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

一、课本导入

中国人是个喜欢热闹的民族,就拿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来说,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形容得最为贴切,“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年要放鞭炮庆祝,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高兴,“春风送暖入屠苏”,家家要吃团圆饭,喝团圆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门神换春联,这是中国老百姓忙年中最常见的景象。然而大鱼大肉吃多了会腻,迎来送往的应酬多了也觉得累,这时候人们又会渴望独处,“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林语堂),对于现代人来说,最常见的消遣是玩手机,刷刷微博、朋友圈,或者玩玩游戏,而在没有wifi、电脑和互联网的民国时代,人们又是如何排解烦闷,偷得浮生半日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先生的现代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感受一段在那个“日色、车马、邮件都很慢的”年代里,与清风明月、脉脉荷香为伴的闲情逸趣。

二、知人论世

首先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代表作。这也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文学评论的重要原则之一。“知人”就是了解、研究作者的生平经历,“论世”指的是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作品时曾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情,半瓣花上说人情。”知人论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走进作品,把握文章主题内涵,与作者来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和交流。

知人,那么对于作者朱自清,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

朱自清,生于1898年,卒于1948年。原籍浙江绍兴,是鲁迅先生的同乡,但由于祖父和父亲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原名朱自华,取“春华秋实”之意,字佩弦,号秋实。后来1917年考入北大哲学系时,改名“自清”,取自楚辞“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为自我勉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廉洁,不与周围同流合污。自清二字也成为朱自清的人生注解。1948年时,重病缠身的朱自清先生为了抗议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不食美国救济粮,最后病逝于北平大医院,火葬于广济寺,享年51岁,留下诗歌、散文、文学评论26册,190万字。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用自己最后的尊严,捍卫了一个中国文人的清高和傲骨。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学者、作家,他的作品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白话散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欧洲杂记》等。

论世,本文写于1927年7月,国共两党合作决裂,蒋介石发动了持续九个月的清党运动,白色恐怖笼罩了大半个中国,报纸上每天可以见到对共产党员、左翼人士和其他政治异见人士的迫害、拘禁、处决、镇压。根据当时全国各地慈善救济机关不完全统计统计,从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以清党名义下被迫害的民众有8万多人,其中被杀害4多万人,共产党员2.6万人。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血腥暴力和人人自危的动荡岁月中,作为一个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青年,崇高理想的知识分子,朱自清的内心是惶恐不安、苦闷彷徨的。他既不满黑暗的现实,但又没有勇气投入到斗争中去,只好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中,寻得一片暂时的栖身之所。

朱自清先生这段心路历程也记录在当时的作品中,他在散文《从哪里走》写道:“在旧时代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一封信》中则说:“自己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中,心里是一团乱麻,也

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想要明白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荷塘月色》,又将体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他是否已经找到了摆脱苦闷和彷徨的终极答案呢?

三、文本诵读

在了解了作者和时代背景之后,我们开始正式进入到文本的学习环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说过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指的是文章需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那么在本文的学习中,我们将采取三步诵读法,来研读课文。第一步是出声自由朗读,主要解决生字生词、组词断句的问题,同时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第二步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念词完整,感情饱满,抑扬顿挫。重点是要读出文章的节奏和重音,也就是段落的停顿,语句的停顿和语气的转换。我在这里找来了孙道临先生的范读录音,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著名艺术家孙道临先生是如何处理这一篇现代名篇的,请边听,便用笔在文中划出停顿和重音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朗读,最后选出代表每人读一个小小段落,我们最后来评判一下,那一组同学表现得最好。第三步,是带着思考题默读,进一步把握文本脉络,欣赏品评文字,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题,下面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这些题目。

1、本文题目《荷塘月色》,描写的重点是荷塘还是月色?

2、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都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哪些变化?

3、怎样理解开头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文中的作用?

4、作者结尾处为什么会联想到“采莲旧事”,怀念江南?

5、你最喜欢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哪些语句?请选择其中一句加以分析。

四、解读文本

1、本文题目《荷塘月色》,描写的重点是荷塘还是月色?

荷塘和月色是并列交叉的关系,本文描写的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荷塘指的是作者任教的清华大学清华园中的荷花池,这是特定的处所,荷花原本就是花中君子,出自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因此选择荷塘,是作者下意识的心境选择,也是审美趣味使然。而月色,也是作者所向往的那种和谐宁静的境界。

2、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都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道题旨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后人评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之一是描写精细、漂亮缜密,有一种工笔画般的美感,也就是课后评论中的第二条,“朱自清的所谓把描写对象‘剥开来看,拆穿来看’,其实也就是说要分解剖析,把描写对象解剖为一个一个组成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观察描写,并且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表现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和变化。”因此朱自清散文的成功,在当时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在白话文学的新期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梁实秋的散文古朴凝练,朱自清的语言是欧化的,较多使用前缀和形容词。

下面我们先来梳理文章的层次段落,记叙文的层次划分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时间顺序,第二是空间方位顺序即移步换景,第三种是事物的内在逻辑顺序。那么本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