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机与新政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1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课程标准】知道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了解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评价罗斯福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美国的悲剧》,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搜集、处理历史资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新政”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难点样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焦点访谈播放20秒有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录像片段,大屏幕最后将画面定格在“施粥棚里的失业者”这一照片上。
师:同学们,我背后的这张照片是在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一个小小画面。
这仅是在这场首先爆发于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前所未有的危机中,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广大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
那么在这次危机中,劳动人民的命运如何?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危机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是大家关心的焦点,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我们课前派出三个“记者”小组,为我们追踪报道,下面就请看他们发回的报道。
第一组:生1:我们小组负责调查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找到了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
生2:(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并朗诵了一段小说原文)可是你,在非常急迫的时刻……不是可以表明这是一件意外?生3:德莱塞通过小说,以锐利的锋芒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是一个国家的悲剧与一种文明的悲剧,批判了美国社会制度的弊端。
生4:我这有一组材料: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攫取……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 000美元,占国民收入的4%。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特点及作用影响的分析,及对罗斯福其人及新政措施、作用、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2、引导学生真正懂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懂得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是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调整,以摆脱经济危机。
3、让学生体验到罗斯福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以自己的学识、胆略、才干和克服危机的决心,赢得了民心,以压倒多数选票竞选获胜;走马上任后,大刀阔斧实施“新政”,并取得成效的伟人风范。
二、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的原因。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我们已经用简短的时间见证了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巨变过程,同学们能否用史实来证明呢?* 目标自学:学生自主学习新政的相关知识,解决相关的知识点(新政的时间、人物、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 互动导学:1.经济危机的原因美国作家德莱武在他的《美国的悲剧》一书中就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下面,我们就共同走进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生活,真切的体会这种黑暗生活。
(展示材料,学生思考出现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师总结:这种奇特现象的根本原因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造成的矛盾,最后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出示经济危机的定义,加深生对经济危机的了解和认识。
)2. 经济危机的表现经济危机不仅仅是发生在工业部门,还波及到其他各个行业。
(展示图片:图片一,纽约的股票市场就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经济繁荣,股票升值,人们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贬值,人们抛售。
1929年10月24日,纽约交易市场人们大肆的抛售股票,导致股市的崩溃。
因此,美国经济危机由此开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以及美国政府在此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政策。
本课重点介绍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以及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同时阐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危机中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此外,学生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认识经济危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危机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应对、勇于创新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2.难点: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及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历史图片和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1929年股市崩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出本课的主题——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言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大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其中,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本文将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经济大危机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股市崩盘,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导致了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和产业生产下降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经济衰退。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许多银行由于债务违约和股市崩盘而破产。
这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信任崩溃,借贷停滞。
其次,大规模的失业导致了消费能力的下降,经济活动减缓。
此外,由于经济紧缩,企业的生产水平下降,市场需求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罗斯福新政的作为对经济大危机的回应,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1933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来解决经济危机。
这些政策成为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恢复经济活动和保护民众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
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1.制定金融改革法案:此举旨在恢复银行业的信心和稳定金融体系。
2.实施农业调整法案:通过减少农产品供应来提高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
3.通过工业恢复法案鼓励产业发展:该法案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恢复生产水平和就业机会。
4.推动劳工保护立法:通过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和工会权益保护来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为公民提供福利保障。
6.实施公共工程计划:通过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