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江苏方言影响的日语学习者发音现状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9
日本人学汉语的语音难点和教学对策日本人学习汉语的语音难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声母、韵母、声调和连读。
1.声母方面的难点:日本人习惯用轻微的气息发声,而汉语的声母较为浑厚,发音时需用力气,而且声母的区分度较大。
例如,“zh”、“j”、“ch”等音在日语中不存在,所以日本人发音时容易模糊。
“sh”和“s”等辅音也容易混淆。
教学对策: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汉语和日语的发音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发音。
可以使用拼音标注和口型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发出汉语的声母音。
2.韵母方面的难点:汉语的韵母较为复杂,而日语的韵母较为简单,发音时日本人容易把汉语的韵母简化或者省略。
例如,“uo”、“ie”、“üe”等音在日语中不存在,所以学生发音时容易出错。
教学对策:教师可以使用汉语拼音表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汉语的韵母。
还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实际对话和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汉语的韵母发音。
3.声调方面的难点:汉语的声调是区分意义的重要因素,但日语中并没有声调的概念。
因此,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漏掉声调的发音,导致发音不准确。
教学对策: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大量听汉语课文和对话,培养他们对汉语声调的敏感性。
同时,可以采用标注声调的方法教授汉语拼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声调的发音规律。
4.连读方面的难点:日语和汉语的连读规律不同,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不注意到连音现象,导致发音不流利。
例如,“r”音在日语中发音清晰,而在汉语中常常与前后的音连读。
教学对策: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大量听汉语口语材料,尤其是对话和实际语境中的连读现象,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汉语的连读规律。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汉字和拼音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正确发出连读的音。
总之,日本人学习汉语的语音难点主要集中在声母、韵母、声调和连读方面。
在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汉语和日语的发音方式,使用拼音标注和口型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汉语的语音规律。
同时,通过大量听汉语口语材料,帮助学生培养对汉语语音的敏感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发音准确性和流利度。
如何克服日语口语中的发音难题日语是一门音节清晰、语调独特的语言,对于学习者来说,克服日语口语中的发音难题是一个挑战。
良好的发音技巧不仅可以提升交流效果,还能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您克服日语口语中的发音难题。
一、准确学习发音规则日语的发音规则相对固定,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您正确发音。
一些常见的规则包括:1. 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发音规则: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每个字母都有固定的发音。
熟悉这些发音规则,可以帮助您准确地读出日语单词和句子。
2. 长音和短音的区分:日语中有长音和短音的区分。
长音需要保持较长的时间,而短音则较短。
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两种音的区别,可以使您的发音更准确。
3. 拗音的发音:日语中的拗音是一种特殊的发音形式,需要注意正确地发出这些拗音的音节。
例如,“しゃ”、“じゅ”、“ちょ”等。
二、多听多模仿多听多模仿是提高发音技巧的有效方法。
通过反复听日语原生者的发音,并尝试模仿他们的口音、语调和语速,可以帮助您逐渐接近地道的日语发音。
1. 听力训练:多听日语材料,如日剧、日语歌曲、新闻广播等,尽量用耳朵去捕捉语音的细节。
可以重复多遍同一段落,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2. 模仿练习:选取一些您喜欢的日语音频材料,反复模仿里面的对话和单词发音。
有条件的话,可以录制自己的发音,与原音进行对比。
三、练习口齿灵活度除了准确发音外,口齿的灵活度也是日语口语的关键。
下面是几个提升口齿灵活度的方法:1. 练习舌头的灵活性:日语中有一些特殊的发音需要舌头的灵活调动,如“り”、“る”等音。
可以通过一些舌头运动的练习帮助舌头变得更加灵活。
2. 唇齿协调:有些日语音需要唇齿的协调,如“わ”、“ふ”、“む”等。
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帮助唇齿的协调更加准确。
四、找到发音的关键点在克服日语口语中的发音难题时,找到发音的关键点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日语中一些难发音的音节,可以通过找到关键点来帮助发音。
1. 找准舌尖位置:掌握日语中“た”、“だ”、“さ”、”ざ”等音的发音时,可以尝试将舌尖轻轻触摸上齿龈,找到发音的起点。
日语学习的五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日语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习起来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日语学习中的五个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日语。
问题一:发音困难当学习日语时,很多初学者可能会遇到发音困难的问题。
毕竟,日语的发音系统与我们熟悉的语言有所不同。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如下:1. 注重日语音标:学习日语的音标是非常重要的。
熟悉日语的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以及各个假名对应的发音是打好日语基础的关键。
2. 多听多模仿:通过大量听日语、模仿日本人的发音,可以加深对于日语发音的理解和准确掌握。
问题二:语法复杂相对于其他语言,日语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这在初学阶段可能会给学习者带来困扰。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如下:1. 系统学习:通过跟随一本系统学习的教材,如《新编日本语》或者《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教材进行学习,逐步掌握日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2. 练习语法:语法不是通过理解,而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的。
多做练习题,写日记,进行口语练习等,以加深对日语语法的理解和应用。
问题三:词汇记忆日语的词汇量庞大,初学者往往记忆起来相对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如下: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且设定一个词汇学习的小目标。
2. 创造语境:将新学的词汇放入真实的语境中,通过阅读日语小说、漫画或者看电视剧、电影来提高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问题四:听力障碍日语的听力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原因在于日语的语速很快,同时日语中存在很多日本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如下:1. 多听多练:通过听日语音频、日本电视剧、动画片等提高日语听力水平。
开始时可以借助字幕帮助理解,逐渐提高听力的难度。
2. 创造听力场景:模拟日常对话,尝试用听力去理解对话内容,并且多参与真实的日语对话,提高听力的能力。
问题五:缺乏语言环境在学习日语时,如果没有在日本留学或者身处日语环境中,接触日语的机会相对较少。
日语专业新生发音阶段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作者:栗园园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3期摘要:在日语教育研究方向,关于日语音声学方面的探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诸多高校教师及学者关注并尝试究明的对象。
尤其结合高校日语语音教学实态,对北方方言、江浙方言及闽南方言区出身的日语零基础学习者的日语发音问题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
不同方言区的方言母语对学习者自身接触一门新语言存在不同程度的母语迁移等因素干扰。
通过对所在湖北三峡大学日语专业新生在零基础日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探讨西南官话方言区域成渝宜昌片区日语学习者的典型发音问题所在及问题产生原因,并尝试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西南官话方言日语语音教学语言迁移母语方言干扰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001-03不同方言区学习者在零基础日语语音阶段避免母语方言的干扰,掌握最为接近标准日本语的语音系统,对于日后顺利进入中、高级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因此,日语语音教学一直都是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新生初级阶段教学的重要环节。
尽管语音教学问题屡屡被提及、探讨并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学习者的最终学习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作为指导方的日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固然重要,但阻碍学习者方的诸多制约性因素也不容忽视。
发现问题源头,结合高校日语专业教学现场实态,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者的发音习得程度。
一、阻碍发音习得的制约性因素Penningtong(1998)认为,作为一个长期熟练使用母语的成年人,基于生理学条件制约,习得一门新语言并且达到准母语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1]。
但若给予充分适当的训练,习得目标语言还是可能的。
Penningtong同时阐述了第二语言发音学习过程就是打破自身母语发音习惯的过程,并从知觉、运动、认知、心理及社会文化五个非语言因素层面对“母语发音习惯”进行了分类与理论分析。
高校日语教学现状及建议措施探析一、高校日语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单一当前,一些高校日语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授基本的日语语法、词汇为主,而忽视了日语的社交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日语后,往往在实际使用中遇到困难,无法进行与日本人的正常交流。
2.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日语教学的热潮,不少高校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一些非日语专业的教师也被安排在日语教学岗位上,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仍然主导着高校日语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很难激发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二、建议措施为了适应日语在社交交际中的实际运用,高校日语教学应该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日语口语交流、阅读理解、听力训练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日语能力,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2. 提高师资水平高校应加大对于日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力度,招聘更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日本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
也可邀请来自日本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增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
3. 创新教学方法高校日语教学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拓展教学资源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日本文化中心、日语角等,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日本文化,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结语高校日语教学的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高校教育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相信通过采取相应的建议措施,将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提高学生日语能力,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关注日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日语外来语学习障碍及应对策略作者:马丽丽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4期摘要:日语中的外来语狭义上是指来源于欧美国家语言的词汇,其中大部分是来源于英美语系的词汇。
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大量的外来语涌入日本,充斥到个各个行业当中。
外来语使用频繁,且词汇量大,使得日语本身的表达变得更加复杂,这给日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文章对日语学习者学习外来语的难点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外来语学习规律,同时对外来语教学的方法提出建议,力求找到更有效的教与学的途径。
关键词:日语外来语;学习障碍;难点;学习策略日语的词汇包含和语、汉语、外来语三种。
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日语中的汉语跟母语的汉语非常相近,有的则完全一致,所以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但是,和语和外来语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则十分困难,尤其是外来语,在我国现有的日语教科书中,外来语出现的频率和数量相对过少,在日常学习中经常被学生们所忽视。
但是在当代日本社会,外来语在日语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它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日本与各国间所进行的商务、观光、文化、教育、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外来语不断涌入,因此对于日语教师和日语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通过对日语学习者在词汇掌握和词汇使用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对外来语的记忆效果及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而且学习策略较为单一,不利于外来语的掌握。
文章着重分析外来语的学习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助于学生学习外来语的应对策略。
一、外来语学习现状调查本调查于2011年5月进行。
对象分别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45名,三年级学生55名,共计100名。
其中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有56人,占总数的56%,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有15人,占总数的15%,另有29%,即29人是大学英语四、六级均未通过的学生。
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日语专业学生对外来语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外来语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日语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及解决方法日语作为一门东亚语系的语言,拥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发音规则,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困惑。
本文将介绍日语学习中常见的困惑,以及解决这些困惑的方法。
一、发音困惑及解决方法1. 五十音发音:日语的五十音是学习者最早接触到的部分。
很多学习者在发音时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平假名和片假名之间的区别。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多听多模仿的方式来熟悉这些音节,并结合相关的练习,比如读音表和拼读练习册,加强对五十音的掌握。
2. 浊音和清音:日语中的浊音和清音是发音上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母音的区分。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多听多练的方式来熟悉浊音和清音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的发音练习。
此外,注意观察母音的长度和音高变化,对于掌握发音也有很大帮助。
二、语法困惑及解决方法1. 动词的变形:日语的动词变形非常丰富,包括时态、敬体、被动和使役等。
这些变形规则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解决方法:在学习动词时,可以梳理出不同的动词类型,并注重动词的词尾变化规律。
此外,多进行练习,比如填空和变形练习,帮助加深对动词变形的理解和掌握。
2. 语序的习惯:日语的语序与中文和英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句子翻译和表达时常常会出现困惑。
解决方法:在学习日语语法时,注意观察和比较不同句型的语序。
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听力和口语训练来提高对于语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词汇困惑及解决方法1. 同音异义词:日语中存在很多同音异义词,容易造成混淆和困惑。
解决方法:在学习新单词时,要关注单词的意义和上下文的运用,避免混淆。
通过大量的语境练习和阅读来加深对于同音异义词的辨别能力。
2. 多音字的发音:日语中有很多同一个汉字读音不同的情况,造成学习者在阅读和听力上的困惑。
解决方法:在学习词汇时,注意单词的读音和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通过多听多读的方式来熟悉不同读音的词汇,并结合词汇练习来加深记忆。
四、文化差异与实际应用1. 敬语的使用:日语中存在丰富的敬语系统,使得学习者在实际应用时很容易感到困惑。
日语学习中的常见发音困难及克服方法日语是一门全球广泛学习的语言,而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很多学习者会面临发音困难的挑战。
由于日语与其他语言在发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理解和克服这些困难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日语学习中常见的发音困难,并提供一些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
一、长短音的区分日语中,音节的长短对于意义的区分非常重要。
然而,对于非日语母语者来说,准确区分长音和短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学习者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听力: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学习者可以培养对长音和短音的敏感度。
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日语语音教材或者在线资源,通过模仿母语者的发音来提高自己的听力技巧。
2. 慢速发音:刚开始学习日语时,学习者可以尝试放慢自己的发音速度,特别是对于长音的发音部分。
通过慢速发音,可以更好地掌握长音和短音的发音技巧。
3. 注重口型:正确的口型对于发音非常重要。
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日语母语者的口型,尤其是在长音的发音时,注意正确的嘴唇、舌头和声带的位置。
二、浊音与清音的区分在日语中,浊音和清音是一个很重要的对立现象。
浊音是指带有声带震动的音,而清音是没有声带震动的音。
对于非日语母语者来说,区分这两个音是一个普遍的发音困难。
以下是一些克服这个困难的方法:1. 声带触摸:学习者可以尝试触摸自己的喉咙,感受清音和浊音的震动区别。
清音时,喉咙应该没有震动感;而浊音时,喉咙会有一种明显的震动感。
2. 大声朗读:为了更好地掌握浊音和清音的发音技巧,学习者可以大声朗读一些日语单词和句子。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对这两个音的感知能力。
3. 跟读母语者:找到一些日语母语者的录音或视频资源,跟读他们的发音。
通过模仿满口流利的日语发音,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浊音和清音的区分。
三、拗音和半浊音的正确发音拗音是指由浊音和清音组成的音,而半浊音则介于清音和浊音之间。
对于学习者来说,准确发音这些音也是一个常见的难题。
受江苏方言影响的日语学习者发音现状及对策摘要:语音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能否学好语音受到包括学习者自身语言条件、年龄、努力程度等众多因素的制约。
不同方言区域的日语学习者发音的特点也呈现出区域性的特点,本文除了分析江苏各方言区影响下日语学习者的发音特点外,还探讨了“合作型”模式对提升日语语音教学质量的意义。
关键词:江苏方言;日语学习;干扰;特点;语音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92-03即使是同一种语言,也会因为使用者的地域、年龄、文化程度等社会属性的差别而产生差异。
在第一语言(包括母语、第一方言)以外,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时(主要指外语),往往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
具体说来,就是受普通话及方言的影响。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日语学习者的观察发现,语音习得的主要干扰来自于学习者汉语的发音基础,这种汉语发音存在着地域性特点。
而这种地域因素也使得学习者的日语发音呈现出地域特点。
另外,语音在外语学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语音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准确流利的发音不仅可以提升语言的美感,同时对语言学习者的综合技能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发音正确了,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你说的话。
有着良好的语音技能无形中也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心,自然会给学习者带来诸多有利影响,如能较快地理解,记住更多的词汇并且会更好地使用它,词汇等的积累又为提升阅读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语音其实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听、读等综合技能有着紧密关联,从这点上来说掌握日语语音对学好日语的意义可谓不言而喻。
笔者拟以我院日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江苏)为例,分析受江苏方言干扰的学习者日语发音所呈现出的区域性特点。
同时,结合笔者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探讨“合作型”这样一种模式的实施及意义。
汉日发音的对比汉语与日语在发音上有诸多相近之处,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发音的时候更易混淆,从而发出非标准的音。
下面分别从辅音和元音两方面进行对比。
汉日辅音对比日语中辅音一共包括か(ka)、が(ga)、さ(sa)、ざ(za)、た(ta)、だ(da)、な(na)、は(ha)、ば(ba)、ぱ(pa)、ま(ma)、ら(ra)共12行,即12个辅音声母,少于汉语中21个声母发音。
但所有发音在汉语中均存在,其中日语中的さ、し、な、は、ま与汉语中sa、xi、n、h、m、l,无论是从发音部位,还是方式上几乎是相同的。
此外,有些音是听着相似,实则有微小差别。
例如,日语中ふ(fu)发音时双唇微微开启,气流通过双唇摩擦成音;汉语中f发音时上齿接触下唇,形成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日语ら行(r)发音时舌尖弯向硬口盖,气流呼出,将舌尖向前弹出,成音;汉语的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成音。
当然,最不易区分、掌握的就是送气与不送气音,汉日辅音往往都存在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对立,两者发音部位相同,但送气音有气流迸出;不送气音气流弱、不迸出。
如ga、za、da、ba行在日语中均为送气音,发音时声带振动,而汉语中为不送气音,声带不振动。
ka、ta、pa行刚好相反,汉语为送气音,日语为不送气音。
汉日元音对比日语中元音分为单元音与复合元音,单元音共5个,即あ(a)、い(i)、う(u)、え(e)、お(o),这5个音除了う(u)、え(e)外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对应,即便如此,发音也是有区别的。
简单地说,在日语中这几个音发音时开口度较汉语小。
u与e的发音在汉日中差异比较明显,日语的u为不圆唇音,发音时嘴唇微开,不突出;汉语中u为圆唇音,发音时,双唇拢圆。
日语中e为不圆唇音,发音时开口度小,双唇向两侧展开;汉语中为不圆唇音属于舌面靠前半低音,开口度较大。
除此之外,还存在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成的复合元音。
日语中有四个由半元音和元音构成的复合元音。
分别是や(ja)、ゆ(ju)、よ(jo)、わ(wa),分别与汉语中的ia、 iou、 iao、 ua对应。
其中や、わ与ia、ua 发音相似,ゆ与汉语iou,よ与iao发音都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在此不作细说。
江苏方言影响下各方言区日语学习者发音的区域性特点汉语标准语与日语发音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多少会产生干扰,而有些学生由于在中小学阶段受到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汉语语音基础相对薄弱,普通话或多或少受到了当地方言的影响。
而这种非标准的普通话成为他们学习日语发音时的又一大障碍。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也是多种多样,即便是江苏方言也分为4个次方言,即吴方言、北方方言、江淮东南方言和江淮西北方言。
受不同方言干扰的普通话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方言区的学习者日语发音也呈现出各自的区域特点。
吴方言吴方言区包括了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该区域方言虽然与普通话在声母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绝大多数方言点不分平翘舌音,但这并不影响该区域的学习者能说一口漂亮的日语。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日语语音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就是受到江、浙一带(即吴地方)的南方方言及西安、洛阳一带北方方言的影响,两者在发音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因此,这些地区的学生一般日语发音几乎没有太明显的缺陷。
北方方言这里所说的北方方言为狭义的概念,仅指徐州、赣榆一带。
来自这些地区的日语学习者发音缺陷通常存在于元音。
主要体现在「ウ」、「エ」、「オ」三段发音不到位,u段会读成汉语u的发音,e、 o两段发音位置靠前,发成类似汉语ai及ao音。
江淮方言因为影响因素是共同的,在此把江、淮两个方言区合为一个。
该区域主要包括了江苏省内的南京、扬州、盐城、镇江、淮安、泰州、南通、连云港等地区,该方言区虽绝大多数平翘舌不分,但日语中刚好不存在翘舌音,可以说这也让该方言区的日语学习者在此方面占了优势。
但该区域的南京、大丰、东台、兴化等地区n、l不分,这又对学习日语造成很大干扰。
很多学习者な、ら只能读出其中一行的发音。
当然,除了以上所说区域问题外,也存在着长短音不分、促音读不清楚甚至读不出来、语调不当等发音问题。
还有共性的问题就是送气不送气音分辨不清。
关于“合作型”课堂模式正因为学生发音存在诸多缺陷,同时语音在外语学习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语音阶段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笔者不断关注学生存在的语音问题,同时也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经过分析、比较认为,“合作型”模式是甚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概念与实施背景“合作型”模式,简言之就是通过课内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与学的方法。
该方式基于语音本身就需要多听多讲。
实施方式(1)摸底。
在讲授语音前及其过程中,对班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摸底,掌握和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
在学生初步接触了日语发音之后,适当地向他们灌输发音器官、发音方式等理论知识。
但光凭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语音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反复练习。
(2)从实际出发,科学分组练习。
首先,对于前面所提到的大部分学习者都分辨不太清楚的送气与不送气音,就要先讲清楚区别,否则发音习惯一旦形成就更难纠正。
为了让学生体会发音方法,可以指导学生在嘴前放一张薄纸,发送气音时迸出的气流会使得纸前倾,而不送气音则不存在此种情况。
对于日汉相近音的元音(a、i、o)讲授时,先要告诉学生开口度要适当,日语开口略小于汉语等。
而分组进行语音教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分组进行练习,即根据前期摸底得出的资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都有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
不同的小组对自身存在问题的部分侧重练习。
对于语音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不断地听、模仿。
通过课内讲解与实践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目的语语音的领悟,此环节不仅在课堂上,还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
对于语音能力较弱的组,开始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同时通过听、说对发音进行纠正。
这是一个乏味但必要的环节。
每个班级都有发音很出色的学生,甚至有些几乎找不出问题。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这些发音准确的学生就承当着“语音辅导员”的角色。
笔者将他们分到各个组,让他们在教学后的练习阶段帮助教师做对本小组学生发音的“听”、“辨”、“纠”工作。
这样,学生之间就可以完成纠错、模仿、实践、领悟等环节了。
分组教学不是歧视语音差的学生,而是根据学习者个人差异,有效进行语音教学实践的一种尝试,最终目的是期待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影响,进而形成一个在语音方面可供相互借鉴的环境。
取得效果(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巩固了教学效果。
分组教学是将语音与听力、朗读相结合进行教学,能使枯燥的语音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发音上的缺点。
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学好日语的自信心,更是把相关科目的教学结合到一起,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营造浓厚学习气氛之时也巩固了教学效果。
(2)更易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这种模式不仅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而且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
相比原本那种在语音教学阶段教师一个人读,一个班级的学生跟着念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就好比小班授课与大班授课的关系。
每个小班级都有一名或者几名学生(具体数量根据学生发音质量而定)来当“语音辅导员”,如果学生发音错误,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同组同学的发现和纠正,同样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得到更多练习的机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而教师只要在总体教学外做好各小组检查、答疑、指导工作,就基本能解决全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信息差的存在让交流有了更多的话题。
以往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模式,在进行会话时大多需要依靠教师提供的信息来组织对话,教师个人的信息量毕竟是有限的,这样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各组所形成的会话从内容上来看就有很大的相似性。
而现在各小组成员全部为学生,也不限于某一话题,即便是同一小组,依靠各成员提供的不同信息,也为自己小组提供了更多交流话题,有话可讲了,练习的内容也就多了。
(4)互帮互助,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
从前,除了上课,课后少有班集体活动,大部分学生相互之间关系比较冷漠,课间休息时学生或者是在看书,或者就是趴在桌上睡觉,气氛很沉闷。
自从分组教学后,不仅本组学生交流多了,与外组的学生也会经常互相切磋,同学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存在困难虽然教学效果比较显著,但学生由于发音器官已经习惯了母语的语音系统,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就要使自己的发音器官适应一种新的语音系统。
而日语的语音系统与汉语差别又较大,这给学生的日语学习带来很大的挑战。
找出了学习者发音缺陷及存在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指导依据。
虽然学习者已经处于很难纠正的年龄了,但是发音器官的生理基础依然存在,认知能力强,运用此种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大量的听力和发音练习来纠正,让这部分学生在长期的被纠正错误发音和模仿正确发音的过程中受到影响,使他们能够放弃自己原本固有的发音错误或缺陷,而逐渐符合集体性的正确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