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北环路下凹式绿地排水系统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下凹式绿地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张鹏摘要引用海绵城市和流域管理理念将下凹式绿地运用到道路设计把路面、建筑物等表面形成雨水径流汇集至机非隔离带下凹式绿地不仅了道路排水不畅问题而且还对雨水初期径流携带杂质进行截留、沉淀和滤既净化了水质也美化了市容环境,下凹式绿地特下凹式绿地设计理念不影响道路宽、路基、地下水等情况下运用海绵城市和流域排水理念机非隔离带设计下凹式绿地从而把路面、建筑物表面等形成雨水径流汇集至下凹式绿地集调蓄以扩雨水渗流量多余径流雨水可以从布设两侧雨水溢流口流出,参考献[]侯永明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浅析[]现代艺00050[]宋雷海绵城市理论城市林设计运用[]建材与装饰09086[3]刘雨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特征[]河南建材09060 相关热词绿地道路设计 </张鹏摘要引用海绵城市和流域管理理念将下凹式绿地运用到道路设计把路面、建筑物等表面形成雨水径流汇集至机非隔离带下凹式绿地不仅了道路排水不畅问题而且还对雨水初期径流携带杂质进行截留、沉淀和滤既净化了水质也美化了市容环境通具体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下凹式绿地市政道路机非隔离带具体作用和设计构造br rl rr g ll r g l v gr r g rr r r r r blg ll v gr l bl lv rbl r r rg l r r lr r rr l r rr l rg r ql b l bg vr rg r grg xl rl lbr g rr v gr l l z l r 關键词道路;隔离带;截污排水;海绵城市K r r;l z;g r rg;g 图分类99 献标识码编0063(00)003500 引言机非隔离带是市政道路常见设施主要用隔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及行人以绿化隔离带形式较常见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日益提高对市容市貌改造也显得尤重要市容绿化就是城市靓丽名片纵观我国众多城市尤其些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沿海城市适合种植四季常青景观树或绿篱目前城市道路设计现状目前市政道路区域规划和设计各专业配合和协调仍然不足常发生市政道路设计和绿化景观设计脱节仍然存道路设计主、绿化景观设计辅模式绿化景观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仅仅作道路设计附属因而造成道路景观和绿化带设计整体策划欠缺道路两侧绿化带宽设置、绿化带结构形式、绿地占地率仅仅依靠规划道路等级情况而确定使得绿化设计没有主权纵观各城市市政建设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往往偏向重机动车辆通行而对非机动车和行人关不高有道路缺乏隔离措施使得行人饱受机动车噪声及尾气侵害道路积水情况也非常严重甚至出现城市“看海”现象下凹式绿地特下凹式绿地设计理念不影响道路宽、路基、地下水等情况下运用海绵城市和流域排水理念机非隔离带设计下凹式绿地从而把路面、建筑物表面等形成雨水径流汇集至下凹式绿地集调蓄以扩雨水渗流量多余径流雨水可以从布设两侧雨水溢流口流出下凹式绿地设置要考虑工程所地土壤渗透系数、区域暴雨设计重现期、汇流面积等具体情况由确定雨水量、汇水面积和浸泡从而选择相应溢流方式下凹式绿地设计参数确定考虑以下几影响因素①要详细调勘探所区域水气象、地质地貌、地下水和地表水情况诸如所区域暴雨量、当地暴雨强公式参数和系数取值围;地下水位、水质及地面高程;土质性质、土壤渗透系数等;道路周边建筑密以及道路、绿地占地面积与分比;绿地植被类型和覆盖情况;市政管技术参数、设计暴雨重现期、汇水面积等②根据上述和数据运用暴雨流量公式进行暴雨量计算从而确定下凹式绿地设计结构形式但是应该是如下凹式绿地汇水量对周围建筑物地基与基础影响产生破坏必须禁止③通计算确定下凹式绿地蓄水面积、雨水渗透量、绿地下凹深以及绿地上部溢流布置还要计算下凹式绿地占地面积及比率等④验算不利情况下凹式绿地淹水是否能满足要3 技术方案及优化近些年海绵城市建设各地力推行部分城市道路设计也逐步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机非隔离带设置绿地以阻拦初期径流污染汛期绿化带起到临蓄水缓城市涝压力并且还能起到控制径流总量作用开口式路沿石也越越多地得到应用但鉴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市容环卫管理力欠佳而且水土保持工作还不够完善致使降雨初期对周边土壤冲刷比较明显暴雨初期径流携带量垃圾对河道水环境影响较因初期径流须拦截处理不能直接由路沿石开口进入机非隔离带绿地否则污染径流会影响机非隔离带植物生长破坏市容市貌甚至造成绿化带植物枯死增加维护难和成了上述城市症结如何更地既能发挥机非隔离带防洪排涝作用又能综合水环境污染问题对城市初期雨水径流进行截污净化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难题充分利用下沉式凹绿地机非隔离带是实现上述功能重要途径该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增设垃圾堵塞拦挡护栏;②优化机非隔离带植物生长环境技术嫁接与方案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机非隔离带设置可以结合路沿石开口通量身定做下凹式绿地结构将初期径流夹杂各种垃圾、污染物浓高、泥沙含量高雨水进行截流从而避免污染程高初期径流流入下沉式绿地而破坏水环境也对流入市政管雨污水起到初步净化作用并且也降低了机非隔离带绿化维护成和难道路两侧按现场实际情况设置适宜下凹式绿地坡沿石截污段下凹形状设置机非隔离带靠近路沿石侧截污段下凹深通常道路平面下0左右;截污段宽约占机非隔离带带宽0%由上至下设有耐污植被层和砂土层砂土层渗透系数取值通常应×06通截污段作用主要是初期径流留出定滞流促进水悬浮物沉降至截污段底部通底部填滤层进行滤路沿石开口下端与截污段高齐平开口低标高应当高该截污段高标高道路路沿石设置开口式路沿石下凹段宽般设置机非隔离带带宽70%左右;其低应低截污段低下凹深般道路平面下部00下凹段由上至下设有表土覆盖层、种植土层、砂石层和砾石层沿着下凹绿地结构心线每隔5设置雨水溢流口并直接与市政管相连接连接段上可种植单行绿篱绿植般以30高比较适宜下凹绿地结构利用截污段拦截径流漂浮垃圾和悬浮物对初期径流携带泥沙、杂质进行截留并具有沉砂作用种植连接带上单行灌木丛可以充分保护下凹绿地主体部分植物净化径流水质而且被截留垃圾、杂物等也便清除5 下凹式绿地结构应用案例■图、图两张图片机非隔离带下凹式绿地结构示图图由下至上分别非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和机动车道图设道路0和人行道机非隔离带上设置下凹式绿地包括下凹段3、两侧截污段以及二者连接段其靠近路沿石侧设置截污段与路沿石壁紧密相连;截污段下凹深相对道路0标高下0左右形状下凹状;截污段用回填土填实要回填土透水能力较(般渗透系数×06)截污段长以确保进入机非隔离带径流截污段渗流原则路沿石开口下端与截污段高保持齐平有利将路沿石排水孔9流入夹杂着垃圾和泥沙初期径流进行滤沉淀单侧宽占整体机非隔离带带宽5%左右;截污段区域适合种植等耐污能力强植被;连接段部位适合种植密集灌木绿篱绿篱紧密枝干结构可有效拦截径流体积较固体污染物并且通截污段与绿篱结合作用可以对降雨初期径流所携带泥沙、漂浮物进行拦截和沉淀确保较干净水质进入下凹段3非隔离带位置设计下凹段3宽约占机非隔离带带宽70%是整下凹式绿地结构核心容也是雨水径流入渗蓄水池和净化池位道路0平面以下50~50位置;该部分结构分四层从下至上分别砾石层、砂土层、耕植土层、地表覆土层对渗入污染浓较低雨水径流起到净化作用下凹段3低低截污段低下凹段3心线上每隔0~5设置雨水溢流口当暴雨强较可增加雨水径流汇速率从而避免雨量造成积水雨水溢流口与市政管相连机非隔离下凹式绿化带采用条形分布较适宜绿化带高上应有定层次下层绿化以种植枝叶繁茂型常年绿乔木或灌木丛绿篱较适宜形成植绿墙起到削弱机动车尾气及噪声作用减少对非机动车道和行人影响6 结语将海绵城市和流域管理理念运用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道路两侧设置下凹式机非隔离绿化带把路面、建筑物表面等形成雨水径流汇集至下凹式绿地既能发挥机非隔离带防洪排涝作用又能对城市初期雨水径流进行截污净化还能美化市容环境这种下凹式机非隔离带有较强实用性适宜推广参考献[]侯永明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浅析[]现代艺00050[]宋雷海绵城市理论城市林设计运用[]建材与装饰09086[3]刘雨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特征[]河南建材09060 相关热词绿地道路设计。
new layout is practical and feasible, 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future projects.Key words rainwater inlet; permeable brick; grass ditch; sponge cities; economic benefi ts雨水口作为市政道路排水重要的附属构筑物,通常布置在市政道路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的道路边缘,用来收集雨水[1],通过雨水口连接管输送到附近的雨水检查井。
雨水口的数量决定了可收集的雨水量,雨水口的位置及形式决定了道路的美观性,以及是否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2]。
所以在设计中,《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对雨水口的布置做了明确的规定。
比如,对雨水口及雨水连接管的流量做了规定,规定雨水口及雨水连接管的流量应为雨水管区设计重现期计算流量的1.5倍。
同时,规定了雨水口的布置间距宜为25~50 m。
雨水口连接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 m,雨水口布置的合理性不仅直接影响雨水排除时流量大小、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人的安全,还对路面的结构层构造和路面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1 概况本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道路全长3 046.129 m,道路规划宽度为40 m。
本设计为道路工程雨水管道工程,排水体制为雨、污水分流制。
根据排水设施和排水规划情况,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设施,结合排水规划统筹考虑;同时,兼顾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本次设计要求具有前瞻性。
雨水排除要求尽量考虑自排入河道,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放的设计原则。
摘要 为优化市政道路雨水口的布置、减少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的数量、节约工程造价、与海绵城市相结合,优化雨水系统,设计采用的方法是在绿化带中间间隔一定距离铺设透水砖或者植草沟,将机动车道内的雨水引入非机动车道内的雨水口,取消雨水口的横向串联,进而减少雨水口数量和雨水连接管长度。
下凹式绿地的施工方法(1)施工工艺流程道路土方路基施工完成----测量放线、准备工作----基槽开挖、基底整平----两侧槽壁防渗土工布安装----30cm碎石垫层施工----铺设第一层反滤土工布----20cm中粗砂垫层施工----铺设第二层反滤土工布----150cm种植土回填及溢流式雨水口施工----两侧碎石过滤槽施工----15cm蓄水层施工。
(2)测量放线、准备工作根据设计位置放出下凹式绿地两侧边线,直线段每20米放一点,曲线段每10米放一点。
放完后做好控制桩的保护工作,必要时做好引桩。
用白灰洒出开挖边线,并根据设计沟槽底标高做好开挖深度交底工作。
(3)基槽开挖、基底整平沟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
在设计沟槽底标高以上预留5~10cm土层不挖,采用人工挖至设计沟槽底标高,避免出现超挖,扰动原状土。
为保证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坑底排水的同时,为防止地表水的进入,在基坑开挖时,坑顶设一道排水明沟,阻断外界流水进入坑内。
由于开挖深度平均在1.3米左右,且两侧为压实土基,可以不用放坡开挖,对局部沟槽边坡土方不稳定地方开挖后采用木板加横撑方式及时支护。
堆土距离沟槽边不小于0.8米,堆土高度不大于1.5米,做好沟槽边坡的现场监测,沟槽要预留安全通道,做好各种安全警示标志,并做好周边防护,防护高度1.5m,每50米设置安全爬梯一个,安全爬梯采用钢管搭设,宽度80cm,间距40cm,固定于沟槽边上。
(4)防渗土工布安装①材料特点及要求本工程采用防渗土工布,作为防渗膜的保护层材料和过滤排水材料。
防渗保护层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防渗土工布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透水性好,并能抗腐蚀,抗老化,具有隔离、反滤、排水、保护、稳固、加筋等功能,能适应不同基层,能抵抗施工外力破坏,蠕变小,长期荷载下仍能保持原有的功能。
防渗土工布采用一布一膜 300g/㎡防渗土工布,施工前对于采用的防渗土工布的主要物理与技术性能进行抽查复验,抽样数量每批不少于一次。
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施工方案路网一期项目工程施工(I标段)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本项目是路网一期工程的一部分,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是一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
本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建设一座下凹式绿地,以便在城市暴雨时收集和储存雨水,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同时也能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2 工程内容及具体工程量明细本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和建造一座下凹式绿地,包括绿地的地面和地下结构。
2.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排水管道和雨水口。
3.建造绿化设施,包括植被和景观石材等。
4.安装照明设施,以便在夜间提供足够的照明。
具体工程量明细如下:1.下凹式绿地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
2.雨水收集系统的管道总长为500米。
3.绿化设施的总面积为500平方米。
4.照明设施的数量为20个。
1.3 编制依据本工程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文件: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工程设计文件。
4.工程施工图。
5.工程施工合同。
1.4 施工环境本工程的施工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城市中心区域的复杂交通状况。
2.城市繁忙的人流和车流。
3.工程建设现场的狭小空间。
4.工程建设现场的复杂地形。
二、施工布置本工程的施工布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现场的位置和范围。
2.配置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机械,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等。
3.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流程,以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4.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5.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6.做好与周围居民和商户的沟通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1 施工管理组织在进行下凹式绿地的施工时,施工管理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施工管理组织,并明确各个职责和任务。
施工管理组织应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监理、施工队伍等。
下凹式绿地的施工方法(1)施工工艺流程道路土方路基施工完成----测量放线、准备工作----基槽开挖、基底整平----两侧槽壁防渗土工布安装----30cm碎石垫层施工----铺设第一层反滤土工布----20cm中粗砂垫层施工----铺设第二层反滤土工布----150cm种植土回填及溢流式雨水口施工----两侧碎石过滤槽施工----15cm蓄水层施工。
(2)测量放线、准备工作根据设计位置放出下凹式绿地两侧边线,直线段每20米放一点,曲线段每10米放一点。
放完后做好控制桩的保护工作,必要时做好引桩。
用白灰洒出开挖边线,并根据设计沟槽底标高做好开挖深度交底工作。
(3)基槽开挖、基底整平沟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
在设计沟槽底标高以上预留5~10cm土层不挖,采用人工挖至设计沟槽底标高,避免出现超挖,扰动原状土。
为保证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坑底排水的同时,为防止地表水的进入,在基坑开挖时,坑顶设一道排水明沟,阻断外界流水进入坑内。
由于开挖深度平均在1.3米左右,且两侧为压实土基,可以不用放坡开挖,对局部沟槽边坡土方不稳定地方开挖后采用木板加横撑方式及时支护。
堆土距离沟槽边不小于0.8米,堆土高度不大于1.5米,做好沟槽边坡的现场监测,沟槽要预留安全通道,做好各种安全警示标志,并做好周边防护,防护高度1.5m,每50米设置安全爬梯一个,安全爬梯采用钢管搭设,宽度80cm,间距40cm,固定于沟槽边上。
(4)防渗土工布安装①材料特点及要求本工程采用防渗土工布,作为防渗膜的保护层材料和过滤排水材料。
防渗保护层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防渗土工布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透水性好,并能抗腐蚀,抗老化,具有隔离、反滤、排水、保护、稳固、加筋等功能,能适应不同基层,能抵抗施工外力破坏,蠕变小,长期荷载下仍能保持原有的功能。
防渗土工布采用一布一膜 300g/㎡防渗土工布,施工前对于采用的防渗土工布的主要物理与技术性能进行抽查复验,抽样数量每批不少于一次。
城市下凹式绿地道路雨水收集利用本文主要根据我国下凹式绿地产生的原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总结得出下凹式绿地在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中下凹式绿地的利用进行了展望,希望能通过本文的探究,给您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城市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较大,而我国水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而且我国的淡水资源储量在逐渐减少,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动城市的发展,就想要合理的针对城市道路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想要在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中,应用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可以应用在城市道路两侧,其中本身就是一种不需要借助过多投入措施,其利用天然的浆水来转化为地下水,从而保持地下水的平衡,由于该措施所具有的如此多的应用。
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下凹式绿地在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1、下凹式绿地的产生水资源分布不均,受各地气候差异的影响,我国各个城市的降雨情况也不相同,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城市降雨量近年较多一般城市都会对道路雨水进行收集,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水源,而以往在对城市道路雨水收集过程中,采用的收集方式就是将雨水口设置在道路的路面上,将路面的高度设置在绿地高度之下,利用房屋的倾角度以及道路的倾沟渠,来对雨水进行汇集,并将雨水排到雨水口中,形成对道路雨水收集。
而城市所建设的道路一般都是水泥道路,这样的道路并不具有透水性。
所以,道路雨水的径流量相对较大,道路雨水流动的速度较快,也会使得道路雨水很容易被污染。
就上述的问题来说,针对城市道路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时候,就想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得道路雨水可以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净化,绿地本身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其对于道路雨水的径流量以及流速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同时其也可以实现对道路雨水的有效收集,利用和净化,通常植被深入到地下,2cm的时候,雨水的流失速度回变慢,这样道路雨水就会渗透到地下水中,从而地下水得到补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道路高度一致的绿地道路雨水收集能力具有局限性,所以要对绿地进行高度的调整,将道路路面作为参照点,设置出道路路面的绿地,就能改有效的实现对道路路面雨水收集,而通过长期的研究,下凹式绿地开始出现,这一绿地形式的出现,有效的起到了收集道路雨水的目的,而且在收集道路雨水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渗透的问题,收集效果好。
园林工程中排水系统设计与未来发展趋势作者:郭晋晋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园林工程中的排水是保障园林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研究了园林工程中排水的应用,探讨了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方法,阐述了排水系统的构成和设计原则,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分析了不同类型园林工程中排水系统的应用效果,深入剖析了各种设施和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园林工程中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园林工程;排水;设计原则;技术方法;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3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工程对于改善人居境、提升城市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园林工程中排水问题逐渐凸显。
不合理的排水系统会导致积水、泥沙淤积等问题,影响了园林景观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园林工程中合理应用排水技术成了重中之重[1-3]。
1 排水系统的构成与设计原则1.1 地面排水1.1.1 雨水径流管理雨水径流管理是地面排水系统中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如雨水篦、雨水口等,可以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量,防止积水和泥沙淤积现象的发生。
在设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考虑场地坡度、降雨强度等因素,结合地面绿化布局进行合理排水。
此外,还应注意不同季节和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排水要求,确保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1.2 绿化带与溢流设施设计绿化带和溢流设施在地面排水系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绿化带可以吸收和蓄存雨水,延缓径流速度,并减少其对下游系统的冲击。
溢流设施能够有效分流并处理过剩的雨水。
在设计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场地条件和功能需求合理设置绿化带和溢流设施,并考虑与其他园林构筑物的协调性。
1.2 地下排水1.2.1 地下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设计地下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在园林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863936.5(22)申请日 2019.06.11(73)专利权人 重庆创星子韩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地址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双凤路212号1幢2-6-1(72)发明人 杨洋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代理人 刘立春(51)Int.Cl.E03F 5/04(2006.01)E03F 5/10(2006.01)A01G 9/02(2018.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下凹式绿地溢流口(57)摘要一种下凹式绿地溢流口,包括凹陷坑体;所述的凹陷坑体内设置有溢流井;所述的溢流井下部设置有排水管道,所述凹陷坑体的顶部盖设有活动种植板;所述凹陷坑体底部设置有换填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动种植板,当外部水量较小时,可将活动种植板盖设与凹口处,保证绿地平整;再通过设置暗管排组,经过碎石层的水将会被暗管排组彻底吸收、排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CN 210140889 U 2020.03.13C N 210140889U1.一种下凹式绿地溢流口,包括凹陷坑体(1);所述的凹陷坑体(1)内设置有溢流井(2);所述的溢流井(2)下部设置有排水管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坑体(1)的顶部盖设有活动种植板(4);所述凹陷坑体底部设置有换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溢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种植板(4)包括种植土壤层和用于承托种植土壤层(4.1)的托架(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溢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种植板与凹陷坑体之间活动连接或分体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溢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坑体边缘设置有用于连接活动种植盘的定位销(5);所述的活动种植盘边沿设置有套设于定位销上的定位孔(4.3)。
市政道路平底下沉式绿化带雨水蓄排系统施工工法市政道路平底下沉式绿化带雨水蓄排系统施工工法一、前言市政道路平底下沉式绿化带雨水蓄排系统是一种创新的绿化施工工法,通过将绿化带建设在道路平底下沉的设计,实现道路雨水的蓄排,同时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工法特点1. 雨水蓄排功能:通过设立沉降槽、蓄水池等设施,收集、储存和利用道路上的雨水,减轻城市雨洪对下水道系统的压力,并利用储存的雨水进行绿化带的灌溉和补充供水。
2. 增加绿化面积:将道路绿化带埋于道路平底下,既能保证道路交通的畅通,又能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基础稳定性:通过设置合理的基础支撑结构,保证绿化带和道路的稳定性和结构的持久性。
4. 绿化效果显著:利用先进的绿化技术手段,使绿化带的植被种植丰富多样、绿化效果良好。
三、适应范围适用于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以及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等场所。
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绿化带面积有限的场所更加适用。
四、工艺原理通过设置沉降槽、蓄水池等设施,收集和储存通过不透水层渗透到绿化带下部的雨水。
通过蓄水池中配有排水装置,将收集的雨水灌溉绿化带,并通过蓄水池的溢流能力来排放多余的雨水。
同时,设置合理的基础支撑结构来保证绿化带和道路的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绿化带的土方开挖,并清理底面。
2. 防渗措施:对绿化带底部进行防水处理,确保雨水能被有效收集并储存。
3. 沉降槽安装:安装沉降槽,并与周边设施进行连接。
4. 蓄水池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蓄水池的施工,包括基础处理、墙体建设等。
5. 绿化带铺设:在蓄水池完成后,将绿化带铺设在土方下,并进行整修和养护。
六、劳动组织根据项目规模和进度要求,合理组织工程队伍并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主要机具设备包括挖掘机、压路机、运输车辆以及绿化机械等。
这些机具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性能和适应性,以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下凹式绿化带优化市政道路排水探究缪勤荣【摘要】The Concave-down green belt is an ecological drainage technology for municipal road,which optimizes the drainage mainly b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rain permeability and storage, and its area percentage, concave depth, soil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 and the designed rainfall reappearing period are important design parameters for the concave-down green belt,which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its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The concave-down green bel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lood peak flow of urban storm and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urban water logging,and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urban rainwater pollution, increasing the urban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saving the irrigation water, etc.%下凹式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的市政道路排水技术,主要通过强化雨水渗蓄作用优化市政道路排水。
下凹式绿化带所占面积比例、绿化带的下凹深度、绿地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和设计暴雨重现期是下凹式绿化带的重要设计参数,对下凹式绿化带的应用效能有很大影响。
盐城市北环路下凹式绿地排水系统设计文章以盐城市北环路排水系统设计为例,探讨下凹式绿地道路排水系统布置、计算等内容,以期通过绿化带内的雨水调蓄功能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和城市防洪的严峻问题。
标签:下凹式绿地;道路排水;雨水收集系统1 工程概况北环路地处盐城市亭湖区新洋经济区,道路全长约2300m,宽70m,横断面为:3.5m(人行道)+9m(辅道)+6.5m(侧分带)+12m(机动车道)+8m(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6.5m(侧分带)+9m(辅道)+3.5m(人行道),属于快速路。
北环路南临公墓河,由于道路较长,为了减小雨水管道管径和埋深、降低造价,北环路排水设计采用下凹式绿地排水系统。
2 下凹式绿地排水系统特点常规道路排水,雨水只能通过管道排除,容易形成内涝。
下凹式绿地充分利用了土壤渗透能力。
其工作原理:经道路横向坡度将路面雨水引入侧分带内,汇集到侧分带的雨水首先通过表层土壤下渗,未经下渗的积水超过一定高度时将通过溢流方式从雨水口排除。
3 下凹式绿地排水工程设计3.1 设计参数的确定(1)综合径流系数ψ综合考虑工程造价、道路功能等因素,本工程道路绿化率为30%。
有研究表明当道路绿化率为30%时,当暴雨重现期为2a时,下凹式绿地内积水有80%可以通过下渗方式排除。
可以看出下凹式绿地对雨水的截留、渗流作用较大,可有效地降低综合径流系数。
但目前尚无关于海绵城市径流系数的相关规定。
本次设计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3.2.2条为依据,通过加权平均取综合径流系数为0.60。
(2)暴雨重现期暴雨重现期是排水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选取暴雨重现期过小,将导致排水能力不足,容易发生积水。
暴雨重现期选择过大,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大。
因此暴雨重现期的选择应依据排水设计规范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
北环路为城市快速路,属于城市重要干道,一旦发生积水,对城市交通产生较大压力。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16)2014版3.2.4规定,暴雨重现期P取3a。
db11/t,1068-2014,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设计规范篇一:2014年4月份最新规范、图集最近又出了一些新规范,您看看:1:DB11/T 1004-2013 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检查技术规程;2:DB11/T 1005-2013 公共建筑空调采暖室内温度节能监测标准;3: DB11/T 1006-2013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标准;4: DB11/T 1007-2013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技术通则;5:DB11/T 1008-2013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及验收规程;6:DB11/ 1028-2013 居住建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7:DB11/ 1003-2013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8:DB11/T 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9:DB11/T 969-2013 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10:DB11/T 999-2013 城镇道路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11:DB11/T 103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12:DB11/T 1029-2013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13:DB11/T 1031-2013 低层蒸压加气混凝土承重建筑技术规程;14:JGJ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15:GB50119-201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16:JGJ146-201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17:GB/T 50319-2013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18:JGJ 311-2013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19:12S522 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20:12SS508 混凝土模块式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21:DB11/T882-2012 房屋建筑安全评估技术规程;22:12D101-5 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23:JGJ/T299-2013 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24:JGJ298-2013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25:13S201 室内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26:13BJ2-12 建筑外保温(节能75%);27:JGJ 300-2013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28:GB50313-2013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29:JGJ/T304-2013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30:DB11/T 968-2013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标准(代替DBJ01-1-92);31:GB50073-201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32:DB11/T 584-2013 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代替DB11/T 584-2008、DBJ/T01-38-2002);33:DB11/T 967-2013 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 34:DB11/994-2013 平站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35:GB 50093-201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36:GB50051-2013 烟囱设计规范;37: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38:GB/T 50903-2013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39:JGJ302-2013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40:GB 50033-201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篇二: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ICSP备案号:XXXXX—2009 DB市地方标准DB11/T XXX—2009 北京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Engineering technical code on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utilization in Urban Area(征求意见稿)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XXX—2009 目次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资料................................................................... 4 5 规划........................................................................ 4 6 工程设计................................................................... 6 7 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 15 8 工程验收与运行管理..................................................... 16 9 工程效果监测与评价.. (16)IDB11/T XXX—2009前言为使雨水利用工程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进一步提高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编制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下凹式绿地径流削减公式及实验论证作者:宋召凤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4期摘要:根据下凹式绿地的渗蓄原理及水量平衡关系式,建立了其径流削减率理论公式,并通过实验论证了其准确性。
结果表明:径流削减率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而降低,随下凹深度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3种下凹深度工况下,绿地径流削减率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均低于5%。
其中,下凹深度为15 cm时理论削减率(97.15%)与实验值(97.88%)最为接近,且重现期小于4a时二者削减率均为100%。
关键词:下凹式绿地;渗蓄;径流削减;下凹深度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4-0119-031 引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过度建设使得大量的硬化地面代替了原来具有涵养水源的林地和草地[1],城市化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地面蓄水能力大大减弱。
这不仅带来降雨洪峰流量增大、到达洪峰时间缩短及地表径流总流量增加等诸多问题,同时使径流雨水冲刷下垫面所带来的面源污染日渐严重[2]。
为有效避免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体的影响,国际上陆续出现了诸多新的雨洪管理理念与技术。
其中,低影响开发技术因其能实现雨水径流的源头控制而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3~5]。
下凹式绿地作为一种典型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蓄渗雨水径流、增加汇流时间,实现削减径流污染、净化水质的效果[6-8]。
目前对于下凹式绿地的研究虽多,但大多停留在净化效果的研究[9]。
本文从下凹式绿地的径流削减原理出发,建立多参数的径流削减率理论公式,并通过实验论证其准确性,以期为城市规划建设中发挥绿地的径流削减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2 下凹式绿地径流削减率理论计算2.1 下凹式绿地构造图典型的下凹式绿地由蓄水层、种植层及原土层三部分构成(图1)。
绿地内设有溢流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
与普通绿地相比,下凹式绿地利用下凹空间滞留雨水、增加汇流时间、削减径流污染,从而实现补充地下水、减少径流污染的效果。
盐城市北环路下凹式绿地排水系统设计
文章以盐城市北环路排水系统设计为例,探讨下凹式绿地道路排水系统布置、计算等内容,以期通过绿化带内的雨水调蓄功能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和城市防洪的严峻问题。
标签:下凹式绿地;道路排水;雨水收集系统
1 工程概况
北环路地处盐城市亭湖区新洋经济区,道路全长约2300m,宽70m,横断面为:3.5m(人行道)+9m(辅道)+6.5m(侧分带)+12m(机动车道)+8m(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6.5m(侧分带)+9m(辅道)+3.5m(人行道),属于快速路。
北环路南临公墓河,由于道路较长,为了减小雨水管道管径和埋深、降低造价,北环路排水设计采用下凹式绿地排水系统。
2 下凹式绿地排水系统特点
常规道路排水,雨水只能通过管道排除,容易形成内涝。
下凹式绿地充分利用了土壤渗透能力。
其工作原理:经道路横向坡度将路面雨水引入侧分带内,汇集到侧分带的雨水首先通过表层土壤下渗,未经下渗的积水超过一定高度时将通过溢流方式从雨水口排除。
3 下凹式绿地排水工程设计
3.1 设计参数的确定
(1)综合径流系数ψ
综合考虑工程造价、道路功能等因素,本工程道路绿化率为30%。
有研究表明当道路绿化率为30%时,当暴雨重现期为2a时,下凹式绿地内积水有80%可以通过下渗方式排除。
可以看出下凹式绿地对雨水的截留、渗流作用较大,可有效地降低综合径流系数。
但目前尚无关于海绵城市径流系数的相关规定。
本次设计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3.2.2条为依据,通过加权平均取综合径流系数为0.60。
(2)暴雨重现期
暴雨重现期是排水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选取暴雨重现期过小,将导致排水能力不足,容易发生积水。
暴雨重现期选择过大,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大。
因此暴雨重现期的选择应依据排水设计规范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
北环路为城市快速路,属于城市重要干道,一旦发生积水,对城市交通产生较大压力。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16)2014版3.2.4规定,暴雨重现期P取3a。
(3)降雨历时t
地面集水时间t1的长短,应视汇水区域内是否存在雨水管网而定,雨水在管道中的流速比地面漫流流速大,因此汇水区域内存在雨水管网时,所用的集水时间t1较短。
北环路两侧以新建居住小区为主,敷设有雨水管道,地面集水时间t1取10min。
3.2 开孔侧石设计
与常规市政道路排水不同,本次道路路面雨水通过开孔侧石汇入侧分带内。
道路侧石孔洞是侧分带蓄水的一个重要过渡点,其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路面排水能力。
开孔侧石的设计是解决路面积水的保障,也是下凹式绿地设计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考虑到美观要求以及施工方便,侧石孔洞采用圆形断面。
从道路横断面可以看出,人行道、辅道、机动车道路面雨水经道路侧石孔洞汇入侧分带内(中央分隔带上方拟做高架,不考虑中央分隔带排水)。
本次设计孔洞直径为0.1m,孔洞间距为0.2m,孔前水深为0.04m(孔前水深参照图集06MS201中雨水口泄水能力相对应水深)。
则湿周0.14m,过水面积0.0022m2,分别根据孔流和堰流计算其流量,取较小值为设计雨水量。
堰流流态下,孔洞过水能力Q1=1.25×0.14×0.041.5=0.0014m3/s;孔流流态时,侧石孔洞过水能力Q2=0.67×0.0022×(2×9.8×0.04)0.5=0.0013m3/s。
孔洞设计流量Q设计取较小值0.0013m3/s。
每个孔洞汇集的最大雨水量Q0=q×ψ×F=q×ψ×L×(B人行道+B辅道)=0.00062m3/s<Q设计。
因此,道路侧石孔洞直径和间距设计满足雨水排放要求。
3.3 侧分带内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道路范围内的雨水汇入侧分带后,主要通过侧分带下凹方式实现雨水的调蓄功能。
侧分带下凹深度直接影响蓄水容量的大小,下凹深度较浅时,对削减暴雨洪峰流量作用影响较弱;而下凹深度过深时,不仅降低了道路的景观协调性,也为日常维护带来困难。
因此本工程绿化带下凹深度选择25cm。
侧分带内布置平箅式双箅雨水口,间距为25-30m。
雨水口箅面标高比侧分带标高高10cm。
汇集到侧分带内的雨水首先通过表层土壤下渗,当暴雨强度较大时,超过雨水口箅面雨水通过雨水口排放至雨水管道。
侧分带做法详见图3。
4 结束语
本工程将该理念引入市政道路工程中,对侧石孔洞、绿化带下凹深度、雨水口箅面标高进行了设计,在兼顾蓄水、防洪的同时,确保道路路面雨水及时排除。
参考文献
[1]张健林.下凹式绿地蓄渗城市路面雨水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
[2]俞佳.一种新型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219-222.
[3]缪勤荣.下凹式绿化带优化市政道路排水研究[J].重庆建筑,2015,14(4):25-27.
[4]姚飞骏.雨水口的流量计算方法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3,29(1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