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内部电子元件详解图解
- 格式:docx
- 大小:123.92 KB
- 文档页数:9
电子元器件知识大全:看图识元件介绍:电压.电流.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稳压块.保险管.集成块IC 无论是硬件DIY爱好者还是维修技术人员,你能够说出主板、声卡等配件上那些小元件叫做什么,又有什么作用吗?如果想成为元件(芯片)级高手的话,掌握一些相关的电子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譬如在检修某硬件时用万用表测量出某个电阻的阻值已为无穷大,虽然可断定这个电阻已损坏,但由于电脑各板卡及各种外设均没有电路图(只有极少数产品有局部电路图),故并不知电阻在未损坏时的具体阻值,所以就无法对损坏元件进行换新处理。
可如果您能看懂电阻上的色环标识的话,您就可知道这个已损坏电阻的标称阻值,换新也就不成问题,故障自然也就会随之排除。
诸如上述之类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元器件的正确选用等,笔者在此就不逐一列举了,下面笔者就来说一些非常实用的电子知识,希望大家都能向高手之路再迈上一步。
注:下文内容最好结合图一和后续图片进行阅读。
看图识元件一、电压,电流电压和电流是亲兄弟,电流是从电压(位)高的地方流向电压(位)低的地方,有电流产生就一定是因为有电压的存在,但有电压的存在却不一定会产生电流——如果只有电压而没有电流,就可证明电路中有断路现象(比如电路中设有开关)。
另外有时测量电压正常但测量电流时就不一定正常了,比如有轻微短路现象或某个元件的阻值变大现象等,所以在检修中一定要将电压值和电流值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在用万用表测试未知的电压或电流时一定要把档位设成最高档,如测量不出值来再逐渐地调低档位。
注:电压的符号是“V”,电流的符号是“A”。
二、电阻器各种材料对它所通过的电流呈现有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为电阻,具有集总电阻这种物理性质的实体(元件)叫电阻器(简单地说就是有阻值的导体)。
它的作用在电路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电脑各板卡及外设中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
它的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按用处分类有:限流电阻、降压电阻、分压电阻、保护电阻、启动电阻、取样电阻、去耦电阻、信号衰减电阻等;如果按外形及制作材料分类有:金膜电阻、碳膜电阻、水泥电阻、无感电阻、热敏电阻、压敏电阻、拉线电阻、贴片电阻等;如果按功率分类有:1/16W、1/8W、1/4W、1/2W、1W……等等。
电源内部元器件结构”一目了然”
电源不像处理器, 可以看规格知性能;电源也不像显卡, 由 一颗关键的GPU来决定档次。
一
款好的电源除了满足功率需求以外, 还必须考量稳定、 节能、 静音、 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没有专业设备进行检测的情况下, 我们只有了解一些电源的基本原理和元器件知识, 才能做到对电源”一 目了然”。
抓住关键,不再眼晕
从外面看起来,电源的个头也就比一块“板砖”大一点,但它“肚子”里装的东西可着实不少。
拆开外壳,我们能看到数以百计的、各式各样的电子元器件和复杂交错的线缆,不免让人眼晕。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在观察电源时,我们也应该着重留意以下几个部分。
在低压滤波电路部分,我们主要看电感线圈的大小、匝数和颜色。
自然是线圈越大、匝数越多越好;至于颜色,理论上从优到劣分别为灰色、黑色、浅绿色和黄色,电感越好损耗越小。
低压滤波电路部分主要看电感线圈
散热片
散热片的作用不需多说,发热量较大的开关管和肖特基管都常常安装在散热片上。
目前市售电源普遍采用铝质散热片,通常越厚越好;同时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扩大散热面积,大部分散热片都开有鳍片,理论上鳍片越多越好。
日O
更多精彩内容看这里
点口:乡..�,:=,、立玉亡70口心
【军磅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10年内完成制宗!
广播百科效果器
总局:加快推动肺滔精简精办!坚决打市收视率浩假
广播百科革站天线的—致忤棵宇忤和可靠忤
音质不好总失真?原来如此!
广播视野(2019年9月)
广播百科001—100期
广播百科101—200期。
电路板电子元件图解引言:电路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设备,它承载着各种电子元件,通过导线和连接器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电路,实现特定的功能。
本文将通过图解的方式,对电路板上常见的电子元件进行介绍和解析。
这些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了解这些电子元件的特性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电路板。
一、电阻电阻是电子电路中最常见的元件之一。
它用来限制电流的流动,通过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电阻的大小由其电阻值决定,单位为欧姆(Ω)。
电阻有不同的尺寸、形状和功率等级,常见的有固定电阻、可调电阻和热敏电阻等。
图1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电阻的示意图。
(图1:电阻示意图)二、电容电容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荷的元件,它由两个导电板和介质组成。
当电压施加在电容上时,正负电荷会在导电板上分布,形成电场。
电容的大小由其电容值决定,单位为法拉(F)。
电容有不同的型号和材料,常见的有固定电容和可调电容等。
图2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电容的示意图。
(图2:电容示意图)三、电感电感是一种会产生磁场的元件,当电流通过电感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电感的大小由其电感值决定,单位为亨利(H)。
电感有不同的尺寸和材料,常见的有固定电感和可调电感等。
图3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电感的示意图。
(图3:电感示意图)四、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元件,它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阻止电流的流动。
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将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保护电路免受反向电压的损害。
二极管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常见的有普通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等。
图4展示了不同类型的二极管的示意图。
(图4:二极管示意图)五、三极管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的元件,它可以将小信号放大到较大的电流或电压,用于控制其他电子元件。
三极管由三个区域构成: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通过改变基极电流的大小,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
电源内部电子元件详解(图解)来源:本站整理作者:秩名2012年05月13日 11:075分享订阅[导读]Dilingling,在下今天又要开新课了。
继上一次的电源工作原理图解之后,我们今天再来一篇电源元件的图解,强化大家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关键词:电子元件电源不要被外观蒙蔽它们都是电容哦Dilingling,在下今天又要开新课了。
继上一次的电源工作原理图解之后,我们今天再来一篇电源元件的图解,强化大家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过上一篇电源工作原理图解的反馈,我们得知很多看官不能把原理对应到电源身上,于是在下再用一组图解来讲解电源的内部结构和它的组成元件。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很多图解文章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些图注,而我们实际应用中不能以偏概全,对应文章中的图片找一模一样的电子元件,因为相同的电子元件在不同的电源之中,外观是经常不一样的。
这两个都是电容哦就拿上面的这张图来说,同样是电容,外观就截然不同,而且这还是出现在同一个电源里面。
其实这也是常见的事情,就拿滤波电容来说,每个电源之中都有很多个滤波电容,一次侧有,二次侧也有,他们的外观常常不一样,但是它们都叫做滤波电容。
先看外观可以认识很多标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从外到里、从进到出的顺序来图解电源的内部结构和各个电子元件的名称。
大家一起来看图说话。
电源风扇电源风扇尺寸,目前主流的是12cm和14cm的,另外还有8cm和10cm的风扇的电源。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指风扇的直径。
电源铭牌目前市场上的电源铭牌多种多样,没有统一标准,最常见的是用两路标识出+12V输出的格式,而我们上面看到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标注一路的电源铭牌。
80PLUS认证标识80PLUS认证,是目前最火也最主流的电源能效认证标准,由低到高分为白牌、铜牌、银牌、金牌、白金牌,五个标准。
该标准是由美国出台的。
找准接口避免插错接口损坏针脚电源线上面有很多个接口,面对各个硬件的接口,我们一定要一一对应,千万不要在没找对接口的时候挨个去试,以免损坏针脚或者衔接线。
电源原理图--每个元器件的功能详解!FS1:由变压器计算得到Iin值,以此Iin值(0.42A)可知使用公司共享料2A/250V,设计时亦须考虑Pin(max)时的Iin是否会超过保险丝的额定值。
TR1(热敏电阻):电源启动的瞬间,由于C1(一次侧滤波电容)短路,导致Iin电流很大,虽然时间很短暂,但亦可能对Power产生伤害,所以必须在滤波电容之前加装一个热敏电阻,以限制开机瞬间Iin在Spec之内(115V/30A,230V/60A),但因热敏电阻亦会消耗功率,所以不可放太大的阻值(否则会影响效率),一般使用5Ω-10Ω热敏,若C1电容使用较大的值,则必须考虑将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一般使用在大瓦数的Power上)。
VDR1(突波吸收器):当雷极发生时,可能会损坏零件,进而影响Power的正常动作,所以必须在靠AC输入端(Fuse之后),加上突波吸收器来保护Power(一般常用07D471K),但若有价格上的考虑,可先忽略不装。
CY1,CY2(Y-Cap):Y-Cap一般可分为Y1及Y2电容,若AC Input有FG(3 Pin)一般使用Y2- Cap ,AC Input若为2Pin(只有L,N)一般使用Y1-Cap,Y1与Y2的差异,除了价格外(Y1较昂贵),绝缘等级及耐压亦不同(Y1称为双重绝缘,绝缘耐压约为Y2的两倍,且在电容的本体上会有“回”符号或注明Y1),此电路蛭蠪G 所以使用Y2-Cap,Y-Cap会影响EMI特性,一般而言越大越好,但须考虑漏电及价格问题,漏电(Leakage Current )必须符合安规须求(3Pin公司标准为750uA max)。
CX1(X-Cap)、RX1:X-Cap为防制EMI零件,EMI可分为Conduction及Radiation两部分,Conduction规范一般可分为: FCC Part 15J Class B 、CISPR 22(EN55022) Class B 两种,FCC测试频率在450K~30MHz,CISPR 22测试频率在150K~30MHz,Conduction可在厂内以频谱分析仪验证,Radiation 则必须到实验室验证,X-Cap 一般对低频段(150K ~ 数M之间)的EMI防制有效,一般而言X-Cap愈大,EMI防制效果愈好(但价格愈高),若X-Cap在0.22uf以上(包含0.22uf),安规规定必须要有泄放电阻(RX1,一般为1.2MΩ1/4W)。
第一章电子元器件第一节、电阻器1.2 电阻器的英文缩写:R(Resistor)及排阻RN1.3 电阻器在电路符号:R 或WWW1.4 电阻器的常见单位:千欧姆(KΩ), 兆欧姆(MΩ)1.5 电1.1 电阻器的含义:在电路中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并且造成能量消耗的部分叫电阻.阻器的单位换算: 1兆欧=103千欧=106欧1.6 电阻器的特性:电阻为线性原件,即电阻两端电压与流过电阻的电流成正比,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强度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欧姆定律:I=U/R。
表 1.7 电阻的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滤波(与电容器组合使用)和阻抗匹配等。
1.8 电阻器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5表示编号为15的电阻器。
1.9 电阻器的在电路中的参数标注方法有3种,即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
a、直标法是将电阻器的标称值用数字和文字符号直接标在电阻体上,其允许偏差则用百分数表示,未标偏差值的即为±20%.b、数码标示法主要用于贴片等小体积的电路,在三为数码中,从左至右第一,二位数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表示10的倍幂或者用R表示(R表示0.)如:472 表示47×102Ω(即4.7K Ω);104则表示100KΩ、;R22表示0.22Ω、 122=1200Ω=1.2KΩ、 1402=14000Ω=14K Ω、 R22=0.22Ω、 50C=324*100=32.4KΩ、17R8=17.8Ω、000=0Ω、 0=0Ω.c、色环标注法使用最多,普通的色环电阻器用4环表示,精密电阻器用5环表示,紧靠电阻体一端头的色环为第一环,露着电阻体本色较多的另一端头为末环.现举例如下:如果色环电阻器用四环表示,前面两位数字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是10的倍幂, 第四环是色环电阻器的误差范围(见图一)四色环电阻器(普通电阻)标称值第一位有效数字标称值第二位有效数字标称值有效数字后0的个数(10的倍幂)允许误差图1-1 两位有效数字阻值的色环表示法如果色环电阻器用五环表示,前面三位数字是有效数字,第四位是10的倍幂. 第五环是色环电阻器的误差范围.(见图二)五色环电阻器(精密电阻)d、SMT精密电阻的表示法,通常也是用3位标示。
电源原理图--每个元器件的功能详解!FS1:由变压器计算得到Iin值,以此Iin值(0.42A)可知使用公司共享料2A/250V,设计时亦须考虑Pin(max)时的Iin是否会超过保险丝的额定值。
TR1(热敏电阻):电源启动的瞬间,由于C1(一次侧滤波电容)短路,导致Iin电流很大,虽然时间很短暂,但亦可能对Power产生伤害,所以必须在滤波电容之前加装一个热敏电阻,以限制开机瞬间Iin在Spec之内(115V/30A,230V/60A),但因热敏电阻亦会消耗功率,所以不可放太大的阻值(否则会影响效率),一般使用5Ω-10Ω热敏,若C1电容使用较大的值,则必须考虑将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一般使用在大瓦数的Power上)。
VDR1(突波吸收器):当雷极发生时,可能会损坏零件,进而影响Power的正常动作,所以必须在靠AC输入端(Fuse之后),加上突波吸收器来保护Power(一般常用07D471K),但若有价格上的考虑,可先忽略不装。
CY1,CY2(Y-Cap):Y-Cap一般可分为Y1及Y2电容,若AC Input有FG(3 Pin)一般使用Y2- Cap ,AC Input若为2Pin(只有L,N)一般使用Y1-Cap,Y1与Y2的差异,除了价格外(Y1较昂贵),绝缘等级及耐压亦不同(Y1称为双重绝缘,绝缘耐压约为Y2的两倍,且在电容的本体上会有“回”符号或注明Y1),此电路蛭蠪G 所以使用Y2-Cap,Y-Cap会影响EMI特性,一般而言越大越好,但须考虑漏电及价格问题,漏电(Leakage Current )必须符合安规须求(3Pin公司标准为750uA max)。
CX1(X-Cap)、RX1:X-Cap为防制EMI零件,EMI可分为Conduction及Radiation两部分,Conduction规范一般可分为: FCC Part 15J Class B 、CISPR 22(EN55022) Class B 两种,FCC测试频率在450K~30MHz,CISPR 22测试频率在150K~30MHz,Conduction可在厂内以频谱分析仪验证,Radiation 则必须到实验室验证,X-Cap 一般对低频段(150K ~ 数M之间)的EMI防制有效,一般而言X-Cap愈大,EMI防制效果愈好(但价格愈高),若X-Cap在0.22uf以上(包含0.22uf),安规规定必须要有泄放电阻(RX1,一般为1.2MΩ1/4W)。
开关电源电子元器件组成图解常见的计算机用电源的功能是将输入的交流市电(AC110V/220V),经过隔离型交换式降压电路转换出各硬件所需的各种低压直流电:3.3V、5V、12V、-12V及提供计算机关闭时待命用的5V Standby(5VSB)。
所以电源内部同时具备了耐高压、大功率的组件以及处理低电压及控制信号的小功率组件。
电源转换流程为交流输入→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功率因子修正电路(主动或是被动PFC)→功率级一次侧(高压侧)开关电路转换成脉流→主要变压器→功率级二次侧(低压侧)整流电路→电压调整电路(例如磁性放大电路或是DC-DC转换电路)→滤波(平滑输出涟波,由电感及电容组成)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监控输出。
以下从交流输入端EMI滤波电路常见的组件开始介绍。
交流电输入插座此为交流电从外部输入电源的第一道关卡,为了阻隔来自电力在线干扰,以及避免电源运作所产生的交换噪声经电力线往外散布干扰其它用电装置,都会于交流输入端安装一至二阶的EMI(电磁干扰)Filter(滤波器),其功能就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将交流电中所含高频的噪声旁路或是导向接地线,只让60Hz左右的波型通过。
上面照片中,中央为一体式EMI滤波器电源插座,滤波电路整个包于铁壳中,能更有效避免噪声外泄;右方的则是以小片电路板制作EMI滤波电路,通常使用于无足够深度安装一体式EMI滤波器的电源供应器,少了铁皮外壳多少会有噪声泄漏情形;而左边的插座上只加上Cx与Cy电容(稍后会介绍),使用这类设计的电源,其EMI滤波电路通常需要做在主电路板上,若是主电路板上的EMI电路区空空如也,就代表该区组件被省略掉了。
目前使用12公分风扇的电源供应器内部空间都不太能塞下一体式EMI滤波器,所以大多采用照片左右两边的做法。
X电容(Cx,又称为跨接线路滤波电容)这是EMI滤波电路组成中,用来跨接火线(L)与中性线(N)间的电容,用途是消除来自电力线的低通常态噪声。
电气元件知识大全:实物图、作用、型号分类、工作原理、符号都有弱电工程师必备,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弱电基础知识讲解!太详细了目录1、断路器2、交流接触器3、热继电器4、中间继电器5、时间继电器6、按钮7、熔断器8、指示灯9、转换开关 10、行程开关 11、感应开关。
以上就是我们常用的电气元件。
各种断路器断路器图形符号转换开关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分为线圈和触点两部分,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线圈的电压。
对应的符号热过载继电器:常用来保护电机中间继电器各种按钮开关各种颜色的指示灯行程开关变频器PLC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电路中的一些常用电气元件。
电子元件符号,如图:说道电气元件就一定离不开连接电气元件的电线这个话题,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聊聊常用电线的这个话题。
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
分为裸线、电磁线和绝缘线。
裸线没有绝缘层,包括铜、铝平线、架空绞线以及各种型材(如型线、母线、铜排、铝排等)。
它主要用于户外架空及室内汇流排和开关箱。
电磁线是通电后产生磁场或在磁场中感应产生电流的绝缘导线。
它主要用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绕圈以及其他有关的电磁设备。
其导体主要是铜线,应有薄的绝缘层和良好的电气机械性能,以及耐热、防潮、耐溶剂等性能。
选用不同的绝缘材料可获得不同的特性。
电磁线主要有漆包线和绕包线两种。
漆包线是在裸铜线上涂敷绝缘漆而制成,绝缘层较薄,占用体积积小,广泛用于各种电机电器和仪器仪表。
漆包线的性能随所用绝缘材料的性质而异。
绕包线主要有纱包线、丝包线、玻璃丝包线、纸包线和塑料薄膜包线等,其中纱包线和丝包线因耐温性差和占用体积较大等可能将被淘汰。
玻璃丝包线是在圆铜线外绕包玻璃丝并经有机硅树脂浸渍,可耐180℃高温且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都好。
纸包线主要用于油浸式变压器。
塑料薄膜包线是用聚酰亚胺薄膜涂以某种粘合剂,并绕包在导体上烘熔而成。
其绝缘层坚韧而富有弹性,易于缠绕且耐磨耐热,广泛应用于宇宙航行等设备中。
绝缘线一般由导电线芯、绝缘层和保护层组成。
电源内部电子元件详解
图解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源内部电子元件详解(图解)来源:本站整理?作者:秩名2012年05月13日11:07
分享
[导读]? Dilingling,在下今天又要开新课了。
继上一次的电源工作原理图解之后,我们今天再来一篇电源元件的图解,强化大家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关键词:
不要被外观蒙蔽它们都是电容哦
Dilingling,在下今天又要开新课了。
继上一次的电源工作原理图解之后,我们今天再来一篇电源元件的图解,强化大家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过上一篇电源工作原理图解的反馈,我们得知很多看官不能把原理对应到电源身上,于是在下再用一组图解来讲解电源的内部结构和它的组成元件。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很多图解文章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些图注,而我们实际应用中不能以偏概全,对应文章中的图片找一模一样的电子元件,因为相同的电子元件在不同的电源之中,外观是经常不一样的。
这两个都是电容哦
就拿上面的这张图来说,同样是电容,外观就截然不同,而且这还是出现在同一个电源里面。
其实这也是常见的事情,就拿滤波电容来说,每个电源之中都有很多个滤波电容,一次侧有,二次侧也有,他们的外观常常不一样,但是它们都叫做滤波电容。
先看外观可以认识很多标识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从外到里、从进到出的顺序来图解电源的内部结构和各个电子元件的名称。
大家一起来看图说话。
电源风扇
电源风扇尺寸,目前主流的是12cm和14cm的,另外还有8cm和10cm的风扇的电源。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指风扇的直径。
电源铭牌
目前市场上的电源铭牌多种多样,没有统一标准,最常见的是用两路标识出+12V输出的格式,而我们上面看到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标注一路的电源铭牌。
80PLUS认证标识
80PLUS认证,是目前最火也最主流的电源能效认证标准,由低到高分为白牌、铜牌、银牌、金牌、白金牌,五个标准。
该标准是由美国出台的。
找准接口避免插错接口损坏针脚
电源线上面有很多个接口,面对各个硬件的接口,我们一定要一一对应,千万不要在没找对接口的时候挨个去试,以免损坏针脚或者衔接线。
主板插口和光驱插口
硬盘口、CPU口、软驱口和显卡口
由于每个电源提供的电源线插口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仅以此为例,为大家概括常用的一些接口。
具体安装的时候,还需要各位因实际情况而定。
内部结构以电流流向划分区域
有些人说:“电源是由一次侧和二次侧两部分组成的。
”这是很多新手的一个误区,其实,电源的内部结构是以变压器作为间隔,分为一次侧、变压器和二次侧三个部分的,变压器是独立存在的一部分。
电流示意图
区分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方法非常简单,根据上图中电流的流向,从入口的市电交流电到出口的计算机直流电,可简单的概括成“U”型结构,其中途径变压器。
而一次侧就是变压器前边电流流经的部分,二次侧就是变压器后边到计算机直流输出口的部分。
这里依然要提醒大家,这种“U”型结构,并不是标准结构,而是通常见到的典型结构,也有不少电源不是这种结构的,而这种时候,就需要大家通过实际观察电流的流向来判断电源的结构了。
一级EMI部分
“X”电容和“Y”电容
上面看到的这张图有点眼熟吧。
这就是首页的“X”电容(是大图哦!),它在电源电路之中通常是起滤波作用的,不过需要留意的就是它们的外观长得可能并不一样。
表里不一外观相似作用不同
在每个电源的内部,我们都能看到很多长得很像的东东,但是请大家注意,它们是“表里不一”的哦。
二级EMI
铁素体线圈
储能电感
就拿上面的两个缠绕满了铜丝的东东来说,别看他们外观相似,但是它们一个是铁素体线圈,一个是储能电感。
在电源之中有着各自不同的任务分工。
电容有大小作用有同也有异
电容的部分也是有体积大的,也有体积小的,虽然都是叫做电解电容,但是它们的所在位置不同,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
一次侧主电容
就拿上图之中的电容来说,大体积的电解电容主要起滤波作用,用来滤除高频和脉冲干扰。
而图中右下角的两个小体积的电解电容,有储能的作用,在掉电的时候一定程度上的保障电力供应。
散热片
功率二极管
在散热片上面,我们常能看到大量的黑色小芯片,它们之中有的是功率二极管,有的是MOSFET开关管,有的是大功率肖特基整流桥(高端电源的整流桥会安置在专门的散热片上)。
有时仨有时俩变压器的数量多少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一次侧和二次侧的间隔——变压器(Transformer)。
三个变压器
一般情况下,在电源的两个散热片之间都会安排3个变压器,主变压器是最大个的那颗;中等“体型”的那颗往往负责+5VSB输出,而最小的那颗一般用于PWM控制电路,主要用于隔离一次侧和二次侧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在上文图3和图4中的变压器上贴着“隔离器”的标签)。
有些电源并不把变压器当“隔离器”来用,而是采用一颗或者多颗光耦(看起来像是IC整合芯片),也即说采用这种设计方案的电源只有两个变压器——主变压器和辅变压器。
主变压器和辅变压器
5Vsb变压器
大体积的主变压器的一次侧与开关管相连,二次侧与整流电路与滤波电路相连,可以提供电源的低压直流输出(+12V,+5V,+3.3V,-
12V,-5V)。
最小的那颗变压器负载+5VSB输出,通常也成为待机变压器,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因为这部分输出始终是开启的,即便是PC电源处于关闭状态也是如此。
第三个变压器室隔离器,将PWM控制电路和开关管相连。
并不是所有的电源都会装备这个变压器,因为有些电源往往会配备具备相同功能的光耦整合电路。
依然有点像二次侧的电子元件
按照电流的流向,我们再来看电源的二次侧部分。
其中也有很多的电解电容和电感线圈,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可组成lc调谐电路,起到最后的滤波作用。
二次侧
关键词:
不同外观的电感线圈
上面的两张图之中,各圈出了两个电感线圈,它们的外观不同,但它们都是电感线圈。
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的根据图片来找相应的电子元件。
核心内容概括外观异不一定真的异
最后,给大家上一张二次侧保护芯片的照片(有点没照清楚的说),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这堂课的核心内容。
保护芯片
今天的课程核心,主要是讲很多新人的一个常见误区。
就是常常按照论坛里面的照片去识别电源之中的电子元件。
而在实际应用之中,相同作用、相同名字的电子元件可能外观并不一样,所以新手们不能仅根据和照片里面一样的外观就判断出是哪一种电子元件。
在电源内部结构的识别和电子元件的识别的时候,我们应该以电流走向、电气结构、元件作用作为最基本的判断标准,才能准确的判断出电子元件的属性。
由于这已经是小编关于电源知识普及的第二堂图解课了,为方便大家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我在这里用一张电源的知识结构图来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本系列文章的知识内容。
通过上面的这张电源的系统知识的结构图,我相信大家已经建立了电源知识的简单的系统框架,不知道看客您有没有获得足够的有效信息
呢?如果您觉得照片太多眼花缭乱的话,可以扩展阅读小编关于实战选购技巧的文章。
如果您想追根朔源,进一步的了解相关知识的话,可以扩展阅读小编的相关理论文章。
最后,还是请大家期待我们的下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