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

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

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
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

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

事件研究

我是在1954年初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借调到国务院政法委办公室的,但去不久又将我借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当时,我的直接领导是彭真和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田家英当时也是中央政治局的秘书。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作出决定,成立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宪法的起草工作。1953年12月24日毛泽东带着当时的中央政治研究室的主任陈伯达,副主任田家英和胡乔木等到杭州,在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参加下进行工作。1954年1月7日到3月9日,共两个多月,期间草拟了100条条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最初稿,并编辑了三辑资料,叫《宪法参考资料》。第一辑是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第二辑是美、英、法、德意志和瑞士宪法;第三辑是从清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这三辑资料于1953年3月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名称印刷后发放,发给所有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参与宪法起草工作的有关人员。在杭州期间,还由董必武、彭真、张际春等组成研究小组,聘请当时著名的法学家周鲠生、钱端升为法律顾问,叶圣陶、吕淑湘为语文顾问。对杭州起草的宪法草稿,中共中央前后又讨论了三次,每次都作了很多修改,由于许多情况包括不进去,因此从100条增加到110条,即又增了10条,当时总想弄个整数。这样形成了一个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23日将这个宪法草案初稿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讨论,由陈伯达做了说明。讲了8个问题:(1)工作经过;(2)工作方向;(3)宪法草案是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同时又是它的发展;(4)宪法草案反映了我们国家过渡时期特点;(5)宪法草案规定的国家政治制度和苏联以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是同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6)宪法草案保证公民的各种权利,同时规定了逐步扩大物质保证的措施;(7)宪法草案保证国家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互助、合作;(8)宪法草案的结构。主要讲了为什么要制定1954年宪法的原因;一是为了巩固革命成果;二是总结人民民主革命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出现的社会关系的伟大变革;三是保证人民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陈伯达这个人很懒,在起草宪法中没干什么事,却抢着要去做这个说明,而这个说明也不是他写的,他不干实事,出风头的事非干不可。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过程是由1953年1月到1954年9月,共一年零九个月,是搞的很仔细的,是在充分民主基础上进行的。最初是由中共

中央提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建议开始筹备宪法起草,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共32人,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社会公众领袖和专家们。

宪法草案经过了三次规模巨大的群众性讨论。

第一次:1954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宪法草案初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在北京组织了17个讨论单位,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成立了18个讨论单位,共8千多人讨论了两个多月,提出意见经过整理后共6千多条,经过宪法起草委员会修改补充后,由中央人民政府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这次讨论实际上把中共中央关于宪法草案的建议变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领导人的共同建议。最后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成为正式的宪法草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于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付全民讨论。

第二次: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这是参考了苏联1936年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决定这样做的。这时,毛泽东决定要对草案的条文写一个解释性的材料,经过毛泽东的同意,由田家英带领我和其他几位同志及陈伯达的两个秘书(史敬棠和姚洛),再加上田家英的秘书逢先知(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曾著有《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逢先知曾长期为毛泽东管理图书,当时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和田家英警卫员共十人到北戴河中共中央疗养院进行工作。此时一本杂志为配合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登载了一篇从苏联法学杂志上翻译来的关于1936年苏联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情况的文章。对这篇文章毛泽东看得很仔细,用钢笔划了许多他认为重要的地方,有的地方划了两道,还加上圈的。他对苏联全民讨论中关于宪法草案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机构部分提出意见数量的百分比特别注意,,划了好几条笔黑线,毛泽东将这篇他看过的文章批示立即给北戴河的田家英及我们看,看后退给他。当时毛泽东是十分认真的。我们当时的工作是很紧张的,但也是很愉快的,田家英平易近人,常爱开玩笑,他知识面很广,吟诗猜迷,文人作风,大家叫他田夫子,他喝酒很厉害,常常喝醉,毛泽东都知道他喝酒厉害。有一次他去毛泽东那里(毛当时来北戴河休养,中央警卫局的部队站双岗我们就知道毛来了),毛泽东见他来了说,田家英来了给他最厉害的酒。田在毛那里喝了最厉害的酒后,回到我们这里还是要喝,他的酒量很大,一小瓶二锅头一口气就能喝完。他喝醉酒后有一个特点即不会乱说、胡说和耍酒疯,他和我说:“我酒醉心明白。”他长期跟随毛泽东锻炼得十分慎重,他说:“主席要求很严,我作为他的秘书,不能出一点差错。”我曾劝他少喝酒,对身体没有好处,也难免会出差错。有一次他喝醉之后,给我讲了毛泽东的一些事,

醒来后嘱咐我说:“中南海里的事不能讲出去。”要我保密,实际上我到现在也没有对任何人讲过。他常常一夜能把苏联民法教材看完,看完后就喝酒,第二天早上就向我提出这本教材的好处和不足之处,他没有专门学过法学,但能提出许多令人吃惊的意见。这是由于他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当高的智慧,提的意见十分中肯,让人钦佩不已。

宪法条文的解释完成一半多就送给毛泽东去看,毛泽东让中央机要局印发给当时在京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这时我们感到这种对条文的解释不妥,如果发生问题是以条文为主还是以这个解释为主,而正式的解释权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因此我向田家英同志建议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决定立即停发这个材料,并收回,不再搞条文解释。

全民讨论进行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人有1亿5千多万人(当时全国人口只有5亿人,毛泽东在当时说,能动员那么多人来参加讨论真不容易)。按各省、市报来,宪法起草委员会统计的绝对数字是152387987人,还不包括全国各省、市、县部分人大596万多代表的讨论。提出经过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将这些意见编辑成25大本。其中的许多重要意见单印成册,连夜分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真同志。提出的138万条意见中,对宪法序言、总纲部分的意见占%,其中序言部分占%,总纲占%,说明全国人民时刻关心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国家机构部分占%;公民基本权利义务部分占%;国旗、首都部分占%;其他占%.当时全国28个省市(台湾省除外),14个直辖市,内蒙古的自治县、许多县、市都成立了宪法草案讨论委员会。山西省组织了近一百万人的宣传队伍,四川省作报告就达16万多次,各地对宪法草案的意见都用长途、汽车、火车、飞机,尽快送到北京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国家花了大量的经费。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编辑组有四、五十人参加整理全国送来的宪法草案修改意见,这四、五十人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政法干校、国国院资料室等单位的同志,我当时是编辑组的总编辑。

全民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都是很重视的,并认真考虑的。例如当时军队系统的同志提出在国家有四种所有制前加上“主要”两字,这就可以包括我们当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封建所有制,甚至奴隶所有制和原始公社制。当时,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这个意见很好,应该加上去。”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宪法内容和文字都是仔细推敲的。例如全国人大职权中有“决定战争与和平”一项,毛泽东主张把其中的“与”字改成“和”。毛泽东说“与”字是文言文,鲁迅就很少用这个字。还是改为“和”字好,后来就改为“决定战争和和平”。在1982年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中,也有人提出两个“和”字在一起不好,应把其中的头一个“和”改为“与”字,但考虑到当时毛

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因此没有改。1954年时,请文字专家吕淑湘推敲,他也认为“与”字改为“和”字好。

第三次大的讨论是根据全民讨论的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原来的草案,再次做了修改,并先后提交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1954年9月9日举行的第34次会议和9月14日举行的临时会议讨论通过,然后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审议。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由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当时在中南海怀仁堂作的报告。刘少奇同志抽烟很厉害,田家英告诉他,做报告时不能抽烟,刘少奇听后说,噢,那我得先抽足烟,因此他在做报告前抽足了香烟,报告完后又接着猛抽。从9月16日开始,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草案和宪法草案报告进行了讨论,发言的代表共计89人。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197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了这部宪法,并由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发布公告,向全国人民公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就这样诞生了。通过的宪法,除序言外,分四章,共106条,大约9500多字。

在1954年6月宪法草案公布时,毛泽东对这部宪法草案讲了两点看法。他说:(一)恰当正确地总结了经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经验;建国以后各方面建设的经验;同时又总结了反面的经验(历史上各种宪法),并且总结了外国的经验,但以自己民族的经验为主。资产阶级有革命的东西,也不能全部否认。(二)恰当地正确地结合了原则性与灵活性。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原则贯彻在各方面,灵活性,统一战线,逐步实行。不逐步,就“左”,不实行,就右,社会主义的原则性与逐步实行的灵活相结合,少数民族有它的共同性和特殊性,根据特殊情况制定单行条例。宪法可以实行,而且必须实行,尤其是国家工作人员,不实行,要弹劾(共产党员要开除党籍),有了宪法,全国人民就有了清楚正确的道路,这是全国人民的总章程。这中国际上还会发生很大影响,宪法有民族性,又有国际性。究竟要多少年进入社会主义这话不要讲死了,十五年只能打一个基础,团结全国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国家主席的权好像太小了有些条文没有写进去,并不是谦逊,而是不科学,科学,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该多少就多少。对古人今人都不能迷信,对了就信,不对就不信,我们不提倡崇拜偶象。

可见,毛泽东是很认真的,要求是严格的。有些话虽然讲得绝对一些。但如关于历史经验总结的问题;资产阶级有革命的东西,也不能全部否定的问题;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问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问题;不能迷信的问题;等等。现在看来,仍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

在宪法草案正式通过以后,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讲:“这部宪法是过渡时期的宪法,大概可以管15年左右。”当时毛泽东估计过渡时期需要15年左右。1954

年宪法“序言”对这个问题当时写的也不很明确,其中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不明确。实际是所有制的变化。实际生活证明,我国1954年宪法通过两年以后,到1956年就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了。

在1954年宪法制定时,我们能参考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主要就是1936年的苏联宪法,因而1954年宪法中有1936年苏联宪法的痕迹,有的问题后来看是有问题的。如“序言”中关于过渡时期的提出;检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的问题;居留权的提法;等等。当然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也参考过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如关于国家主席需要多大年龄才能担任的问题。当时在北戴河田家英同志让我打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指示说,你们查一下资产阶级国家元首是多大年龄才能担任的。我查阅了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宪法,大多规定35岁到40岁以上,后来向毛泽东汇报,他说,写35岁好不好,以后国家主席的担任年龄就定为35岁。1982年宪法又将这个年龄提高到45岁,这是考虑到国家主席需要政治比较成熟,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这就需要一定的年龄规定。

总之,1954年宪法的通过是有伟大的意义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为我国的1975年、1978年、1982年宪法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演讲稿回眸历史

回眸历史 同学们,你知道虎门吗?你到过虎门吗?那你一定看过大型历史故事片《鸦片战争》吧?你更不会忘记那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吧?那一天,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一声令下,所收缴的洋鬼子们的三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鸦片,随着滚滚浓烟投进了销烟池。刹那间,数以万计的民众爆发出雄壮的欢呼。这欢呼声连同烟池中翻滚的烟柱一起,直冲云霄。 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公元1839年6月3日;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英雄──林则徐;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历史事件──“虎门销烟”。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来侵略所谱写的一曲壮丽乐章!这是如此的轰轰烈烈,如此痛快人心!虎门销烟大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却并没有能够阻挡住列强的“坚船利炮”。此后,侵略者没有收敛,反而悍然出兵,发动了“鸦片战争”,由此,中华民族揭开了历史上屈辱的一页。 一百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回顾起这段历史,内心仍然激动不已。那个时候,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喷云吐雾的大烟鬼成千上万,多少体格强壮的中国人变得骨瘦如柴,浑身瘫软;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这满目疮痍的画面,这妻离子散的情景,让我们知道了鸦片的危害。 而在今天的社会里,你是否会经常听到海洛因、大麻之类“高级鸦片”的名词,是否经常看到一群猖獗的贩毒分子出入我们的国土?据调查显示:国200万人的吸毒大军中,青少年大约有180万。毒品──这

曾经让中华民族饱受苦难的魔鬼,在当今国门打开之际,又死灰复燃,正疯狂地蹂躏着某些青少年的健康的身体,严重地扭曲着他们的心灵。一些本该有为的人因为沾染上毒品而再也难以自拔,直至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同学们,今天我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警示你们,毒品的沉渣已经泛起,它正在以一个飞快的速度摧毁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你们是否还记得李静同学的演讲:在云南的边境上,她亲眼目睹了毒品的可怕——它不仅能摧毁一个幼小无知的生命,而且能使一个尽职尽心的共产党员惧怕,但是李静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放弃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她仍坚信我们的国家是强大的。我仍然清楚的记得那一天,听完这个讲说之后同学们的眼中都泛着泪光。这使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一代的力量,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肩负起历史的重任,让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正在迎接一个更加灿烂的新世纪。在这个世纪之峰上,我们的耳边响起了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中国所有问题的解决要靠发展!”是的,只有中国的强盛,才能摆脱“东亚病夫”的称号,才能使中国的发展立于世界之最。而这,历史的使命,时代的重托,必将别无选择地落在我们──今天的青年,未来二十一世纪主人的肩上。 同学们,我们是肩负重担的一代,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放眼当今社会,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同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更加刻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

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那么英国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呢?下面我分享了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一起来看看吧。英国历史重大历...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那么英国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呢?下面我分享了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1、《大宪章》(Magna Carta/Great Chart) 于1215年由约翰王 (King John)签署。其主要内容是保护贵族权利,免受国王的侵犯。其主要精神是限制王权。积极意义在于,它保障城市市民的若干权利,初次把市民阶层作为一种必须考虑的政治力量。这一事件体现了封建贵族与国王的斗争。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2、英法百年战争(The Hundred Years War) 14四世纪时,法国尚未统一。英国在法国占有一些领地。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张在大陆上的土地,抢夺当时重要的羊毛加工业发达的重要城市佛兰得尔,借口继承法国王位,掀起了从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战争带来的沉重租税,频繁兵役和高涨的物价使民众不满情绪达到极点。最后英军失败,欧洲大陆上领土丧失,封建主和商人也遭受损失,严重地削弱了英国的封建统治。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3、黑死病(Black Death) 1348年,横扫欧洲的黑死病(一种鼠疫),几乎夺去了英国人口的一半,导致劳动力缺乏,粮价上涨,但国王爱德华三世却于1394年颁布敕令,规定工人仍按黑死病前的工资受雇。1351年,议会又制订《劳工法案》,规定对破坏雇佣法令者戴枷下狱,阶级关系日益尖锐。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4、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 14世纪英国城乡矛盾激化,出现了改革教会运动。牛津大学神学院教授约翰威克利夫(John Wycliffe) 及其他一些教士提出了符合下层人民要求的改革教会的主张,如反对教会征收捐税、否认教士特殊地位、消灭封建贵族等,为泰勒起义作了思想准备。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5、泰勒起义(Tylers Revolt) 1381年5月,为反对增加税收,英国东南部发生了以泥瓦匠瓦特.泰勒(Wat Tyler) 为领袖的农民起义。6月13日,起义武装队伍占领伦敦,国王理查德二世被迫与农民谈判。虽起义终告失败,但已给封建制度很大打击。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6、玫瑰战争(the Wars of the Roses) 15世纪中叶,英格兰北部的两个大封建贵族,即兰开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和约克家族(House of York) 之间进行了自1455年到1485年持续30年的争夺统治权的战争。战争中,兰开斯特家族以带红玫瑰为族征,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征,史称这次战争为"玫瑰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为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铺平了道路。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7、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公元前21世纪,启继承父亲禹的皇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汤建立商朝,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 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四年之战 丝绸之路:汉武帝两次差使张骞出使西域 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期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称帝:690 文成公主进藏:嫁给松赞干布(吐蕃) 陈桥兵变:北宋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定都东京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 红军起义:朱元璋(’明太祖)应天称帝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为了巩固清朝统治 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南京就职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召开建立中国共产党1922年中国二大召开 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标志全面爆发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45.8.15 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 1946. 内战爆发 三大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 外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文艺复兴:14世纪意大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 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杰斐逊《独立宣言》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并建立联邦政府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巴黎人民-----巴士底狱 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谋杀事件德国投降,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德国袭击波兰德国投降标志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投降标志大战结束 联合国的建立美国旧金山《联合国宪章》

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历史大事件

中国历史大事件 中国历史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最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结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战争(学习本模块必须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无论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然而二者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革命(暴力) 1、历史上重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革命是由暴力打造的,是用鲜血铸就的,它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用暴力来夺取国家政权,并且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从而产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革。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3、根本目的: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三、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改革(和平) 1、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等。 2、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一、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二、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3、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梭伦改革与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都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但只是量变,没有达到质的变化,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发生。 B、封建性质的改革

英国历的重大事件简介

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简介 公元1840年 ·6月,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英国在世界上首次发行邮票——“黑便士”实行邮资制 ·英国J.P.焦耳发现电热当量,并测试了热功当量,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作出贡献 公元1840~1842年 ·英国宪章运动第二阶段 公元1841年 ·英国W.菲利肯斯提出第一个地层系统表 公元1842年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英国J.B.劳斯建成第一个过磷酸钙厂生产氮肥 公元1843年 ·10月,中英签订《虎门条约》 ·英国A.拜恩发明了可以传送文字和图形的自动化记录电报装置

公元1845年 ·英国R.W.汤姆森获充气轮胎专利。数十年后用于自行车和汽车车胎 公元1846年 ·英国议会废除谷物法,标志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两年后废除航海条例,自由贸易替代了保护贸易 公元1848年 ·英国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和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公元1849~1851年 ·英国考古学家A.H.莱亚德在伊拉克摩苏尔发掘古代新亚述帝国都城尼尼微遗址时,发现大批艺术珍品和新 亚述国王“阿苏尔巴尼帕图书馆”中的大量楔形文字,轰动欧洲 公元1850年 英国伦敦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 ·英国E.福布斯编成第一幅海产生物分布图 公元1851年 ·英国建成水晶宫,为现代建筑先驱工程之一

·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公元1852年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H.斯宾塞的论文《进化的假说》发表,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 公元1853年 ·英国同俄国的克里木战争发生 ·英国W.汤姆森给出电路振荡方程,并导出振荡频率,为电振荡理论的开端 公元1854年 ·英国J.斯诺调查伦敦霍乱大流行,证明霍乱与水源卫生的关系,促进城市公共卫生运动 ·英国F.南丁格尔率护士赴克里木战场,返英后于1860年创办世界第一所护校 公元1856年 ·英国H.贝塞麦发明转炉炼钢 公元1856~1864年 ·英国K.W.西门子和法国P.E.马丁发明平炉炼钢 公元1857年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回眸

班级:08语文教育姓名:陈国峰学号:084311123 《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回眸》心得体会 一、外交史上的突破与成果及其意义 突破与成果:1.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 2.七十年代外交三大事 意义:周恩来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世界主要是通过周恩来的形象认识了新中国。周恩来指示外交工作者,要不断地总结外交工作,把我们的经验科学化、系统化,使它成为一门学问。他号召外交工作者研究外国的有关著作,同时强调地指出,我们应当把外交学中国化。实际上,周恩来创造性的外交实践,就是新中国外交学的一部辉煌巨著。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既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又标志着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美建交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中日建交结束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建立了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二、维护祖国周边安全与稳定的措施 事件:1.抗美援朝 2 .对越自卫反击战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中国国内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大批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全国人民掀起了增产节约运动和捐献运动,这不仅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使获得了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这场战争是中国走向新时代的开始,教训了狂妄的越南人,让越南人重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通过打击越南,为中国赢得了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打击了苏联,和美国建立了良好的关

英国历史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 英国王室(英文常简称Er)是现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仪式都严格奉行完全一样的传统,这使得英国王室的加冕典礼成为现存的、依然举行的最古老的仪式。英国历史10个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英国历史10个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的资料,仅供参考。 英国历史10个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伊利莎白一世是英国人最欢迎的君主,她在位45年,终身未嫁,被称为嫁给英格兰的女王。她同时还是法兰西名义上的女王。她执政初期正是国内宗教纷争严重的时刻,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她不但让英国国内得以巩固,也让英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她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涌现出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英国海军还一举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虽然她宁愿牺牲婚姻来保证英国的统一,但是英国依然在她死后50年陷入了内战。 爱格伯特是第一个统一英格兰的国王,至少表面上是这个样子的。在他任期内英国依然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之中,但是他成功打破了七国割据的局面,为英国的真正统一打下了基础。 爱德华一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国王,文治武功均空前绝后,他执

政期间为英国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土地。同时因为对苏格兰人民采取残酷镇压而被冠以“英格兰铁锤”之名。 爱德华一世十分重视军事,他改革了军队,并发展出“长弓兵”,使英国军队作战能力大大加强。让英国具备了与其它列强争雄的能力。爱德华一世是影响世界进程的重要人 英国君主在英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塑造了日不落帝国的神话,英国到迄今为止一共有45名君主,其中有7位女王。在历史的长河中,英国也不缺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君主,下面细数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伊利莎白一世是英国人最欢迎的君主,她在位45年,终身未嫁,被称为嫁给英格兰的女王。她同时还是法兰西名义上的女王。她执政初期正是国内宗教纷争严重的时刻,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她不但让英国国内得以巩固,也让英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她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涌现出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英国海军还一举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虽然她宁愿牺牲婚姻来保证英国的统一,但是英国依然在她死后50年陷入了内战。 爱格伯特 爱格伯特是第一个统一英格兰的国王,至少表面上是这个样子

中共历史重大事件

一、中共成立重大会议 1、“一大”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参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了会议。 “一大”内容 ①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目标是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了党的中原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和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 2、中共“二大”召开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基础:认识 a.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②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中共“三大” 主要内容 ?召开: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主要内容: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八七会议 ①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②内容: 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工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b.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 ?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5、遵义会议 ?召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 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英国部分历史事件的英文解释

●Norman Conquest诺曼征服 ●Hundred Years’War百年之战 ●War of Roses玫瑰战争 ●Black Death黑死病 ●Puritans清教徒 ●Westminster model威斯敏特模式 ●Great Charter大宪章 ●English Renaissance文艺复兴 ●Norman Conquest诺曼征服 King Edward had promised the English throne to William,the Duke of Normandy, but the Witan chose Harold as king. So William led his army to invade England In October 1066, in the important battle of Hastings, William defeated Harold and killed him. thus William was crowned king of England and established a strong Norman government and the feudal system in England, thus beginning the Norman Conquest of England. ●Hundred Years’ War百年之战: It referred to the intermittent war between France and England that last from 1337 to 1453. The causes were partly territorial and partly economic. When Edward III claimed the French Crown but the French refused to recognize, the war broke out. At first the English were successful, but in the end, they were defeated and lost almost all their possessions in France. The expelling of the English was a blessing for both countries. ●War of Roses玫瑰战争 :They referred to the battles between the House of Lancaster and the House of York between 1455 and 1485. The former was symbolized by the red rose, and the latter by the white one. After the wars, feudalism received its death blow and the king’s power became supreme and the great medieval nobility was much weakened. Tudor monarchs ruled England and Wales for over two hundred years. ●Black Death黑死病:It is a modern name given to the dearly bubonic plague, an disease spread through Europe 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 It came without warning, and without any cue. In England, it killed almost half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causing far-reaching economic consequences. ●Puritans清教徒:The Puritans were wealthy, well-educated gentlemen. They wanted to purify the Church of England and threatened with religious persecution, the Puritans leaders saw the New world as the a refuge provided by God for those He meant to save. ●Westminster model威斯敏特模式:the City of Westminster is England's political center of power,so the the Britain system of parliamentary government is called Westminster model.//in this system,the legislature elects the country's chief executive,called prime minister,from the ranks of the majority party in the parliament,the prime minister then selects cabinet ministers from the parliament.the parliamentary majority controls the government ●Great Charter大宪章:King John’s reign caused much discontent among the barons. In 1215, he was forced to sign a document, known as Mangna Cara, or the Great Charter. It has 63 clauses. Though it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2018历史考研:为你奉上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 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 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 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历史上重大改回眸》样卷

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考试样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梭伦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中说:“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我都使他们解放。”“他们”是指 A.外邦奴隶 B.债务奴隶 C.战俘 D.平民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包括 ①北魏统一全国②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③社会矛盾日益激化④拓跋部经济文化发展落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有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 4.公元997年,宋朝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支出却高达12500多万缗。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贪污腐败 D.冗官冗兵冗费 5.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D.李悝变法 6.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事件的结果能够体现上述主张的有 ①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②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 ③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历史上杰出改革家的共同特点是勇于创新,不惧阻挠。提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改革家是 A.商鞅 B.北魏孝文帝 C.王安石 D.康有为 9.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 ①政教合一②教权高于王权 ③教会占有大量土地④教皇在西欧确立了神权统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下列宗教改革的主张,属于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相同点的是 A.信仰即可得救,无须通过天主教会B.救赎或沉沦在人出生前已经预定 C.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D.禁止娱乐活动和穿着奇装异服 11.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不.包括 .. A.统一了宗教信仰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发展 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1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包括 ①近代工业发展②军事实力增强 ③人民反抗减少④延缓西方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14.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战争一再遭到失败B.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 C.农奴制腐朽落后D.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下 15.体现俄国农奴在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方面不彻底的是 A.地主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分给农民 B.保留了农民对于地主所承担的劳役地租 C.农民需付高额的现金才能真正获得土地 D.地主控制的村社束缚农民的自由 16.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A.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B.实施西方的法律制度 C.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D.缩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

重大历史事件

1、春秋末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2、战国:商鞅变法中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4、西汉:西汉中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丝绸之路出现;西汉的素纱禅衣很有名;西汉出现最早的纸 5、两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6、六朝:开始出现农村集市“草市” 7、隋唐: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8、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夜市 9、宋朝:儒学有了新发展—理学;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成祖在中央设内阁;明朝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贽是反传统经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现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反封建专制 12、明清时期: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设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14、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记住其主要内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是爆发的标志;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这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1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了解初步发展的两大原因) 19、1899—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21、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把同盟传报政治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2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它成为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4、民国初年(一战期间、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记住发展的三大原因、着名的民族实业家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这场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前期最大的作用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26、1919年: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时间(整理后)

中国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