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精校版】
- 格式:docx
- 大小:14.73 KB
- 文档页数:2
第七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篇章页上呈现了问话形式的人文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导语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
二、语文要素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旨在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读不完的大书》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旨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现象,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达想法,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要素分解教法建议1.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边学习边交流边小结。
不要刻意讲授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
3.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作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扎实的摘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探索自然奥秘”,全单元主要包括《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三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读课文,探索自然的秘密。
2.本单元重点:
(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学生要《我们奇妙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天空和大地的奇妙的。
读完《海底世界》学生要明白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学完《火烧云》学生要说出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文中搜集、整合重要信息。
(2)初步学会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国宝大熊猫》,学生要好好查找资料,仔细列好问题,认真写作交流。
3.单元教学建议: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整合信息,概括内容。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2.本单元重点:
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语言生动、优美。
《大自然的声音》写了风、水以及动物带给我们的美妙声音。
《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树林的美景。
《带刺的朋友》写了一只刺猬月下偷枣的情景。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语言。
第七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课文编排《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读不完的大书》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认识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和46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时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生动的语言”的文学之美,获得丰富的、独特的感受和审美体验,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通过朗读背诵、归类摘抄,积累生动的语言,留心观察自然,主动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46个词语。
2.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辨析对文中人物的判断。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能在小组中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觉温暖的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附反思及课后作业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
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的顺序。
3.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积累拟声词。
2.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并感受这美妙的声音,然后通过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
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2)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导语: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家园,也是永恒的智者。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感悟大自然。
3.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感觉到夏天已经来临?4.自由谈:茂密的树荫(视觉)、知了的鸣叫(听觉)、日渐升高的气温(触觉)、芬芳的花草(嗅觉)……5.教师小结,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了解大自然更多奇妙的声音。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声音。
(学生齐读课题)(板书:大自然的声音)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小组同学读书比赛。
4.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07 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本单元共有生字词50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2. 课文的理解: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3. 阅读技巧的培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阅读技巧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阅读技巧的掌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1. 课题: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课型:阅读课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4. 教学内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阅读技巧的培养5.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阅读技巧的掌握6. 教学过程:导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练习巩固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2.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附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意图:出示精彩片段,明白句子的精妙,明白摘抄的好处,产生摘抄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习摘抄的方法,学会更好地摘抄。
】【设计意图: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用法,学会积累和正确运用。
】【设计意图:了解带有撇捺的字的写法是要把撇捺写舒展,养成写字前先观察的良好写字习惯。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1.敌人被打得。
2.鸟儿飞得。
3.他将教室打扫得。
二、把“的、地、得”填入括号里。
激烈()赛跑项目开始了,我们在跑道上飞快()跑着,跑到终点,我们已经累()气喘吁吁。
三、我能接着往后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四、默写《采莲曲》。
参考答案一、1.夹着尾巴逃跑了2.比大树高3.干干净净二、的地得三、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路旁边是那弯弯的小树。
四、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摘抄:分门别类边抄边背“得”字短语仿写句子书写提示:撇捺要舒展《采莲曲》积累背诵【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堂课,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通过他们自主、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自主交流“摘抄”的知识,学会如何摘抄;自主交流“写字”的结构和规则,学写生字;自主读读背背《采莲曲》,理解诗句大意,积累诗句。
不足之处:由于是练习,应该多给学生训练的时间,少讲解。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版块是总结交流如何做摘抄及摘抄的好处,词句段运用是学习带“得”的句子,并仿写,以及读句子,仿写;书写提示部分,出示了8个带有撇捺的字,学会把撇捺写舒展;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古诗《采莲曲》。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关于采莲的古诗: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新华M小学语文集体单元备课记录活动时间:2018年月日备课单元: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我与自然中心发言人:单元整体简析: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木和鸟》《带刺的朋友》3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父亲、树木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带刺的朋友》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
单元目标:本单元的语文目标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课后要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父亲、树木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带刺的朋友》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重点和课时安排教学实施措施:第一,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边学习边交流边小结,不要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修改化的阅读感受。
第二,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第三,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做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予一点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扎实的摘抄能力。
22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21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妙、奏、呢、喃、伟、击、汇、喳”等8个生字,会写“妙、演、奏、琴、柔、感、受、激、击、器、滴、敲、鸣”等13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呢”,识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些声音。
(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2.听完后交流: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3.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大自然的声音。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妙、奏、呢、喃、伟、击、汇、喳、演、琴、柔、感、受、激、器、滴、敲、鸣、美妙、演奏、手风琴、感受、温柔、激动、乐器、淙淙、潺潺、哗啦啦、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1)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
)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2)指生读第二行。
注意提示“淙淙”是平舌音;“潺潺”是翘舌音。
(3)再看第三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
)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4)齐读两遍。
(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同桌互读,正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师生评价。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
(1)听范读录音。
(2)自由练读。
(3)指生读,重点指导。
(4)齐读、美读。
(三)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风、水、动物)(四)质疑问难。
联系生活实际和图片理解词语:手风琴:风琴的一种,由金属簧、折叠的皮制风箱和键盘组成,演奏时左手拉动风箱,右手按键盘。
第七单元:我与自然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3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周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已的想法。
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側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借助这些方法理解词语、难懂的句子。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2.本单元重点:
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语言生动、优美。
《大自然的声音》写了风、水以及动物带给我们的美妙声音。
《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树林的美景。
《带刺的朋友》写了一只刺猬月下偷枣的情景。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