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首诊测血压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为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特制定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首诊负责制: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的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必须进行血压测量,并将血压检测结果记录于门诊日志上。
未测1人次血压扣当月绩效工资20元,绩效考核分数2分。
1月累计发现未测3人次及以上扣绩效工资100元,绩效考核分数10分。
2、各卫生室应在醒目位置设置“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测血压”的标志,以提醒就诊者配合。
3、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未履行告知义务的,1人次扣绩效工资10元4、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5、最后一周值班医生对当月门诊病人血压结果进行统计,并将高血压患者名单及统计数据于次月5日前上报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
未统计一次扣绩效工资50元,绩效考核分数5分。
6、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7、由夏大岭负责每月将高血压患者名单反馈到各村卫生室,由村卫生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慢性病管理。
8、高血压高危人群,首诊医生负责填写高血压高危人群登记本,未填写一人次扣绩效工资20元,绩效考核分数2分。
附:高血压定义及分类标准高血压定义及标准简明标准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在日本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全面提出了高血压的防治方案。
其定义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史,现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中国已将血压升高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统一。
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当年度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高危人群及患者的检出率。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
2、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全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在电子病历(或门诊日志)中记录血压值。
3、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为患者提供面对面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到辖区镇(街)卫生院/卫生室建立高血压档案,接受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4、对发现的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其每半年复查一次血压。
5、镇(街)卫生院根据网络直报系统,及时核实患者信息,对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
6、定期对各科室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7、定期导出首诊测血压名单存档。
每年1月15日前上报上年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年度报表至xxxxxxx。
嵩县大章镇中心卫生院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社区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社区管理。
5、各村卫生所定期对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一、村卫生室门诊医生为首诊测血压责任人。
二、村卫生室门诊,要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并在门诊日志和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登记本上进行记录,同时在病历首页上注明血压值及测量日期。
三、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筛查登记表,同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四、每月对门诊35岁以上就诊人数、测血压数和新筛高血压患者进行统计做报表,对新筛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进行体检和随访服务。
五、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每月对筛查出的高血压病人进行统计,并上报区疾控中心慢病科。
六、卫生院定期对各门诊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七、以上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宿豫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岁以上人群
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门诊病人登记本及随访记录中。
4、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进行随访跟踪。
5、每月2日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汇总上报卫生服务中心。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数据每半年分析一次,以指导辖区内防病工作。
7、对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的,应将其纳入本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根据《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方案》要求,积极开展高血压病专科门诊及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动态管理。
xxx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如下:1、医院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所有诊治35岁以上人群的首诊医生为第一责任人。
所有经治医生本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按标准要求对35岁的首诊病人进行血压的测量。
2、全院内科、外科、全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登记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公共卫生科,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公共卫生科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医院责任奖惩范围。
xxx卫生院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日益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辖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显示,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态势存在明显“一高三低”(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现象。
为做好我镇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95%。
二、测量对象到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所有35岁以上人员。
三、技术要求1、被测量者稍作休息后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心脏同一水平。
如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双臂血压。
中心卫生院2024年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血糖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日益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提高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35岁首诊测血压、测血糖筛查工作,早发现,早诊治,落实辖区医疗卫生机构门诊35岁及以上就诊人员、住院患者、体检人员首诊血压,血压、血糖检测率达到100%,加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主动搜索筛查工作力度,对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及时建档并纳入我院公共卫生科进行健康管理。
二、实施范围(一)实施单位:清水中心卫生院、清水卫生院辖区各村卫生室。
(二)责任报告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三)项目覆盖人群:所有35岁及以上首次到医疗机构就诊者。
三、职责与分工(一)卫生院:清水中心卫生院各门诊科室为责任科室,科室所有的临床医护人员为责任人,建立本单位首诊测血压制度,认真组织对本单位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把首诊测血压血糖工作列入相应责任人员岗位管理目标考核;对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须在门诊日志或专用血压、血糖登记簿上记录测量结果,同时在病历首页上注明血压值、血糖值及测量日期。
初诊为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明确专人负责对35岁以上首诊人数、测血压数、血糖数和高血压、糖尿病检出数进行统计,每月报至公共卫生科,公卫科及时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给患者居住所在地村卫生室,纳入常规管理。
对于血压、血糖在正常高值的高风险者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指导,并且每半年主动监测血压、血糖变化情况。
(二)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簿,按行政村登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并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给村卫生室;督促各村卫生室按照《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簿,按照《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每月将35岁以上首诊人数、测血压数、测血糖数、高血压、糖尿病检出数以及管理情况上报至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辖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血糖工作开展情况,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
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 35岁以上高血压首诊制度简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35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为了提前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做出恰当的干预措施,我们制定了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
该方案主要针对35岁以上的人群,通过测量血压来筛查潜在的高血压患者。
测血压工作方案目的测血压工作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提早发现35岁以上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以便及时采取控制血压的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测血压流程1.首次诊断:35岁以上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应该测量其血压。
医生或护士应该正确操作血压计,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测量。
2.测量间隔:若初次测量结果正常,可以每年进行一次血压检测作为随访。
若初次测量结果异常,则应该根据情况进行更详细的测量。
3.血压测量位置:血压应该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测量。
患者应该坐在舒适的位置上,将袖带正确地绑在上臂上。
测量时,患者的手臂应该平放在桌子上,心脏水平位置。
测量过程中,患者应该放松身体,不要说话或活动。
4.血压测量设备:应该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进行测量。
5.血压测量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前期,以便决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血压测量标准血压测量的标准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血压范围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分类:•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且/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测量记录每一次的血压测量结果应该被记录下来,并进行标注。
测量记录的信息可以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测量时间、测量位置、测量设备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跟踪患者的血压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结论通过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我们可以提早发现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采取控制血压的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首诊测血压指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本年度第一次到该医疗机构来就诊即为首诊。
根据国家医改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关政策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首诊测血压制度。
创建国家慢性病防控综合示范区的要求是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首诊测血压比例达到90%。
首诊测血压制度是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筛查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首诊测血压制度,可提高全区的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发现率,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者为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高于140/90mmHg者,经一周内非同日三次复查后仍高于140/90mmHg者,可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对于在测血压过程中心发现的患者及高危人群,医院应当给予相应健康指导及针对性生活方式干预,并嘱其前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慢病患者管理,享受年度体检,季度健康随访等免费服务。
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
2、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报告卡,交给该公共卫生管理科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
5、当地疾控中心慢病科将定期对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乡镇(社区)考核范围。
====
高家村卫生室35岁首诊测血压制度
1、门诊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并做好登记;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门诊日志;
4.凡非同日三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纳入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并建议其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确诊;
5.每月将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进行汇总。
6.责任医生将确诊的高血压病人按照规范服务要求纳入慢病管理。
7.对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慢病
规范要求,积极开展随访管理和健康评估。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80
正常血压<130<85
正常高值130-139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理想血压<120<80。
**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建立 35 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总结为提高我区高血压患者检出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控制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进一步落实“呼卫疾控字( 2006 ) 123 号”文件精神和“新卫防字( 2008 ) 38 号”关于加强全区3 5 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工作的通知,从 10 月 12 日 ---16 日对辖区各级医疗机构 35 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具体检查结果总结如下:一、检查方法:本次检查采取抽查的方法,分别检查了**中蒙医院、**医院、车站东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综合性医院至少抽查 3 个专业科室。
二、抽查结果:被检单位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分管领导对相关科室提出了工作要求,并安排专人负责内部督导、统计此项工作。
除**中蒙医院只在门诊大厅挂号处设有“ 35 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标志外,其他单位都在各科门诊张贴测血压标志。
**医院门诊日志上专门设有“血压”一栏,每一个血压记录规整、清楚,方便统计。
其他单位的门诊日志均有血压测量的记录,并按月进行统计。
检查单位、检查内容及结果详见检查记录。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
医疗机构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显示~在居民死因顺位中~心脑血管疾病占第二位~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20% ~存在明显的“一高三低”,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现象~高血压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高血压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因此开展首诊测血压制度~对于提高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都十分必要。
为落实政府推行的居民健康工程有关慢性病管理工作内容~特制定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一、测量对象
35周岁及35岁以上首诊的内科系统门诊患者。
二、测量责任人
首次接诊病人的医生为责任人。
三、管理
1、判断标准:未服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判定为高血压。
2、35岁以上病人都必须测血压~血压值记录在门诊病历的备注栏和门诊病历中。
3、高血压患者给予相应处理~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指引患者到当地社区登记建档。
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及工作程序一、门诊首诊病人血压测量工作要求1、全站将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作为就诊检查的常规内容,首诊医生为血压测量责任人,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提供测量血压的机会,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凡在本站首次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均必须测量血压,并在《门(出)诊登记簿》上记录;因诊断需要的病人,则不分年龄大小均测量血压,同时记录在《门(出)诊登记簿》上。
3、发现高血压病人,首诊医生负责向患者提供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防治高血压知识。
4、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每日35岁以上病人测血压人次数、高血压检出人数,于本月月底报镇卫生所。
5、首诊医生负责将首次诊断为高血压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者登记在《如东县慢性病病人主动发现登记簿》上,月底前报镇卫生所。
二、门诊首诊病人血压测量技术要求1、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
2、被测量者取坐位,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
血压计。
点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
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
将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3、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梯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
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
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4、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I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消失音)时的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
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IV时相(变音)定为舒张压。
医院首诊测血压制度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海北医院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全院门诊医生对就诊的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必须进行血压测量,认真填写门诊工作日志,标明病人的身份信息和就诊性质(是否初诊),血压值等要记载清楚,要求测压率达100%。
二、门诊医生将“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的重要性告知病人,以提醒就诊者配合。
三、对第一次发行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诊断为高血压。
四、发现高血压病人的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表,交给医院防保科,接诊医生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五、防保科医生将本辖区的常住患者分发到各社区,并及时对社区医生填报的社区调查部分进行复核,每月10日前上报到所在镇卫生所。
六、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2013年1月1日。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察觉,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一、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二、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作为常规检
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情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与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三、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
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
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四、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按照高
血压管理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五、我院院部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
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情况进行督
导检查,列入医院责任奖惩范围。
无锡阳光医院。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做好我辖区人群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给予患者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促进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35岁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达90%以上。
二、工作对象
我院门诊35岁以上首诊患者。
三、工作内容
(一)在院内醒目位置设立“35岁以上首诊人群测量血压”标志,提醒就诊者配合。
(二)首诊医生对首诊诊的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进行血压测量,并将血压检测结果(单位mmHg)记录在门诊日志中,出现血压高值患者应了解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登记为高血压高危人群,并填写慢性病高温人群随访表,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
(三)我中心公共卫生科每月核查门诊日志登记情况,并将结果进行通报。
(四)我中心于每季度25日前将重庆市巴南区慢性病高危
- 1 -
人群管理季报表报送至疾控中心。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对高血压防治组织领导小组,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制度,确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制度建立本单位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职责,认真组织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三)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我院专人负责,每月对本单位35以上首诊人数、测血压数和高血压检出数进行统计,按季度向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报送报表,每年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送本辖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开展情况。
- 2 -。
高家村卫生室35岁首诊测血压制度
1、门诊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并做好登记;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门诊日志;
4.凡非同日三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纳入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并建议其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确诊;
5.每月将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进行汇总。
6.责任医生将确诊的高血压病人按照规范服务要求纳入慢病管理。
7.对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慢病规范要求,积极开展随访管理和健康评估。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