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年秋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优质课教学课件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盯”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乐云平台图片葫芦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按照惯例做一下我们班每天要做的预习分享。
老师随机从作业平台上摘取了几份作业,看看今天是谁来做分享?(云平台素材)这是谁呀?她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来听听。
生1:这是我学的是葫芦丝,正好这课学的就是葫芦.我很喜欢它。
通过学习葫芦丝我才知道原来葫芦做成乐器声音这么好听,它也是一种民族乐器。
(资料素材1)
生2:我们家有这样一个葫芦,把它晒干后,可以做成水瓢。
师:这又是谁呢?来说说。
(资料素材3)
生:老师,我查到葫芦可以做装饰品。
这葫芦烫画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师:感谢大家的资料分享,预习的真好。
那今天我们带着课前的收获继续学习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读课题)
看出来你们很喜欢葫芦了,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 看看题目中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2017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简单易懂的故事,学生可以借助拼音和图画理解大致内容。
但是在表面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了深刻的寓意,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探究。
教学时应多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
同时,要注意灵活处理,避免生硬灌输寓意。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其中,学生需要掌握9个生字及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则采用变序阅读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原因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食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包括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和练写字,以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则是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以及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包括小葫芦实物、挂图、生字卡和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在创设情景和激情导入环节中,可以出示葫芦实物,简介葫芦的生长过程和多种功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入课题时,可以讲述一个人种葫芦却得不到葫芦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初读课文环节中,应该帮助学生扫清障碍,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深层寓意。
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在第二、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可爱的小葫芦被一个种葫芦的人天天呵护,但为什么它们最终都落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是最好的照顾也无法避免自然因素的影响。
或许有些小葫芦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到了伤害,或者气候条件不利于它们的生长。
总之,即使我们尽力呵护,也无法完全控制生命的命运。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植物的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
要想得到好的果实,我们需要细心呵护植物的各个部分,不能只关注结果。
这也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文本简析:《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描述了一个爱葫芦的人种葫芦时,只知道要葫芦果实,不知道要杀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
其中不仅蕴涵了“果实与叶子密切联系”的自然常识,而且更渗透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光看点,要看面”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揭示了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
课文语言活泼、形象,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发人深省,是一篇很好的教学材料。
教学时紧紧抓住语言层层推进教学,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基于此,我会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从插图中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发言积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他们对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这句话的情感的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学生的交流和朗读中加以点拨。
设计说明:本课的开头和结尾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针对这个特点,教学中采用了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带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呢”这个问题学习中间两段。
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这个问题,在朗读、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在讨论交流中领悟故事的道理。
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看图,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葫芦放大图和带拼音的“葫芦”二字】注意“芦”在词语中读轻声。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设计说明】
课文讲了一个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有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可爱的小葫芦全都落光了。
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朗读积累。
考虑到一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习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
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特点区别“挂、哇”等形近字。
正确书写“挂、哇”。
2.通过看图、动作表演、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葫芦、葫芦藤、盯着、邻居”等词语。
3.借助画面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结合板画,在读中积累语言,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引出“葫芦”。
识记“葫芦”,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识记生字“芦”。
3、观看图片,了解葫芦的作用,揭题。
二、师生共读初读启思
(一)、出示阅读要求,自由读文。
(二)、借助画面,师生合作讲读故事,随机点拨: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题为封面,老师开头,师生合作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比较感叹句与陈述句,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4我要的是葫芦》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1.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葫芦的外形特点和颜色。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葫芦的外形特点和颜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葫芦的图片、颜色纸、挂图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准备几个葫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颜色和形状。
2. 引导学生回忆往期学过的颜色和形状的内容。
Step 2:新课讲解(15分钟)1. 展示PPT,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葫芦的形状特点和颜色。
2. 生动地描述葫芦的外形特点和颜色,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Step 3:游戏活动(20分钟)1. 将几个不同颜色的葫芦图片贴在挂图纸上,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
2. 每组学生轮流选取一个葫芦图片,用彩色笔在颜色纸上描绘出该葫芦的形状和颜色。
3. 学生完成后,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学生互相欣赏并描述对方的作品。
Step 4:小结(5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观察了哪些葫芦的特点?它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2. 学生回答问题,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事物,选取一个喜欢的物品,用彩色纸描绘它的外形特点和颜色。
2. 下节课上,学生可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葫芦的外形特点和颜色,并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同时,通过总结和作业布置,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和表达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难点: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葫芦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欣赏葫芦做的工艺品,导入课题,师生共同写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2、小游戏:蒲公英去旅行,复习词语。
3、观察:谁是火眼金睛?观察图片,说一说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二、根据课文“画”葫芦
过渡:为什么小葫芦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请小朋友自由读文,完成阅读要求。
a、一开始的小葫芦是什么样子的?b、最后小葫芦怎么样了?
1、刚开始的小葫芦长什么样呢?指名回答。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A、张贴教具,认识葫芦。
B、指导读好感叹句“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三、读文悟情“爱”葫芦
1、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
2、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他的葫芦,他有没有发现葫芦发生了变化呢?他是怎么想的?(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指导学生把句子变成陈述句。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谁想跟它打个招呼,亲切的叫它一声,找三个同学读一读,你们读的可真准确,下面老师找个人领大家读一读。
葫芦的芦在这里是轻生,如果单独把它拿出来,它就变成二声,谁想读一读,再找几个同学读一读,带领大家读一读。
我们认识了葫芦,同学们你们知道葫芦生长在什么上吗?葫芦藤,你们见过葫芦藤吗?二、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出示葫芦藤,认读藤,学生可以说一说,葫芦藤是什么样的(又细又长)。
认识了葫芦藤,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藤呢?说一说葫芦的用途,这么可爱的葫芦,又有这么多的用途,你们想不想要呢?有个种葫芦的人,他也想要葫芦,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请大家读课文标题。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呢?请大家打开第十四课课文。
老师有这样几点要求: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2将黑板大屏幕的字在文中圈出来,圈完以后大声读一遍生字。
很多小朋友都完成了,老师找四个同学读一读,在他读的过程中,别的同学仔细听他哪读错了,一会而你给他纠正一下,听一听他哪读的好值得你学习。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听听吧!2.好听吗?(预设:好)3.好听的音乐是用什么吹出来的呢?(葫芦丝)4. 葫芦丝就是用葫芦做成的。
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要读好课题,我们要先认识这两个生字。
6.(卡片出示“葫,芦”)谁来读好这两个字?(单个读两遍)7.当他们俩站在一起的时候,你还会读吗?8.我们再把课题读一遍.9.(出示“葫”),看看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a草是一种植物,草字头的字大多和植物有关,当我们看到草字头的字就会想到,它和?b对,下面这个胡是什么胡?二胡的胡和葫芦的葫读音相同,有些字看到它的一部分大概就能猜出它的读音. 注:(手圈葫字)10.我们就利用这个方法,来猜猜这些字的读音。
(ppt要有掌声、大拇指葫、蚜、盯、啊、慢)。
猜到“蚜”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盯”字,看到这个字你就知道它和什么有关?你们能做做这个动作吗?快盯着王老师看,是呀,像这样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一个方向就叫(“盯”)。
11.这个方法多好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师起读。
出示(葫、蚜、盯、啊、慢加拼音)(齐读)一起读,你能给他找个朋友吗?17.那花谢是指是花怎么样了?(学生:花枯萎了),那我们要将黑板上的花(擦去)边插边说(花谢了),汉字多神奇呀,(手圈“谢”)谢谢、姓谢、花谢,一个字有多种意思呢!18.引读:(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快夸夸他们)(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挑战目标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PPT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差异体现
一、领学扬异
二、自学探异
(一)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要的是葫芦》。
(二)复习生字词——小先生领学齐读词语
一棵谢谢想法盯着自言自语邻居治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