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宗教篇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57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古代宗教模块一原始宗教说到宗教,有人会认为是封建迷信,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偏颇的思想意识。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古代宗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的全方面和全过程,甚至很多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早在尚无成文历史的远古时期,已经出现人类最早的宗教,而且在很长一段的原始社会发展时期,仍存在着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初期状态的宗教,被称为原始宗教,多表现为对植物、动物、天体等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生殖、图腾和祖先的崇拜等。
这些表现了早期的人类对外界及自身的意识,具有自发性、地域性、氏族性、象征性等特点。
项目一 自然崇拜天体崇拜自然力崇拜自然环境崇拜 动植物崇拜主要指对日、月、星等天体的崇拜。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主要指对风、雨、雷、电等自然天象的崇拜。
(“雷公”“电母”“风婆婆”) 主要指对山川湖海等的崇拜。
(“雷公”“电母”“风婆婆”)崇拜的种类很多,小至昆虫、龟蛇,大至虎豹熊罴,有野兽,也有牲畜。
植物崇拜也有很多种类,最常见的一种是对农作物的崇拜,其次是祭树神,均是祈求丰收、平安等。
项目二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指把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看作与自己的民族有某种特殊关系,是本民族的象征和保护者。
图腾崇拜体现在原始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旗帜、舞蹈、服饰、文身、祭祀仪式及各类器物的装饰等。
项目一先秦诸子图腾崇拜发展的三个阶段010203对动植物直接认同、崇拜,建立幻想中的血亲关系。
构建半人半兽或人兽结合的图腾形象部分重要图腾随着氏族、部落的扩大、融合而被不断地综合化、艺术化。
项目二 史学的发展从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中发展而来的龙凤崇拜逐渐形成一种龙凤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项目三祖先崇拜早期祖先崇拜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先祖丰功伟绩的赞颂;二是对先祖美德的赞美,即崇拜的是祖先的崇高人格和丰功伟绩,从中发展出圣贤崇拜,成为人文主义的文化理想,起到了增强氏族成员的认同感,强化氏族团结的作用,有利于氏族的发展和壮大。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七1、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一、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宗教根源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是指对自身的本质以及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的意识,是一种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宗教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化现象接下了不解之缘。
①哲学:中国哲学核心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的天在相当程度上市中国古代宗教”天神”观念的继续喝发展。
②学术思想: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以儒家学说为主流,它最核心是孝,其慎终追远的传统实际上市中国古代宗教祖先崇拜的继续和发展。
③文学:诗经中“天“随处可见,既有赞颂上天的更有怨天,骂天的。
、④艺术:许多原始舞蹈、洞穴、壁画等的真实意蕴和创作懂动机都与宗教有关。
3、那些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制约。
二、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1 两汉时期独尊儒学,整个社会思潮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
佛法传入东土后,由于与儒家思想有许多殊异处,也有不少共通点,因此一经接触,便互相激荡排斥,也互相融摄吸收,终于形成一股澎湃的新流,使得中国文化日益壮阔。
2 中国佛教与儒家关系密切,无论是思想渊源或内容,双方都有深厚的交互关系及影响。
佛、儒思想由相拒而相和,其间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就佛教而言,融入浓厚的中国色彩,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就儒家而言,吸取不少佛法的营养,从而复兴沈寂千年的儒家,有所谓的“儒表佛里”、“援佛入儒”的理学。
3 传统儒学具有宗教色彩:因为从思想渊源上说,儒学是夏商周三代思想的继承,而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神观念;整个儒家学说都是在天之下谈道德,做文章。
董仲舒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天神话,也就是把儒家学说宗教化。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古代人民对神灵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中国古代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民间信仰等多种形式。
这些宗教体系不仅在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方面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艺术、文学、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教是中国古代宗教的核心,受到儒家经典《尚书》、《礼记》、《论语》等的影响。
儒教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的观念,提倡君子行为,追求圣人的道德境界。
道教是中国古代宗教中的另一个重要派别,主张追寻道的境界,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教经典《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求道成仙的修行方式,通过炼丹、炼形等方法追求长生不老。
佛教是中国古代宗教中引入中国的外来宗教。
佛教主张追求解脱和禅定的境界,重视修行和慈悲为怀。
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楞严经》等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些民间信仰,包括拜神、求神和祖先崇拜等。
这些信仰主要是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祖先的敬仰。
这些信仰方式多样,包括祭祀、祈福、戴符文等。
中国古代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宗教信仰对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
宗教典籍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宗教文化在雕塑、绘画和建筑方面也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例如,佛教寺庙、道教庙宇和神庙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代表。
总之,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教、道教、佛教等宗教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并对艺术、文学、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
三、简答: 1.⽂义⽂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 答:(1)⽂⼯团义⽂化是与⼈类及⼈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类为中⼼的概念。
(2)⼴义⽂化是⼀个历史概念它涵盖⼈类的历史的全过程式是⼀个传达室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义⽂化的外延涵盖是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隘⽂化应握的三个要点? 答:(1)狭义⽂化不但发为为中⼼以⼈的精神活动为中⼼即使观农场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精神为内枋的(2)狭义⽂化关注的不是个加紧⼈的精神活动⽽是经因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3)狭义⽂化关注的不公是全⼈类的普遍的共性⽽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化事象对⼈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称作⽂化事象的功能。
3.中国⽂化形成的统⼀⽂化的原因? 答: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它有着共同的⽂化源,第⼆多地了的各民族⽂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丰促进形成了多元⼀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化在整流器个中华⽂化中起死回⽣放导作作,是中华⽂化的主体⽂化它在共同估⽂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务民族⽂化的作⽤。
4.为什么说⽂化是⼀个历史的概念? 答:(1)⾸先,⼀切⽂化事象部在⼀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民发展,从⽽具有某⼀时代拭⽬以待特⾊(2)其次⽂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演并确⽴了⾃⾝的传统。
(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化发展历程式,只有在各阶⽂化纵⽐较的基础上探求⽂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化发民兵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化有清醒的认识。
5.⽂化传统的物点和作⽤? 答:(1)⽂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务类⽂化的核⼼精神,这种核⼼精神也是上层⽂化和底层⽂化所共有的(21)⽂化传统具有⼀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3)⽂化传统即有对社会发展的专⼼致志积极作⽤的也有对社会起负⾯作⽤的。
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 答:(1)⾸先是从多的河流如⾎脉⼀样将⼤主席⼤的专区连系在⼀起(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均⼒敌,⼤⾃然总会留给⼈们以交通的便利。
第⼗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这⼀章的核⼼是 第⼀节中国远古宗教 1 、宗教的本义是指⼈与神的⼀种关系。
2 、宗教的最主要特征之⼀,是⼈对某种超⾃然⼒量的盲⽬信仰和崇拜,这使得它与象征⼈类⽂明之理性、理智等在相当程度上是对⽴的。
3 、宗教产⽣的认识根源是⼈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即意识,是指对⾃⾝的本质及⾃⾝与⾃然界相互关系的意识。
4 、宗教的产⽣本⾝就是⼈类⽂化活动的结果,是⼈类⽂化发展⼀个重要的环节。
5 、中国远古宗教形式以⾃然崇拜、动物神崇拜、⿁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形式,其中尤以⾃然崇拜和⿁魂崇拜最为盛⾏。
6 、⾃然崇拜就是把诸如⽇⽉星⾠、风云⾬雪及⾄名⼭⼤川等⾃然现象神化,进⽽把它作为⼀种超⾃然的⼒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与赐福。
其中尤以⽇神为重。
第⼆节道教与中国古代⽂化 1 、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是⼀种较成熟、系统的⼈为宗教。
2 、道教的主要思想渊源有三:⼀是中国古代的⿁魂崇拜;⼆是战国以来的神仙⽅术;三是秦汉时期的黄⽼道。
3 、道教成为⼀个有组织的独⽴的宗教,是在东汉时期。
五⽃⽶道主要是教⼈悔过奉道,以符⽔咒语治病,创始⼈是张陵,即张天师;东汉时期另⼀派为太平道,创始⼈是张⾓,与黄⼱军有联系。
4 、道教在魏晋时期有较⼤的发展,东晋葛洪从神仙⽅术的⾓度创⽴了道教的凡⿍系,代表作是《抱朴⼦》。
5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由道家经典《⽼⼦》⽽来,主张道是宇宙万物之本原,同时⼜是灵⽽有性的神异之物。
6 、道教信奉的神是三清尊神,最终⽬标是得道成仙。
7 、中国古代科学中不少学科与道教关系密切,包括化学、医学、药学、⽓功。
8 、道教对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成为⼴泛,深刻,有些影响甚⾄延续⾄今。
第三节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1 、中国的佛教是外来宗教,来⾃于印度,创始⼈是悉达多。
乔达摩。
2 、佛教四谛:苦集灭道,是佛教的四个最基本的道理或真理,也称“四圣谛”。
3 、佛教的修⾏⽅法是戒、定、慧。
第13章 中国古代宗教一、填空题1.佛教四大名山中位于安徽境内的是______。
[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案】九华山【解析】佛教四大名山,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
其中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大愿地藏菩萨的道场,佛寺最多时达两百余所,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2.大同云冈石窟是在______时期开始营造的。
[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案】北魏【解析】大同云冈石窟是在北魏文成帝复兴佛教,佛教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开始营造的,始于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石窟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五万余尊。
它的特点是造像雄伟,大佛很多,一般大佛均在13米以上。
3.根据老子的思想,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______,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最具影响的宗教。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案】道教【解析】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很大影响的宗教。
东汉末年,有河北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奉《太平经》为经典,以老子为教主,创立“太平道”,也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广收道徒,发动了黄巾起义。
这就是道教的早期派别。
道教认为,“道”清虚自然,无为自化,人们只有清静无为,恬淡寡欲,才能体“道”,认为老子就是“道”的化身。
4.天主教的各级神职人员中,______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他们通常被称为红衣大主教。
[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案】枢机主教【解析】天主教的组织十分严密,神职人员主要有枢机主教、首席主教、总主教、神甫、修士和修女。
枢机主教即通常所说的红衣大主教,他们由教皇任命,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一般都担任罗马教廷和各国教会的重要职务;首席主教,各国天主教会的首脑;总主教,负责一个教省的主教;神甫(也称神父),在基层教堂工作,直接管理教徒;修士和修女则是终身为教会服务的传教人员。
5.公元7世纪,出于民族团结的需要,阿拉伯先知______比照犹太教和基督教,取二者之长,结合阿拉伯人习性,创立了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