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网络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7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将广泛分布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使其能够互相传送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规模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根据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等;根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3. 计算机网络的优缺点是什么?计算机网络的优点包括提高工作效率、资源共享、信息传递迅速等;缺点包括网络安全隐患、传输速度受限、依赖性较强等。
4. OSI七层模型是什么?OSI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通信协议参考模型,按照功能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TCP/IP四层模型是什么?TCP/IP四层模型是互联网上的通信协议参考模型,按照功能从下到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第二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作用是什么?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将比特流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2.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有什么区别?串行传输是指按照位的顺序将比特一个接一个地传输,而并行传输是指同时传输多个比特。
3. 常见的物理层传输介质有哪些?常见的物理层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电波等。
4.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5. 什么是编码和解码?编码是指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解码是指将电信号转换为比特流的过程。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什么?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数据报传输到相邻节点,以及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2. 什么是帧?帧是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字段和控制信息。
3. 什么是差错检测?差错检测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检测到传输错误的方法,常见的差错检测方法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等。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档适用于考前复习查漏补缺和考场前快速回顾知识点使用目录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1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性能指标(速率、时延、利用率等) (2)✳计算机中KB与kb的换算 (2)*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P8T12P8T16 (2)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2).PCI+SDU=PDU (2).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3).网络体系结构 (3).ISO/OSI参考模型 (3).TCP/IP参考模型 (4).OSI和TCP/IP差别 (4).五层参考模型 (5)*服务访问点P22T19 (5)*不同层的设备P23T25 (5)第2章物理层 (6)2.1通信基础 (6).基本概念(信源、信宿、信道) (6).通信方式 (6).数据传输方式(串行/并行) (6).同步/异步传输 (6).码元、波特率 (6).影响失真的因素 (7).奈氏准则 (7).香农定理 (7).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的对比 (7).带宽 (7).基带信号/宽带信号 (7).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8).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9).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9).虚电路服务 (10)*虚电路分类P42T29 (10)2.2传输介质 (11).导向性传输介质 (11).非导向性传输介质 (11)2.3物理层设备 (11).中继器 (11).集线器 (11)第3章数据链路层 (12)3.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2).链路管理 (12).组帧(帧定界、帧同步、透明传输) (12).流量控制 (12).差错控制 (12)*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12)3.2组帧 (13).字符计数法 (13).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13).零比特填充法 (13).违规编码法 (13)3.3差错控制 (13).差错 (13).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CRC) (13).纠错编码(海明码) (14)*海明距离与检错纠错P71T5 (15)3.4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15).流量控制 (15).可靠传输 (15).停止-等待协议 (15).后退N帧协议GBN (15).选择重传协议SR (15).信道利用率和信道吞吐率 (15)3.5介质访问控制 (16).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16).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多路复用技术) (16).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 (17).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令牌传递协议) (18)3.6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18).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18).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与高速以太网 (19).网卡与MAC地址 (19).以太网的MAC帧 (20).无线局域网IEEE802.11 (20).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AN (21)*放大器与中继器P111T4 (22)*重复硬件地址P112T9 (22)3.7广域网 (22).广域网基本概念 (22).PPP(Point-to-Point Protocol)协议 (22)*PPP协议认证P120T6 (23)3.8数据链路层设备 (23).交换机 (23)第4章网络层 (25)4.1网络层的功能 (25).异构网络互连 (25).路由与转发 (25).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基本概念 (25)4.2路由算法 (26).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26).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26).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26).层次路由 (27)*路由回路的根本原因P142T5 (27)4.3IPv4 (27).IPv4分组 (27).IPv4地址 (28).私有IP与网络地址转换NAT (29).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无分类编址CIDR与链路聚合 (30).TCP/IP协议栈 (30).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30).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31).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31)4.4IPv6 (32).IPv6的主要特点 (32).IPv6地址 (33)4.5路由协议 (34).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 (34).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34).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34).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 (35).外部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36).三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36)4.6IP组播 (37).组播的概念 (37).组播地址 (37).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38)*组播路由避免路由环路P194T2 (38)4.7移动IP (38).移动IP相关概念 (38).移动IP通信过程 (38)4.7网络层设备 (39).冲突域和广播域 (39).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39).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39)第5章传输层 (41)5.1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41).传输层的功能 (41).传输层的寻址与端口 (41)✳各层服务访问点 (41).无连接服务UDP与面向连接服务TCP (42)5.2UDP协议 (42).UDP数据报特点 (42).UDP数据报格式 (42).UDP校验 (42)5.3TCP协议 (43).TCP特点 (43).TCP报文段 (44).TCP连接管理 (45).TCP可靠传输 (46).TCP流量控制 (47).TCP拥塞控制 (47)第6章应用层 (49)6.1网络应用模型 (49).客户/服务器模型C/S (49).对等连接P2P模型 (49)6.2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49).DNS概念 (49).层次域名空间 (49).域名服务器 (50).域名的解析过程 (50)6.3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51).FTP概念与特点 (51).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51)6.4电子邮件E-mail (52).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52).电子邮件格式 (53).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53).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53).邮局协议POP,Post Office Protocol (54).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IMAP (54)*POP3传输密码P265T7 (54)6.5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54).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54).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55)*HTTP1.0P273T6 (56)*HTTP请求报文中的Connection和Cookie P273T12 (56)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广义观点:计算机网络是能实现远程信息处理的系统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发展四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2.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3.ARPA网(ARPANET)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4.三网合一:传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5.电信网一般认为传输速率达到2Gbps的骨干网称作宽带网6.全光网是未来通信网向宽带、大容量发展的优选方案7.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和通信子网(负责信息传递)构成的8.广域网传输方式:存储-转发,局域网传输方式:广播9.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是电子大学网络(EUN)10.电子银行核心功能:金融交易卡服务11.智能大厦及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基础设施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12.点—点通信子网拓扑:星形、环形、树形、网状型广播信道通信子网拓扑:总线形、环形、树形、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形13.星形拓扑:优: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缺:线太长、中央负担大、分布处理能力差星形拓扑的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14.环形拓扑:优:线短、光纤、性能稳定缺:节点故障则全网故障,故障检测难、节点加入复杂、信道利用率低15.网型拓扑在广域网广泛应用16.按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电路交换:申请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报文交换:存储—转发原理分组交换:ARPANET是分组交换网之父17.传输技术:广播方式(单播、多播、广播)、点对点方式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是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式网络的区别18.EIA是ANSI成员,涉及OSI的物理层标准制定19.IETF又分为若干工作组,RFC大多来自工作组。
因特网的标准都有一个RFC编号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2. 语义: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语法: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定时:速度匹配和排序3.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4.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李新宇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访问节点】: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转接节点】:又称中间节点,直至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拥有通信资源,具有通信功能。
【混合节点】:也称为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对等网】:在计算机网络中,倘若每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其他计算机内部的资源,每台计算机磁盘上的空间和文件都为公共资源,这种网络就称为对等网。
填空题:1、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NET 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妈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
2、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3、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由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5、通信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功能第二章:网络通信基础2.1 信号与信道2.2 数据传输方式2.3 编码与调制2.4 数字化通信系统2.5 模拟化与数字化通信系统的对比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1 OSI参考模型3.1.1 物理层3.1.2 数据链路层3.1.3 网络层3.1.4 传输层3.1.5 会话层3.1.6 表示层3.1.7 应用层3.2 TCP/IP参考模型3.2.1 网络接口层 3.2.2 网际层3.2.3 传输层3.2.4 应用层第四章:物理层4.1 数据通信4.2 传输介质4.3 基带与宽带传输4.4 信道复用技术4.5 传输介质的调制解调第五章:数据链路层5.1 帧与帧同步5.2 解决信道错误与丢失5.3 链路管理与控制5.4 介质访问控制5.5 局域网与广域网第六章:网络层6.1 数据包的传输与交换6.2 路由选择与转发6.3 网络互联与互联网6.4 IPv4与IPv66.5 网络地质转换(NAT)与端口地质转换(PAT)第七章:传输层7.1 传输层的任务与功能7.2 TCP协议7.3 UDP协议7.4 可靠数据传输与流量控制7.5 拥塞控制8.1 常见应用协议8.1.1 HTTP协议8.1.2 FTP协议8.1.3 SMTP协议8.1.4 DNS协议8.2 网络安全与应用层协议 8.2.1 SSL/TLS协议8.2.2 SSH协议8.2.3 IPsec协议第九章:网络管理与安全9.1 网络管理概述9.2 管理协议9.3 网络故障诊断与管理 9.4 网络性能优化9.5 网络安全基础9.6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10.1 附录A:网络设备常用命令及示例10.2 附录B:常用网络工具介绍10.3 附录C:常用网络术语解释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A: 网络设备常用命令及示例附件B: 常用网络工具介绍附件C: 常用网络术语解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OSI参考模型 -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网络架构,用于指导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实现。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简答计算机网络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要点提示】第一阶段:单主机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多主机、多终端的互连通信网络。
第三阶段:面向全球范围的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面向更多新应用的高速、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
2.简答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要点提示】计算机网络定义: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分布地理位置不同且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按照相同的协议,在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下,实现资源共享和高速通信的系统。
构成的要素:功能独立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
3.简答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组成。
【要点提示】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4.简答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
【要点提示】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
5.扼要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要点提示】(1) 数据通信 (2) 资源共享 (3) 提高安全与可靠性 (4) 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
6.简述因特网的主要功能【要点提示】(1) 收发电子邮件(2) 浏览WWW(3) 阅读网络新闻(4) 电子公告(5) 远程登陆(6) 下载资料(7) 信息查询(8) 实时交谈和电子商务7.简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要点提示】按作用范围划分,按传输方式划分,按通信介质划分,按通信速率,网络控制方式,按拓扑结构划分。
8.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是如何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划分的。
【要点提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9.简答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及特点。
【要点提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结构。
10.试述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要点提示】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11.什么是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要点提示】虚拟化:是一种资源管理技术,将计算机的各类实体资源予以抽象、转换后呈现出来,使用后可以更好地来使用这些资源。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物联网:将物品信息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对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汇总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掌握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定义和特点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元素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通信的定义和过程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要素2.2 数据传输方式掌握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的特点和应用2.3 数据编码与传输速率了解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数据编码方式理解传输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三章: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3.1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协议分层的原则3.2 OSI模型与TCP/IP模型了解OSI模型的七层结构和功能掌握TCP/IP模型的四层结构和主要协议3.3 常见网络协议介绍掌握、FTP、TCP、UDP等常见协议的功能和应用场景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理解局域网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局域网的常见类型4.2 常见局域网技术掌握以太网、令牌环、FDDI等局域网技术的原理和特点4.3 局域网互联设备了解交换机、路由器等局域网互联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第五章:广域网与互联网5.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理解广域网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广域网的常见类型5.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理解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掌握互联网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5.3 互联网服务与应用掌握常见的互联网服务如电子邮件、网络浏览等的原理和应用第六章:网络互联设备6.1 网络交换机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6.2 路由器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6.3 防火墙与安全设备理解防火墙的作用与类型掌握防火墙的配置和管理第七章:网络协议(续)7.1 传输控制协议(TCP)理解TCP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TCP报文的传输过程7.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理解UDP协议的特点与使用场景掌握UDP报文的传输过程7.3 其他网络协议了解ICMP、IGMP、DNS、等协议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第八章:网络编程与传输层服务8.1 网络编程基本概念理解套接字(Socket)的概念掌握套接字编程的基本方法8.2 传输层服务理解传输层的作用与服务掌握传输层协议的实现方法8.3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分析Web浏览器、电子邮件等网络应用的实现原理第九章:互联网协议(续)9.1 互联网协议(IP)理解IP地址的分类与表示方法掌握子网划分与路由选择9.2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理解ICMP消息的作用与类型掌握ICMP消息的报文格式与处理过程9.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理解DHCP协议的作用与工作原理掌握DHCP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第十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10.1 网络管理概述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10.2 网络安全概述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策略10.3 网络安全技术了解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十一章: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11.1 无线局域网标准与技术掌握IEEE 802.11标准系列,如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等了解Wi-Fi联盟及其认证过程11.2 蓝牙技术与近场通信(NFC)理解蓝牙技术的应用与配置掌握NFC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场景11.3 移动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理解移动计算的概念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如移动IP、HTML5等第十二章: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12.1 软件定义网络(SDN)理解SDN的定义、架构与优势掌握SDN的关键技术,如OpenFlow等12.2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理解NFV的概念、架构与优势掌握NFV的关键技术,如虚拟网络功能、虚拟化层等12.3 5G网络技术了解5G网络的关键特性,如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掌握5G网络的关键技术,如毫米波通信、大规模MIMO等第十三章:网络编程实践13.1 网络编程语言掌握Python、C/C++等在网络编程中常用的编程语言了解网络编程库,如Python的Sockets API、C的BSD Socket API 等13.2 网络应用案例开发分析与解决网络编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十四章:网络项目管理14.1 网络项目规划与管理理解网络项目生命周期掌握项目管理工具与技术,如甘特图、风险管理等14.2 网络项目实施与监控理解网络项目实施的关键步骤掌握网络项目监控的方法与技巧14.3 网络项目评估与维护理解网络项目评估的目的与方法掌握网络项目维护的基本策略第十五章:综合练习与实验15.1 网络综合练习结合前述章节内容,进行网络综合练习题的解答培养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15.2 网络实验完成至少五个网络实验,如搭建简单局域网、配置路由器与交换机、网络安全实验等培养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相关知识,涵盖了网络的概述、数据通信基础、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与互联网、网络互联设备、网络编程与传输层服务、互联网协议、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网络编程实践、网络项目管理以及综合练习与实验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分层模型。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场景: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网络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类型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第二章: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 理解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网络通信协议:、FTP、TCP、UDP等3. 协议分层: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4. 协议的实现:协议栈、协议编码和解码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分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应用所依赖的通信协议。
2. 了解不同通信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章:网络硬件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教学内容:1. 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 常见网络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调制解调器等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4.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路由选择、交换机转发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作业与练习:1. 分析网络硬件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目录目录前言读者指南第1章网络概述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技术发展特点1.3 网络分类特点1.3.1 按网络复盖的地理范围分类1.3.2 按传输介质分类1.3.3按网络的拓朴结构分类1.3.4按通信方式分类1.3.5按网络使用的目的分类1.3.6按服务方式分类1.3.7按企业和公司管理分1.4 网络高层应用1.4.1技术和市场的驱动1.4.2信息内容服务1.4.3网络应用技术1.5 小结习题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2.1 网络层次模块结构模型2.1.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念2.1.2 协议分层的关键性设计问题2.2 OSI参考模型7层层次结构2.3TCP/IP分组交换网协议2.3.1 TCP/IP 的体系结构2.3.2TCP 协议2.3.3IP 协议2.3.4TCP/IP的高层协议2.3.5UDP协议2.3.6TCP/IP模型的其它各层协议2.4IEEE802LAN体系结构2.4.1IEEE802LAN体系结构概述2.4.2 IEEE802LAN参考模型2.5网络协议与操作系统2.5.1网络操作系统服务2.5.2 网络操作系统中互连服务2.6小结习题第3章通信子网3.1 通信基本原理3.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1.2 数据信号表示方式3.1.3 数据通信类型3.1.4 数据传输方式3.1.5 数据交换方式3.1.6 传输介质3.1.7 差错控制方法3.1.8 主要数据通信指标3.2 计算机网络互连的硬件设备3.2.1 网络适配器3.2.2 中继器3.2.3 集线器3.2.4 网桥3.2.5 路由器3.2.6 网关3.3 网络拓扑结构与分类3.4 网络的传输介质3.4.1 传输介质的类型3.4.2 传输介质的选择3.4.3 常用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3.5 网络互连设备产品3.5.1 网络技术3.5.2 Cabletron产品3.6 小结习题第4章局域网4.1 局域网的发展特点与功能4.1.1 局域网定义4.1.2 历史性网络技术与产品4.2 局域网的特点4.2.1 局域网技术4.2.2 网络结构化布线技术4.3 局域网协议与组网技术4.3.1 局域网体系结构和网络参考模型4.3.2 局域网操作系统4.3.3 10种高速局域网技术简介4.3.4 组网技术4.4 IEEE802.5标准(令牌网)4.4.1令牌网的组成4.4.2802.5局域网的MAC子层4.5 IEEE802.4标准(令牌总线局域网)4.5.1令牌总线局域网的组成4.5.2令牌总线局域网的MAC子层4.5.33种802标准比较4.6 对等网技术4.6.1 对等式网络4.6.2 双机互连4.6 小结习题第5章以太网5.1 以太网的发展特点与功能5.1.1 以太网5.1.2 3类以太网的特点5.2 高速以太网5.2.1 100BASE-T技术5.2.2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5.2.3千兆比以太网5.2.4展望万兆以太网5.2.5交换以太网5.6 小结习题第6章因特网6.1 广域网的发展特点与功能6.1.1广域网的互连技术6.1.2路由器技术的发展特点与功能6.1.3宽带接入6.2 因特网的发展特点与应用;6.2.1 Internet名词术语6.2.2 Internet/Intranet6.2.3 企业网站建设6.3 因特网协议6.3.1Internet运输层协议6.3.2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6.4 万维网6.4.1数字数据网6.4.2X.25分组交换数据网6.4.3PSTN公共电话网6.4.4ISDN 综合业务数据网6.4.5帧中继6.4.6异步传输模式ATM6.5 小结习题第7章网络管理7.1 网络管理与网站建设7.1.1网络管理功能7.1.2网络管理标准7.1.3建立电子商务网站7.2 SNMP管理模型7.3 域名注册标准7.4系统服务管理7.4.1 设计IP地址方案7.4.2 目录服务管理7.5 网络管理技术与工具7.5.1 复杂网络环境管理中应用技术7.5.2 网管全面化工具7.6小结习题第8章网络安全8.1 网络安全体系8.1.1 安全目标8.1.2 网络安全五层体系8.2 网络安全技术8.2.1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8.2.2局域网的保密8.2.3网络安全技术8.3 网络安全工具8.4 小结习题附录1 课程总复习指南附录2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示书(学生用)参考文献。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简答题1.计算机网络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自有什么特点?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面向终端的单主机远程连接网络,特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靠性较低;多机系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特点:面向多机互联,通信和资源分别独立,逐渐形成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概念;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特点:为了促进网络产品的开发,各大公司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网络技术标准,最终促成了国际标准的制定。
计算机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特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建立在Internet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Internet被广泛应用,高速网络技术与基于Web 技术的Internet网络应用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对工作和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多。
2.计算机网络的通常有什么组成的,有哪些功能?计算机网络在物理结构上,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从组成网络的各种设备或系统的功能看,计算机网络可分为两部分(两个子网),一个称为资源子网,一个称为通信子网。
3.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有哪些类型?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主要有4种:总线型、树形、环形、无线与卫星通信型。
在采用点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中,每条通信线路连接一对节点。
采用点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有4类:星形、环形、树形与网状。
二、操作题略第二章数据通信技术一、选择题1.C2.C3.D4.A5.B6.B二、简答题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数据通信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用通信线路连接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设备而执行数据传输功能的系统。
2.数据通信的系统模型包括哪些部分?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包括信源、发送设备、信道、噪声源、接收设备和信宿 6 个部分。
3.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容量、信道带宽、误码率、吞吐量.4.什么是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串行通信是指只有 1 个数据位在设备之间传输。
并行通信是指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之间进行传输。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本章要点本章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OSI参考模型。
学习目标9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9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9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9了解OSI参考模型关键概念计算机网络定义;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总线型;星型,环型;协议;网络的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综合了计算机与通信两方面的新技术,涉及面宽,应用范围广。
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离开计算机网络就谈不上信息化社会,任何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商业自动化系统、生产科研系统、金融系统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出现的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时,计算机和通信并没有什么关系。
当时的计算机数量极少,而且价格十分昂贵,用户只能到计算机房去使用计算机。
这显然是很不方便的。
1954年终端器诞生后,人们才逐渐把终端与计算机连接起来。
几十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多个计算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及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1.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这样的系统中除了一台中心计算机,其余终端不具备自主处理功能。
这里的单机指一个系统中只有一台主机,也称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在结构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计算机经通信线路与若干终端直接相连,如图1-1(a)所示。
当通信线路增加时,费用增大,于是出现了若干终端共享通信线路的第二种结构,如图1-1(b)所示。
当多个终端共享一条通信线路时,突出的矛盾是若多个终端同时要求与主机通信时,主机选择哪一个终端通信?为解决这一问题,主机需增加相应的设备和软件,完成相应的通信协议转换,使得主机工作负荷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