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光红外线一氧化碳分析仪的检测工作原理您了解吗-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一氧化碳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一氧化碳测定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氧化碳测定仪通常使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测定。
其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燃烧室:首先,一氧化碳样品被引入到燃烧室中。
在燃烧室中,样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这个反应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
CO + O2 -> CO2 + H2O
2. 检测电极:二氧化碳产生后,它会被转移到检测电极中。
检测电极通常是带有催化剂或电化学活性组分的电极。
这些催化剂或活性组分能够加速和催化二氧化碳在电极表面的氧化反应。
3. 氧化反应:在检测电极表面,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电子。
这个反应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
CO2 -> CO2+ + 2e-
4. 电流测量:在氧化反应中,生成的电子会形成电流流经电极,测量该电流可以得到一氧化碳浓度的信息。
这是因为产生的电流与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生成的电流,一氧化碳测定仪可以计算出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常用于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
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1原理一氧化碳对不分光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
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一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
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2试剂和材料2.1变色硅胶:于120C下干燥2h。
2.2无水氯钙:分析纯。
2.3 高纯氮气:纯度99.99% 。
2.4霍加拉特(Hopcalite )氧化剂:10〜20目颗粒。
霍加拉特氧化剂主要成份为氧化猛(MnO)和氧化铜(CuO),它的作用是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于仪器调零。
此氧化剂在100C以下的氧化效率应达到100%。
为保证其氧化效率,在使用存放过程中应保持干燥。
2.5一氧化碳标准气体:贮于铝合金瓶中。
3、仪器和设备3.1一氧化碳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3.1.1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测量范围:0〜30ppm;0〜100ppm 两档重现性:<0.5%满刻度)零点漂移:<± 2满刻度/4h跨度漂移:<± 2满刻度/4h线性偏差:<± 1.5满刻度启动时间:30min〜1h 抽气流量:0.5L/min 左右响应时间:指针指示或数字显示到满刻的90%<15S3.2 记录仪0〜10mV4采样用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4次,采气0.5L或1.0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
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5分析步骤5.1仪器的启动和校准5.1.1启动的零点校准:仪器接通电源稳定30min〜1h后,用高纯氮气或空气经霍加拉特氧化管和干燥管进入仪器进气口,进行零点校准。
5.1.2终点校准:用一氧化碳标准气(如30ppm)进入仪器进样口,进行终点刻度校准。
5.1.3零点与终点校准复复2〜3次,使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2样品测定将空气样品的聚乙烯薄采气袋接在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过滤器和仪器的进气口相连接,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表头指出一氧化碳的浓度( ppm)。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空气质量中的一氧化碳。
测定范围为0~62.5mg/m3,最低检出浓度为0.3mg/m3。
2. 原理样品气体进入仪器,在前吸收室吸收4.67μm谱线中心的红外辐射能量,在后吸收室吸收其他辐射能量。
两室因吸收能量不同,破坏了原吸收室内气体受热产生相同振幅的压力脉冲,变化后的压力脉冲通过毛细管加在差动式薄膜微音器上,被转化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放大器再转变为与浓度成比例的直流测量值。
3. 仪器3.1 —氧化碳红外分析仪:量程0~62.5mg/m3。
3.2 记录仪:0~10mV。
3.3 流量计:0~1L/min。
3.4 采气袋、止水夹、双联球。
3.5 氮气:要求其中一氧化碳浓度己知,或是制备霍加拉特加热管除去其中一氧化碳。
3.6 一氧化碳标定气:浓度应选在仪器量程的60%~80%的范围内。
4. 采样4.1 使用仪器现场连续监测将样品气体直接通入仪器进气口。
4.2 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时,用双联球将样品气体挤入采气袋中,放空后再挤入,如此清洗3~4次,最后挤满并用止水夹夹紧进气口。
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气袋编号。
5. 分析5.1仪器调零开机接通电源预热30min,启动仪器内装泵抽入氮气,用流量计控制流量为0.5L/min。
调节仪器调零电位器,使记录器指针指在所用氮气的一氧化碳浓度的相应位置。
使用霍加拉特管调零时,将记录器指针调在零位。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测量测定空气中所含的CO 和CO 的方法有不分光红外吸收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间接冷原子吸收法等。
1)不分光红外吸收法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利用被测气体对红外光的特征吸收来进行定量分析。
当被测气体通过受特征波长光照的气室时,被测组分(CO 或CO ) 吸收特征波长的光。
吸收光能的多少,与样品中被测组分浓度有关。
对于特征波长光辐射的吸收,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吸光组分浓度之间的关系遵守比尔定律:式中,E 为透射的特征波长红外光强度,cd ;E 为入射的特征波长红外光强度,cd ;k 为被测组分对特征波长的吸收系数;l 为入射光透过被测样品的光程,m ;c为样品中被测组分的浓度。
220在红外线气体分析器中,红外辐射光源的入射光强度不变,红外线透过被测样品的光程不变,且对于特定的被测组分,吸收系数也不变。
因此透射的特征波长红外光强度仅是被测组分的函数,故通过测定透射特征波长红外光的强度即可确定被测组分的浓度。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由红外光源、切光器、气室、光检测器及相应的供电、放大、显示和记录用的电子线路和部件组成。
1、2—红外光源;3—切光片;4、5—滤光镜(气室);6—测量室;7—参比气室,8—光路平衡遮光板,9—薄膜电容微音器;10—固定金属片,11—金属薄膜图1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基本组成2)电导法电导法气体分析器是用测定溶液电导的方法来测定物质的量。
电导式CO 分析器首先用I O 将CO 氧化成CO ,然后用氢氧化钠(NaOH )溶液吸收CO ,发生化学反应:2NaOH+CO =Na CO +H O ,这使得NaOH 溶液当量电导降低。
通过测量NaOH 溶液电导的变化量可确定吸收的CO 量,即可推算出CO 的量。
该类仪器适用于测量含微量的CO 和CO 组分的气体,既可分别测量CO 、CO 的浓度,也可测量出CO 和CO 的总量。
3)容量滴定法容量滴定法可有效检测空气中的CO 含量。
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其实它的原理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小道理,简单却又重要。
想象一下,冬天的晚上,家里热气腾腾,外面寒风刺骨,你窝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突然想到:“哎,屋里有一氧化碳吗?”这时候,非分散红外法就像一个可靠的朋友,随时随地帮你探测那些隐藏的危险。
咱们得搞清楚,一氧化碳是个什么东西。
它是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简直是个“隐形杀手”。
咱们呼吸的空气里,氧气是个大明星,而一氧化碳则在一旁默默地扮演反派,没啥存在感,但却危害无比。
用这招非分散红外法,咱们就可以很方便地测量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保持安全,真是太实用了。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红外线。
大家都知道,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就像一些默默付出的朋友一样。
红外光波通过气体分子时,会被特定的分子吸收。
一氧化碳就喜欢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嘿,这可是它的“特长”。
仪器发射红外线,等它被气体吸收后,咱们就能知道气体的浓度。
就这么简单!如果说仪器是侦探的话,红外线就是它的“放大镜”。
想想看,平常咱们看到的侦探小说,那些聪明绝顶的侦探总能找到蛛丝马迹。
这个技术也是一样,精准又高效。
仪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结果,完美无瑕,不像有些朋友,总是拖拖拉拉,结果总是让人捉急。
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咱们可以轻松掌握室内外的空气质量。
想象一下,周末聚会,朋友们齐聚一堂,欢声笑语。
可别让一氧化碳的“调皮”捣乱。
就像我们看电影,场景越来越紧张,突然间灯光暗下来,气氛变得诡异。
使用一氧化碳检测仪,随时知道室内的安全状况,这就像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安心”的保镖。
非分散红外法的准确度也很高,几乎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对于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空气质量的场合,像工业区、家庭取暖,甚至是一些特殊实验室,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这种技术一旦引入,大家就能高枕无忧,心里踏实多了,真是一举多得。
不过,老话说得好,“没有免费的午餐”。
使用这种先进的技术,设备的价格也不是便宜货。
一氧化碳探测仪原理
一氧化碳探测仪的原理是基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铅电极间的反应来测量一氧化碳浓度。
一氧化碳探测仪通常使用电化学原理进行测量。
它包括一个工作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组成的电池。
工作电极上通常涂有一层催化剂,如二氧化铅。
当空气中存在一氧化碳时,它会与工作电极上的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
具体而言,当一氧化碳接触到工作电极催化剂上时,它会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电子会从工作电极流向参比电极形成电流。
这个电流的强度与一氧化碳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电流强度,一氧化碳探测仪可以准确地测量出一氧化碳的浓度。
通常,一氧化碳探测仪会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浓度值,并显示在控制面板上供操作人员查看。
另外,一氧化碳探测仪通常还配备了报警功能。
当探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它会发出警报音或亮起警示灯,以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总的来说,一氧化碳探测仪通过电化学原理测量一氧化碳浓度,具有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煤气工业、家庭、工厂和车辆等场所,以确保人们的安全。
现代计量仪器与技术技术篇一、一氧化碳气体检测仪工作原理一氧化碳的测量是通过传感器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气体转化为电信号,经电路转换处理后,由LED显示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并将此信号转变成电流或者频率信号,送到二次仪表,实现远程监测。
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主要采用半导体原理、红外线选择性吸收原理和电化学原理。
由于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与其他原理的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功耗低及性能安全等特点,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基本原理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是电化学原理的传感器,其原理是两个电极浸没在一个导电溶液(电解液)中,一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在其中一个电极上发生反应,转变成二氧化碳并产生氢离子和电子,这个电极就是工作电极(W);而变化的产物转移到另一个电极,与此电极上的氧气发生反应重新生成水分子,这个电极就是对电极(C);这两个电极通过含有电阻的外电路导通,可以测量出其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因此,由此产生的反应就是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将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
2.电极电化学传感器通常含有两个以上电极,它们通常都是将活性的金属物质固定在聚四氟乙烯(PTFE)膜的表面上,使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这些金属是作为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就是说它加速了化学反应,但自身并不发生变化。
理论上它们的寿命是无限的,但实际上,数量很小的污染性气体和一些其他因素会逐渐毒化电极,降低其活性,从而导致其灵敏度降低。
3.电解质所有的电化学传感器都含有一个导电介质,通过它反应物质才能够在两个电极间移动。
4.参比电极早期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只包括上面提到的两个电极,即工作电极(W)和对电极(C)。
然而当一氧化碳浓度较大时,一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的工作电极开始极化,偏离了正常的工作电位。
一旦电极较大地偏离正常工作电位,它对反应的催化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影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为了克服上述限制,引入了一个附加电极,即参比电极(R)。
一氧化碳检测仪工作原理
“哎呀,这一氧化碳是啥玩意儿啊?为啥要有个一氧化碳检测仪呢?”
嘿,你知道吗?一氧化碳检测仪就像一个小卫士,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它里面有一些关键的部件呢,比如说传感器,这就像是小卫士的眼睛,能敏锐地察觉到一氧化碳的存在。
还有显示屏,能把检测到的结果清楚地告诉我们。
那它是咋工作的呢?就像我们的鼻子能闻到各种味道一样,一氧化碳检测仪的传感器能“嗅”出空气中的一氧化碳。
一旦发现有一氧化碳,它就会赶紧发出警报,提醒我们有危险。
有一次,我去奶奶家。
奶奶正在厨房里做饭,突然,一氧化碳检测仪响了起来。
“啥声音啊?”奶奶吓了一跳。
我赶紧跑过去说:“奶奶,这是一氧化碳检测仪在报警呢,可能有危险。
”我们赶紧打开窗户通风。
这时候我就在想,这小小的检测仪可真厉害啊,要是没有它,我们可能都不知道有危险呢。
一氧化碳检测仪在我们的生活中可重要啦!它就像一个默默守护我们的小天使。
在冬天,我们用暖气或者烧煤的时候,它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在一些工厂里,它也能保护工人的安全。
所以啊,一氧化碳检测仪真的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我们可不能小瞧它。
一氧化碳检测仪原理
一氧化碳(CO)检测仪的原理是基于化学传感器技术。
化学传感器通常由一个活性物质和一个信号转换器组成。
在一氧化碳检测仪中,活性物质通常是氧化剂,如二氧化铜。
当一氧化碳气体进入检测仪时,它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这个化学反应会引起活性物质的电学性质的变化,例如电阻或电容值的变化。
信号转换器会将这个电学性质的变化转化为检测仪的输出信号,该信号通常以电压或电流的形式表示。
通过测量输出信号的大小,就可以确定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一些一氧化碳检测仪还配备了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环境的温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以消除温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一氧化碳检测仪通常用于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工业场所和汽车尾气检测等领域。
它的原理简单而有效,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一氧化碳浓度信息,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原位式一氧化碳 ndir原位式一氧化碳 ndir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原位式一氧化碳(也称CO) ndir(非分光红外)探测器是一种常用于监测环境空气中CO浓度的传感器。
它基于非分光红外技术,使用光学浓度测量原理来检测CO气体的存在与浓度。
本文将介绍其工作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
首先,原位式一氧化碳 ndir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非分光红外法。
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辐射源和一个接收器,辐射源发出一个宽谱带的红外辐射,这种辐射能够被CO分子吸收。
当环境中CO浓度发生变化时,被吸收的红外辐射量也会随之变化。
接收器会测量辐射通过的CO浓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最终得到CO浓度的数值显示。
原位式一氧化碳 ndir探测器具有许多优势,使其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能够准确测量低浓度的CO气体。
其次,它的响应速度快,几乎可以即时检测到CO气体的变化。
此外,该探测器使用光学原理,无需接触样品气体,避免了传感器污染和样品污染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由于CO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害气体,原位式一氧化碳 ndir探测器在环境监测、工业安全和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方面,原位式一氧化碳 ndir探测器主要用于检测室外空气中的CO浓度,以提供有关空气质量的数据。
在工业安全方面,它可以安装在生产工艺中,及时检测出CO泄漏,避免事故发生。
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方面,它可以用于检测家居、办公室和工厂等室内环境中CO浓度的变化,并提供及时的警报。
综上所述,原位式一氧化碳 ndir探测器是一种采用非分光红外技术检测CO浓度的传感器。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和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和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等领域,为我们创造了更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一氧化碳分析仪原理
一氧化碳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中一氧化碳(CO)浓度
的仪器。
它基于一氧化碳与特定化学试剂之间的反应原理。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一氧化碳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1. 采样:一氧化碳待测样品被吸入到分析仪中。
样品通常是空气中的气体,也可能是气体混合物或液态样品。
2. 预处理:为了减小干扰,一氧化碳分析仪通常需要对采样样品进行预处理。
这通常包括去除水分和其它干扰物质。
3. 反应:采样样品进入分析仪后,与特定的化学试剂发生反应。
这种反应产生的产物与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
4. 检测:分析仪中设有一个检测器,用来测量反应产物的浓度。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红外吸收法和电化学法。
红外吸收法利用一氧化碳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来测量一氧化碳浓度。
电化学法利用一氧化碳与电极上的电催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量电流来测量一氧化碳浓度。
5. 数据分析和显示:分析仪会将检测到的反应产物浓度转换为一氧化碳浓度,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或输出到外部设备中。
这种工作原理是一种简化的描述,实际上一氧化碳分析仪的具体工作原理可能会有所不同。
不同的仪器可能采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和检测方法,但基本原理是类似的。
一氧化碳检测器原理
一氧化碳检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设备。
其原理基于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化学反应。
一氧化碳检测器通常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一氧化碳浓度。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原理:
1. 电化学传感器原理:
电化学传感器由两个电极组成,一个工作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
工作电极上涂有一种催化剂,通常为贵金属,如铂。
当一氧化碳与氧气接触到工作电极上的催化剂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体反应为:CO + O2 -> CO2 + 2e-
这个反应会产生电子,并导致电流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可以确定一氧化碳浓度的大小。
2. 红外线传感器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利用一氧化碳分子对红外线的吸收特性来检测一氧化碳浓度。
红外线传感器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
发射器发射红外线,而接收器测量经过一氧化碳气体后的红外线强度。
一氧化碳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因此,当一氧化碳气体存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线强度会减弱。
通过测量红外线强度的变化,可以确定一氧化碳浓度的大小。
这些都是一氧化碳检测器常用的原理,不同的检测器可能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原理,但其基本原理都是基于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或红外线吸收特性来进行浓度测量。
co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标准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是用于测量CO的常见方法,主要利用CO对特定波长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特性。
以下是关于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量CO的标准:
1. 原理:一氧化碳对以4.5μm为中心波段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程度与一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
2. 方法检出限:一般为1.25mg/m3(1ppm),测定范围为0~62.5mg/m3(0~50ppm)。
3. 适用范围: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一氧化碳测定。
4. 仪器要求:需使用红外光源发射出能量相等的红外光,并通过窄带光学泥光片或气体滤波室将红外辐射限制在CO吸收的窄带光范围内,以消除CO2的干扰。
使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量CO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国家和国际标准。
如果想要获取具体的标准内容,建议查阅相关的标准文献或联系专业机构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技术数据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大气污染成为了世界各地都在努力解决的难题。
而作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的一氧化碳,其监测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就是一种能够测量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设备。
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是一种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气体分析仪器。
它利用了一氧化碳具有吸收红外线特定波长的性质,通过检测红外光线在经过气体样品后被吸收的程度来测定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的测量方法基于两个关键的元件:光源和检测器。
红外光源通常使用的是红外辐射体或者是红外发光二极管(IRED)。
通过向样品发送一束红外线,一氧化碳会吸收其中的特定波长,而其他气体则不会吸收。
检测器会检测出样品后红外光线的剩余强度,通过剩余光线的强度来计算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的主要技术参数根据《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分析方法》(HJ/T 75-2007)的规定,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主要应具备以下技术参数:检测范围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的检测范围通常是指能够检测的一氧化碳浓度范围,它通常是从几百个 PPM (parts per million) 到几百万个 PPM。
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指在检量范围内,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输出信号与待测一氧化碳浓度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在大气监测中线性范围通常是 0-1000μg/m3。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在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的检测范围内,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输出信号变化量与样品中一氧化碳浓度变化量的比值。
通常来说,灵敏度在数秒到数分之内就能够检测到一氧化碳的存在。
稳定性和精确度稳定性和精确度是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最基本的技术参数。
稳定性是指仪器长时间测量的变化程度,可以反映仪器的长期工作性能。
精确度是指多次测定的结果的接近程度,比如相对误差等。
在大气监测中,稳定性和精确度要求非常高,如相对标准偏差要求小于 2%。
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的应用领域作为环境监测设备,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工作场所空气一氧化碳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的测定方法。
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2 一氧化碳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2.1 原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抽入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内,选择性吸收各自的红外线;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其浓度呈定量关系。
根据吸收值测定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2.2 仪器2.2.1 铝塑采气袋,0.5~1L。
2.2.2 双联橡皮球。
2.2.3 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
主要技术指标:2.32.3.1 变色硅胶:于120℃干燥2h。
2.3.2 零点校准气2.3.2.1 一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霍加拉特氧化剂和变色硅胶管净化的清洁空气。
2.3.2.2 二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烧碱石棉或碱石灰和变色硅胶净化的清洁空气。
2.3.3 量程校准气2.3.3.1 一氧化碳校准气:CO/N2标准气(50 mg/m3),储存于铝合金瓶内,不确定度<2%。
2.3.3.2 二氧化碳校准气:CO2/N2标准气(0.5%),贮存于铝合金瓶内,不确定度<2%。
临用前,用二氧化碳零点校准气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标准气体。
2.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用双联橡皮球将现场空气样品打入采气袋中,放掉后,再打入现场空气,如此重复5~6 次;然后,将空气样品打满采气袋,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测定。
2.5 分析步骤2.5.1 实验室测定:按仪器操作说明,将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
将采气袋中的样品空气通过干燥管进入仪器的气室,待读数稳定后,读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2.5.2 现场测定:将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带至采样点。
按仪器操作说明,将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
直接将空气样品采入仪器内测定,待读数稳定后,读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不分光红外线一氧化碳分析仪的检测工作原理
您了解吗?
不分光红外线一氧化碳分析仪PORTABLE INFRARED CO ANALYZER型号:HAD-18204
一、智能红外一氧化碳气体分析简要介绍:
是一种利用红外光谱吸收原理,对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测量仪器,红外一氧化碳检测仪,同时可以检测一氧化碳浓度、温度和湿度。
具有非常清晰的彩色触摸屏,声光报警提示,带内置泵,红外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广泛用于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环境监测、等气体的检测与监测。
成功解决了,在高温和低温测量中的精度保证和补偿、精度非常的高,可用于科研等监测部门。
本仪器符合GB/T18204.23-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和GB/T9801-88《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的国家标准;符合JJG635-201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二、执行标准
JJG635-201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
HJ965-2018《环境空气一氧化碳的自动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18204.2-201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
GBZ/T 300.3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GB 9801-1988《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三、红外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特点:
1、检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气体,同时可以检测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2、自带吸气泵可将数十米距离外气体吸入仪器进行测定。
3、具有超大彩色触摸屏、操作方便快捷。
4、仪器显示有PPM和mg/M³两种显示数据,可以自动转换。
5、自动零点校正技术,方便用户在不同季节和时间,进行零点修正、
四、智能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技术参数:
· 检测原理: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非分散红外法(国标)
· 检测气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
· 检测方式:泵吸式
· 测量范围:一氧化碳:0.0-50ppm或者200、1000ppm量程
温度:-20∽60℃。
湿度:10-95%RH
· 浓度显示ppm、mg/m3自动转换
· 分辨率:0.1×10-6
· 超大彩色触摸屏操作,海量数据存储,可存储10000组测量数据; · 零点自动校正技术,有数据接口。
· 线性误差:≤±2% F·S,重复性:≤1.0% · 量程漂移:≤±2% F·S/3h
· 响应时间:≤60S、预热时间:30min
· 流量范围:(0.5-2.0)L/min
· 供电电源:交直流两用,220AVC(±10%)或机内充电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