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网络】 概念

【学习要求】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自学评价】

1、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引入】

观察:踢足球

思考:人用力踢足球时,足球对人有力的作用吗?

点击关键词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互动探究1-1】

观察:手拉弹簧

思考:手对弹簧施加了弹力f ,弹簧对手施加了

作用力f ’吗?

观察:把两根条形磁铁甲、乙放在水平桌面上,为减小摩擦,可垫上试管,磁铁的N 极相互靠近。 思考: 甲磁铁受到乙磁铁的磁力F 作用,乙磁铁受到甲的磁力F ’作用吗? 【经典范例】 例1-1 静止在水平桌上的书,涉及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几对( ) A .一对 B .二对 C .三对 D .四对 分析:书受到两个作用力,即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是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思维点拔: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分析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点击关键词 2、牛顿第三定律 【互动探究2-1】 观察:A 、B 两个弹簧相互拉 思考:(1)A 对B 的作用力的大小,B 对A 的作用力大小是什么关系?方向呢? (2)如果A 对B 的拉力变大,这种关系是否变化? 观察:下图是计算机上显示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思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与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习导航

课堂互动

学习札记 概念

【典型例题】

例题2-1鸡蛋碰石头,鸡蛋会碎,说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这种说法正确吗?

分析: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一切相互作用的物体。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等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因为鸡蛋的承受力小于石头的承受力,所以鸡蛋会碎。

【跟踪训练】

训练2-1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时,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才能前进

B.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倍,所以A作用于B的力大于B作用于A的力

C.轮船的螺旋浆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浆一个反作用力

D.发射火箭时,燃料点燃后,喷出的气体给空气一个作用力,空气施加的反作用推动火箭前进

思维点拔:马拉车时,车和马的运动是由车受的合力或马受到的合力决定的,而不只取决于相互的拉力。

点击关键词3、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互动探究3-1】

试比较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类别一对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作用对象力的性质依赖关系作用效果【典型例题】

例题3-1当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人的重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

B.人的重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对地面的压力就是人的重力

D.人对地面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

【物理与技术】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快速、低耗、安全、舒适、经济、

无污染。由于没有轮子、无磨擦等因素,它比目

前最先进的高速火车省电30%。在500公里/小时

速度下,每座位/公里的能耗仅为飞机的1/3至1/2,

比汽车也少耗能30%。因无轮轨接触,震动小、舒

适性好,对车辆和路轨的维修费用也大大减少。磁

悬浮列车交通有利于保护环境。它在运行时不与轨

道发生磨擦,且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所以发

出的噪音很低。它的磁场强度非常低,与地球磁场

相当,远低于家用电器。由于采用电力驱动,避免

了烧煤烧油给沿途带来的污染。

上图为超导磁悬浮照片,图中小圆片受哪些力作

用?并找出这些力的反作用力。

如果把小圆片用力向下压,各力如何变化?

【备选例题】

例1、如图4.5-1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

C 夹在竖直放置的两木板之间,处于静止状态,求

A、B间摩擦力。

图4.5-1

课堂延伸

学习札记

分析:可把A 、B 、C 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再对A 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条件求解。 解答:对ABC 整体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力如图4.5-2所示,f 是两板对ABC 的摩擦力。 由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得到2f=3mg ,得mg f

23=。

再对A 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f =mg + f ’ 得mg f 21'=。 思维点拔: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可以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灵活选择受力对象,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2、一只猫跳起来抓住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竖直木杆,如图4.5-3所示,在这一瞬间悬线断了,设木杆足够长,由于猫继续上爬,所以小猫离地面高度不变,则木杆下降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例3、如图4.5-4所示,质量为M=60kg 的人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用绳拉着m=20kg 的物体,当物体以a=5m/s 2上升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

图4.5-2 图4.5-4 学习札记

【基础练习】

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2.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它们是一对相互平衡力.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两人分别用10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0.B.10N.

C.20N.D.5N.

4.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于

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

受力图如图4.5-1所示.关于

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F1的反作用力是F4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1的施力者是弹簧.

D.F1与F2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

5.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拉力

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拉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向前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

D.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牵引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

6.在水平光滑直轨上停着两个质量相同的车厢,在一厢内有一人,并拉着绳子使两车厢靠拢.不计绳子的质量,判断有人的那节车厢的方法是()

A.根据绳子哪一头的拉力大小,拉力大的一端车厢里有人

B.根据车厢运动的先后,先运动的车厢里有人C.根据车厢运动的快慢,运动得慢的车厢里有人D.根据车厢运动的快慢,运动得快的车厢里有人【冲A训练】

7.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下列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课后练习

图4.5-1

学习札记

学生反馈掌握情况

□找一个作用力的反作用力

□拔河问题。

□隔离法、整体法受力分析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互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基础夯实 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答案:D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 2.(珠海市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足球比赛中,前锋队员一记势大力沉的射门,足球应声入网。在射门瞬间,比较力的大小,正确的说法是() A.脚对球的力大于球对脚的力 B.脚对球的力等于球对脚的力

C.脚对球的力小于球对脚的力 D.脚对球的力等于足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B 解析:脚对球的力与球对脚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临沂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答案:C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人受到地面给人的弹力和重力,因为弹力大于重力所以人跳起。 4.(深圳市三校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B.甲乙两人拔河时,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马拉车前进,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车才能前进 D.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牛顿第三定律 [课题]: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 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即叫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接着提问:“在鼓掌时手掌有什么感觉?”鼓掌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先在水平桌面铺上一排小玻璃管(减小摩擦力),然后在玻璃管上面铺一张轻质的硬纸片,在纸片上面放置一个小型电风扇。当开动电风扇的时候扇页会带动附近的空气使空气由静止变为运动形成风,同时电风扇也在向后移动。说明空气对扇页也有一个推力,风扇和空气之间产生了一对作用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1.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通常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 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同步练习A卷(新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同步练习A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8高一下·莆田期中) 如图所示,杯子从空中落到水平桌面时,杯子对桌面的作用力F1 ,杯底受到的作用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力F1是桌子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 . 力F1和力F2是一对平衡力 C . 力F1和力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 力F1的大小大于力F2的大小 【考点】 2. (2分) (2020高三上·涟水月考) 关于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B . 轻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C . 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 D .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所受的作用力一定是共点力 【考点】 3. (2分) (2017高一上·安吉期末) 如果两个力彼此平衡,则它们()

A . 可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 必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 必是同种性质的力 D . 不一定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考点】 4. (2分) (2017高一下·济南开学考) 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一个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 B . 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C .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D . 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考点】 5. (2分) (2020高一上·东莞期末) 如图所示,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木块对墙的压力与水平外力F是一对平衡力 B .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水平外力F与墙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 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4.解决办法 (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

(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 0.5~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弹簧秤2把(本实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做) 2.两条形磁铁及作为载体的小车 3.弹簧及细绳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特点. 2.应用讨论,练习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和一对平衡力. 3.巩固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二)整体感知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在对方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告诉我们,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例如,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

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分级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一.doc

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 A级合格达标 1.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 C.只有两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D.只有两个物体质量相同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合成,故A正确,C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D错误. 答案:A 2.如图是中国运动员黄珊汕在伦敦奥运会女子蹦床比赛中的精彩镜头.黄珊汕与蹦床接触的时候,她与其他物体间共有几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忽略空气阻力)() A.一对 B.两对 C.三对 D.四对 解析:与蹦床接触时,黄珊汕共受两个力,即重力和蹦床对她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是她对地球的引力和她对蹦床的压力,故共有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正确. 答案:B 3.如图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拉车的力总是大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 C.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D.减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解析:马向前拉车的力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运动状态无关.加速运动或者减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B

4.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锤头敲玻璃的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因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物体的承受能力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故C 正确,A、B、D均错误. 答案:C 5.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下面四对力中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 B.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C.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 D.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解析:对A、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所以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错误;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施力物体都是弹簧,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错误;弹簧对B 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正确;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错误. 答案:C 6.如图所示,大人很轻松地就能将小孩拉过来,如果用两个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就很容易地显示两个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3人教版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设问,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由学生动手实验。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3.应用讨论、练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分析推理法。 教学器材 投影仪、投影片、弹簧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物理小车两辆、光滑长木板、条形磁铁一个、铁块一块。 教学环境 传统授课班,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录 (首先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3、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什么是力?力学中常用的力有哪些? 学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学中常用的力有: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 教师:一个物体可以发生力的作用吗? 学生:不能,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两个物体,前一个是施力物体,后一个是受力物体。 教师: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这句话对吗? 学生:对,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教师:那么,什么是“相互”作用呢? 学生:“相互”就是说: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教师:那么物体间的这对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活动与体验] ①让学生坐在座位上用力推课桌。 教师:用力推桌子时,你有何感觉? 学生:桌子也在推我,我用的力越大,身体向后仰得越厉害。 ②让学生用笔用力写下“牛顿第三定律”这几个字。

高中物理第4章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4.5 牛顿第三定律

生:弹簧秤. 师:我们需要几只弹簧秤呢?为什么? 生:两只||,因为需要同时测量两个力. 师:怎样设计实验呢?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实验方案用投影展示出来. 学生用投影展示实验方案 生:把两个弹簧秤A和月连结在一起||,如图4—5—1甲所示.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月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月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并且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向右||,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向向左||,这两个拉力在同一条直线上||,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刚才这位同学演示得非常好||,根据他的演示||,同学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实验设计||,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实际的实验过程.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通过上述练习可知;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物.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 师:除了这种实验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种现代化的实验手段——传感器来验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投影演示和实物展示传感器||,介绍传感器的用法

高中物理:3.4《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教科版必修1)

§3.4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掌握好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区分其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器材:条形磁铁,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试管,铁架台,烧杯,铁球,铁条等。 学生实验器材: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铁架台,烧杯,铁球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讲授、讨论、多媒体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牛顿简介 课件展示:牛顿图片 教师:牛顿生于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他提出的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19世纪著名的力学评论家马赫对其中的牛顿第三定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在力学方面最重要的功绩。我们后面要学的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牛顿第三定律直接推导来的。 牛顿第一个创立了伟大的现代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卓越非凡,在以后的二百年内它决定了物理科学的发展,以至使亚历山大·波普也赞叹不绝,他说: 大自然啊!你的规律隐藏于黑夜之中。 上帝说:“牛顿来吧!”他带来了光明! 2.复习提问 提问:什么是力 学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板书课题: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板书:1.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教师。 提问:在座的老师已经感觉到了同学们的热情,现在让我们也来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在鼓掌时右手用力拍打左手时,左手掌是否有感觉,右手掌是否也有感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若两手都有感觉,则说明了右手拍打左手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也对右手有力的作用。 课件展示:1.学生溜冰 2.推小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学生用力推墙,但同时人向后移。在一只船上用力推另一只船,另一只船也要推前一只船,两只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 演示实验:将外形相似的一根铁棒和一根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根试管上。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 作业4

牛顿第三定律 1.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而后才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的合力为零 C.弹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 D.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A 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不能求合力,B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C正确;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D错误. 【★答案★】 C 2.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汽车拉拖车的力小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解析】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始终等大反向,故A错误,B正确;由于拖车加速前进,故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C、D错误. 【★答案★】 B 3.如图4-5-9所示,一黑板擦吸咐在竖直磁性黑板上静止不动,则该黑板擦受力个数为() 图4-5-9 A.2个B.3个 C.4个D.5个 【解析】对黑板擦受力分析可知,该黑板擦受到重力、磁性黑板的吸引力、磁性黑板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4.(2016·上海理工大学附中高一检测)马车在我国古代是主要交通工具,在现在还有一

些地方还在使用.如图4-5-10所示,已知拖车的质量为500 kg ,马匹的质量为400 kg ,拖车受到马的拉力为1 000 N 、阻力为500 N ,则马匹的加速度和拖车对马匹的拉力各为( ) 图4-5-10 A .1.25 m/s 2、1 000 N B .1.25 m/s 2、500 N C .1.00 m/s 2、1 000 N D .1.00 m/s 2、500 N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 =F -f m =1000-500500 m/s 2=1 m/s 2 拖车对马匹的拉力与马对拖车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大小相等,所以拖车对马匹的拉力为1000 N 故选C. 【★答案★】 C 5.(多选)将一铁块A 放在水平放置的磁板B 上,A 被B 吸住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4-5-11所示),关于铁块A 的受力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4-5-11 A .铁块共受三个力的作用,其中有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磁板 B .铁块所受的重力与铁块所受磁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磁板所受铁块的压力等于铁块的重力 D .磁板对铁块的吸引力与铁块对磁板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析】 铁块A 受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B 对A 的吸引力,支持力与吸引力的施力物体都是磁板B ,故A 正确;铁块A 的重力与其所受磁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B 错误;磁板所受的压力等于A 所受的支持力,大于铁块的重力,C 错误;B 对A 的吸引力与A 对B 的吸引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正确. 【★答案★】 AD 6.我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将人类送上月球,其中用到火箭和载人航天飞船,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A .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在初中物理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52764260.html, 牛顿第三定律在初中物理的应用 作者:张永亮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22期 (蜀山区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初中物理教材关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要求学生定性理解,知道该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是课本上并未提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而在知识体系构建和中考考试中又往往涉及到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牛顿第三定率的补充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高效地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对力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初中物理 目前初中阶段课本只是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未解释给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规律。然而,牛顿第三定律是学习力学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完整的力学体系。在初中教材和中考物理中也有相关的一些应用。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初中阶段的表述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 初中教材中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强调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安徽省中考考纲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具体要求是“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2] 2.材中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1)测量滑动摩擦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材中关于滑动摩擦力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所学习的二力平衡知识,我们只知道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在大小上是相等的。课本上并未具体解释为什么这时我们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就可以代表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设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代表的是弹簧所受拉力大小,即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并不意味着直接代表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正确的逻辑是首先对木块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大小,由于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和物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的描述,它们在大小是相等的,进而等量代换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代表木块收到长木板的滑动摩擦力。

秋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4.5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分三个层次,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接着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是最后两方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 果;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情感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用牛顿第三定律来解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并且对于相互作用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六.课前准备:预习学案相关内容 七.课时设计: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 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三)合作探究 2.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 [实验2]将弹簧秤A和B按图3-11方式连接,用手拉弹簧秤A,请同学观察A、B 弹簧秤读数(结论:大小相等)加大力拉A,再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的读数(结论:相等)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分析弹簧秤B受A的拉力方向向右、而弹簧秤A受B的拉力方向向左,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方向相反,再看A所受力与B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 综上分析,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课题]: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 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即叫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接着提问:“在鼓掌时手掌有什么感觉?”鼓掌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先在水平桌面铺上一排小玻璃管(减小摩擦力),然后在玻璃管上面铺一张轻质的硬纸片,在纸片上面放置一个小型电风扇。当开动电风扇的时候扇页会带动附近的空气使空气由静止变为运动形成风,同时电风扇也在向后移动。说明空气对扇页也有一个推力,风扇和空气之间产生了一对作用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1.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通常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网络】 概念 【学习要求】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自学评价】 1、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2、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引入】 观察:踢足球 思考:人用力踢足球时,足球对人有力的作用吗? 点击关键词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互动探究1-1】 观察:手拉弹簧 思考:手对弹簧施加了弹力f ,弹簧对手施加了 作用力f ’吗? 观察:把两根条形磁铁甲、乙放在水平桌面上, 为减小摩擦,可垫上试管,磁铁的N 极相互靠 近。 思考: 甲磁铁受到乙磁铁的磁力F 作用,乙磁 铁受到甲的磁力F ’作用吗? 【经典范例】 例1-1 静止在水平桌上的书,涉及到的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有几对( ) A .一对 B .二对 C .三对 D .四对 分析:书受到两个作用力,即重力和支持力。这两 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是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对桌 面的压力。 思维点拔: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分析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点击关键词 2、牛顿第三定律 【互动探究2-1】 观察:A 、B 两个弹簧相互拉 思考:(1)A 对B 的作用力的大小,B 对A 的作用力大小是什么关系?方向呢? (2)如果A 对B 的拉力变大,这种关系是否变化? 观察:下图是计算机上显示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思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典型例题】 例题2-1 鸡蛋碰石头,鸡蛋会碎,说明石头对鸡 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这种说法正 确吗? 分析: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一切相互作用的物体。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等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因为鸡蛋的承受力小于石头的承受力,所以鸡蛋会碎。 【跟踪训练】 训练2-1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拉车时,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才能前进 B .物体A 静止在物体B 上,A 的质量是B 的质量的10倍,所以A 作用于B 的力大于B 作用于A 的力 C .轮船的螺旋浆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浆一个反作用力 D .发射火箭时,燃料点燃后,喷出的气体给空气一个作用力,空气施加的反作用推动火箭前进 思维点拔:马拉车时,车和马的运动是由车受的合力或马受到的合力决定的,而不只取决于相互的拉力。 牛顿第三定律 与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习导航 课堂互动 学习札记 概念

2021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四章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05 牛顿第三定律

题型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小球,弹簧和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F1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3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F4的反作用力是F1 解析 据题意,F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选项A错误;F的反作用力是F,故选项B正确;F的施力物1233 体是小球,故选项C错误;F 的反作用力是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故选项D错误. 4

2.[山西太原2019高一上期末]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2018年11?月?19?日圆满完成了?2018?年的第?20?次发射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研制能力和产业化发展迈入了新台阶.火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载工具之一,它是利用喷射燃烧的气体获得动力的.不计空气阻力,在火箭竖直加速升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大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推力 D.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等于火箭的重力 解析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所以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正确,B、C错误; 当火箭沿竖直方向向上加速升空时,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故D错误.

3.[山东桓台二中2018高一上期末]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赢得胜利.若不计绳的质量,冰面可看成光滑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解析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先到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C正确;收绳速度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故D错误.

牛顿第三定律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因,总结出物理概念并将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懂得:依靠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探索并掌握新的知识的,从而树立持久的学习信心。更重要的:在实验、观察、总结的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从近期来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从长远发展来看,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利用传感器,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使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落到实处。通过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抛弃了那种由教师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追寻科学的合理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理解反冲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四、教学难点及疑点 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

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力传感器、弹簧秤、气球、磁铁、滑板等 (2)课件:各视频或图片资源。 六、教学过程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4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复习:力的概念(什么是力)?并举例说明。 思考: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有何关系呢? 新课教学: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同时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会感到桌子也在推我们,我们的身体要向后移。在平静的水面上用力推另一只船,另一只船也要推前一只船,两只船将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在平静的水面上放两个软木塞,一个软木塞上放一个小磁铁,另一个软木塞上放一个小铁条,可以看到,由于小磁铁和小铁条相互吸引,两个软木塞相向运动起来。地球和地

面上的物体之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的物体的吸引。 用力拍一下桌子,手有疼痛感;用力踢一下足球,脚有疼痛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验观察:如图,两个人分别站在滑板上,Array都处于静止状态,当甲用力推乙时,观察发生的 现象,并解释。 甲、乙都运动起来,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 时,乙同时对甲有力的作用,即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和实验表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其中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反作用力。 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有何关系呢? 实验探讨:Array把两个调好的弹簧秤A、B对挂起来,从两边用力拉,观察两弹簧秤的示数。 现象:两弹簧秤的示数总是相同的。 结论:A的示数反映了B对A的拉力大小,B的示数反映了A对B的拉力大小,这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实验证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 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 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牛顿第三定律 [课题]: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 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即叫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接着提问:“在鼓掌时手掌有什么感觉?”鼓掌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先在水平桌面铺上一排小玻璃管(减小摩擦力),然后在玻璃管上面铺一张轻质的硬纸片,在纸片上面放置一个小型电风扇。当开动电风扇的时候扇页会带动附近的空气使空气由静止变为运动形成风,同时电风扇也在向后移动。说明空气对扇页也有一个推力,风扇和空气之间产生了一对作用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1.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通常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1、在水平粗糙地面上滑行的木块,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几对() A.一对B.两对C.三对D.四对 2、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既然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应该能互相抵消。 3、如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以下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 是() A.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P所受重力和P对Q的压力; C.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D.P所受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4、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拔河比赛时,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败方拉对方的力 B.马能拉车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C.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吸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D.用铁锤钉钉子,锤对钉的打击力与钉对锤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6、2007年1月17日,我国在西昌发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发射时,由于反冲而向上运动 B.发射初期时,弹头处于超重状态,但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小 C.高温高压燃气从火箭尾部喷出时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燃气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发射初期时,弹头处于失重状态,但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推力大于人对地的蹬力,所以人才能向前进 B.只有人站着不动时人对地的压力才与地对人的弹力等大 C.人站着在地面上时人对地的压力总是与地对人的弹力等大 D.以卵击石时,石头对卵的压力与卵对石头的弹力等大 8、手托着一木块,向上减速运动,手对木块的支持力应该() A.小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B.等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C.大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D.小于木块所受的重力 9、弹簧拉着木块在竖直平面内匀速下降,弹簧拉木块的力与木块拉弹簧的力是() A.一对平衡力 B.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10、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因而合力为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对地球的反作用力 11、甲乙两队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若不计绳子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