畅销书的重要特征体现在“快速书写”“快速消化”,究其本质,还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快生产节奏,创作时间短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原创性尤其缺乏,市场对畅销书的消费需求和过滤速度迫使作家选择在有规律的叙事结构和语言特色中纳入各式各样的内容,这也是消费端出现类型化的原因。
2023-2024学年高一(上)质检联盟第三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3年9月11日下午3点25分,我打开支付宝“智能亚运一站通”,成为第96672465位线上火炬手,成功地与来自中国四川的火炬手进行了火炬接力。
20秒钟后,我再次进入数字火炬手小程序,这时,我已排在了第96672938位。
20秒时间,全球各地有473位数字火炬手,正在加入这场线上的亚运火炬接力。
“智能亚运一站通”平台2021年上线后,访问量已超33亿。
这其中,亚运数字火炬手项目不管是参与人数还是设计理念,都十分耀眼。
成为火炬手,是参与体育盛会最有荣誉感的方式之一。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亚运会的火炬手”,杭州亚运会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这就是数字火炬手的由来。
数字火炬手是杭州亚组委一次突破性的探索和创新。
数字火炬手是真实用户在数字亚运世界的数字身份,具有唯一性。
这一创新将现实世界的“亚运火炬手”拓展至数字世界。
全球网民不受名额、时间、空间限制,通过参加亚运公益、全民健身和绿色亚运等系列活动,对杭州亚运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和支持,即可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
数字火炬手的传递流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注册、认证、传递、展示。
用户在“智能亚运一站通”平台上进行注册并通过审核后,就可以开始参与到数字火炬的传递中。
数字火炬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传递方式,如跑步、骑行等,也可以邀请其他数字火炬手一同参与传递。
传递结束后,数字火炬手将火炬交还给平台,平台则会将数字火炬手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将其展示在数字火炬展示区。
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参与线上火炬传递已超9000万人次,平台用户数量即将破亿。
这样大的用户量,意味着对网络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浅谈好诗词沈鹏①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凝聚着高度思想性和深广人生境界,在诗化语言中追求作品的美学表达。
②陶冶性灵莫过于诗词,在作者为“言志”,在读者为“陶冶性灵”。
如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希望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温暖天下寒士,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者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③韵律是构成诗词之美的重要因素,节奏感尤为重要。
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前两句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其中“轻轻的”反复出现,使诗句节奏鲜明,诗歌韵律和谐,创造出回环相应、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又如毛泽东《沁园春·雪》“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对仗工巧妾帖,格律严谨,语言清丽自然,流畅遒劲,富有韵律美。
④诗与词在形式上虽有所不同,但其形式都服务于内容的抒情写意。
相对于外部形式,用韵、节奏等内部形式对诗调内容影响更大,因为韵律与内容相统一,不可分割,形式是表达思想内容的载体,只有充分抒情写意才能打动读者,如王之涣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均受内外部形式约束,但都发挥诗词特点,将思想情感融入形式之美。
⑤诗词佳作,以抒情写意展现深刻思想。
有的诗词可以当杂文看,如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便是一例。
有的诗词可作历史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从不同角度浓墨疾书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官吏的无情和战争的残酷。
白居易《长恨歌》类似短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唐代历史转折的重要史实,寓抒情于叙事。
⑥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以抒情写意之笔驾驭形式格律,将深邃内容和高远意境描摹通透,启迪人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第①段中“美学表达”内容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陶冶性灵B.韵律和谐C.形式之美D.重要史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命题人:王雪峰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
比如构成我们国名的两个汉字,“中”和“国”,均出于神话想象,华夏先民把大地想象成四方形,四边之外有海环绕(所谓“四海五洲”),而自认为是大地上的中央之国(九州或神州)。
这是典型的神话宇宙观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遗产,是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
我们可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视角来审视神话系统.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即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这一套文字叙事,是小传统;而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即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可以称为大传统,比如考古学上随处可见的崇拜玉、巨石、金属(青铜、黄金等)的文化等。
大传统铸塑而成的文化基因和模式,成为小传统发生的母胎,对小传统必然形成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
这是一种非文字符号体系,比如,在金属冶炼技术所支持的青铜时代到来以前,中国本土呈现的最有力的特有符号是玉礼器系统。
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几乎覆盖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
是什么样的动力因素,能够持久不断地支持这样一种极长时间的、广大距离空间的文化传播运行呢?“神话观念决定论”的提出,为此找到了理论解说。
先民认为玉代表天,代表神,代表永生不死。
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
“神话中国”指按照“天人合一”的神话式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从初民的神话想象,到先秦的文化典籍,从老子孔子开启的儒道思想,到屈原曹雪芹的再造神话与原型叙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圣人贤君明主、民间崇尚的巫神怪摊等,其中所隐含的思维潜意识,以及礼仪性行为密码,都是“神话中国”的对象。
从各地的孔庙,到家家户户的灶神、门神和祖灵牌位,皆体现着“神话中国”的无处不在。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启碇.(dìng)纾.(shū)祸孟陬.(zōu)里弄.(nòng)B、巡徼.(jiào)自刭.(jǐn)罡.(gāng )风命运多舛.(chuǎn)C、齑.(jī)粉缇.(tí )骑迸.着血泪(bèng)疏浚. (jùn)D、缱绻.(juǎn) 赊.(shē)帐茕茕.(qióng)孑立黜.(chù)恶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骸.(hái )骨愧怍.(zuò)万卉.(huì)争荣峨冠.(guān)博带B.谥号(shì)隽.(juàn)秀残羹冷炙.(zhì)羁.縻(jī)C.徇.私(xùn)婀娜.(nuó) 文采斐.然( fěi) 沁.人脾胃(qìn)D.肖.(xiào)像发酵.(jiào)趿.拉(tā)投缳.道路(huán)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汲水蹂躏茄笛粉装玉琢B、蹒跚干瘪取缔层峦叠嶂C、吸慑掳掠荒冢云蒸霞蔚D、胚芽滞笨骐骥心荡神弛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条街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座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B、格斯拉的理想是用自己的手艺不断为人们做出结实、漂亮、舒适、耐穿的靴子,他最恨那些只顾赚钱出卖粗制烂造的靴子的人。
C、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充满着生机!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草比花有时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和暇思。
D、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文化传统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
(灵魂归宿)B、长江上的人都知道:“泻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C、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
D、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B、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C、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其北京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
D、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②经过半个小时的苦战,儿童得救了,他却高烧不退,_________不清。
③陶弘景知识渊博,_________懂得炼丹技术,_________对其他许多学科也有研究。
A.妨害神志不仅/甚至B.妨碍神智不但/而且C.妨害神智不仅/甚至D.妨碍神志不但/而且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溥,字天如,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
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
著有《七录斋集》。
B、普希金,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立者。
他认为诗人应该像先知一样,“要走遍陆地和海洋,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浇亮”。
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
主要作品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C、《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样,多用“兮”字,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D、刘白羽,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北京人。
在其近70年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红玛瑙集》、《第二个太阳》等,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
10、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C、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D、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11、下列句子中与“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恐年岁之不吾与C、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1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朕皇考曰伯庸,肇锡余以嘉名。
B、来吾道夫先路,乘骐骥以驰骋兮C、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D、敛赀财以送其行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朕.皇考曰伯庸(国君自称)都督..诸路军马(统率)B、扈.江离与辟芷兮(披,楚地方言)纫.秋兰以为佩(剪裁)C、不抚.壮而弃秽兮(扶助)恐年岁之不吾与.(等待)D、又重之以修能..(意气激昂)..(美好的才能)抗辞慷慨14、下列各句在诵读时,句中停顿正确的一句是()A、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15、下列叙述文字有错误的一项是()A、“殉道者之歌”所选的是一组政治抒情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诗人在特殊的境遇中有所感怀,借助诗歌来抒发情感或政治抱负。
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373句,2400多字,课文《离骚》(节选)是全诗开头部分,作品表现了诗人崇尚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情操,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C、“墓碑记”通常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生平事迹、生卒年寿等大概情况,但《五人墓碑记》不取这种程式,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突出赞扬五位义士面对强权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高度评价了这次群众抗暴斗争,深刻阐发了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其中合葬在墓中的五人是:周顺昌、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
D、《肖邦故园》的作者选取了肖邦故园为切入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16、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祖国山川颂》中的“颂”是一种文体,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内容上多是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B、《发现》是闻一多回国后写的第一首诗,它既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心,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这是一首十二行的短诗,题目发人深思,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借助意象来间接抒情,使得作者表达的感情含蓄委婉。
C、上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批年轻的诗人,他们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和命运的嘲弄,他们以一种反传统的全新的独特表达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强调诗人的感觉世界,追求诗歌的独特意象化,善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使诗歌的主旨看起来不再象传统诗歌那样明晰易懂,有一种朦胧的美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D、《指南录》后序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所写的一篇序文,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文称为后序。
二、文言文阅读:(13%)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①予之生也幸.②主辱,臣死有余僇.③生无以..救国难④然微以自文.于君亲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②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
3.你知道“修我戈矛”出自下面哪部书()(1分)A.语出《诗经》B.语出《楚辞》C.语出《左传》D.语出《战国策》4.作者身居南宋丞相之位,在这里引用《出师表》的句子“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目的是什么?(2分)答:三、诗歌鉴赏(4分)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1、“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你对这句诗是如何理解的。
(2分)2、“发抖,伸舌头,顿脚”指的是哪类人?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情?(2分)四、现代文阅读:(12%)雨巴金窗外露台上正摊开一片阳光,我抬起头还可以看见屋瓦上的一段蓝天。
好些日子没有见到这样晴朗的天气了。
早晨我站在露台上昂头接受最初的阳光,我觉得我的身子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轻快似的。
我想起了那个意大利朋友的故事。
路易斯·发布里在几年前病逝的时候,不过四十几岁的时候。
他是意大利的亡命者,也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不能和解的敌人。
没想到他没有看见自由的意大利,在那样轻的年纪,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1927年春天在那个多雨的巴黎城里,某一个早上阳光照进了他的房间,他特别高兴地指着阳光说,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可喜的事。
我了解他的心情,他是南欧人,是从阳光常照的意大利来的。
见到在巴黎少见的阳光,他又想起故乡的蓝天了。
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
可是自由和蓝天两样,他都没有见到。
我也很像发布里那样热爱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