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 格式:xls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4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及增长率(续一)
佚名
【期刊名称】《甘肃政报》
【年(卷),期】2007(000)009
【总页数】1页(P41-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及增长率 [J], ;
2.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及增长率(续二) [J], ;
3.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及增长率 [J], ;
4.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甘肃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J],
5.关于甘肃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2019年1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甘政发〔2006〕19号 2006年2月28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各单位,中央驻甘各单位:《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20日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序言《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我省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本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体现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全省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突出政府工作重点和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是战略性、前瞻性和综合性规划。
政府将认真履行职责,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甘肃发展与改革大业,努力实现发展目标。
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目标“十一五”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加快实现总体小康目标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立足现实基础,深化省情认识,抓住发展机遇,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臶,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以项目带动发展,以改革促进发展,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十一五”和后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20 05年生产总值达到19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达到7341元,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1.03.04•【字号】•【施行日期】2011.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1年3月4日)2010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按照“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奋力开拓,狠抓落实,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1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9.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984.97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535.49亿元,增长9.8%,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272.13亿元,增长12.7%,金融保险业增加值99.54亿元,增长8.5%,房地产业增加值110.02亿元,增长3.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45.1﹕40.2调整为14.5﹕48.2﹕37.3,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2和2.9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比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0.9万人,与上年持平。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其中城市上涨4.4%,农村上涨3.6%。
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
全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4.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3.5%,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13.8%。
二、农业全年粮食总产量958.3万吨,比上年增产5.8%。
十四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1. 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争取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 科技创新目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全省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3. 资源环境目标: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建设美丽甘肃。
4. 基础设施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5. 城乡发展目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水平。
6. 教育卫生目标:提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水平,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素质。
7. 就业创业目标: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实现就业率稳定增长。
8. 扶贫目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改善社会保障和
民生福利。
9. 文化旅游目标: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升甘肃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魅力。
10. 合作共赢目标:加强对外合作,推动开放发展,提升甘肃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013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03月26日 14:16201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2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9.4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821.0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2567.6亿元,增长11.5%,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440.3亿元,增长7.7%,金融业增加值234.2亿元,增长24.8%,房地产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6.4%。
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占生产总值的1.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4297元,比上年增长10.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8﹕46.0﹕40.2调整为14.0﹕45.0﹕41.0,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0.2和0.8个百分点。
图1 2008-2013年甘肃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就业:年末共有城乡就业人员1504.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8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14.55万人,增加21.8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5%,比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
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6.1万人,比上年增长18.38%。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4%。
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
表1 2013年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指标全省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 3.2 3.0 3.4食品 5.6 5.9 5.3#粮食 6.9 7.0 6.8肉禽及其制品 4.4 4.4 4.3油脂 1.0 0.6 1.5鲜蛋7.9 8.4 6.7鲜菜7.5 8.7 4.9鲜瓜果 2.8 2.6 3.2烟酒 1.0 0.4 1.5衣着 2.7 2.3 3.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8 0.8 3.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1 1.1 3.6交通和通信0.0 0.1 0.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6 1.4 1.9居住 2.7 2.7 2.8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2.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0.4%,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5.6%。
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期:2017-07-19 ?来源:?作者: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7年3月22日)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发展定力,聚力深化改革,突出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改善民生,加强风险防控,全省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改革有序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1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3.4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491.5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687.04亿元,增长8.9%。
三次产业结构为13.61∶34.84∶51.5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7458元,比上年增长7.2%。
年末常住人口260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0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166.3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4.69%,比重比上年末提高1.50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31.7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8‰,比上年下降0.1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6.1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18‰,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0‰,下降0.21个千分点。
年末共有城乡就业人员1548.7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91.0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7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9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
2004年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5.03.10•【字号】•【施行日期】2005.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4年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2005年3月10日)2004年,全省上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继续深化改革,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经济指标达到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提前一年实现 "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宏观预期目标。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5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4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758.18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519.35亿元,增长11.0%,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5.26亿元,增长2.0%,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58.92亿元,增长9.1%,房地产业增加值38.04亿元,增长9.5%。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5970元。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2004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520.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6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39.27万人,增加6.56万人。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04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与上年末持平。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为215.40亿元,比上年增长21.57%。
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为103.99亿元,增长18.63%。
其中:增值税21.61亿元,增长19.22%;营业税26.98亿元,增长12.08%;企业所得税6.24亿元,增长17.56%;个人所得税4.30亿元,增长17.03%。
消费领域价格平稳上升,结构性特征较为突出。
200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2001年3月)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全省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较好完成了“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得较好成效,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全省经济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3.00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439.88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50.12亿元,增长9.6%。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20.52:45.47:34.01调整为2000年的19.63:44.75:35.62,第三产业呈上升态势。
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36元,增长7.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缓慢,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比重低,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虽然今春持续干旱,但因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决战小秋战略的实施,使今年粮食减产幅度降到了最低,从而使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保持了稳定发展。
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13.48万吨,其中:秋粮产量395.96万吨。
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注:1.2010年度以前(含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全社会口径,全社会口径中包含农户投资和跨区域项目投资,与2011年数据不可 比(下表同)。
2.从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500万元以下项目不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 (下表同)。
Principal Aggregate Indicators o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ir Related Indices and Growth Rates
2545.102559.982564.19105.18101.94100.75100.160.240.120.16 764.04924.66952.60169.48157.73124.68103.02 4.82 3.89 4.30 1781.061635.321611.5985.9184.3290.4898.55-1.40-1.69-1.94
1391.361499.561500.26101.14101.61107.83100.05-1.18 1.51 1.48 188.49187.96188.3393.6099.92100.20-1.30-0.06-0.29
9.2610.7210.80118.29146.94116.63100.75 4.73 2.97 3.23
1933.984120.755020.37510.66318.60191.30112.5210.7411.2011.18 308.06599.28678.75212.02185.24137.57105.90 6.12 5.37 5.90 838.561984.972377.83576.79365.39213.30115.2111.3713.1112.44 685.801602.871923.95556.80395.32218.58116.3012.5813.4512.96 787.361536.501963.79639.76333.69189.39111.6311.9911.1511.46 1933.984120.755020.37510.66318.60191.30112.5210.7411.2011.18 1217.632462.032967.02474.75323.57187.69111.9011.5110.3710.85 893.151594.371919.68381.60268.06166.34111.8010.017.538.30 324.48867.661047.34824.43522.00245.66112.1016.2716.9916.17 916.962343.522872.27769.89439.47237.95116.3013.0515.3920.78 874.522177.892685.761022.30498.05234.24117.5016.2914.8020.17 42.44165.63186.51177.70170.10319.21101.40-11.8325.7825.56
874.533378.104180.24140.1614.6631.03
790.222808.553873.72140.2528.87
85.75266.41362.88136.2125.45
84.31349.78306.52139.0332.92
254.57745.25933.621364.74861.43366.74125.2818.6223.9724.24 429.351468.581791.242200.81951.62417.20121.9717.9327.8827.62
99.9104.6105.4
101.7104.1105.9
109.6115.0111.0
109.00101.7107.6
3605.124640.884898.34215.13255.84135.87105.5513.49 5.18 5.29 4367.675923.136495.78237.28215.69148.72109.677.72 6.28 6.19
a) Before 2010(including 2010),data of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re the caliber of total society. Farm households investment and cross-regional
project investment is included in the caliber of total society,and different from the data of 2011 (The same applies to all tables following).
b)Since 2011, the standards of starting point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statistics is changed from a planned total investment of 500,000
yuan to 500 million.Project of below 500 million is no longer included in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statistics range (The same applies to all tables follo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