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二年级《园林绿化》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初级职业技能培训《园林绿化》教学大纲一、教学说明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园林绿化课程适用于培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吃苦耐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主要内容包括:当今花木市场行情展望、常见植物生长习性、栽培技巧及实际操作、病虫害防治、简单插花艺术等。
二、课程及学时分配表第一章《职业道德》和《劳动法》教学目的:通过培训,让学员了解职业的含义和分类,了解职业选择的原则和影响选择的相关因素,求职基本常识,从而恰当地在求职中选好职业。
通过学习《劳动法》的基本内容,认识《劳动法》是国家对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关心和保护之实质所在。
教学内容:1、职业和职业分类2、职业选择原则3、择业意识正确4、关于求职常识5、《劳动法》的主要内容6、《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合法权益7、国家为保障劳动者权利所采取的措施第二章常见植物生长习性教学目的:了解常见植物种类及其生存环境要求,为栽培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常见植物种类的辨别;2、常见植物生长习性概况。
第三章栽培技巧及实际操作教学目标:了解常见植物的栽培技巧与禁忌。
教学内容:1、了解习性,选择生长环境;2、中后期的技术管理;3、田间日常管护;4、常用技巧禁忌;5、实用操作。
第四章病虫害防治教学目的:常见病虫的防治和农药的管理使用知识。
教学内容:1、常见植物虫害;2、毒草出现的“临床症状”3、正确运用合理适当的防治方法;4、农用药物的合理使用;5、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第五章简单插花艺术教学目的:了解简单的插花艺术,并能实际操作;教学内容:1、插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插花的不同种类及运用的材质;3、各种鲜花表达的不同意义。
课程名称:园林技术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养护要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现场植物配置与养护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园林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2. 园林植物养护方法。
教学难点:1. 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2. 园林植物养护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园林植物图片;3. 实训基地或校园内的园林植物;4. 园林植物养护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园林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园林植物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吗?园林植物养护有哪些要点?二、新课讲授1.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a. 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
b. 生态效益原则:考虑植物的环保作用,如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
c. 美观性原则:考虑植物的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等。
d. 功能性原则:满足园林的特定功能,如休息、观赏、遮荫等。
2. 园林植物养护方法:a. 浇水: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季节变化,合理控制浇水量。
b. 施肥:根据植物的需求,适时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c. 修剪:修剪掉病弱枝、枯死枝,保持植物造型美观。
d.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物,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三、实训环节1. 分组进行实训,每组负责一片园林植物的配置与养护。
2.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合理配置植物,并掌握养护方法。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汇报实训成果,分享实训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训表现,总结实训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3. 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实训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实训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成果质量。
园林绿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园林绿化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2、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园林植物种类、特点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园林设计能力,包括布局规划、景观搭配等。
4、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和特性。
(2)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难点(1)如何将园林设计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
(2)理解不同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搭配和协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园林绿化的基本概念、植物知识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园林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和优点。
3、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小型园林设计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美丽的园林景观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园林的初步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园林在生活中的作用。
2、知识讲解(1)园林绿化的定义和范围解释园林绿化不仅包括公园、花园等公共区域,还涵盖了住宅小区、企业园区等私人领域。
强调园林绿化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美化,以创造舒适、美观的空间。
(2)园林绿化的重要性改善空气质量,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调节气候,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减少噪音污染,提供宁静的环境。
美化城市和乡村,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保护生态平衡,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3)园林植物的分类和特点介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不同类型的植物。
举例说明每种类型植物的特点,如生长习性、形态特征、观赏价值等。
(4)常见园林植物的应用以常见的园林植物如桂花树、樱花树、月季花、草坪草等为例,讲解它们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方式,如孤植、群植、列植等。
(5)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性原则: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运动等需求。
美学原则:注重色彩、形态、质感的搭配,创造出美观的景观。
生态原则: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和利用原有生态环境。
文化原则: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
(6)园林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场地分析:了解地形、土壤、光照、风向等自然条件。
中职园林绿化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中职园林专业五年制园林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现代园林业的职业需求,本专业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的办学道路;以能力为本位,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采用“宽基础、强技能”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1.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行业、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关注本行业生产消费需求变化,倾听并吸收业内人士对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意见,根据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
3.适应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关注本行业及相关高新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结合行业发展的潜在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及时将本领域的较为成熟的、有较大应用潜力的知识和技术融入教材,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改变过去教材中理论过多,技能操作知识相对较少的现象,强调实践性教学,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需求的灵活性根据各地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
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知识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知识能力通用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结合学分制管理制度,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掌握不同植物种类在园林中的应用及配置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园林植物配置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园林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2. 不同植物种类在园林中的应用及配置方法。
教学难点:1. 园林植物配置的审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2. 园林植物配置的因地制宜和生态适应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园林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配置特点,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园林植物配置有哪些原则吗?”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1)协调统一原则(2)对比和谐原则(3)多样统一原则(4)主次分明原则(5)生态适应性原则2. 教师举例说明不同植物种类在园林中的应用及配置方法:(1)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搭配(2)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3)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搭配(4)高大植物与低矮植物搭配3. 教师强调园林植物配置的审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因地制宜和生态适应性。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互相评价。
四、总结评价1.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总结园林植物配置的要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布置作业1. 收集园林植物配置的图片或案例,分析其配置特点。
2. 设计一个小型园林植物配置方案,包括植物种类、配置方法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总结评价,使学生掌握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不同植物种类在园林中的应用及配置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3)《园林绿化知识进校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并说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1.设计绿化校园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帮助学生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对绿色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很多益处。
一个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我国的植物资源,需要对我国植被的分布情况做大致了解,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新课推进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
教师播放多媒体录像片,让学生观看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植物,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图片中反映的各种不同环境在气候、雨水、地形上有何特点?2.不同地区生长的植物种类数量有何差异?学生分组讨论,初步得出我国存在的几种主要植被的类型和特点,并进行列表比较。
二、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分布及类型进行调查,并让每组派一位同学介绍调查结果。
三、绿化校园方案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绿化校园方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调查结果,设计出适合校园的绿化方案。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思考绿化的重要性,认识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四、总结教师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存在哪几种主要的植被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绿化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五、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对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进行观察和调查,并设计出更加完善的绿化方案。
展示资料,介绍调查情况,师生共同评比打出分数,供期末考试成绩参考。
中职劳动教育——绿化校园教案1. 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中职劳动教育——绿化校园教案- 适用对象:中职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校园绿化的意义、掌握基本的绿化知识和技能。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感。
3. 教学内容- 校园绿化的意义- 绿化知识与技能- 绿化实践操作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校园绿化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绿化知识,包括植物种类、生长条件、绿化作用等。
3. 技能培训(20分钟)- 教师演示绿化实践操作,如植树、修剪、浇水等,学生跟随教师操作。
4. 小组讨论(2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绿化校园,提出建议和方案。
第二课时1. 回顾与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总结绿化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4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绿化实践,如植树、修剪、浇水等。
3. 成果展示(20分钟)- 每组学生展示本组的绿化成果,分享绿化心得。
4. 总结与反思(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绿化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 教学评价- 学生绿化实践操作的技能水平。
- 学生对绿化知识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 学生参与劳动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教学资源- 绿化工具(如铁锹、水桶等)。
- 绿化植物种子或幼苗。
- 相关绿化知识的资料和图片。
7. 教学建议-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绿化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热爱劳动、团队合作的精神。
- 定期检查绿化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园林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3. 增强学生对园林工程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园林技术的操作方法。
2. 园林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园林技术操作的精确度和技巧。
2. 园林工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室、实验场地、工具、材料等。
2. 园林技术相关教材、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园林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提问:同学们对园林技术有哪些了解?二、讲解园林技术操作方法1. 教师讲解园林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如:测量、放样、施工、养护等。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各种园林技术操作的具体方法。
3.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精确度、环保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任务:a. 测量场地,绘制平面图。
b. 放样,确定园林工程的位置和范围。
c. 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园林建设。
d. 养护,对园林进行日常维护。
四、问题解决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园林技术操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操作中的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园林技术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践操作的准确度和效率。
3. 学生对园林工程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园林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设计一个小型园林工程,绘制设计图,并说明设计思路。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3. 学生对园林技术的兴趣是否得到提高?。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十二校联考试卷
职高二年级《园林绿化》命题范围(第四至六章)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道大题,共120分。
2、单项选择题与判断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名词解释与问答题答案一律用
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三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具有匍匐茎的草坪草()
A草地早熟禾B匍茎翦股颖 C 结缕草D野牛草
2、草坪施肥首要考虑的营养元素是()
A P
B N
C K DMg
3、园林绿地常用的排水方法是()
A地表径流法B明沟排水法C暗沟排水法
4、()是盆栽花卉最常用的浇水方法。
A喷水B放水C扣水D浇水
5、暖季型草坪草最适生长温度是()
A0—15℃B15—25℃C25—30℃D35℃以上
6、建植草坪最快的方法是()
A种子直接建植B密铺法C间铺法D点铺法
7、花芽着生在开花短枝上的花灌木应在()进行修剪。
A花残后叶芽未萌发时B休眠期
C一般不大进行修剪D生长期多次
8、专属某单位投资、建设、管理、使用,不向社会开放的绿地类型是()
A居住区绿地B风景绿地C单位附属绿地D防护绿地
9、在园林艺术构图中,常常在体重上采用()方法取得稳定坚固感。
A上大下小B上小下大C上下一致D均可
10、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常是决定事物比例尺度的主要因素。
A审美观B环境特点C使用功能D缺一不可
11、花坛按其形态分为()
A立体花坛和盛花花坛B立体花坛和混合花坛C立体花坛和平面花坛D单体花坛和水生花坛
12、兰花培养土多用()消毒方法
A加热B药物C日光D均可
13、绿篱的最基本功能()
A分割组织空间B防护功能C装饰功能D遮挡建筑物
14、在园林实践中()是最常用的栽植方法。
A缝植法B沟植法C穴植法
15、全部为沉水生植物的()
A菹草角果藻 B 王莲水松C柽柳金鱼藻D荷花金鱼藻
16、()是叶、花、果俱美的观赏花木
A月季B大叶黄杨C金叶女贞D紫叶小檗
17、( )图案设计忌在有限面积上设计繁琐图案
A 盛花花坛B模纹花坛C混合花坛D立体花坛
18、园林中紫薇常采用的修剪方法是()
A轻短截B中短截C重短截D极重短截
19、下列属于圆球形的树木的有()
A合欢 B 柳树 C 圆柏D雪松
20、为了体现纪念碑的雄伟,高达和威严感在设计时一般采()的造景手法
A、平视风景
B、仰视风景
C、俯视风景
D、任意
二、判断(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1、苗木栽植深度应以新土下沉后树木原来的土印与土面相平或稍高土面为准。
()
22、施肥时宜把肥料施在距根系集中分布层稍深稍远的部位,利于根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
23、盆栽植物浇水时应在育苗期和花芽分化期多浇水。
()
24、水生植物是划分水景空间的重要手段。
()
25、花境与花丛内的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式,且所用花卉一般都色彩鲜艳,栽培管理较为粗放()
26、园林建筑具有使用和造景的双重功能()
27、选择观果树种时,最好选择果实易脱落而浆汁较少的树种()
28、由于低温的危害致使植物落叶、枯梢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冷害()
29、苗木移植的方法主要是带土球起苗法()
30、有时二株至三株同种或不同种靠近栽植也是孤植()
职高二年级《园林绿化》共二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