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
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
散文征文优秀奖。有三篇散文(《晋词》、《觅渡,觅
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
《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
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7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生长在 金兵占领地区。20岁,率领两千多人起义 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 书记。后归南宋,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 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 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 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 《九议》他成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
2
月夜行黄沙道中·调寄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3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他的词发扬了苏轼的豪放的风格,与 苏轼号称“苏辛”,是豪放词的代表词人。
9
第一部分:(1)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 独特地位。
第二部分:(2-16)用辛弃疾的八首词串起 他的一生,揭示了他作为一名南宋臣民的炽 热的爱国之情和因爱而生的失意的苦闷。
第三部分(17)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 辛弃疾。
10
4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 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