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钢的热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钢的热处理方法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对钢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钢材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钢材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钢的热处理方法。
第一种热处理方法是退火。
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消除钢材中的应力,改善钢材的塑性和韧性,提高加工性能。
退火分为全退火和局部退火两种。
全退火是将整个钢材进行退火处理,局部退火是只对钢材的某一部分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钢材的成分和要求来确定。
第二种热处理方法是淬火。
淬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钢材的组织转变为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水、油或气体,不同的冷却介质会对钢材的硬度和组织产生影响。
淬火后的钢材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提高其韧性和减少内应力。
第三种热处理方法是正火。
正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过程。
正火可以使钢材的组织转变为珠光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材的韧性和塑性。
正火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钢材的成分和要求来确定,通常需要多次进行正火处理。
第四种热处理方法是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回火可以降低钢材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
回火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钢材的成分和要求来确定,通常需要多次进行回火处理。
第五种热处理方法是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钢材表面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渗碳、氮化、镀层等。
渗碳是将钢材加热到高温,使其表面吸收碳元素,从而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氮化是将钢材加热到高温,使其表面吸收氮元素,从而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镀层是将钢材表面涂覆上一层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以改变其表面的性质和外观。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钢的热处理方法。
金属工艺学钢的热处理试卷(练习题库)1、何谓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操作有哪些基本类型?试说明热处理同其它工艺过程的关系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地位2、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3、实际晶粒度4、本质晶粒度5、马氏体6、贝氏体7、屈氏体8、索氏体9、珠光体10、奥氏体含义11、残余奥氏体12、过冷奥氏体13、时效处理14、冷处理15、回火16、淬火17、正火18>退火19、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20、淬透性21、淬硬性22、再结晶23、重结晶24、调质处理25、变质处理26、指出A1、A3>Acm;AC1>AC3>Accm;Ari、Ar3、ArCn1各临界点的意义。
27、何谓本质细晶粒钢?本质细晶粒钢的奥氏体晶粒是否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的细?28、珠光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29、贝氏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30、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形成条件、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有何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关31、何谓等温冷却及连续冷却?试绘出奥氏体这两种冷却方式的示意图。
32、为什么要对钢件进行热处理?33、试比较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与连续转变曲线的异同点。
34、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它与钢的淬透性有何关系?35、将C5πIm的T8钢加热至760℃并保温足够时间,问采用什么样的冷却工艺可得到如下组织:珠光体,索氏体36、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哪几种?指出退火操作的应用范围。
37、何谓球化退火?为什么过共析钢必须采用球化退火而不采用完全退火?38、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39、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及退火?40、指出下列零件的锻造毛坯进行正火的主要目的及正火后的显微组织:(1)20钢齿轮(2)45钢小轴(341、一批45钢试样(尺寸Φ1510n≡),因其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匀,需采用退火处理。
常用钢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金属结构来改善其力学性能的方法。
常用钢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淬火等。
下面对这几种常用钢热处理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1. 退火退火是指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
退火工艺分为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两种。
完全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超过临界温度,然后慢慢降温。
等温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超过临界温度,然后在等温时间内,使钢材的温度均匀,从而使钢材的组织变得均匀,于是提高了钢材的韧性。
2. 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快速冷却。
正火一般分为低温正火,中温正火和高温正火三种。
低温正火使钢材的硬度提高,但是韧性降低。
高温正火使钢材的韧性提高,但是硬度降低。
中温正火平衡了钢材的硬度和韧性。
3. 淬火淬火是指将钢加热到超过临界温度,然后快速冷却。
淬火一般分为油淬、水淬和气淬三种。
油淬适用于要求较低的钢材,水淬适用于要求较高的钢材,气淬适用于要求最高的钢材。
淬火后钢材的硬度很高,但是韧性降低,此时需要回火来消除内部应力,提高钢材的韧性。
4.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然后由于自然冷却所形成的工艺。
回火分为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两种。
低温回火提高了钢材的韧性,但是硬度降低。
高温回火提高了钢材的韧性,但是硬度降低。
5. 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一种特殊的热处理工艺,用于提高钢材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表面淬火和淬火不同的是,只在钢材表面进行加热和快速冷却。
这种技术对钢材表面的耐磨性提高很大,但是对钢材硬度的提高不大。
总之,钢材热处理是提高钢材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钢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淬火等。
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材达到最佳的机械性能。
钢的热处理工艺技术钢的热处理工艺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钢材的硬度、韧性、强度、耐磨性等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用途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钢的热处理工艺技术。
1. 退火: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能改善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减少内部应力,使其易于加工和变形。
2. 淬火:淬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
淬火能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其韧性。
常见的淬火方法包括水淬、油淬和气体淬火等。
3. 回火:回火是将已经淬火的钢材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通过不同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
回火能减少淬火时产生的脆性,提高钢材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
4. 正火:正火是将钢材加热到过冷状态下的温度,然后冷却到室温。
正火能改善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减少内部应力。
5. 淬火和回火:淬火和回火是一种常用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先将钢材淬火,然后进行回火,能够在保持一定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
6. 软化退火:软化退火是用于消除冷加工或焊接后的钢材内部应力和硬度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进行适当速率的冷却,使钢材恢复到一定的韧性和塑性。
7. 预应力退火:预应力退火是一种用于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通过在加热阶段施加机械应力,然后进行退火处理,能够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提高韧性和耐疲劳性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钢的热处理工艺技术,每种方法在实践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特定工艺参数。
合理选择和控制热处理工艺,能够使钢材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并满足具体工程应用的需要。
钢的热处理工艺技术是钢材加工和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改善钢材的性能,增加其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钢材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于不同类型的钢材,需要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来实现所需的性能要求。
首先,退火是最常见的钢材热处理工艺之一。
退火过程中钢材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钢的热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工艺,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步骤,改变钢材的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材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提高其使用性能。
常见的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退火是钢材的一种常见热处理工艺。
通过加热钢材至适当温度后,进行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可以消除钢材的内应力,改善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减少脆性,同时提高钢的延展性和可加工性。
正火是指将钢材加热至高于临界温度后,进行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将钢材风冷或水冷至室温。
正火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改善其耐磨性能。
正火过程中的冷却速度较缓慢,使得钢材晶粒长大,同时降低了内应力。
淬火是将加热至临界温度的钢材迅速冷却,使其组织转变为马氏体。
马氏体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硬度的组织。
淬火工艺中的冷却速度非常快,可以制造出高强度的硬质钢。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冷却。
回火工艺可以降低淬火后钢材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增加塑性和抗热应力能力。
回火也可用于调整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除了上述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外,还有调质、表面硬化、固溶处理等多种热处理方法可用于钢材加工。
总之,钢的热处理工艺通过改变钢材的结构和性能,使其具备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热处理工艺的选择需要根据钢材的成分、用途和要求来确定,以确保最佳的性能结果。
钢材在现代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其性能可以通过热处理工艺得到显著提升。
这些热处理工艺能够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并调整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一种常见的钢材热处理工艺是退火。
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高温,然后经过保温一段时间,最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过程中,钢材的晶粒会得到细化,内应力被消除,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退火也可以减少脆性,并改善加工性能和可塑性。
另一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是正火。
正火是将钢材加热至高于临界温度,然后经过保温一段时间,最后通过风冷或水冷来快速冷却。
正火可以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改善其耐磨性能。
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原理引言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然而,钢的性能和用途往往需要通过热处理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钢的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钢材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使其在固态组织上发生相变或晶粒细化,从而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原理。
钢的热处理工艺1. 加热钢材在进行热处理之前需要先进行加热。
加热的目的是使钢材达到适当的温度,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加热温度通常根据钢材的成分和要求的性能来确定。
常用的加热方法包括火炉加热、电阻加热和电磁感应加热等。
在加热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速率和均匀性,以避免钢材出现过热或局部过热现象。
2. 保温保温是指在加热完成后,将钢材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下一段时间,使其内部结构逐渐均匀化。
保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钢材的尺寸和要求的性能。
保温时可以采用浸渍、覆盖或包覆等方式,以防止钢材的过热和氧化。
3. 冷却冷却是钢材热处理中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使钢材的组织在固态下发生相变或晶粒细化。
常用的冷却方法包括自然冷却、快速冷却(如水淬、油淬)和等温淬火等。
不同的冷却速率和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组织和性能。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原理主要涉及钢材的组织变化和相变规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处理原理:1. 相变规律钢的相变规律是钢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组织相变现象。
钢的相变分为凝固相变和回火相变两种。
凝固相变是指钢材从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常见的有固溶态转变和渗碳体转变等。
回火相变是指钢材在加热过程中的变硬、减脆和改变组织的现象,常见的有马氏体回火、余热回火和时效等。
2. 组织变化钢材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组织的变化,主要包括相的改变、晶粒的细化和析出物的形成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性能,通过控制钢材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钢材的组织,从而调整和优化钢的性能。
3. 调质和强化钢的热处理不仅可以改变钢材的组织,还可以调整钢的性能。
通过热处理,可以使钢材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得到提高。
冈的热处理第一章钢的热处理热处理工艺包括:将钢材或钢制件加热到预定温度,在此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下来,达到热处理所预定的对钢材及钢制件的组织与性能的要求。
1.1□制定钢的加热制度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
1.1.1加热温度的选择加热温度取决于热处理的目的。
热处理分为:淬火、退火、正火、和回火等。
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使钢具有高的硬度;退火及正火的目的是获得均匀的珠光体组织,因此其加热温度不同。
在具体制定加热温度时应按以下原则:热处理工艺种类及目的要求;被加热钢材及钢制件的化学成分和原始状态;钢材及钢制件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加热条件来制定。
对于碳钢及低合金钢的加热温度:亚共析钢淬火温度:A「q以上30〜50℃;C3过共析钢淬火温度:A C3以上30〜50℃;亚共析钢完全退火:A C3以上20〜30℃;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A C3以上20〜30℃;正火A C3或A CM以上30〜50℃;1.1.2加热速度的选择必须根据钢的化学成分及导热性能;钢的原始状态及应力状态;钢的尺寸及形状来确定加热速度。
如钢的原始状态存在着铸造应力或轧煅热变形残余应力时,在加热是应特别注意。
对这类钢要特别控制低温阶段的加热速度。
钢的变形与热裂倾向是以钢的化学成分及原始状态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a)低碳钢比高碳钢热烈倾向小;b)碳钢比合金钢变形开裂倾向小;c)钢坯和成品件比钢锭变形和开裂倾向小;d)小截面比大截面的钢变形和开裂倾向小。
1.1.3钢在加热时的缺陷a)过热:过热就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使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
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在冷却时产生粗大的组织,并往往出现魏氏组织,结果是钢的冲击韧性、塑性明显下降。
已过火的钢可以在次正火或退火加以纠正。
b)强烈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保温时间过长,使氧或硫沿晶界渗入钢中或者钢中的精选范本硫与氧在高温下溶解于奥氏体中,在冷却过程中硫或氧以化合物形态沿粗大的奥氏体晶界析出。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1. 引言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等一系列控制过程,对金属材料进行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钢的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热处理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2.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等工艺手段,改变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钢的热处理原理基于钢的相变规律和材料的热力学性质。
2.1 钢的相变规律钢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包括固相组织的相变和奥氏体的相变。
固相组织的相变主要包括铁素体相变和铁碳体相变。
奥氏体的相变主要包括奥氏体的析出和奥氏体的变质。
•铁素体相变:在约720℃以下,将奥氏体加热到过共饱和温度800℃以上,冷却后会发生铁素体相变,即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
•铁碳体相变:在约720℃以下,将铁素体加热到过共饱和温度800℃以上,冷却后会发生铁碳体相变,即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
•奥氏体析出:在约720℃以上,奥氏体中的碳溶解度增加,冷却过程中会发生奥氏体析出。
•奥氏体变质:在较低温度下,奥氏体中的碳溶解度减小,会发生奥氏体的变质。
2.2 热力学性质钢材的热力学性质主要包括材料的固相平衡线和相似线。
固相平衡线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变温度和温度范围,影响钢材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组织变化。
相似线是指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特征线,对控制材料的相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3.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包括多种工艺,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3.1 退火退火是指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退火的目的是消除应力,改善钢材的塑性和韧性。
退火方式包括全退火、球化退火、等温退火等。
3.2 正火正火是指将钢材加热到显微组织转变温度区间的一个温度段,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到室温。
正火的目的是调整钢材的组织和硬度,提高钢材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3.3 淬火淬火是指将钢材加热到显微组织转变温度区间的一个温度段,保温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使钢材的组织转变为奥氏体。
钢的普通热处理方法:
1.正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在空气中
冷却。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2.淬火:将钢加热至高温后快速冷却,使其硬化。
淬火的主要
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3.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
冷却。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预期的力学性能。
4.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
退
火的主要目的是调整硬度以方便切削加工,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防止加工中变形。
退火还能细化晶粒,改善组织。
5.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等。
表面热
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6.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化学热处理的
主要目的是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钢的热处理名词解释
钢是最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它是用铁和其他合金材料制成的。
钢的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处理方法,它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因此,热处理是许多领域的生产所必需的过程。
具体而言,钢的热处理通常指对钢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处理,以便改善其物理和机械性能,或用于制造特定结构的钢结构。
可以说,热处理是钢特性和性能形成的基础,也是生产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此外,钢的热处理可以分为淬火、回火、正火和温处理等几种,其中淬火是最常用的一种,淬火是指将钢放入特定温度的水或油中,使钢中的碳原子以溶解的形式分散,以改善钢的抗弯强度和韧性,增加钢的硬度和韧性。
此外,回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通常用于减轻钢的抗弯强度,提高其韧性和延展性,以便更好地抵抗重复疲劳。
回火处理钢时,应该注意,可以利用不同的温度控制,以使其内部构型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改变。
此外,正火是钢的热处理的另一种方法,它的作用是使钢变得更加柔韧,以增加其韧性和伸长性。
正火也可以用于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以改善其物理和机械性能。
最后,温处理是钢的热处理的另一种方法,它的作用是改变钢的
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物理和机械性能。
通过温处理,可以调节钢的硬度、韧性和组织,以达到一定的性能需求。
总之,钢的热处理是改变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过程,可以改善钢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以及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工艺性能。
钢的热处理通常可以分为淬火、回火、正火和温处理,它们都在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和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钢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工艺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钢的热处理可以使钢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得到提高,从而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1.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是基于钢的相变规律和固溶体的形成原理进行的。
钢的相变主要包括相变温度、相变点和相变组织的变化。
根据钢材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的不同,钢的相变主要包括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回火和淬火等。
2. 钢的热处理工艺(1)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可以消除钢内部的应力,恢复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并改善钢的加工性能。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正火等。
(2)淬火: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可以使钢的组织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的冷却介质可以选择水、油或空气等。
(3)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再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回火可以消除淬火的残余应力,减轻和改变马氏体的形成,从而提高钢的韧性和耐脆性。
常见的回火温度通常在300-700之间。
(4)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正火可以消除钢的残余应力,改善钢的韧性和塑性,并提高钢的强度。
正火的温度通常在700-900之间。
(5)调质:调质是将已经淬火或正火的钢加热到低于共析线或乳状奥氏体线的温度,然后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调质可以使钢的硬度和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保持一定的韧性和塑性。
(6)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将含有合金元素的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合金元素溶解在钢基体中,然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并改善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总之,钢的热处理通过控制钢材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钢的组织结构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提高钢的性能的目的。
钢的热处理工艺选择应根据钢材的组成、要求和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确定。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
(一)教学内容
钢的热处理的地位作用和热处理分类。
钢在加热、冷却时的临界转变点A1、A3、Acm。
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基本过程:奥氏体晶核形成和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控制措施。
过冷奥氏的等温转变曲线,等温转变产物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
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及其与等温转变曲线的比较。
过冷奥氏体向马氏转变的特点及其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及性能。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分类及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和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常规热处理工艺方法。
简要介绍钢的表面热处理方法。
要求掌握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奥氏体形成的因素,理解奥氏体晶粒度概念,掌握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因素及控制晶粒大小的措施。
牢固掌握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C”曲线、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实际应用。
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普通热处理的工艺特点、转变组织、性能及应用。
理解钢的淬透性概念,基本掌握淬透性测量方法和影响淬透性的因素,掌握防止淬火开裂和减少变形的措施。
了解钢的表面淬火、表面化学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三)重点、难点
本章是金属工艺学的重点章节。
着重讲解加热时Fe—Fe3C状态图、共析钢奥氏体形成示意图、共析钢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转变曲线。
结合碳钢的热处理实验,掌握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工艺规范的确定,处理后的组织形态和性能。
通过课堂讨论对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作实例分析,加深对普通热处理工艺的掌握。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四)钢的热处理基本过程(领会)
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领会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晶粒度及其影响因素)
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领会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能分析常用碳钢不同温度等温转变后的组织与性能,会简单应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在连续冷却转变中的应用,能根据C曲线判断常用碳钢在炉冷、空冷、油冷、水冷等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3.钢的热处理工艺(能根据材料及其性能要求选择常用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方法及分析其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
4.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工艺和新技术简介)
热处理新技术简介(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