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常考点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772.00 KB
- 文档页数:6
配套作业微专题速测8特色农业选择题(共11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8·青岛质量监测)慕尼黑地处德国西南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为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在郊区农村实施了“绿腰带”项目。
在慕尼黑的部分地区,尽可能做到退耕还绿,构建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群落生境组合,充分利用大都市所带来的可能性与机会实行“直接市场化”与“休闲休养区”,促进整个郊区农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据此完成1~3题。
1.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A.大量可利用的荒地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C.发达的高速公路网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答案 B解析由材料可知,“绿腰带”项目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能够发展的前提应是市场需求。
2.德国发展“绿腰带”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A.保护农业用地B.满足农民文化休闲C.美化农村环境D.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答案 A解析材料“促进整个郊区农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说明“绿腰带”项目主要为保护农业用地,故A项正确,D项错误。
“为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在郊区农村实施了‘绿腰带’项目”显示发展“绿腰带”项目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休闲,故B、C两项错误。
3.在“绿腰带”地区适合种植()A.柑橘和水稻B.蔬菜和玉米C.小麦和鲜花D.牧草和马铃薯答案 D解析德国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温和降水比较适合马铃薯和甜菜的种植;也适合发展畜牧业。
故D项正确。
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通过引进贡皇菊花茶打造休闲农业与特色乡村旅游,让山联村从贫困村发展成为示范村。
该村背靠山地,主要发展菊花的深加工并开发延伸产品,除了菊花茶以外,还有一系列与菊花相关的产品(如菊花枕头、菊花火锅宴等)。
2016年山联村接待游客40万人,乡村旅游收入2 200多万元,全年菊花茶营业额达1 300万元。
常考点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和品质鉴定的优良品种,在维持“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稳定和物种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红米稻至今仍采用纯净山泉水灌溉、原生态积肥滋养、人工除草的传统耕作方式,每个哈尼梯田上方都有一片被当地乡规民俗严格守护的森林。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除旅游发展类村落外,红米稻逐步被杂交水稻取代,面积逐渐减少。
近年来,为实现“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动态保护,元阳县部分地区尝试多种措施恢复红米稻种植。
下图为元阳在云南的位置和哈尼梯田景观空间结构示意图。
(1)说明图中森林对红米稻种植的有利影响。
(2)分析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
(3)分析近年来元阳县部分地区恢复红米稻种植的原因。
(4)目前,为提高农户种植红米稻的积极性,请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森林有利于涵养水源,为红米稻种植提供优质的山泉水;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旱涝、泥石流等灾害对红米稻种植的影响;森林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随水流带到稻田,提高稻田土壤的肥力。
(2)相比于杂交水稻,红米稻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市场较小,经济效益低。
(亦可从杂交水稻的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分析)(3)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红米稻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市场需求扩大;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业的需要;保护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维持当地物种遗传多样性。
(4)加大品牌宣传,拓宽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政策支持,向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财政补贴。
关键原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1)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理。
(2)对优势条件进一步开发利用。
(3)向下游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相关旅游产业。
考点规范练32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第1~2题。
1.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不利条件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2.对于P地土地资源的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措施是()A.抽水排湿,发展耕作业B.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基地C.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沙特阿拉伯位于沙漠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水源成为农业生产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前,小麦需要进口。
20世纪80年代开始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产量逐渐增加,1992年产量达到410万吨,成为世界十大小麦出口国之一。
但是,沙特阿拉伯政府从2016年开始全面禁止小麦种植。
据此完成第3~4题。
3.沙特阿拉伯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设施逐步完善B.土壤改造技术不断提升C.周边国家市场需求增加D.光热资源优势日益体现4.沙特阿拉伯全面禁止小麦种植的根本原因是()A.小麦生产成本过高B.小麦市场利润降低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22福建龙岩检测)通常处理秸秆最理想的方式是秸秆还田,但2020年作物秸秆焚烧新政策出台后,吉林省延边州按照错时、限量、轮烧要求,认真制订烧除计划,并及时对各县市烧除计划进行了调整。
据此完成第5~6题。
5.吉林省延边州允许焚烧秸秆可能是为了()A.提高地温,增加光照B.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C.改变土壤成分,提高土壤肥力D.降低成本,利于机械化生产6.吉林省延边州错时、限量、轮烧秸秆的原因是()A.减缓全球变暖B.错时播种,提高生产效率C.减轻环境污染D.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出苗率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梳理与配套练习: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点梳理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主要农业带: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配套练习下图为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小B.科技水平高C.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3~4题。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4.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及其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图”。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秸秆主要来自( )A.小麦、大豆B.水稻、大豆C.玉米、水稻D.玉米、甜菜6.该地区秸秆还田的合理方式是( )A.建沼气池,沼渣还田B.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C.就地焚烧或直接还田D.机械粉碎或堆沤后还田下图为“滇东北某镇的坝区农业生产模式现状图”。
农业可持续发展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将作物悬挂在一个密闭的栽培装置(槽、箱或床)中,根系裸露在栽培装置内部,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
根据材料完成第下面小题。
1.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主要改良的是(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养分状况D.透气状况2. 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优势有( )①节水、节肥②减少投入③减少病虫害④提高产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技术的是( )A.极地寒冷地区B.人口密集的岛屿C.青藏高寒地区D.人烟稀少的沙漠答案:1.D; 2.D; 3.B解析:1.本题考查新型栽培方式对植物生长情况的改良。
根据材料可知,水培是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植物根系在营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
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系裸露在空气中,主要改良的是透气状况,D正确。
2.本题考查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对比优势。
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植物吸收养分速度更快,减少浪费,优势有节水、节肥,①正确。
营养液雾化设备会增加投入,②错误。
根系悬在空气中,减少了病虫的滋生与传播感染,减少病虫害,③正确。
植物生长速度快,提高产量,④正确。
根据题意D 正确。
3.本题考查适宜推广新种植技术的地区判断。
结合上题分析,该栽培方式节水、节肥,提高产量,所以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最适宜推广该技术的是人口密集的岛屿,岛屿上地表水短缺,人口多,水资源需求量大,需要发展节水农业,B正确;极地寒冷地区、青藏高寒地区、人烟稀少的沙漠虽然水资源少,但是市场需求量也小,供需矛盾小,所以排除A、C、D。
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国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
专题限时集训(八)(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35页)一、选择题(2018·潍坊市二模)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少,产量低。
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
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目前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发展良好,所产“鱼台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据此完成1~3题。
1.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A.光热充足B.地形平坦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2.在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旱涝灾害频繁B.种植经验缺乏C.劳动力D.机械化水平低3.在1964年之后,鱼台县水稻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①河湖众多②政策引导③兴修水利④科技进步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D 2.A 3.B[第1题,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因此可以得出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水源充足。
第2题,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说明在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旱涝灾害频繁。
第3题,在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后政府决定重点发展水稻,目前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发展良好,所以政策和水利建设是主要原因。
](2018·河南省六校二模)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蔬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25℃,多种植在海拔1 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因此被称为高原夏菜,甘肃菜农将同种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植在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坡上。
每年5~10月高原夏菜正好在这个时间段上市,并供给华东、华南等城市,据此完成4~5题。
4.当地菜农将同种蔬菜依山势种植在1 500~3 000米的山坡上,其原因是() A.该海拔范围水分充足,且排水条件好B.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提高经济效益C.海拔高,气温低,适应高原夏菜生长D.该海拔山坡降水少,光照充足5.夏季,高原夏菜成为上海、杭州、广州等地蔬菜供应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南方地区高温且自然灾害多B.南方地区蔬菜生产成本较高C.高原夏菜营养高,生产过程农药少D.菜品差异(蔬菜品种)大,需求大4.B 5.A[第4题,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不同,蔬菜适宜生长时间不同。
题型农业区位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台湾岛东部地区相比,分析嘉南平原成为台湾主要农业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分) ()说明嘉南大圳修建后对嘉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
(分) ()说明嘉南大圳灌溉用水供应有限的原因。
(分)()简析嘉南平原灌溉区内同时种植水稻、甘蔗和杂粮,并进行轮作的原因。
(分)解析:()农业区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方面来回答;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嘉南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冲积形成,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便于灌溉。
()由材料可知,圳是灌溉用的水渠,嘉南大圳对嘉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可从灌溉、排水、改良土壤三个方面来回答。
供水渠能够提供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防御旱灾;排水渠利于洪水的宣泄,减轻洪涝灾害;排水渠将沿海平原土壤中的盐分排入海洋,改良土质,增加耕地面积。
()嘉南大圳灌溉用水供应有限的原因是嘉南大圳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乌山头水库和浊水溪,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上游,集水区域较小,曾文溪上游供水有限,水量不足;水库面积狭小,蓄水量有限。
浊水溪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流量小,不能提供足够的灌溉用水。
()由文字材料可知,同时种植可解决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因为水稻、甘蔗和杂粮的需水量和所需要灌溉的时间各不相同;另外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答案:()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地势低,热量条件更为充足);(分)河流冲积形成,土壤深厚肥沃;(分)河网密布,便于灌溉。
(分) ()供水渠能够提供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防御旱灾;(分)排水渠利于洪水的宣泄,减轻洪涝灾害;(分)排水渠将沿海平原土壤中的盐分排入海洋,改良土质,增加耕地面积。
(分) ()(嘉南大圳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乌山头水库和浊水溪)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上游,集水区域较小,曾文溪上游供水有限,水量不足;(分)水库面积狭小,蓄水量有限。
(分)浊水溪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流量小,不能提供足够的灌溉用水。
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2017·河北衡水中学二模)下图为某内陆国主要城市及河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示甲地区有两个雨季,分别是2—3月和7—9月,年平均降雨1 550 mm。
其原因是( )A.2—3月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B.2—3月受赤道低压的控制C.7—9月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D.7—9月位于西南风迎风坡2.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河湖C.土壤D.矿产答案:1.D 2.A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得出,该地是埃塞俄比亚,降水主要来自高原地形雨。
7—9月,北非和阿拉伯半岛受低气压带控制,南印度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与来自几内亚湾的湿热气流合并为强大的西南气流,沿高原迎风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
第2题,该国位于热带高原上,高原边缘气候闷热,高原面上较为凉爽,所以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
(2017·安徽宣城调研)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
该流域4—10月的降水为924.6 mm,占全年降雨量的84%〔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流域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三峡B.大兴安岭C.长江三角洲D.太行山区4.下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A.茶园B.柑橘C.板栗D.乔木林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夏季降水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4%,计算可得,该地全年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应当位于我国南方地区,B、D两项错。
而从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看,有板栗、茶园及柑橘等,说明地势起伏大,应当为山区,A项正确,C项错。
第4题,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径流系数小,说明地下水位高,下渗量多,水土保持效果好。
309教育网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单选题湖南江永县属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区,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香柚之乡”。
该地柚子的采摘时间一般在霜降后,果肉的糖分直接影响收购价格。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湖南江永成为“中国香柚之乡”,闻名全国的主要原因是A.政策支持 B.交通条件改善 C.品质优良 D.市场广阔2.受台风影响,江永香柚采摘期延后到立冬才开始采摘的主要原因是A.延长生长期,利于保鲜 B.增加果肉微量元素含量C.错开上市高峰期,提高价格 D.气温日较差增大,提高品质甘肃省乌江镇位于黑河中游,盛产“乌江贡米”。
乌江贡米种植始于唐代,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
上世纪80年代,乌江镇引进外地高产品种,传统的乌江贡米种植面积逐年萎缩。
2013年乌江镇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育种基地,并大力推进节水农业,“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
2016年,乌江镇建起“乌江贡米”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复“乌江贡米”的生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乌江贡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高温,热量丰富 B.光照充足,有机质积累多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D.历史悠久,种植技术较高4.上世纪80年代后,导致“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市场 C.政策 D.技术5.2016年,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粮食产量 B.保护传统品牌C.发展绿色农业 D.推进农业产业化藜麦,被誉为最适宜人类的全营养食品。
藜麦优质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安第斯山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理想生长温度是15~20℃,玻利维亚西南部是其主要原产区。
近年我国引种藜麦并尝试规模化种植。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09教育资源库。
常考点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和品质鉴定的优良品种,在维持“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稳定和物种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红米稻至今仍采用纯净山泉水灌溉、原生态积肥滋养、人工除草的传统耕作方式,每个哈尼梯田上方都有一片被当地乡规民俗严格守护的森林。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除旅游发展类村落外,红米稻逐步被杂交水稻取代,面积逐渐减少。
近年来,为实现“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动态保护,元阳县部分地区尝试多种措施恢复红米稻种植。
下图为元阳在云南的位置和哈尼梯田景观空间结构示意图。
(1)说明图中森林对红米稻种植的有利影响。
(2)分析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
(3)分析近年来元阳县部分地区恢复红米稻种植的原因。
(4)目前,为提高农户种植红米稻的积极性,请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森林有利于涵养水源,为红米稻种植提供优质的山泉水;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旱涝、泥石流等灾害对红米稻种植的影响;森林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随水流带到稻田,提高稻田土壤的肥力。
(2)相比于杂交水稻,红米稻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市场较小,经济效益低。
(亦可从杂交水稻的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分析)(3)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红米稻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市场需求扩大;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业的需要;保护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维持当地物种遗传多样性。
(4)加大品牌宣传,拓宽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政策支持,向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财政补贴。
关键原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1)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理。
(2)对优势条件进一步开发利用。
(3)向下游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相关旅游产业。
(4)改变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政策引导。
北美小麦输入南欧,南欧地区小麦种植业在与北美小麦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现阶段,南欧的种植业已成功向蔬菜花卉园艺业转型,成为西欧的菜园子。
完成1~2题。
1.南欧小麦种植业在与北美小麦种植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是( )A.农业技术水平低B.粮食运输成本高C.农业生产条件差D.政策支持力度小2.南欧种植业成功转型有利于( )A.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收益B.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C.促进土壤肥力逐步提高D.减少农业水资源消耗答案 1.C 2.A(2018·承德联校期末)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读意大利相关图表,完成3~5题。
2014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2014年意大利农户生产规模结构3.图中Q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A.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B.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业生产C.全年高温,利于农业生产D.全年降水稀少,不利于农业生产4.意大利种植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夏季光热充足,高山冰雪融水丰富②冬季降水丰富③冬季气温高,无风雪④地形平坦开阔,平原面积广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 )①科技水平低,推广体系不健全②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严重③生产规模大,不利于精耕细作④生产规模小,规模效益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3.B 4.A 5.D菊花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较耐干,最忌积涝。
我国栽培历史已有3 000多年,贡菊、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药用名菊。
下图为“我国四大名菊主要出产地示意图”。
据此,回答6~7题。
6.我国四大药用名菊出产地集中分布在图示地区的原因可能是( )①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年均温14℃~16℃,热量充足②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空气湿度大③分布区地势低平,土壤疏松肥沃④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黄山市把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结合起来,目前,黄山贡菊种植总面积已突破6万亩,年产值达6亿元,惠及70多万山区群众,下列做法最有可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是( )①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菊花品种,增强其观赏性②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形成品牌效应③扩大贡菊种植面积,逐步取代其他农产品种植④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贡菊产品的外运销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6.B 7.C解析第6题,分析上图可知,图中的四大药用名菊主要出产地为浙江省和安徽省。
我国的季风区暖温带大致位于32°N~43°N之间。
亳州位于暖温带地区,其他三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气候较为温暖,热量充足。
因此这四个地区的气温较为适合菊花生长。
故①正确。
菊花最忌积涝,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有丰沛的降雨,甚至会出现洪涝灾害,因此这一点不是菊花集中分布的原因。
故②错误。
亳菊、滁菊和杭菊主要生产地为地势平坦的平原,但贡菊的出产地黄山地形以山地为主。
故③错误。
材料中提到,我国菊花栽培历史已有3 000多年,说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药用菊花的种植技术也比较成熟。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④,正确答案为B。
第7题,基因工程可以改良菊花品种,但是药用菊花的主要价值在于其药用价值而不是观赏性。
故①错误。
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利于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可以打击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当地生产积极性。
故②正确。
黄山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除了贡菊,还有毛峰、猴魁、松萝、安茶、白茶等众多名茶。
不能为了让贡菊的产量增加就放弃其他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故③错误。
完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产品的对外销售,增加销量。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④,答案为C。
8.(2018·四川内江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油棕果肉可榨棕榈油,主要用于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等。
印度尼西亚的油棕果肉出油率高,2007年后的棕榈油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某公司在印尼加里曼丹岛等地投资兴建油棕种植产业园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仓储、物流、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所产棕榈油等主要销往我国。
目前,在第一种植园巴郎卡拉亚已完成6万余公顷(计划20万公顷)油棕种植,在过去荒芜的土地上有近9 000名当地的工人忙碌。
该公司还投入大笔资金在当地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排水、港口工程等。
(1)根据油棕生长的气候条件,说明我国棕榈油产量小的原因。
(2)说明油棕果收获后需在当地加工,产品销往我国的原因。
(3)简述中国公司选择在加里曼丹岛上兴建油棕产业园区的原因及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4)印尼政府计划扩大加里曼丹岛油棕树种植,开发棕榈油产业,列举该计划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油棕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种植的油棕质量较差。
(2)油棕果量大,在当地加工可节约运输成本;我国人口众多,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对棕榈油需求量大,且能改善人们的食用油结构。
(3)原因:热带雨林气候区,特别适宜油棕种植;岛上地广人稀,有大片适宜种植油棕的地区未得到开发。
积极影响:促进当地人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改变贫困落后局面;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港口工程等,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4)大量种植油棕树,会减少热带雨林植被多样性;动物失去食物和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同时对土壤肥力、地下水和气候造成影响。
(任答两点)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产业集群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拥有相同经营目标的专业化企业及机构,结合农户、企业和市场有机组合而成的群体。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部分农业区,该农业区人口众多但农业劳动力却越来越少。
受自然条件“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客观条件制约,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受该地对农业产业的技术支持不够,产业集群缺乏实力强、辐射面广的知名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跟不上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等因素影响,目前该区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1)评价该区域气候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2)简述该区域组建农业产业集群的意义。
(3)指出该区域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请为该区域实现农业产业集群良好发展提出对策。
答案(1)有利:该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热同期;热量较优,日照充足,有利于柑橘种植与生产。
不利:冬春季节的寒潮和夏秋季节的台风等自然灾害易对柑橘生产造成威胁。
(2)提高农业产业的生产能力及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农民的收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3)产业与产品缺少技术支持,农产品的加工环节相对薄弱;农业产业集群内企业规模小,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实力强、辐射面广的知名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支持不足。
(4)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制定和完善合理的产业政策;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产业升级和产品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整体营销能力,加强品牌建设。