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门
- 格式:doc
- 大小:755.50 KB
- 文档页数:16
从最初的13座城门,到如今门开门废,南京城依然拥有20座左右的古今城门文/于峰2016年9月5日,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在南京城墙的正南门——中华门举行。
650名生日同为9月5日的南京市民,齐聚中国最大的瓮城——中华门瓮城之内,为650岁“寿星”——南京城墙庆贺生辰。
城墙年龄如何推算出来一座古老城墙的“出生年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南京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透露,这个依据来自严谨的史料考证。
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中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丙午八月庚戌朔,拓建康城”。
也就是说,从那个时间点起,被称为“京城”的南京城垣开始大规模筑造。
依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撰的《通用万年历》,换算为公历,“丙午八月庚戌”这一天,是公元1366年9月5日。
650年的风雨沧桑过后,这座经历太多战火,看惯政权更替的庞大城池,依然守护着南京人。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由城砖、条石构建的南京城墙也骄傲地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总长度为35.267公里,目前墙体留存有25.091公里,遗址部分为10.176公里。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牵头城市,南京城墙正在与陕西西安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湖北荆州城墙、湖北襄阳城墙、安徽寿县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安徽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一起向“世界文化遗产”发起冲击。
2016年3月,有关部门已经正式提交联合申遗文本,申遗工作亦在稳步推进之中。
《康熙南巡盛典》中的南京通济门城门“随形就势”开辟提及南京市区某一个地区,南京人往往不以街道来表述,而代之以城门。
“你住在哪里啊?”“我住在光华门!”“你去哪儿啊?”“我要去中华门!”古老城墙的城门,早就深深渗入南京人的生活,变身为不可取代的地理坐标或文化符号。
甚至于中华门、水西门这些最老的明代城门,已等同于彰显历史悠长的前缀,如南京城满大街的“水西门鸭子店”;又比如这两年成为南京旅游热点的“老门东历史街区”——“老门东”的“门”正是指中华门。
南京十三城门春联
南京十三城门春联如下:
●清凉门:叶落楼前,每自清凉生境界;花开雪里,犹从砥砺见精神。
●玄武门:五洲紫燕争鸣,邀玄武迎春,大行虎步;九域华章再启,请金陵主笔,直
点龙睛。
●挹江门:发时代先声,挹得春声,一江水暖龙吟碧;养乾坤清气,凝成福气,两岸
梅香虎点红。
●汉西门:气壮石城,汉西先啸一声虎;锦铺春色,画里早啼几树莺。
●解放门:解语绽春花,赖国策清明,典范金陵添虎翼;放歌舒浩气,喜民生富裕,
和谐玉局起鸿图。
●神策门:神来之笔,融康乐于画图里;策运以春,让人民居幸福中。
●武定门:尚武亦崇文,国定民安,践约春归长乐路;迎新犹纳福,牛欢虎跃,抒情
花簇小康年。
●仪凤门:物华呈紫气,依旧门迎彩凤,天涌祥云。
●标营门:此际恰莺啼,月牙湖绿,柳外春天颜色新。
●太平门:玉宇雪飘,把红联贴出,迎和美新春。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春联内容可能会因年份和创作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通常在新年期间贴在门上,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的愿望。
在南京,这些春联不仅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也体现了南京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中华门游记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南京,参观了被誉为世界第一的城门——中华门。
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的东门,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门阙。
中华门位于南京市区南部,外秦淮河北岸,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
门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中华门外城有9个城门,东门叫“望山”,南门叫“望海”,西门叫“朝天”,北门叫“拱辰”。
中华门共有四座城楼:东城楼叫“迎曦”,西城楼叫“望远”,南城楼叫“拱极”,北城楼叫“拱辰”。
在我眼中,中华门是一座宏伟的古代军事城堡。
走进中华门的大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
牌坊上刻着几个金色的大字:中国第一门。
我和爸爸妈妈进了城门广场。
广场上有许多卖东西的小摊,有卖小吃的、卖纪念品的……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喷泉。
喷泉里有五个小喷泉,他们随音乐跳动着,好像在跳舞。
喷泉周围还有许多人在拍照、摄像。
沿着台阶往上走就到了城墙上了。
—— 1 —1 —。
南京中华门介绍简介南京中华门简介南京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南端,坐北朝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
一、建筑结构1. 瓮城布局- 中华门有三道瓮城,由四道券门贯通。
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遇有敌兵攻入,千斤闸迅速降落,切断敌军退路,伏兵则从两侧的藏兵洞杀出,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这种瓮城的设计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典范。
2. 藏兵洞- 中华门内瓮城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宽11米的斜坡式登城马道,供守军骑马上下。
马道下设有27个大小不一的藏兵洞,可藏兵三千余人。
这些藏兵洞在战时可以储备物资、隐藏士兵,平时也可作为仓库使用。
藏兵洞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城墙内部的空间,既增强了防御功能,又体现了古代军事工程的智慧。
3. 城墙- 中华门的城墙高大坚固,墙体用巨大的条石砌基,城砖筑身。
城砖规格多样,但都质地细密,制作精良。
这些城砖上还刻有制砖工匠、监造官员等的名字,反映了明代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城墙顶部宽阔,可以并行数辆马车,便于守军在城墙上巡逻、作战。
二、历史沿革1. 建造时期- 聚宝门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至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历时21年建成。
它是南京明城墙中建造最为精良的一座城门,当时建造聚宝门时,相传城墙屡建屡塌,朱元璋采纳谋士的建议,借用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聚宝盆埋于城门下,城门才得以建成,所以得名聚宝门。
2. 明清时期- 在明清时期,聚宝门是南京城的重要门户,承担着防御外敌、控制交通、征收税赋等重要职能。
明清两代都对城门进行过修缮和维护,以确保其防御功能。
3. 近现代- 1931年,国民政府将聚宝门改名为中华门,取“振兴中华”之意。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华门遭受了日军的炮击,部分城墙和建筑受损。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门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修复,如今已成为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南京明城墙城门简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南京明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城墙”。
南京城门春联点评前言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每逢春节时节,往往会在民居门口或城市街头悬挂上对联,以祈求福祉、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城门,城门上挂扬春联的风俗更是别具一格。
本文将对南京城门上的春联进行点评,探讨其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
一、南京城门的历史1. 城门的重要性南京历史悠久,作为六朝古都和明清两代的都城,拥有众多城门。
城门作为城池的入口和出口,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沉淀。
南京的城门不仅是城市建筑的一部分,更是南京人民的精神符号。
2. 城门的布局与特色南京的城门大多呈现方形或矩形,由封火墙分割成上下两层。
上层是城门楼,下层是城门洞口。
南京城门的建筑风格以明代为主,延续了明代建筑的特色,如抬梁、刻楣、飞檐等,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二、南京城门上的春联1. 春联的含义春联是一种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
南京城门上的春联一般由两副对联组成,上联写在城门楼之上,下联写在城门洞口之下,形成整体的视觉效果。
2. 春联的内容南京城门上的春联内容往往与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紧密相关。
它们既包含了对春节的祝福,也折射出南京的特色与精神追求。
以下是南京城门春联的一些代表作品:•南京城墙–上联:秦淮河水信天来–下联:灵谷寺钟韵古今长这副春联通过对秦淮河水和灵谷寺钟声的描绘,展现了南京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韵。
•随州门–上联:瑞雪兆丰年–下联:吉祥发四方这副春联通过描绘瑞雪丰年和吉祥四方,祈愿来年农业丰收和国泰民安。
•梦溪门–上联:起舞弄清影–下联:飞歌触乱心这副春联通过描绘起舞弄清影和飞歌触乱心,表达了追求艺术自由和优雅生活的愿望。
3. 春联的形式美南京城门上的春联在内容之外,还注重形式美的呈现。
春联的字体一般采用楷书或隶书,书写工整、笔势流畅,充满了古典气息。
春联的纸张常常选用红色或金黄色,使其更加喜庆、热烈。
三、南京城门春联的意义南京城门春联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和祝福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延续。
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策略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南京城门概述 (4)2.1 历史沿革 (5)2.2 城门分类与特点 (6)2.3 城门与城市发展关系 (8)三、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9)3.1 地名文化遗产的类型 (10)3.2 地名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 (11)3.3 地名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 (12)四、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14)4.1 加强保护意识 (15)4.2 制定保护规划 (16)4.3 修复与维护实践 (17)4.4 整合资源,推动文化传承 (18)五、案例研究——以中华门为例 (19)5.1 中华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21)5.2 保护策略的实施与效果 (22)5.3 对其他城门的借鉴意义 (23)六、结论与建议 (25)6.1 研究结论 (26)6.2 政策建议 (27)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28)一、内容简述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是南京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象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现状,探讨其保护策略,以期为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南京作为古都的历史沿革、城门建筑的发展变迁以及地名文化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详细梳理,包括现存城门的数量、建筑风格、历史价值等方面的概述,以便全面了解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保护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还将探讨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保护与利用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包括加强立法保障、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旅游开发等方面,以期为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建议。
朝阳门(今中山门)、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怀远门(今定淮门)、仪凤门(今兴中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这就是常说的“里十三”。
“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东面有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大小驯象门、江东门。
在清朝以后又增辟草场门、丰润门、挹江门、武定门、汉中门、解放门等等。
而明朝所开的城门今仅存聚宝(中华门)、石城(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神策(今和平门)、清凉四门。
南京城墙内城的13座城门沿东南西北顺序为:1)朝阳门(今中山门)、2)正阳门(今光华门)、3)通济门、4)聚宝门(今中华门)、5)三山门(今水西门)、6)石城门(今汉中门)、7)清凉门、8)定淮门、9)仪凤门(今兴中门)、10)金川门(又称三民门)、11)钟阜门(又称小东门)、12)神策门(今和平门)、13)太平门。
回复污水河:南京城墙分内外城的,13座内城门和18座外城门,既然人家问的是13门,那自然是指内城门了。
外城门的名称沿用至今,挹江门就是外城门之一。
今日南京有17座城门,您都叫得出吗其中只有4座是明代建的,民国城门数量最多时达24座通济门瓮城旧影民国时新建的新民门。
资料照片今人将南京的城墙统称为“明城墙”,然具体情况并非如此:600年间,南京城兴废起伏,城墙的破坏与修补也一直在交替进行。
明初修建的南京城墙原有13座内城门、18座外郭门,这些老城门如今还剩多少,又新增了多少,不经一番“普查”,一般人很难准确说出。
记者现将古、今城门的变迁,为您做一次完整的梳理。
目前,南京城门共有17座,其中,4座为明代保留到现在,8座为晚清、民国所建,部分被拆后重建,5座为解放后新开。
明初“内十三”城门,有几座尚存?1386年都城城墙落成竣工。
利玛窦评说,“论秀丽与雄壮,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城市”。
13座城门想必也给意大利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自民国开始,“秀丽与雄壮”逐步崩塌,如今过半只剩地名。
【朝阳门】,它在今天中山门的南侧,是皇家拜谒明孝陵的“绿色通道”,平时不开放,百姓没权走。
太平天国运动中,湘军占领南京翌年,在此增建了类似中华门城堡的“瓮城”。
1929年被拆除。
【太平门】,门外原为刑部天牢所在地,后太平天国运动中,湘军进攻天京;辛亥革命中,江浙联军光复南京;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围攻南京,均由此门入城,民间有“太平门不太平”之说。
民国曾改称“自由门”。
1958年拆除,只剩下地名与一座今年新建的城门式通道。
【通济门】,清初多铎进攻南京,南明弘光皇帝由此门出逃,1958年拆除,只剩地名。
【水西门】,因紧邻西水关,民间如此称呼,原为南唐金陵城城门。
官方名三山门,朱元璋曾在此门外大败陈友谅军。
1958年后被拆除,只剩地名。
【金川门】,位于今铁路北街北段,朱棣靖难,燕军由此门入城,民国改称“三民门”,1958年拆除,只剩地名。
【光华门】,原名正阳门,1931年改称现名。
由御道街直通明故宫,是皇城中轴线的南端,1962年因周边居民、单位用砖造房被拆,只剩地名。
【定淮门】,取镇定秦淮河之意,清末秦淮河淤塞,此门已废,1958年拆除,只剩地名。
【钟阜门】,又名小东门,今新民门北侧,1958年拆除,只剩地名。
【仪凤门】,民国改称兴中门,明清时出入长江必经之路,1971年,因修建宁路被拆。
2006年复建。
如今,明初老城门只剩下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汉西门(原名石城门)、清凉门与神策门。
玄武门、中山门都是晚清、民国建的辛亥以降,南京重新规划发展。
持续至上世纪30年代的“开门”热潮,是兼顾不拆城墙与城市发展的两全之策。
今天南京人熟悉的玄武门、中央门、挹江门、草场门等都是在那时出现的。
南京的城门数量曾经一度高达24座。
【中山门】,1929年开通,以迎接孙中山灵榇奉安中山陵。
位于原明代城门朝阳门北侧,三券拱门,并命名为“中山门”。
1996年沪宁高速由此门出城,门券又被改建。
【玄武门】,1910年开通,作为筹办南洋劝业会的配套工程,以方便四方来客游览玄武湖。
最初名为“丰润门”,单孔券门。
1928年更名玄武门,蔡元培题写门额,1931年,改筑为三孔券门。
【挹江门】,1915年落成,初名海陵门,单孔。
1928年拆除,重建为三孔,改称挹江门,戴季陶题写门额。
渡江战役,陈毅部由此门入城,解放南京。
【汉中门】,1931年开辟,上世纪50年代拆除,只剩地名。
须注意的是,今汉中门广场上的城门是现存4座明代“内十三”城门之一的汉西门。
【中央门】,1933年开辟,以配套中央路等城北交通,上世纪50年代拆除,只剩地名。
【武定门】,1929年开辟,1958年拆除,2007年重建。
【雨花门】,1929年开辟,为将市内的小铁路与京粤线连通,1936年开辟,单孔。
上世纪50年代拆除,2009年复建三拱城门。
【草场门】,1908年开辟,方便到达秦淮河码头。
1958年被拆除,只剩地名。
【新民门】,与原汉中门、武定门同为牌坊式,1934年开辟,保留至今。
【小北门】,1908年开辟,4孔券门,旧址位于黑龙江路、钟阜路交汇口以北,上世纪50年代拆除,地名亦无存。
【中华东门】、【中华西门】,1931年开辟,在中华门瓮城东、西两侧新辟。
上世纪50年代被拆除,2007年重建。
解放后在城墙上新开辟5座城门解放后南京共在明城墙上开辟了5座城门。
【解放门】,1954年新开,为单孔券门。
是为方便交通与防空疏散。
【集庆门】,1991年新开。
【华严岗门】,2007年新建,配合察哈尔路西延,唯一的“四字名”城门。
【长干门】,2008年新建。
【标营门】,2009年新建,旨在连接太平门至通济门的老城墙。
现存的南京城墙建于明代初年(1366-1386),是明太祖朱元璋听取朱升关于“高筑墙”的建议后而兴建的。
它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5.67公里,周长33.676公里。
我们是按着这张地图走的,其中红色的部分因为城市建设,现在已经消失了的。
【No.1】中华门(10:10)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为南京古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票价貌似是35左右吧,不是很贵,感觉还是比较值得。
鉴于时间关系,就没有再进去。
其实有时间,还是在想去一次。
我们去的时候,门口正好有表演。
稍微看了一下,就走了。
途经]中华门之后,是沿着向西走,我们当时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沿着一条巷子走了。
其实可以沿着中华门的城墙,也就是沿着秦淮河边的那条小路走,绿化什么都很好,一直向西,就到长干门了。
--------------------------------【No.2】长干门(10:30)2008年新建,在中华门西侧。
因处于古长干里得名,南京地铁1号线轨道从中间门券处通过。
【No.3】集庆门(11:10)1991年新建,位于水西门以南。
城门名取自元代南京的名称“集庆路”。
【No.4】水西门(11:47)在明代被称为“三山门”的水西门是当时南京内城13个城门之一,现在则由分布于凤台南路两侧的东西两部分组成,东广场为内瓮城遗址,西广场为西水关遗址。
【No.5】汉中门(12:08)汉中门建于1930年代。
1933年开辟汉中路时,在城墙上新辟西式三券门洞,介于清凉门与汉西门之间。
1958年,汉中门被拆除。
现在,汉中门是一处交通枢纽,东西向的汉中路与南北向的虎踞路、虎踞南路在此交汇。
汉中门这边类似于一个广场,不过我们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汉中门”三个字。
木有石牌,城墙上也木有字,也可能是被爬山虎挡住了。
【No.6】清凉门(12:45)清凉门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城构成,现在镝楼已经不存,其余基本保存完好。
由于这一段城墙是建造在清凉山西南部高低起伏的山崖上,地处偏僻,六百多年来一直行人稀少。
【No.7】草场门(13:25)草场门,光绪34年(1908年)为交通运输需要而开。
1958年被拆除。
现在的草场门广场、草场门大街和草场门大桥均使用了“草场门”作为名称。
草场门大桥为草场门大街上一条连接主城与河西地区的东西向城市桥梁,跨越外秦淮河。
【No.8】定淮门(13:50)定淮门位于南京西城墙上,原名“马鞍门”,洪武7年(1374年)改名为定淮门。
清道光2 3年(1843年)由于秦淮河淤塞而废用定淮门。
1958年,定淮门被拆除。
现在“定淮门”仍作为地名使用。
【No.9】华严岗门(14:36)非常新的一个门,没有看到网上有相关介绍。
基本上过了华严岗门,就柳暗花明了。
华严岗门旁边有路可以上去,就是走到城门的上面,一直通到挹江门。
【No.10】挹江门(15:15)挹江门是1921年新开的内城城门,原名海陵门,当时为单孔城门,是连通南京城内下关火车站与城外下关码头的重要通道,城门东侧为狮子山。
1931年扩建为三孔城门,改为现名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从此门进入南京市区。
挹江门位于中山北路上,为鼓楼区和下关区分界线。
因为之前从华严岗门到挹江门是走城墙上面,所以从这里到仪凤门,我们走的是城墙下面的公园。
【No.11】仪凤门(15:30)仪凤门,又称“兴中门”,该城门建于洪武初年,为明十三城门之一,据传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地势(风水),故建有钟阜(向东)、仪凤(向西)两座城门。
这里就是阅江楼的南门。
我08年大一时候去的时候,貌似门票是40块,现在少米就不知道了。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