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规与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53
高中数学教案听课纪律
一、听课准备:
1、准时进入教室,按时带齐用品,包括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2、手机静音或关机,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3、安静入座,不做无关动作,不影响他人听课。
二、听课过程:
1、认真听讲,保持专心,不私自交谈,不打哈欠。
2、积极思考,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不私自大声嘈杂。
3、做好笔记,重点内容务必记下,不在课堂上睡觉、打瞌睡。
4、不进行其他与课程无关的活动,不在课堂上吃东西、喝水。
三、课后复习:
1、整理课堂笔记,复习课堂内容,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2、积极完成作业,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到课前准备。
3、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听课态度:
1、尊重老师,听取老师的教导,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2、不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发表不当言论,不损害老师的教学形象。
3、不利用听课时间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保持专心听课。
以上是高中数学教案听课纪律范本,希望同学们能够遵守听课纪律,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祝大家学习进步!。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标准范本一.学情分析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
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点高中和私立学校扩招的影响下,我校新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
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有下列几个特点: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2.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了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
4.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理论及指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探讨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教学理论1.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是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通过提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探索性学习法探索性学习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现能力。
3. 结合技术手段的教学法现代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引入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模拟实验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教学指导1. 强调数学思想的培养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常规解题、归纳总结和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
2. 注重知识的联系与应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应用。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强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
教师应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问题和解题策略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学习并非孤立的个体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团队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提供自学材料、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学习和持久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论以问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一.教学计划各科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制订每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的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如测验、课外活动、竞赛、讲座等;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
语文科教师还要有每学期的作文教学计划。
二.备课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这一工作。
1。
集体备课(1)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两人以上的必须设立备课组。
备课组须加强集体备课,原则上每周一次。
集体备课要做好记录,学期中和学期末交教学处存档。
(2)集体单元备课要做到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实验、统一单元练习、统一测验。
(3)课时备课要做到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
注:基础不同的班级,个人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难度和要求可有所不同。
2.个人备课备课内容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需求;研究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点、渗透德育、美育的因素;预测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应对策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使用);进行作业练习、板书设计;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实验课前要预做实验。
重点备学生,要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可能的难点以及造成学习障碍的因素。
三.教案1.教师上课前必须写好教案,没有教案或未写好教案上课属于失职行为。
2.教案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内容包括:课题、课型、授课日期、教案序号、重点难点、学习目标(三维)、教具、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项目。
3.教案的主要内容应是如何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活动。
江苏省2006年高中数学优秀教研成果评比结果一等奖(40)序号题目姓名单位论文类1.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钱军先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高中数学新课程实践的调查与思考渠东剑丰县教研室3.关于新课程理念指导中等生转优的实验研究陶兆龙南京市金陵中学4.高一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调查分析刘光会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5.新课程理念下的调适教学的尝试皇甫立同淮阴中学6.关于高中新课标的践行及其思考高中课标张汉林通州市教学研究室7.新课改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施淑琴扬中市第二中学8.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肖林元南京市教研室9.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教育的核心王志国淮安市北京路中学10.浅议高中数学课堂中思维训练的量化设计杨文举淮安中学11.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乔爱萍清江中学12.从一节课谈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导向性朱益民淮阴中学13.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寇恒清连云港市教研室14.例谈如何发挥数学例题教学的再创造价值邓国华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15.从折纸游戏中谈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夏敏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16.体验·建构·领悟—浅论数学课堂中意义建构的认识与实践戴华进江阴高级中学17.在解题教学中促成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探索吴建新太湖高级中学(无锡) 18.新课程背景下优秀学生数学学习中若干心理障碍的形成及对策张晓辉无锡市第一中学19.对新教材《三角函数的应用》的认识与建议王先进丹阳市教研室20.实施绿色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王爱斌宿迁中学21.高中数学学习障碍障碍调查分析王秀彩新沂市王楼中学22.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兼及苏教版教材的使用体会闻建华南京市鼓楼区教研室23.浅谈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的现状及引导措施李海艳宝应安宜高级中学24.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定位的误区及对策王玉宏扬州市教研室实践类25.向量的运用刘华苏州中学26.对数的概念鲍建山海州高级中学27.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陈光金东海高级中学28.新课标背静下基于“道德取向”的“分期付款”教学设计郭其俊南京市宁海中学29.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案例一则张士民南京师大附中30.《立体几何》引言陈立军江宁高级中学31.二面角高一年级组滨海县明达中学32.任意角三角函数(二) 陈远苏州市第十中学33.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偶伟国太仓高级中学34.数学与生活陈小红,周洁,季建生,张震常州高级中学35.函数单调性蔡亚飞,韦理常州市第五中学36.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夏长海兴化市戴窑高级中学37.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吴功延,邵春华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38.两角和与差的正切何英太湖高级中学(无锡) 王华民无锡市滨湖区教研室39.椭圆及其参数方程戚有建扬州中学40.高三数学复习八个明确袁亚良南通市教学研究二等奖(75)论文类41.新课标下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认识与思考嵇亚林灌南县高级中学42.给一点时间,让学生去悟数学王建宏灌云高级中学43.“循环语句”教学的一点体会周相华南师附中江宁分校44.浅析苏教版教材中数学探究的意义和方法纪晖南师附中江宁分校45.变“传授教学”为“探究教学”黄智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46.由“风车”的转动想到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行保南师附中江宁分校47.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规与原则徐训荣南通西亭高级中学48.《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比分析朱慧海门市教研室49.新课标理念下立几教学初探陆照年昆山震川高级中学50.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周永峰吴县中学51.中学数学CAI课堂教学的组织及教学方法邓志敏苏州市第四中学52.算法的再认识及教学反思季建生常州高级中学53.把握基本要素,优化课堂教学芮伟兴常州市横山桥中学54.生活中的数学—挑水果的问题李学富前黄中学55.课堂教学设疑初探赵建宏盱眙县马坝中学56.用新理念例说课堂教学顾凤潮淮安市楚州中学57.新课程下我们该怎样备课—让备课“动”起来王健淮安市淮州中学58.浅谈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与创新教育黄德标盱眙中学59.一种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及应用陈万斌金湖中学60.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上如何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崔绪春清江中学61.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计林光勇盱眙县教研室62.例谈概率教学中需关注的几个基本环节郭永南菁中学63.浅析多媒体辅助教学钱燕芳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64.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成钰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65.向量模型在数学复习的作用顾晓骅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66.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洪樱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67.例说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度语言的设计李姝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68.浅谈循序渐进把好高中教学”几何”教学关袁惠芬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69.浅析算法教学中的几个误区钦彦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70.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陈春萍无锡市公益中学71.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缪龙兴南菁高级中学72.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与对策薛春燕江阴市山观中学73.浅谈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途径姚国安丹徒区教研室74.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邹遵宏句容市教研室75.幂函数郭洪智扬中市教研室76.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赵吕胜泗洪中学77.老师!请放慢您匆匆的脚步裴昌兵泗洪中学78.数学新课改下教学过程的理解张尚泗洪中学79.由“评教评学”看高中生的数学教学观王珂新沂市王庄中学80.浅谈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王兴民铜山县棠张中学81.研究性学习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与思考昝莹秋铜山中学82.变废为宝—如何利用好考试后的试卷支乾松铜山中学83.实施新课改的一次成功尝试魏本义睢宁县教研室84.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几条修改建议董天佐铜山县柳新中学85.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成功尝试高源扬州大学附中86.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胡定芳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87.优化例题教学,提高课堂质量王桂喜宝应曹甸中学88.简化分类讨论中多级讨论的一种方法乐京科宝应县教研室89.新课标倡导下的高中数学“再创造”教学徐卫东盐城市教科院实践类90.直线的斜率郝跃华南京市第十二中学91.函数概念和图象张志超南京五中9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赵光辉南京市雨花台中学93.直线的方程徐莎南京五中94.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象余建国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95.指数函数骆继斌大丰市小海中学96.三角函数的图象杭玉琴盐城市泽夫中学97.指数函数孙平东台市时堰中学98.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黄良怀东台市五烈中学99.三角函数的应用何静射阳中学100.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葛炜,高志军通州市石港中学10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陆玉华南通市西亭高级中学10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曹兵通州高级中学103.棱柱、棱锥和棱台吉海波海安县实验中学104.直线方程的一般式陈海东江苏省启东中学105.椭圆的标准方程许莹江苏省南通中学106.不等式的应用黄静苏州市第三中学107.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邵红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徐彩娥太仓高级中学108.椭圆的标准方程常建林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109.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刘军彪奔牛高级中学110.空间直角坐标系陆萍常州市第二中学11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袁林姜堰二中112.数列的概念蔡正伟靖江高级中学113.直线与平面平行吉缪明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114.异面直线徐敏红江阴高级中学115.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沈柏英无锡一中116.异面直线所成角王开俊宝应县中学三等奖(110)论文类117.数学探究学习:教学案例及分析孙春庭灌南县第二中学118.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浅探胡朋权灌南县高级中学119.彩虹总在风雨后—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常见困惑及其解决策略王波凤南师附中江宁分校120.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史俊东台市唐洋中学121.平面向量在解几、三角中的应用陈建华东台市唐洋中学122.新理念下的概念教学顾凤潮如皋市江安中学123.目标评价教学的个案分析尹光霞南京市四中124.再谈平面的法向量---对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一点思考季明银常州市第二中学125.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徐国兴常州市湟里高级中学126.课改让人惊喜,实践催人思考李玉凤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27.类比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例谈姚广玉金湖中学128.注重案例分析,推进教学研究程宏咏淮安中学129.做好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效率尚月如清江中学130.创设问题情境—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会张巧凤海门市包场中学131.谈谈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顾耀良江苏省常熟市中学132.论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形态与内涵谈颖昆山震川高级中学133.新课程”算法”中”For”语句的教学浅探徐立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134.新课改后对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袁伊平无锡市公益中学135.浅析”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胡德林无锡市公益中学136.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对策钱晓伟无锡市八士中学137.新课程需要我们新的行动谢晓丰无锡市荡口中学138.新课程理念下创设数学情境的策略王江江阴市第一中学139.圆锥曲线中点弦的性质及其应用秦谊无锡市湖埭中学140.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刘锋句容市第三中学141.谈创新教育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郑全红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142.从学生的心态入手,上好数学讲评课李章明句容市第三中学143.学会反思,提高思维品质宗洪春扬中市新坝中学144.数列中的裂项求和思想及应用杨恒远扬中高级中学145.追本溯源,提高升华—浅析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李波泗洪中学146.高中新课程数学教与学的反思陈士龙沭阳县马厂中学147.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王秀彩铜山县大许中学148.新课改教师的一点感受姚世阳郑集高级中学149.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万红磊铜山县棠张中学150.在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聂德弟铜山县棠张中学15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变通性陈亚敏江都市嘶马中学152.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顾长清宝应县水中学实践类153.对苏教版《矩阵与变换》的初步认识王家清苏州市第五中学154.函数的概念王燕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155.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王强,倪春雷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156.直线的斜率张玮南京师大附中157.平面的基本性质姜莉南京市燕子矶中学158.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张丽丽南京五中159.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于幸南京五中160.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胡景月南京市雨花台中学161.向量基本概念刘亚凤南京市雨花台中学16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戴馨南京市第十二中学163.平均数及其估计刘权华江苏教院附属高中164.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吴小波江苏教院附属高中165.古典概型王庆锋南京三中166.三角函数的周期性黄爱华阜宁中学167.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曹勇大丰市南阳中学168.不等关系张玉婷启东市汇龙中学169.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杨智慧海门中学170.直线的斜率陈晋晋如皋中学171.三角函数的应用田宇龙南通中学172.正切函数的图象刘新春通州173.算法的含义陈宇南通市第三中学174.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曾荣南通市小海中学175.简单随机抽样沈亚梅如东高级中学176.算法的含义张建南通市第二中学177.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陈燕飞昆山震川高级中学178.用常见几何体构作一些特殊的立体图汪英明昆山开发区国际学校179.二项式定理李雅萍江苏省常熟市中学180.向量的加法陆增宏昆山中学181.映射的定义梅国华江苏省华罗庚中学182.函数的单调性刘爱美常州市第八中学183.函数与方程张芸常州市横林中学184.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万春锦常州市青龙中学185.y=Asin(ωx+φ)刘兆红淮安市淮海中学186.方差与标准差陈少国淮安市第一中学187.空间几何体探究吴其洋淮安市淮海中学188.等比数列钱玮清江中学189.两条直线平行朱跃民淮阴中学190.平面与平面平行张从华金湖中学191.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陈书林清江中学192.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袁金飞清江中学19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马云淮安市吴承恩中学194.三角函数图象变换王永坤郑梁梅高级中学(淮安)19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姚存江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196.不等式 &, nbsp; 李彦姜堰市溱潼中学197.一元二次不等式孙克铭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198.数列求和费兴华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199.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谭爱平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200.一元二次不等式姚勇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201.函数y=Asin( t + ),的图象李俊,刘正林泰州市刁铺中学202.幂函数顾小萍无锡市广瑞高级中学203.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汪铁坚无锡市梅梁中学204.椭圆的标准方程阮必胜无锡市梅梁中学205.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范正君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206.空间几何体单志民,杜云丰无锡怀仁中学207.平面与平面垂直秦唯超无锡市东林高级中学208.正余弦诱导公式包延峰无锡市梅村中学209.函数y=Asin( t + ),的图象汪文友无锡市玉祁中学210.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杨松扣丹阳高级中学21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陈家国扬中市新坝中学212.空间直角坐标系丁德军泗洪中学213.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卓斌,仲波,孙林宿迁市青华中学214.直线的斜率王树军沭阳高级中学215.算法的含义王翔睢宁中学216.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丁永睢宁县凌城中学217.异面直线刘金明徐州贾汪高级中学21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彭庆举铜山中学219.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师媛媛丰县欢口中学220.向量的概念及表示陈静丰县欢口中学221.幂函数宋友强徐州七中222.异面直线及其夹角凌卫红扬州中学223.直线方程及其教学引发的思考孔晓燕扬州市邗江区教研室224.向量的基本概念侯绪兵宝应县中学225.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濮广兵邗江中学226.数列的递推问题苏长理江都市仙城中学In the modern time, mainl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shan steel industry is thespeed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upstream, but also face factors of production such as energy, raw material cost, continuously high indirectly lead to cost pressures in iron and steel。
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究三新 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究万佩君(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江苏㊀南通㊀226600)ʌ摘要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㊁新教材㊁新高考( 三新 )的变化对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着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方法,以满足学生在新课改环境下对知识掌握㊁能力提升以及核心素养发展的多元需求.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创新路径,主张在新教材使用上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在新课程实施上倡导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式学习,融入生活情境与信息技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应对新高考考核,提倡强化四基四能培养,实行分层个性化教学,以期有效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ʌ关键词ɔ 三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路径三新 即新课标㊁新教材㊁新高考,这三方面的改革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㊁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新教材设计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应用性,倡导单元整体教学;新高考制度明确了由单纯考试到立德树人㊁从知识能力到综合考查㊁从解答问题到多维命题的考核要求.面对 三新 的迫切呼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亟待一场深刻的转型与重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促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教育的挑战.一㊁整合新教材,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新教材以其鲜明的系统性与关联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章节分割,积极整合教材内容,推行单元整体教学法,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系统梳理教材知识点,深入解读教材内涵,将不同章节内容有效衔接,打破知识壁垒,构建起层次分明㊁逻辑严谨的知识网络体系.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设计主题式的教学单元,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有关联的学习链;同时,注重搭建单元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单元学习大概念,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融会贯通.以人教A版数学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针对指数与对数的概念㊁性质㊁运算规则及函数图像等基础知识,借助思维导图工具进行整体知识的建构,引导学生宏观把握指数与对数知识体系及它们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小组互动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对比㊁探讨 当底数相同时,指数函数y=ax与其反函数对数函数y=logax在图像上的对应特性 ,然后进一步探索不同底数下函数变化的规律特征,动手绘制图像并建立数学模型,直观呈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提高对两者本质联系的深层次认识.然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炼出单元学习大概念,如 指数与对数存在互逆性,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且两者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综合性任务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指数与对数知识解决实际增长率计算㊁放射性物质衰减分析等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抽象的数学原理在具体情境中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助力学生加强对指数与对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二㊁研究新课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一)坚持以生为本,引导自主学习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科众多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对学生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任务,如布置开放性问题㊁提供微课资源等,引导学生自行构建知识框架,自主发现问题㊁思考问题.例如,在教授 集合的基本运算 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精心制作或搜集优秀的微课视频资源,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讲解交集㊁并集㊁全集及补集等核心概念,展示它们的具体运算过程,引导学生在视觉化的学习环境中独立领悟和牢固掌2握原本较为抽象的集合知识内容.同时,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预习问题,将其作为课上学习的重点,以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持续探索,设置专题研究㊁拓展阅读㊁习题精练等多元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检测和深度学习.此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定期进行反思总结㊁自我评估,调整学习策略,逐步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㊁解决问题等能力,让自主学习成为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求知的角色转变.(二)联系生活情境,强化互动理解新课标倡导基于学生现实经验来构建真实情境,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理解和深度体验.对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㊁社会热点密切相关的数学案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在情境中,教师可以巧妙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㊁分析与探索,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实现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以人教A版数学教材中 指数函数 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精心创设一个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且具有时代感的情境案例:假设小杰同学的父母为其设立了一个教育储蓄账户,并存入首笔资金2000元,银行提供的年复利率为1.5%.教师向全班提出挑战性问题: 如果按照复利计算,要多少年,小杰的教育储蓄账户存款能增长到本金的三倍呢? 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导入瞬间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引发了他们对日常生活中指数增长现象的关注.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互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一年后,存款会增加多少? 对此,学生可以进行简单计算并回答.随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 两年后,账户中的金额变成多少了呢? 通过此问题深化学生对复利计算内涵与运算逻辑的思考.教师还可以提问: 是否有一个通用的公式可以描述这种持续增长的情况? 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复利增长模型与指数函数的本质.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使用电子软件(如Excel)建立数学模型,实时观测存款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并最终找出存款增长到本金的三倍的确切年数.在互动环节中,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㊁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对指数函数表达式y=C(1+r)t进行实际应用.最后,通过对该生活案例的深入剖析,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还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切实提高数学素养.(三)鼓励合作探究,提升实践能力新课标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合作探究项目,指导学生小组围绕复杂的数学综合问题展开团队协作,通过共同研讨㊁思维碰撞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适时介入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搭建数学模型㊁验证假设㊁攻克难题,确保学生顺利推进项目学习,在互助互鉴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实践能力.以人教A版数学教材 指数函数 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为 揭示指数函数特性 的团队研究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深入了解当底数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0<a<1和a>1),指数函数y=ax的增长模式及图像的形状.教师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绘图工具,如Matlab㊁几何画板等,让学生亲手绘制底数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指数函数的图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组选定两个底数(如0.5和3),并绘制这两个底数对应的指数函数的图像,然后以1为单位逐渐增加自变量x的值,并仔细观察x的值增大时函数值的变化规律,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函数值.接下来,各小组可以进行同底数指数函数图像的变化模拟,以强化实验的客观性与普适性.对于实验结果,小组内部需要对所绘图像进行深入分析,构建数学模型,阐述为什么在0<a<1时指数函数呈递减趋势,而在a>1时函数呈递增趋势.最后,各小组需准备一份动态展示报告,汇总他们的发现和论证过程,并在班级全体同学面前进行分享㊁交流和互评.比如有的小组从几何直观(如曲线走势)解释函数特性,有的小组则利用代数解析(如导数概念)阐释这一现象.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㊁发展思维,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指数函数的核心性质,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四)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实效新课标明确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模式,引入在线学习平台,利用智能化教学软件辅助讲解难点,实现直观化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 立体图形 时,教师可以借助3D建模软件创建立体图形的三维模型,使学生能够在交互式环境中亲自旋转㊁缩放模型,从不同角度观察立方体㊁圆柱㊁棱柱等各种立体图形的结构特征及其直投影,增强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智能白板或类似的教学工具展示斜二测画法的具体步骤,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图与实物图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3另外,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作业完成情况㊁在线测试成绩等,以此为基础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节奏,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盲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打造高效㊁智能㊁互动性强的新型数学课堂.三㊁对接新高考,实现精准个性教学(一)高考考查导向,强化 四基 四能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㊁考查内容㊁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 为什么考㊁考什么㊁怎么考 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 培养什么人㊁怎样培养人㊁为谁培养人 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在此背景下,教师应适时开展真题解析与模拟演练,使学生了解高考对能力素养的要求,根据考查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将高考要求的关键知识点与能力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中,确保教学内容紧密贴合高考要求,逐层递进地强化 四基 与四能 ,提升学生迎战新高考的综合能力.例如,针对2023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Ⅰ卷第12题中几何体能否放入正方体容器内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相关立体几何内容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几何体表面积㊁体积的计算方法及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和关系,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其次,结合该题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将不同几何体放入容器的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直观㊁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分析几何体与容器的尺寸关系,判断几何体能否放进去.此外,教师要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或情境(如家具包装㊁仓库储存等),让学生体会几何体与容器容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尝试变换几何体形状或容器大小,探究更多的可能性,并在解题过程中发展创新性思维.教师通过实施这样高效㊁精准㊁匹配高考的教学,使学生在提高高考应对技巧的同时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从而更加从容㊁自信地应对新高考.(二)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差异性需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㊁教学活动等分为不同层次,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其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如为基础较弱的学生布置巩固基础知识的习题,为中等水平的学生设置提升技能的习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具有拓展性㊁挑战性的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 复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为例,基础较弱的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扎实掌握复数的基础知识,包括复数的定义㊁实部和虚部的概念及复数的标准形式表示.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基础习题(如简单的复数加减运算),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复数的常规计算方法,并确保他们能正确理解和识别复数的各种表达形式;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除了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外,教师可增设一些提升技能的练习(如涉及多项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㊁带有系数的复数乘法运算等),引导学生归纳复数运算法则,培养他们解决中等难度复数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拓展性㊁挑战性的任务,如复数除法运算㊁复数幂运算㊁复数在解决实际问题,电路分析㊁信号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等.此外,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探索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通过复平面上的图形变换理解复数运算的内在逻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保持敏锐的教学观察,及时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反馈,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目标.结 语综上所述, 三新 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求教师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深研新课标内涵,活用新教材内容,对接新高考要求.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实施单元教学,同时开展情境教学㊁小组合作探究,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深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转型,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高水平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ʌ参考文献ɔ[1]段吉俊. 三新 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16):93-95.[2]赵红宁. 三新 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高考,2023(34):51-53.[3]黄彪. 三新 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61-63.[4]杜小利. 三新 改革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3):70-74.[5]董凤娇. 三新 背景下高中数学支架式教学策略研究:以 概率统计 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3(6):82-84.[6]王千方. 三新 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4(2):85-88.[7]王海莉. 三新 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18):101-103.4。
高中教学工作规范基本要求实施细则根据高中教学工作规范基本要求,以下是一些实施细则:1. 课堂教学准备: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包括课件、教学材料、教具等,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2. 课堂纪律:教师应维护课堂纪律,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安静有序。
教师应制定课堂纪律规则,明确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标准。
3. 学生参与: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学生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
5. 考试评价:教师应制定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方案,确保评价内容和方式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6. 安全管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在校园内安全无虞。
7. 课外活动: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8. 学科发展: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9. 管理与沟通:教师应与学校领导、同事、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10. 职业道德:教师应始终保持职业道德,尊重学生,注重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高中教学工作规范基本要求实施细则(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贯彻执行《龙湾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规范化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工作规范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以促使我校教学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二条教学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必须确立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它工作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观念。
第三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全体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要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强烈意识和有力措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第四条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确立好以下几个观点:①教学过程是既教书又育人的过程。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相关推荐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精选7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篇1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让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有收获是课堂有效性的体现。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目标有效教学互动兴趣效率老师的抱怨:“这类问题明明已经讲过许多遍,还是很多人不懂,更谈不上运用。
略加条件改变,就束手无策,真让人难以理解。
”学生的抱怨:“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上课也认真做了笔记,但到自己做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该怎么办?”常规的课堂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效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对于在一线教学的我们来说,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激情不高、课堂教学气氛不浓的局面,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思考并在实践的层面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的学习活动。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堂课、一道题到底能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什么才是这堂课、这道题的真正重心所在。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差,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以前和平时的练习较少。
中学教师教学常规规范要求模版一、教师教学态度的要求1. 要以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要保持教学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要注重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疑惑,积极解答学生的困惑。
二、教师教学准备的要求1. 要充分准备教案和教学资料,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准确。
2. 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
3. 要熟悉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理清教学思路。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1. 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2. 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互助和交流。
四、教师教学内容的要求1. 要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相符,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
2.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和逻辑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师教学评价的要求1. 要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2. 要合理设计考查方式和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 要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步空间。
六、教师课堂管理的要求1. 要确保课堂秩序良好,保持高效的教学氛围。
2. 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3. 要注重个别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七、教师教学环境的要求1. 要创造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安心学习。
2. 要保持教室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具,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师教学效果的要求1. 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2.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3.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格。
以上是中学教师教学常规规范要求的模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这些要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实行方案教学活动可以多创设公道的情境,多动手操作,重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形成活泼互动的交换模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实行方案5篇,期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实行方案篇1为了做好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理论学习:抓好教育理论个性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构成新课标教学思想,建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数学教学任务和资料,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整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的进度状态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状态和各单元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控状态,写好每节课的课件为上好课带给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潜力。
4、做好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爱好,爱因斯以前说过:“爱好是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是数学教学进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合教学资料,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公道,教学资料语言生动。
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精批细改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点,做到心中有数。
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订正和掌控状态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知道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潜力。
总之透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常规数学规范
伴随着数学教育的快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遵循一些教学规范,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些教学规范:
教学态度
1. 积极热情,有趣味性和想象力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潜力。
2. 对待学生要有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应该是平等的。
3. 教师应当以理解、耐心和宽容的态度来面对学生研究方面的困难。
教学计划
1. 教师应该在每个授课前仔细做好教案和课堂演示,并记录班级和学生的表现。
2. 创新课程设计,如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
研究方法
1. 教师应该遵循符合学生年龄和智力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来教
授数学。
2. 正确解释数学问题并注重思考方法,防止流于枯燥的记忆。
3. 在学生研究中,鼓励他们严谨思考、提出问题、探究和创新。
课堂管理
1.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秩序井然,注意时间管理。
2. 需要及时鼓励学生,纠正错误,以激励研究和提高研究水平。
以上规范对高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
于培养和发展高中数学教育的未来。
一中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范文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范文:一、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保障学生的学习利益和教育质量。
2. 原则:科学、公正、客观、全面、灵活。
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要求1. 严格遵守课程计划: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教育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并按时按点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更改课程进度。
2. 重视备课工作:教师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3.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和班级特点,合理安排教室布局和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 关注学生学情: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5.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6.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7. 注重教学评价: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8.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做到研究教学、不断创新。
三、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措施1. 风采展示:教师应注重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和信任度。
2. 讲课艺术:教师应注重讲课的语言表达和教学艺术,语言要简练明了、言之有物,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做到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教学: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4. 评价规范化:教师应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教学成果要客观公正,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有效的改进建议。
5. 纪律管理: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要求,建立良好的班级纪律,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有舞弊行为,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2023高二下数学教学计划2023高二下数学教学计划1(一)情意目标(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2023高二下数学教学计划2一、学术条件分析二年级五班有73名学生,八班有70名学生。
这两个班是高二理科班的第三个班。
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甚至很多学生害怕数学。
但是他们还是有一颗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到日新月异的数学世界中去,甚至想在每一次考试中领先。
有鉴于此,通过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降低起点,一小步一小步,就能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计划1、加强自学。
(1)加强教材的学习。
高中数学课教案要求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1. 复习与巩固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
2. 探究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 分析和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学生应能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并善于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应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演示;
2. 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
3. 数学实践作业和课堂交流。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实际表现,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
1. 电子教材和课件资料;
2. 数学实验器材和工具;
3. 数学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教学安排:
1. 第一部分: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15分钟);
2. 第二部分:讲解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方法(20分钟);
3. 第三部分: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20分钟);
4. 第四部分:小组讨论和课堂总结(5分钟)。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2.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进行评价和改进。
第数学新课标第20段的要求
在新课标第20段中,要求对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
首先,强调了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这意味着,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学审美能力。
其次,要求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情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再次,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潜力和发展需求。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
最后,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新课标第20段的要求是对数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旨在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这些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中学各科教学常规要求主要介绍了中学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将分别对中学各科的教学常规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语文教学常规要求: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常规要求:数学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教学内容要具体、实际,并且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英语教学常规要求: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倡多媒体教学和情景教学。
教学内容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物理教学常规要求:物理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概念和实验探究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强调实验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常规要求:化学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概念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注重实验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生物教学常规要求:生物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生物概念和实验观察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注重实验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2024年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在本学期中,我将继续承担高三82班和88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为确保学生在____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已制定了详尽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计划。
一、教学理念我将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更新教学观念,秉持理性思维,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我将注重团队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一) 基本准则1. 精准研读数学高考大纲及全国卷考试说明,把握宏观与微观,关注高考热点,尤其是新出现的考试趋势。
根据样卷来调整第一、二轮复习的难度设定。
2. 不孤立记忆知识点,而是将其置于相应的知识体系中,通过比较和辨析,寻找其内在联系,以达到理解层次。
同时,注重知识模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3. 着重基础,避免超纲教学。
精心挑选基础训练题目,确保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的要求,避免选择过于偏僻、怪异的题目。
充分利用历年高考数学试题作为复习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4. 严格控制题目的选择和难度,以教学基本内容为依据,不因个人偏好或学生当前水平以外的因素选题,避免大量做难度过大的题目。
(二) 强化数学学科特性,提升综合解题能力1. 通过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升能力。
2. 注重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中,将基础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
3. 选择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的数学问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更多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 合理规划复习阶段的讲、练、评、辅时间1.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保精讲精练,避免加重学生负担,防止题海战术。
2. 协调好教学各环节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
3. 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四) 创新复习模式,体现小组合作交流1. 减少各自为战,加强备课小组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原那么与常规〔一〕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到:1.教学计划明淅。
严格贯彻落实《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和教材要求,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授课,不得随意增删教材内容;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或放慢教学进度。
2.教学思想端正。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正确处理双基教学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系;努力贯彻“教为主导、学会主体、练为主线〞的原那么,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3.教学目标明确。
根据课标和教材以及学生实际,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组织教学,做到教学目标“当堂清〞。
4.教学内容正确。
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容量适当,分析透彻,判断明确,结论确切。
不敷衍了事,不误导学生,不“挂黑板〞。
5.教学过程和谐。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做到:教学思路清淅,着力突出重点,抓住疑点,突破难点;课堂结构合理,条理分明,疏密适度,衔接自然。
教学过程做到“七要〞:新旧联系,温故知新,要循序渐进;讲清概念,精选X 例,要明白易懂;揭示规律,纵横联系,要触类旁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厚此薄彼;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要手脑并用;启发思考维,培养能力,要引人入胜;传道授业,文道结合,要教书育人。
6.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采取读、想、划、问、议、讲、做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7.教学效果明显。
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果相统一,要全面贯彻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照顾两头,面向全体的教学原那么,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对后进生要做到三个“优先〞: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