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一)第6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3.87 KB
- 文档页数:5
第3单元小数除法第6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和加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教学方法】:指导练习法。
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那我们现在就来检验一下。
1.谁能说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2.列竖式计算。
57.6÷0.12= 4.85÷O-25= 0.27÷0.75= 25.6÷0.32=指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
(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3)组织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不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
(1)学生理解题意,获知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别是:一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1.67 kg,而一个普通的苹果的质量是0.25 kg。
(2)提问:你能根据题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提示:首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考查重点是小数除法,而这两个课时的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所以提出的这个数学题目要与“一个数除以小数”这个主题相关。
第3单元小数除法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一、填一填。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的积与其中一个(),求另一个()的运算。
2. 43.5是5的()倍。
3.根据2.34×6=14.04直接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4.已知两个数的积是39.9,一个因数是19,另一个因数是()。
5.一辆汽车4天节约汽油40.8升,平均每天节约()升汽油。
二、直接写出得数。
23.6÷10= 10÷4= 3÷6=0.125×3.6×8= 8.4÷2= 0.05×40=40÷50= 3.2+4-4+3.2=6.6÷33= 0.36÷3=42.84÷7= 67.5÷15=三、期末考试张老师花去28.8元买来6本日记本,奖给满分的同学,每本日记本多少钱?四、服装厂用155.4米布给学生做了84套秋季校服,平均每套校服用布多少米?参考答案:一、1. 相同两个因数因数因数 2. 8.73.14.04÷2.34=6 14.04÷6=2.34 4. 2.15. 10.2二、2.36 2.5 0.5 3.6 4.2 2 0.8 6.40.2 0.12 6.12 4.5三、28.8÷6=4.8(元)四、155.4÷84=1.85(米)第3单元小数除法第2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一、下面哪些题的商是小于1的,在下面画“√”。
19.5÷6 29.76÷62 53.4÷12 60÷75()()()()47.04÷56 24÷15 3.64÷52 18.9÷27()()()()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怎样改正?201.6÷72=28 86.4÷24=3.6 64.6÷17=3.82 8 3.6 3.87 2 )2 0 1.6 2 4 )8 6.4 1 7 )6 4.61 4 4 72 5 15 76 1 4 4 1 3 65 76 1 4 4 1 3 60 0 0三、列竖式计算。
第6节调查“生活垃圾”教材第17~18页。
1.通过解决“调查‘生活垃圾’”中的问题,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体会其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2.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课件(垃圾污染图片,地球生病的表情图)。
师:大约在200多万年以前,当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个可爱的行星就为人类准备好了美丽、舒适的生存环境——广袤的陆地、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苍翠的群山、绿色的草原、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江河、迷人的湖泊——旖旎的大自然!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的地球母亲苍老了许多,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出示垃圾污染图片,地球生病的表情图),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一)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1.师:生活中有很多垃圾随意堆放,污染我们的环境。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年级的同学对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这是五(1)班的调查情况,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相机板书课题)师:从这个调查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五(1)班调查结果显示: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 kg生活垃圾。
2.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汇报: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 kg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设计意图:教师引出调查生活垃圾这一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渗透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师: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请你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记录思考过程。
(师巡视并指明学生板书)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用的是以前的知识,所以放手让学生探究,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6课时积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用“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1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练后的警犬,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
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1)学生自主回答。
(2)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出示: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积。
(求0.049的45倍,就是求45个0.04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0.049×45。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学教案1一、说教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
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
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
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
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
(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1、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生回答师板出12的因数:1、2、3、4、6、122、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写出18的全部因数吗?生独立写并汇报18的因数:1、2、3、6、9、18。
第6课时循环小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33~34例7、例8,完成教科书P34“做一做”第1、2题和P36“练习八”第6题。
▶教学目标1.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节的意义,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2.经历循环小数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故事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学情预设】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也会讲,有的说这个故事总是重复。
师:这个故事讲得完吗?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有的说总是出现相同的话,有的说重复出现,有的说不断出现,等等。
师: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学情预设】春、夏、秋、冬更替出现,星期一到星期天总是不断重复出现,等等。
师: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和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引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2.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33例7。
【教学提示】讲完故事后要让学生举一举生活中出现“循环”现象的例子。
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王鹏平均每秒跑多少米,该怎样列式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0÷75。
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商的特点。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例6、“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重点难点】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3.能正确的按照题意求出商的近似数。
【复习导入】
1.口算。
0.7÷0.7= 10.2÷0.2= 0.65÷0.13=
10÷100= 3.5÷0.35= 1÷0.5=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各题积的近似值。
3.导入课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
(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学习例6。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6课时 循环小数2018.81.口算天天练。
(1)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三位小数)5.2929… ≈ 0.6.80. ≈7.9.≈ 5.606.9. ≈ 9.8.9. ≈(2)指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并用简便形式写出来。
502.222…的循环节是( ),写作:( )。
8.746746…的循环节是( ),写作:( )。
0.105353…的循环节是( ),写作:( )。
14.0202…的循环节是( ),写作:( )。
2. 我会填。
(1)一个数的( )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 )。
例如( )。
(2)在9.488、 0.777…、 8.222…、 9.4561…、 8.956、 10.1212、 0.44…、 8.5 、 12.311、 2.81414… 等数中,是有限小数的有( ), 是有限小数的有( ),是循环小数的有( )。
3.列竖式计算。
(商是循环小数的用简便记法表示)4÷1.1= 11÷0.12= 6.48÷1.8=70.7÷3.5= 6.61÷9= 5.52÷9=4.在〇里填上“>”“<”或“=”2÷0.54.92 4.92 2.4 … 9.6 9.594÷ 1.3 5.37 5 5.35 7 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下面的小数排队。
0.908 0.908 0.908 0.90 8 0.986.亮亮说:“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他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7.希望小学五年级要举行夏令营,老师一共要买60瓶矿泉水,请你算一算,哪家超市便宜一些?一共需要多少钱?8.循环小数5.3 72 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这10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
小数除法(一)第6课时
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加法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p.74、75的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5题
教学目标
:
1、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
探究并学会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小数除法:
指出:小数除法比较难,在作业中发现主要是有以下问题。
商0、补0、小数点、余数
1、商0:通常除法的步骤是一商二乘三减四移,但当商是“0”的时候,后面的步骤需要省去。
举例用竖式计算0.4÷5
2、结合上题,讲到补0、余数:当除到4除以5的时候,就需要补0。
这个4并不是余数。
这就是小数除法的特殊之处。
补0后就可以继续除,一直到出现“0”结束。
检查竖式,商里有几个非0的数字,那竖式里就有几条横线。
(后面的竖式继续用该方法加以验证)这样就可以避免多写或少写步骤。
3、讲小数点问题:举例23÷5。
列出竖式,可先分别点出被除数的小数点,并对应着写出商的小数点,强调“对齐”。
然后在计算。
注意余数的问题、补0的问题、检查横线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1、说课题:这节课要学习除数是10、100、1000的小数除法
板书:21.5÷10
用竖式算一算,注意上面提到的问题,算出结果:2.15
观察:21.5 2.15
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么变的?
继续板书: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10
继续算:21.5÷100,算得结果:0.215
说说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向左移动2位
完成板书(略)
猜一猜:÷1000,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小数点要向左移动四位,那是除以多少?
2、小结:
小数除以10、100、1000,其实没必要用竖式,只要正确的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谁来说说分别该怎么移动?
比较前面学的乘10、100、1000,它们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移动的位数是一样的,和0的个数一样多。
不同在移动的方向,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
想一想,小数点向左移动是变大还是变小?小数点向右移动是变大还是变小?指出:如果忘了结论,还可以举例说明。
举例:1
3、学了这个知识,我们就可以做相关的口算了。
(1)完成p.75练一练第1题:填写下表。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得数。
也可问问哪题有困难,再给予方法指导。
(比如说“600”)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由于“÷”是统一的,所以只要考虑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和对应的除数是几个0
4、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进行单位换算。
要能正确换算,首先要熟悉各单位间的进率。
进率是10的是哪些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进率是100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是1000的单位:吨、千克、克,升、毫升,千米、米
清楚单位间的进率,也就知道了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但还要知道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你是怎么思考的?
举例说明:3.6分米=()米
五年级数学教案
做这样的题,可以先画箭头,箭头的方向只能从大单位指向小单位;这个方向也就是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再在箭头上写好进率,进率0的个数就是移动的位数。
板书箭头,并得出结果。
用这个方法继续练习:
5.02平方分米=()平方米
=()平方厘米
402.8千克=()吨
=()克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并体会标箭头的方法和好处,并注意补0的技巧。
5、练习:
(1)完成试一试:225克=()吨 40千克=()吨
(2)p.75第3题,填写表格。
注意该表格和以前表格的不同:需要写出单位名称。
指名分别说说各格的填写方法及结果。
●三、巩固练习:(p.76第4、5题)
1、直接写出得数。
学生练习后指名读一读。
2、单位换算。
要求学生用刚才的方法来完成。
●四、布置作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