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亚纲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39
仙人掌类花卉植物摘要:本文对仙人掌类植物特征以及生态习性进行详细描述,有助于大家对仙人掌有初步认识,继而从仙人掌类植物的繁殖展开系统讲解,主要的繁殖方式为嫁接繁殖,另外,在仙人掌类植物整个苗期控制和管理方面给以全面讲解.关键词:仙人掌属、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苗期管理一、科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石竹亚纲,石竹目,仙人掌科,仙人掌属二、形态特征仙人掌,是一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的丛生性植物。
多数能长成灌木,少数为乔木或草本的被子植物。
它的肥胖茎干,近木质化后呈现圆柱形,茎节扁平,多肉多浆,大多为长椭圆形,幼时嫩绿色。
仙人掌类植物多数没有叶,茎干肥厚多肉,能贮存大量水分和养分。
含有叶绿素,故能直接进行光合作用。
由于和在气的接触面广,营养同化作用也甚为便利,茎干上有的有纵形或蛇腹形的棱条,各处针刺从生,外面生有许多毛刺,有的互相重叠,成为多棱小疣瘤状凸起的物质。
夏秋开花,花朵单生于茎干上,鲜黄色,花后坐果,浆果肉质,倒卵形或梨形,无刺,红色或紫红色仙人掌及多浆植物从形态上看,可分为叶多浆植物和茎多浆植物。
1、茎具有正常扁平叶的原始类型的仙人掌类,其茎的特点也同大多数种类不同。
它们有的如藤本状的灌木,茎的表皮通常不呈绿色,除幼嫩部分外大多木质化。
个别种类茎如一般乔木,高大又高度木质化,如巴伊亚叶仙人掌和月之沙漠,它们的主茎高8—9米。
具圆筒状叶的种类茎常不分节,如将军的茎高达2米,只有一节一直向上,而同属的很多种类则具扁平的节状茎。
猪耳掌(opuntia brasilnsis)虽具节状扁平茎,但其木质化主茎很高,扁平节状茎只是幼嫩的分枝。
而圆筒形叶不明显的仙人掌属种类则木质化主茎不存在或不太明显。
而不具叶的那些种类由于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主要由茎承担,因此茎在正常情况下呈绿色,也不木质化。
2、棱与疣状突起除原始类型的种类外,仙人掌类的茎都具棱。
仙人掌属和县花属、令箭荷花属及部分苇枝属的种类只有2棱,量天尺属和瘤果仙人鞭属通常为3棱,而其他属种都在4棱以上。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常绿或落叶乔木。
3叶隙节。
叶互生,全缘或有锯齿,具羽状或掌状脉;托叶线形或苞片状,常早落,稀托叶不存。
花排成头状,肉穗状,穗状或总状花序;两性或极少单性,有时杂性,辐射对称。
萼筒与子房分离,萼片4-5,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
花瓣与萼片同数,线形,匙形枵鳞片状,有时不存。
雄蕊4-5,有时不定数。
蒴果,种子矩圆形,椭圆形或禾卵 形,种脐明显。
27属,100余种,分布于亚洲东部,中美,北美,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以及大洋洲。
我国有14属,60余种,主产南部,共划为5个亚科。
大果蜡瓣花 金缕梅科学名:Corylopsis sinensisHemsl.落叶灌木,叶互生,薄革质,倒卵形。
花两性,先叶开放,总状花序下垂,总苞片卵形,花瓣匙形。
蒴果近球形,有星状毛。
花期4—5月。
广东北部,华东、华中及广西。
蚊母树 金缕梅科学名:Distylium racemosum S.et Z.常绿乔木,栽培后常为灌木状。
小枝和芽有盾状鳞片。
叶厚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顶端钝或稍圆,基部宽楔形,全缘,侧脉在表面不显著,背面略隆起,叶边缘和叶面常有虫瘿。
总状花序长2厘米,有星状毛;苞片披针形;萼筒极短,花后脱落;雄蕊5—6;子房有星状毛。
蒴果卵圆形,无萼筒,长约1厘米,密生星状毛,室背和室间裂开。
花期3-4月,果期8-10月。
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省。
树皮内含鞣质,可制栲胶。
对二氧化硫及氯有很强的抵抗力。
枫香 (红枫、大叶枫、三角枫) 金缕梅科学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
叶宽卵形,多为3裂的掌状裂叶,幼时偶为5裂,先端尾尖,基部心形,下面被柔毛,后脱落;掌状脉具腺齿;托叶线形,长1-1.4厘米。
春季开黄褐色花;雄短穗状花序组成圆锥状复花序;雌头状花序具花22-43;子房被毛,花柱长0.6-1厘米,先端弯曲。
秋末结圆球形蒴果,果序木质,径3-4厘米,具星芒状刺,如一刺球。
【仙人掌介绍】仙人掌的介绍仙人掌科(Cact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石竹亚纲、石竹目的一科。
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少数为灌木或乔木状植物。
下面是分享的仙人掌。
供大家参考!仙人掌的介绍仙人掌科(Cact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石竹亚纲、石竹目的一科。
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少数为灌木或乔木状植物。
该科有140属2000余种,大多原产美洲热带、亚热带沙漠或干旱地区,以墨西哥及中美洲为分布中心;少数分布在北纬53°加拿大的和平河,以及海拔3 000米积雪的高寒地区。
只有苇枝属产于东非、马达加斯加及斯里兰卡。
中国栽培的有600余种,供观赏。
仙人掌属和量天尺属等少数属种在南方诸省亦生。
原产地南,北美洲热带、亚热带大陆及附近一些岛屿,部分生长在森林中。
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少数为灌木或乔木状植物。
该科有140属2000余种,大多原产美洲热带、亚热带沙漠或干旱地区,以墨西哥及中美洲为分布中心;少数分布在北纬53°加拿大的和平河,以及海拔3000米积雪的高寒地区。
只有苇枝属产于东非、马达加斯加及斯里兰卡。
中国栽培的有600余种,供观赏。
仙人掌属和量天尺属等少数属种在南方诸省亦生。
原产地南,北美洲热带、亚热带大陆及附近一些岛屿,部分生长在森林中。
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少数为灌木或乔木状植物。
该科有140属2000余种,大多原产美洲热带、亚热带沙漠或干旱地区,以墨西哥及中美洲为分布中心;少数分布在北纬53°加拿大的和平河,以及海拔3000米积雪的高寒地区。
只有苇枝属产于东非、马达加斯加及斯里兰卡。
中国栽培的有600余种,供观赏。
仙人掌属和量天尺属等少数属种在南方诸省亦生。
3构造编辑由于对沙漠缺水气候的适应,仙人掌的叶子演化成短短的小刺,以减少水份蒸发,亦能作为阻止动物吞食的武器。
其茎演化为肥厚含水的形状,具有刺座(areole),刺座具代谢活性而且可长出针状叶,并可生出另一器官如茎(cladode)或果实。
番杏科番杏科是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的一个科,约有126属,1100种。
番杏科植物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在澳大利亚和中太平洋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目录1形态特征2地理分布3栽培4应用5所有属分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为半灌木。
茎直立或平卧。
单叶对生、互生或假轮生,有时肉质,有时细小,全缘,稀具疏齿;托叶干膜质,先落或无。
花两性,稀杂性,辐射对称,花单生、簇生或成聚伞花序;单被或异被,花被片5,稀4,分离或基部合生,宿存,覆瓦状排列,花被筒与子房分离或贴生;雄蕊3-5或多数(排成多轮),周位或下位,分离或基部合生成束,外轮雄蕊有时变为花瓣状或线形,花药2室,纵裂;花托扩展成碗状,常有蜜腺,或在子房周围形成花盘;子房上位或下位,心皮2、5或多数,合生成2至多室,稀离生,花柱同心皮数,胚珠多数,稀单生,弯生、近倒生或基生,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
蒴果或坚果状,有时为瘦果,常为宿存花被包围;种子具细长弯胚,包围粉质胚乳,常有假种皮。
约130属1 200种,主产非洲南部,其次在大洋洲,有些分布于全热带至亚热带干旱地区,少数为广布种。
我国有7属,约15种,其中1属,约5种栽培。
模式属:Aizoon L.与Mollugo相近的属、种常分立为Molluginaceae,《中国植物志》采用Engler (1936)系统,因而没有分立。
1形态特征番杏科双子叶植物纲石竹亚纲的一科。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矮灌木,叶对生,或互生,常单叶,肉质,或退化为鳞片,常无托叶。
花两性,整齐,单生,或为腋生二歧聚伞花序或顶生单枝聚伞花序,花被1轮,由4~5分离或结合的革质、绿色萼片所成。
雄蕊基本5 数,但常分裂为多数,最外方的常不孕而为花瓣状,花丝分离或合成几束,或基部结成单体;雌蕊基本由3~5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上位或下位,1~5室(偶达20室)。
每室胚珠有多数、稀一个,倒生或弯生。
蒴果或浆果状。
2地理分布本科有130属1200种,主要产非洲南部,也产于非洲热带、亚洲、澳大利亚、加利福尼亚及南美洲。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1、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是由美国学者阿瑟·克朗奎斯特(1919年—1992年)最早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著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
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现在还有许多植物学家仍然使用这种分类体系,但大部分科学家都倾向于最新的APG II 分类法。
目录木兰纲Magnoliopsida1. 木兰亚纲Magnoliidae2.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Hamamelididae3.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4.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5. 蔷薇亚纲Rosidae6. 菊亚纲Asteridae百合纲Liliopsida1. 泽泻亚纲Alismatidae2. 槟榔亚纲Arecidae3.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4. 姜亚纲Zingiberidae5. 百合亚纲Liliidae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2、哈钦松系统这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 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I、II中所建立的系统。
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 目,69科。
目录主要特点实际应用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主要特点a.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
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石竹亚纲:商陆科紫茉莉科藜科马齿苋科苋科石竹科蓼科商陆科Phytolaccaceae草本、灌木或乔木,通常光滑无毛。
约20属,100种,多数分布在南非及美洲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1属5种;江苏有1属2种。
商陆学名:Phytolacca acinosa Roxb.英文名:India Pokeweed,IndiaPokeweed科名:商陆科Phytolaccaceae多年生草本,高1-1.5米。
块根肥厚,肉质,圆锥形。
茎粗大,圆柱形,直立,分枝,绿色。
叶大,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质柔嫩,长15—30厘米,宽3—10厘米。
总状花序直立,顶生或侧生,长约15厘米;花被片通常5,卵圆形,白色或谈红色;雄蕊8,花药淡红色;心皮8,离生。
果实扁球形,多汁液,熟时紫黑色。
夏秋季开花。
野生或栽培,喜生较阴湿处,分布几遍全国。
根供药用,有毒,能利尿,可治慢性肾炎、肋膜炎、腹水、脚气等症;外敷治无名肿毒;叶可食;全草也可作农药。
根含商陆硷。
美洲商陆学名:Phytolacca americana Linn.英文名:Droopraceme Pokeweed科名:商陆科Phytolaccaceae与商陆的主要区别是茎紫红色;雄蕊10;心皮10;果穗下垂。
花果期夏秋季。
本省庭园多见栽培,观赏用。
有逸为野生。
用播种或分株繁殖,栽培较易。
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或乔木,有时为有刺的藤状灌木。
约有30属,350种,大部分布于美洲热带;我国有4属,5种,产西南部至东部;江苏有2属,2种。
紫茉莉学名:Mirabilisjalapa Linn.英文名:Four-o'clock,Marvel ofPeru科名: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一年生草本,高可达l米。
根肥粗,倒圆锥形,黑色或黑褐色。
茎直立。
圆柱形,多分枝,无毛或疏生细柔毛,节稍膨大。
叶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15厘米,宽2—9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脉隆起;叶柄长1—4厘米,上部叶几无柄。
被子植物八纲系统:被子植物八纲系统,或称吴征镒分类系统,简称“八纲系统”,是由中国植物学家吴征镒、路安民、汤彦承、陈之端、李德铢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被子植物分类体系。
八纲系统将被子植物分为八个纲:木兰纲(Magnoliopsida)、樟纲(Lauropsida)、胡椒纲(Piperopsida)、石竹纲(Caryophyllopsida)、百合纲(Liliopsida)、毛茛纲(Ranunculopsida)、金缕梅纲(Hamamelidopsida)、蔷薇纲(Rosopsida)木兰纲Magnoliopsida第1纲木兰纲Class 1. Magnoliopsida Brongn., Enum. Pl. Mus. Paris XXVI, 95. 1843。
本纲包括5个亚纲11目17科。
Class Magnoliopsida 木兰纲Subclass Magnoliidae 木兰亚纲Order Magnoliales 木兰目Fam.1 Magnoliaceae木兰科Order DegenerialesDegeneriaceaeOrder EupomatialesEupomatiaceaeHimantandraceaeOrder WinteralesWinteraceaeOrder AustrobaileyalesAustrobaileyaceaeOrder CanellalesCanellaceaeOrder LactoridalesLactoridaceaeSubclass Annonidae 番荔枝亚纲Order Annonales 番荔枝目Fam. 2 Annonaceae 番荔枝科Fam. 3 Myristicaceae 肉豆蔻科Subclass Illiciidae 八角亚纲Order Illiciales 八角目Fam. 4 Illiciaceae 八角科Fam. 5 Schisandraceae 五味子科Subclass Ceratophyllidae 金鱼藻亚纲Order Ceratophyllales 金鱼藻目Fam. 6 Ceratophyllaceae 金鱼藻科Subclass Nymphaeidae 睡莲亚纲Order Nymphaeales 睡莲目Fam. 7 Hydropeltidaceae 莼菜科Fam. 8 Cabombaceae 竹节水松科Fam. 9 Nymphaeaceae 睡莲科Fam. 10 Euryalaceae芡科樟纲Lauropsida第2纲樟纲Class 2. Lauropsida Horan.,Prim. Lin. Syst. Nat.:59. Jul-Dec 1834本纲包括3亚纲4目9科。
1刚竹属(学名:Phyllostachys),是禾本科竹亚科下的一个属。
共分七十五余种,大部分分布于东南亚。
中国大陆地区覆盖面积主要为黄河流域以南、南岭以北。
刚竹,又名桂竹,禾本科乔木状竹种。
中文学名:刚竹中文别名:桂竹二名法:Phyllostachys viridis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石竹亚纲科:禾本科种:刚竹分布:长江流域,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有栽培形态特征秆高10-15米、径8-10厘米,淡绿色。
枝下各节无芽,秆环平,但分枝各节则隆起。
全秆各节箨环均突起,新竹无毛,微被白粉;老竹仅节下有白粉环。
节间具猪皮状皮孔区,秆箨密布褐色斑点或斑块,先端截平,边缘具较粗须毛,无箨耳和繸毛。
箨舌紫绿色,箨叶带状披针形,平直、下垂,每小枝有2-6片叶,披针形,翠绿色至冬季转黄色。
盛笋期5月中旬,生笋味微苦,熟笋无苦味,味淡供食用。
刚竹属是我国的乡土竹属,在该属已发表的43个竹种中,有39种原产我国。
刚竹属由于种类多、栽培广、用途大,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刚竹属竹种属于多年生一次结实植物,有十几年到上百年的营养生长期。
但一旦开花,就引起整片竹林的自然枯败。
刚竹属竹种属于多年生一次结实植物,毕生开花一次,花后营养体自然死亡。
竹刚竹(5张)子开花由内部计时机制所控制,这种计时机制对环境干扰有强大的缓冲能力。
同步开花是刚竹属开花的基本特征。
不同竹种的开花周期有很大差异,短的不足20年,长的可超过100年。
开花周期的不稳定性可用基因突变和天然复壮来解释。
生长习性刚竹抗性强,适应酸性土至中性土,但PH8.5左右的碱性土及含盐0.1%的轻盐土亦能生长,能耐-18℃的低温。
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
生于低山坡。
竹材强韧。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原产于我国,黄河之长江流域及福建均有分布。
国内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有栽培;美国、法国也有栽培。
园林用途刚竹秆高挺秀,枝叶青翠,是长江下游各省区重要的观赏和用材竹种之一。
被子植物门有哪些植物?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又称木兰门,Magnoliophyta)分为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Magnoliopsida)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又称百合纲Liliopsida)。
双子叶植物纲分为6个亚纲:木兰亚纲(Magnoliidae)、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蔷薇亚纲(Rosidae)和菊亚纲(Asteridae);单子叶植物纲分为5个亚纲:泽泻亚纲(Arismatidae)、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槟榔亚纲(Arecidae)、姜亚纲(Zingiberidae)和百合亚纲(Liliidae)。
木兰亚纲含8目,39科,约12,000种。
木兰目樟目毛茛目罂粟目胡椒目马兜铃目八角目睡莲目金缕梅亚纲主要科、目:共8 目,39 科,约12000 种。
1、荨麻目①榆科②桑科③大麻科④荨麻科2、胡桃目①马尾树科②胡桃科3、壳斗目①桦木科②山毛榉科(壳斗科)石竹亚纲共有3目,14科,约11000种。
本亚纲最大的目为石竹目,石竹目包括石竹科、藜科、商陆科(Phytolaccaceae)、紫茉莉科(Nyctaginacea)、仙人掌科(Cactaceae)、番杏科(Aizoaceae)、栗米草科(Molluginacea)、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落葵科(Basellaceae)、苋科(Amaranthaceae)等12科。
五桠果亚纲共有13目,78科,约2500种。
1、五桠果目(Dillaniales)⑴五桠果科(Dilleniaceae):本科有10属,约400种。
大部分局限在热带和亚热带,以大洋洲发育最佳。
我国有2属,5种。
产云南、广东、广西。
⑵芍药科(Paeoniaceae):本科含1属,3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