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以EAM2 0支撑核电生产管理业务标准化与管理优化_广西南宁_中核运行_刘旭嘉
- 格式:pdf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27
核电(工程类企业)项目标准化管理概述核电项目标准化管理,是指将项目管理过程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式进行,以确保项目所有工作按照相应的标准与规范进行,最终以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高环保的方式完成项目建设和运营。
核电项目的标准化管理需要遵循国家及地方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按照国际核电组织(IAEA)、世界核电协会(WNA)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确保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符合最高标准,并顺利通过监管审查机构的审核。
核电项目标准化管理需要包括项目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质量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1.项目管理制度建设。
制订和完善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管理流程、规范化运作和项目验收等规定。
2.项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
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明确项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部门间协调工作,推进项目建设。
3.质量管理。
采用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质量评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4.工程管理。
采用PMI国际项目管理标准,通过项目计划、合同管理、施工监理等方式,确保项目进度及工程建设技术符合标准要求。
5.安全管理。
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对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6.环境保护。
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纳入项目管理考虑范围,对环保设施建设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项目符合环评要求。
7.社会责任。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与社区及公众沟通交流,尽力满足公众需求和利益,提高项目接受度和口碑。
综上所述,核电项目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只有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营效率和质量,才能顺利完成核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为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作出贡献。
中国核电生产运行阶段电厂层级管理标准化架构目录前言 (3)一、生产管理程序体系层级 (4)1. 中国核电管理规定 (4)2. 福清核电 (4)3. 海南核电 (5)4. 秦山核电 (6)5. 三门核电 (6)6. 田湾核电 (7)7. 管理程序标准化层次结构 (7)二、生产管理程序编码 (8)1. 中国核电文件规定 (8)2. 福清核电 (9)3. 海南核电 (9)4. 秦山核电 (11)5. 田湾核电 (12)6. 三门核电 (13)7. 程序体系标准化编码规则 (14)三、生产运行阶段业务领域划分 (15)1. SNPM标准核电业绩模型 (15)2. 福清核电 (18)3. 海南核电 (19)4. 秦山核电 (20)5. 三门核电 (21)6. 田湾核电 (21)7. 生产运行管理领域标准化体系 (22)四、生产领域管理要素分析 (23)(一) 领域管理要素及体系梳理 (23)1. 生产计划(PL)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24)2. 运行(OP)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25)3. 维修(MA)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28)4. 大修(OU)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31)5. 设备管理(EQ)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32)6. 变更管理(CM)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38)7. 核安全(NS)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40)8. 培训(TQ)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41)9. 核燃料(FM)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45)10. 安全分析与审查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46)11. 化学(CY)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48)12. 消防(FP)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50)13. 保卫(SY)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52)14. 质量保证(QA)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53)15. 工业安全(IS)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55)16. 辐射防护(RP)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58)17. 放射性废物(WM)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60)18. 环境保护(EM)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61)19. 应急准备与响应(EP)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63)20. 经验反馈及人因(OE)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64)21. 文档(DM)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66)22. 信息化(IT)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68)23. 采购仓储(PM)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72)24. 职业健康(OH)管理要素及管理体系 (74)(二) 生产领域标准化管理程序清单 (75)五、管理程序标准模板格式 (82)(一) 领域管理大纲模板 (82)(二) 管理程序模板 (5)前言为承接中国核电向秦山核电下达的2017年重点任务“建立生产运行阶段电厂层级管理标准化架构”,秦山核电成立专项工作组。
中核核电运营方案一、运营管理1.1 管理体系建设核电运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以确保核电站的运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程序和工作流程。
其次,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以保证核电站的运行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
另外,要加强对整个运营系统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运营过程的合法合规。
1.2 运营计划制定为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核电站的运行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运营计划,包括日常运行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安全检查计划等,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还要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和轮班,保证核电站的运行人员能够适时适量地进行工作和休息,以避免因人员疲劳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1.3 运营数据监测为了及时了解核电站的运行状况,需要建立起运营数据监测系统,对核电站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对任何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处置,以确保核电站的运行稳定和安全。
同时,还要定期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对核电站的运行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二、设备维护2.1 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设备维护是核电站运营的重要环节,对核电站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首先,要建立设备的实时监测系统,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的异常情况,以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其次,要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和维护记录,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跟踪和管理。
2.2 维护计划制定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包括设备的定期检修、维护和保养等内容,确保设备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同时,还要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和轮班,确保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设备更新和改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是保证核电站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确保核电站能够适应新的技术和运行要求,同时也要加强对设备改造的可行性分析和安全评估,避免因设备改造引发的安全隐患。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在核电群堆运行管理中的应用作者:胡亚平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11期【摘要】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运行”)负责秦山地区九台核电机组的运行管理工作,在面对复杂的多机组、多堆型的群堆管理模式,中核运行根据两化融合中“互联网+”的平台应用理念,利用WEB和数据库开发技术,结合自主开发的与各生产单元生产业务系统、电站数据系统、企业管理业务平台等运行生产相关系统的数据接口开发了一套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该系统平台的应用推进了中核运行运行管理流程标准化和业务模块一体化,部分实现了对群堆运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关键词】群堆运行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互联网+;两化融合0 引言为应对国内核电新的发展形势、符合市场化发展需要,根据集团公司部署秦山核电基地实施完成机构的战略化改革,原秦山核电基地三家核电公司将九台核电机组委托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运行)统一运营管理。
在面对复杂的多机组、多堆型的群堆管理模式,中核运行提出“一体两翼”的战略目标,其中“一翼”为实现“核电管理的标准化”。
运行领域根据“一体两翼”战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要求,以实现管理流程标准化和业务模块一体化为指导思路,结合“互联网+”的平台应用理念,推进数据、业务流程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提出了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平台的开发需求。
1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运行领域在完成对各生产单元运行管理相关业务和流程的梳理工作后,根据业务模块需求,提出了生产早会、管理晚会、运行日报、运行周报、十大缺陷、生产待命、生产日报、无人因时钟、关口电量、设备定位十大业务系统子模块。
利用互联网的WEB和数据库开发技术,结合自主开发的与各生产单元生产业务系统、电站数据系统、企业管理业务平台等运行生产相关系统的数据接口,集中采集、处理、存储运行管理相关业务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各项数据和信息,并由各业务模块管理人员在平台中对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集中处理,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将已处理的数据和信息根据统一模板文档自动生成各业务模块需要的各项文档;对于需要持续跟踪反馈的信息,系统根据设定的原则利用企业邮件系统和公众短信发送平台,及时提醒相关的业务部门。
核电站大修中长期规划策略与优化方法发布时间:2022-09-12T08:10:30.323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9期作者:陈柏旺李国强[导读] 核电站换料大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大修中长期规划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面临挑战。
陈柏旺李国强(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广西防城港市 538001)【摘要】核电站换料大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大修中长期规划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面临挑战。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核电站大修工期、项目和窗口的中长期规划的编制方法、原则和优化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以为核电站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0 引言核电大修中长期规划是指结合大修工期分析、机组燃耗、内外部减载、发电形势预测以及财务安排合理规划未来5 年的大修窗口,同时根据预防性维修大纲、工程改造中长期计划、机组运行状况等,对未来5 年的大修项目合理安排和优化,从而优化大修工期,平衡检修工作和资源配置,使大修项目的安排具备计划性和合理性[1]。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自2016年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以来,交易规模逐步扩张,市场电比例逐年攀升。
2021年全国市场化电量达到3.5万亿千瓦时,相比2016年翻升3.13倍,市场化电量占比全社会用电量约为40%,相比2016年占比实现翻倍。
面对新的外部电力市场形势,核电市场化电量也逐步攀升,大修窗口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日渐增加,因此建立一套标准高效的大修中长期规划的策略与方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大修中长期规划组成与作用大修中长期规划有大修工期规划、项目规划和窗口规划3部分组成[1],为保证其有效性和准确性,需以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安全质量为前提,考虑电力市场外部环境因素,以公司经营目标为指引,以维修、试验、在役检查、工程遗留项处理及工程改造活动和机组运行状况为基础,对大修工期、项目、窗口的安排进行定期分析优化,用以指导未来大修准备、大修成本管理、长周期备件采购、燃料采购、承包商资源准备以及大修相关各项技术准备等工作有序开展。
经营战略M ODERNE N TE R P R IS ECU LTU R E 互联网+时代核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转型探索肖亚林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674-1145 (2018) 4-229-03摘要本文阐述与分析了核电企业信息部门运作模式、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信息化转型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信息化建设转型技术变革和业务变革建议,可为核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核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转型中国核电2010年正式运营至今,已建成以E A M (核电 厂生产管理平台)、E R P (人财物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E C M (企业内容管理平台)、E R D B (设备可靠性管理平 台)为代表的4E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运行、经营绩效、设备 管理、自动办公等关键核心业务的集团级应用。
通过信息平 台的建设与推进,促进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 指导意见》,标注着“互联网+”正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 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因此,在国家清洁能源建设战略中 占有重要地位的核电企业,应提前谋划、积极推动互联网+ 转型工作。
一、核电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一)信息化工作组织模式中国核电信息化工作在信息化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委 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信息化工作组。
办公室是委员会运作与管 理的常设协调机构,具体工作由信息管理中心支持;信息化 工作组是委员会的常设工作机构。
公司同时设立标准化工作 组,主要负责业务标准化工作的制定、推动工作,以业务驱 动信息化建设。
2017年成立的信息中心,其下设的6大分中心分别依托其 下属六家成员单位进行管理,以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运作方 式,按统一要求开展统建系统建设、运维以及本单位自身信 息化工作。
(二)信息项目建设模式信息项目通过中国核电或系统建设单位发文成立项目组 的方式开展工作。
浅析核电厂生产运行阶段文件管理标准体系优化发布时间:2021-05-07T15:42:10.07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3期作者:卢成嵘[导读] 作为文件管理的传统范畴,文件管理有许多相关标准和完整的标准体系卢成嵘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福建福清 350300摘要:作为文件管理的传统范畴,文件管理有许多相关标准和完整的标准体系,能够满足和指导核电厂文件管理的需要。
随着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研究如何有效控制核电厂文件,梳理核电生产运营阶段的文件管理标准,是核电厂的一项实际工作。
分析核电生产运行阶段的文件管理标准体系,必须根据核电厂生产运行的管理实践和客观要求,从文件管理的范畴中独立考虑文件管理的内容,确保建立的文件管理标准体系清晰、完整、系统、实用。
本文主要分析核电厂生产运行阶段文件管理标准体系的优化关键词:核电厂;生产运行阶段;文件管理引言在核电厂的设计、建造、运行、运营和退役过程中,有大量各种各样复杂的文件资料,包括各种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施工文件和开发文件;各种生产文件,包括技术文件、管理文件、采购文件、会计文件等。
核电站的文件信息对核电站具有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参考作用。
生产文件是核电站的生产要素,是核电站文件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文件管理是核电站运行阶段所有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基础。
加强生产文件管理、不断优化其分类和管理系统、满足用户需求以及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都是核电站文件管理价值的重要表现。
1、文件管理的主要内容结合核电厂生产和运营管理做法确定文件管理的活动和内容:第一,文件管理的范围。
对核能生产运行阶段标准化文件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应首先确定和建立文件管理分类系统。
与核电生产运行阶段有关的文件通常可分为上游文件、生产文件、项目文件和综合功能文件,这些文件在项目完成后可根据生产活动的需要转化为生产文件。
有效的文件管制和规范管理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有效保障。
以EAM2.0支撑核电生产管理业务标准化与管理优化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EAM2.0项目简介 12目录Contents EAM2.0项目主要创新点 3EAM2.0项目实施效果4EAM2.0项目简介1.1 公司背景为推动“集团化运作、专业化经营”战略方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对秦山核电进行专业化改革调整,并于2010年10月21日揭牌成立了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核电专业化运行管理。
公司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
公司主要受托管理秦山核电9台在役机组生产运行。
公司员工3600名左右,目前管理9台、4种堆型的核电机组,注册资本5000万。
1.2 EAM项目背景EAM是2010年从美国VENTYX公司引进的一款广泛应用于北美核电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主要模块包括工作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辐射防护管理、文档与行动跟踪等。
最初引入EAM的目的是实现开箱即用,即不对软件做任何定制开发,仅通过配置实现业务流程,最大限度的利用系统原生功能通过系统实施,通过引入软件平台,引入国外先进的核电管理经验为我所用。
1.3 EAM使用与推广中的困难•2012年EAM在方家山1#、2#机组上线•上线后发现三大问题•业务流程与实际管理有差异,不适应•数据质量差,影响使用效果•软件操作不习惯,工作效率低•用户抱怨多、抵触情绪大•部分模块“倒退”回旧系统•推广应用停滞不前•业务标准无法统一1.4 EAM2.0-标准化与再优化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寻求破解EAM困境的方法,2015年,公司总经理部下决心实施“EAM标准化与再优化(EAM 2.0)”项目,并专门成立了“EAM标准化建设推进组”来推进相关的工作。
公司总经理亲任推进组组长,动员全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对EAM的业务流程、数据责任进行梳理和明确,并提出对EAM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1.5 EAM2.0的建设目标EAM1.0开箱即用的思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核电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因此,应当针对中国核电的实际情况,对EAM 进行针对性的开发与优化,但要保留EAM 中值得借鉴的管理思路。
以EAM2.0支撑核电生产管理业务标准化与管理优化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EAM2.0项目简介 1
2
目录
Contents EAM2.0项目主要创新点 3
EAM2.0项目实施效果
4
EAM2.0项目简介
1.1 公司背景
为推动“集团化运作、专业化经营”战略方针,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对秦山核电进行专业化改革
调整,并于2010年10月21日揭牌成立了中核核电
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核电专业化运行管理。
公司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
公
司主要受托管理秦山核电9台在役机组生产运行。
公司员工3600名左右,目前管理9台、4种堆型的
核电机组,注册资本5000万。
1.2 EAM项目背景
EAM是2010年从美国VENTYX公司引进的一款广泛
应用于北美核电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主要
模块包括工作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辐射
防护管理、文档与行动跟踪等。
最初引入EAM的目的是实现开箱即用,即不对软
件做任何定制开发,仅通过配置实现业务流程,
最大限度的利用系统原生功能通过系统实施,通
过引入软件平台,引入国外先进的核电管理经验
为我所用。
1.3 EAM使用与推广中的困难
•2012年EAM在方家山1#、2#机组上线
•上线后发现三大问题
•业务流程与实际管理有差异,不适应
•数据质量差,影响使用效果
•软件操作不习惯,工作效率低
•用户抱怨多、抵触情绪大
•部分模块“倒退”回旧系统
•推广应用停滞不前
•业务标准无法统一
1.4 EAM
2.0-标准化与再优化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寻求破解EAM困境的方法,2015年,公司总经理部下决心实施“EAM标准化与再优化(EAM 2.0)”项目,并专门成立了“EAM标准化建设推进组”来推进相关的工作。
公司总经理亲任推进组组长,动员全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对EAM的业务流程、数据责任进行梳理和明确,并提出对EAM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1.5 EAM
2.0的建设目标
EAM1.0开箱即用的思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
核电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套成熟
的管理经验,因此,应当针对中国核电的实际情
况,对EAM 进行针对性的开发与优化,但要保留
EAM 中值得借鉴的管理思路。
EAM2.0建设的目标一是使系统更好用、更快、更
易于管理;二是借助于EAM2.0项目,对公司的生
产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加快实现公司业务和
管理的标准化与统一。
EAM 1.0 EAM 2.0
EAM2.0项目主要创新点
•业务流程标准化
•系统功能再优化
•数据准备规范化
2.1 EAM2.0 业务流程标准化
在EAM原生流程的基础上,结合中核运行20多年的核
电管理经验,对EAM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
形成了符合中核运行核电生产管理实际的32个业务流
程,实现了中核运行的业务标准化基础。
2.2 EAM2.0 系统功能再优化
对EAM系统的功能进行优化和扩展,不但加强了原有的
功能,还从原有的11个功能模块扩展为23个功能模块或
子系统,形成了对核电生产管理业务的全覆盖。
重点优
化项例如开完工电子许可及AWT终端、文档审批、报表
查询状态报告统一入口等。
2.3 EAM2.0 数据准备规范化
开发数据准备方案及数据标准模版,使EAM的数据规范性大大提高,改善了系统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使用自动数据处理平台(IePlant),极大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应用在线数据导入技术,降低了系统不可用时间。
数据量处理耗时(天)效率提升
(%)节省人工日(天)
秦一厂方家山秦一厂方家山
设备数据86000+90000+50180244%
242 PM数据17000+38000+21180286%
标准工作包数据17000+38000+21180286%
EAM2.0项目实施效果
•提升生产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实现生产管理业务的标准化与统一
•改善了系统的易用性和效率
3.1 提升了生产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EAM2.0针对核电生产管理的特点,优化和
新增了多项功能,例如质量计划管理、质
量缺陷报告管理、风险分析管理、缺陷跟
踪管理、定期实验管理等,这些功能模块
的投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管理的精益化
水平,并在公司正在进行的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评定中,被评定为两化融合新型能力。
数据利用能力对两化融合的促进情况
☐通过ESB平台,对所有系
统的接口,数据传递进行
管理;
☐通过电厂信息系统(PIM),
实现数据的二次开发整合
利用;
对两化融合的促进情况
通过三方接口的平台,实现大修预演功能,从而为大修工期的更合理规划提供可能,优化大修工期,减少大修时间。
AS ESOMS P6
1 2 4 3 5 6 序号
接口传递功能 设备信息,工单任务
工单对应的隔离名称及隔离状态
工单任务
工单排程信息
隔离挂牌及摘牌作业
隔离作业的排程信息 1 2 3 4 5 6 数据利用能力
3.2 实现了生产管理业务的标准化与统一
EAM 2.0成功实施,形成了一套核电生产管理的标
准业务流程,为公司推进业务标准化与管理统一
奠定了基础。
同时,作为中国核电EAM系统的试
点,中核运行成功实施的EAM2.0,将成为推进核
电业务的标准化最佳的两化融合工具,为中国核
电的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服务。
实现了生产管理业务的标准化与统一(续)
通过对电厂业务的梳理,
形成了35个标准业务流程,
并通过对应的业务蓝图文
件,明确了业务流程涉及
的相关责任部门,梳理与
现有流程差异,并进行了
优化调整。
实现了生产管理业务的标准化与统一(续)
2015年11月,秦一厂临
时变更管理的归口管理部
门由运行一处调整至技术
一处。
3.3 改善了系统的易用性与效率
EAM2.0对大量的系统原生界面进行了优化,使之
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
增加自动脚本以提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对
系统架构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性能,使用数据仓
库技术提高报表查询的效率等。
使用HANA技术对复杂报表优化前后性能对比,时间单位:秒
3.4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自主开发在线数据导入工具,相比国外同类技术引进,
节省开发费用和开发工时成本约500万元;
•自动化数据处理平台极大提升数据处理效率,节省数据
处理人工日约242天,缩短项目工期约2个月;
•电子工作许可证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张浪费,
每年可节约人工和纸张成本约160万元,增加发电收入
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